英國新任首相訪問烏克蘭的戰略意義

英國新任首相訪問烏克蘭的戰略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自十月起至十一月,俄羅斯軍隊以精準飛彈狂轟烏克蘭全國各地的能源設施。兩個月內,已先後對烏國發動共六波大規模飛彈襲擊。尤其十一月十五日當天,就發射百枚飛彈,迄今已造成烏國50%左右的電力系統癱瘓,恐在寒冬之際引爆人道災難。十八日烏國包括首都基輔在內的全國許多州都傳出緊急停電。

媒體報導,在這艱困時刻,剛上任不久的新任英國首相蘇納克,十一月十九日突訪基輔,這是他首度以英相身分訪問烏克蘭,也是一年之內,英國首相的第三次訪問烏克蘭(先前兩次為前首相強森所為)。

蘇納克公開表示「英國知道什麼是自由而戰」;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當天也貼出英烏兩國領袖在基輔會晤的影片,表示烏克蘭有信心抗戰勝利。英國首相蘇納克說,此行旨在重申英國對烏克蘭的支持,並宣布英國將提供五九四○萬美元的防空軍備,包含一二五門高射砲、反無人機系統、雷達等,協助烏國抵禦俄軍的空襲。

俄烏戰爭將屆滿九個月,英國首相再度訪問烏克蘭,自有其協助烏克蘭長期作戰的全球重大戰略意義。而烏克蘭不畏戰爭規模的巨大與激烈,也有堅強的抗敵決心與作戰意志。

今年六月俄烏兩國在烏克蘭東部激烈交戰。基輔政府曾公開表示,每天平均有上百位軍人死亡、數百人受傷。澤倫斯基總統六月十四日凌晨演說稱,烏東頓巴斯戰役是「歐洲歷史上最慘烈戰役之一」。俄烏戰爭曠日持久、烏國軍民傷亡嚴重,加上國際支援面臨枯竭,甚至導致全球經濟與糧食危機產生,因而有些盟國希望俄烏兩國進行停火談判。

但上述求和的主張,並不符合烏克蘭堅決抗敵的立場。媒體報導,烏克蘭總統府顧問波多利雅科自六月起,曾開始向西方請求提供更多武器,包括一千座榴彈砲、五百輛戰車以及一千架無人機和其他重型武器。從上述大量軍備需求的訊息可看出,即使烏克蘭的武器已幾乎消耗殆盡,但為了挽救國家生存與危亡,烏國政府早已決定採取持久戰,消耗俄國軍力,直到俄軍撤退,烏國收復失土為止。

今年六月十七日,時任英國首相的強森,曾無預警造訪烏國首都基輔,為開戰以來的第二次。當時強森首相承諾繼續提供軍事援助外,並預告將為烏克蘭軍隊提供一項境外訓練計畫;預估每四個月可訓練一萬名烏國現役或新入營士兵,傳授經實戰驗證的英軍專業技能。英相辦公室亦解釋,自二○一五年到二○二二年二月,英國已透過「軌道行動」(Operation Orbital)訓練了2萬2000名烏克蘭士兵;未來新計畫類似「軌道行動」,將有助烏國軍隊加速部署、恢復軍力,擴大抵抗俄國。以上情事顯示,英國的軍事戰略目標就是力挺烏克蘭長期作戰。

俄烏戰爭自二月爆發以來,北約組織三十個成員國中,英國僅次於美國,是對烏克蘭軍援最力的國家。英國為傳統軍事大國,全球軍力排名第八,軍隊人數雖然不多,但擁有一支高科技、有權威以及訓練精良的軍隊。根據資料顯示,參與英國計畫的烏克蘭士兵都將接受三週軍事訓練,學習前線作戰技術、基礎醫療能力、網路安全和反爆破戰術。上述訓練烏國士兵的成果,英國首相強森相信將「足以徹底改變戰爭均勢」。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冷戰結束以來,歐洲最大的安全危機,更是軍事強權赤裸裸侵略弱小主權國家,且可能帶來歐洲地緣政治重大改變,受到全球關注。但戰爭拖延太久,西方對烏政策已出現歧見,此因戰爭衍生的國內經濟和政治壓力等棘手問題都讓各國難以處理。

英國前、後任的首相,皆明確支持烏克蘭並提供軍事訓練計畫或重型武器裝備,研判其全球軍事戰略目的,是除了希望提振烏國軍隊作戰士氣外,也向國際社會傳遞一個重要訊息,俄烏戰爭可能持續多年,但英國會堅定與烏克蘭並肩作戰;同時亦提醒美國及北約擴大軍援烏克蘭的行動,絕不能中斷,直到戰爭勝利為止。

avatar-img
台大法學博士姚中原教授專欄文章
13會員
75內容數
台灣四面環海,以美國全球戰略佈局來看,台灣地緣具有下列特性:(一)中共海上交通的扼制點;(二)東亞海上的戰略位置;(三)軍事島鏈的中央位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世界先進民主國家在國防組織轉型與軍事事務變革中,都非常重視軍事人才與國防文官的培養。  因此我國國防部未來對於軍事人員或文職人員的培育、養成、運用,也必須要有前瞻性想法和革新作為。  「國防二法」實施後「國防文官」的運用效益顯然不若預期,不論是文官的訓練培養、功能發揮、未來發展等
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對於中國武力犯台的可能日漸擔憂,為強化西南區域的防衛體制,正考慮在九州的兩個地方部署長程飛彈,預訂在今年2025年12月開始進行部署作業。
媒體報導,美國防部次長提名人柯伯吉日前在國會參議院的人事聽證會表示,台灣軍費遠遠不足,他未來目標是避免台灣與北京不必要的軍事衝突,柯並提到,台灣國會刪減軍費的動作讓他「深感不安」。   此外美國參議員沙利文日前也對台灣立法院刪減國防預算表達疑慮,更批評台灣在野黨是在玩「危險遊戲」
世界先進民主國家在國防組織轉型與軍事事務變革中,都非常重視軍事人才與國防文官的培養。  因此我國國防部未來對於軍事人員或文職人員的培育、養成、運用,也必須要有前瞻性想法和革新作為。  「國防二法」實施後「國防文官」的運用效益顯然不若預期,不論是文官的訓練培養、功能發揮、未來發展等
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對於中國武力犯台的可能日漸擔憂,為強化西南區域的防衛體制,正考慮在九州的兩個地方部署長程飛彈,預訂在今年2025年12月開始進行部署作業。
媒體報導,美國防部次長提名人柯伯吉日前在國會參議院的人事聽證會表示,台灣軍費遠遠不足,他未來目標是避免台灣與北京不必要的軍事衝突,柯並提到,台灣國會刪減軍費的動作讓他「深感不安」。   此外美國參議員沙利文日前也對台灣立法院刪減國防預算表達疑慮,更批評台灣在野黨是在玩「危險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