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_手作(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人都是會衝動的,我呢 ? 衝動過三次,每次衝動的後果都要價不菲,而衍生出的那些半成品及材料至今還堆積在角落蒙塵著。而以下是我的經歷,算是給目前在手作坑邊徘徊者另一個思考的方向。

第一次的手作衝動是手工肥皂。起因是姪崽子皮膚差,除了就醫看診拿藥外,我也翻查一些資料想著多少幫忙一下。當時從書本、網路、同事三者資訊中得到了一個結果 : 手工肥皂,會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所以就入坑了。

那年報了「勞動力發展署」所提供的「產業人才投資計畫」課程,乖寶寶學生上線的我,在無缺課請假記錄下,繳納的學費是"零",但是........上完課後在興致高昂、動力滿滿的手作氛圍下,陸續納進的器材、材料卻是驚人的花費。為什麼呢 ?

第一是我懶,所以推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理論。課堂上第一次是用手動攪拌皂液,攪過後我只覺得手快廢了,後來老師出借電動攪拌器,這玩意兒直擊我心,二話不說添購此項戰力設備,後續還購入"切皂器"、"模型"、、、等。

第二是給家人用的我不吝嗇用最好的,所以材料上所選用的油品也就質精價高,為達功效其品項多達10幾種,什麼乳油木果脂、酪梨油、特級冷壓初榨橄欖油、月見草油、甜杏仁油、杏桃核仁油、澳洲胡桃油 、、、等,我都買過。輔助的添加物也購入不少,精油類、礦石泥類、中藥粉類、薄荷腦、、、等,說到這邊回頭看了一下,這感覺挺像要開店做生意了。哈哈~

在課程上完後也展開了我的製皂大業,手工皂的配方自己設計了10幾種,分類成冬季皂與夏季皂兩款,約略95%製作過後都成功,家人使用後也覺得好用,就這樣在那半年內做了17批的手工皂,每批皂量大概是20幾塊。但後來製作的次數漸漸減少,到現在已經放棄製作了。

放棄有兩因素,其一 : 麻煩。從製作開始要先小心翼翼的避開姪崽子來找我,因為氫氧化鈉使用時是危險的,姪崽子當時還小怕他們受傷,所以我製皂時好似做小偷般偷偷摸摸的。接著做完後要清洗一堆用具,部分器具上的殘皂還是強鹼狀態,如忘記帶手套那清洗完後手就會開始脫皮。

而脫模後的皂則要進行晾皂降鹼,大約為期2個月,這段時間如果遇到雨季或濕氣重的天候會欲哭無淚,因為皂會出水。我曾經一個人默默的擦試著八十幾塊出水的皂,擦完後隔天手開始脫皮,因為那些皂的鹼性還沒退完全。其實對付出水的皂有比較簡便的方式,那就是用除濕機除濕,但作皂做到用除濕機,我家阿母會唸,所以我還是都刻苦的以擦皂完事。

另一 : 浪費。手工皂的優點是保留了甘油成分,因此洗起來會讓人感覺既有清潔感、又有滋潤度。

但是肥皂就是一種使用完後就要沖水的產品,所以使用滋潤、珍貴的油品製作的它,停留在皮膚的時間不會超過3分鐘,3分鐘後一堆甘油只會出現在排水溝裡,只有一瞇瞇在你身上,除非你肯花時間在那邊等皮膚吸收,然後冬天時你還能順便接收一下感冒。

所以手工皂的油品我個人覺得不需要太過追求,以特級冷壓初榨橄欖油、椰子油、葵花油、芥花油平價的油品製作即可,它還是會產生「甘油」的,與其花錢在買那些貴鬆鬆的油品,我個人建議不如將錢花在乳液上,至少擦在身上可以維持一整天。

現在的我仍然使肥皂清洗,但會選取市售中等價位並適合全家人的來使用。(這也是經過一番測試的)而對於選用高價位肥皂的我個人是覺得沒必要,他標榜所用的油品及添加品你也無從得知其真實性,而且最後還是要沖掉。一般平價的肥皂,廠商已將甘油提取出,作為其他產品的原料來賺取額外的利潤,所以有些人使用平價的會皮膚乾燥、發癢。

以上,手工肥皂的話題結束。

手作我還是覺得上個課玩玩就好,當你要添置器材物品時請三思而後行,否則等到熱情冷卻後,後續處理它們時會另你感到頭痛不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簡印的沙龍
24會員
53內容數
隨手拍,隨心拍,隨性拍,隨便拍,ㄚ~ 你有意見嗎 ? 隨手寫,隨心寫,隨性寫,隨便寫,ㄚ~ 你有意見嗎 ? 隨手晃,隨心晃,隨性晃,隨便晃,ㄚ~ 你有意見嗎 ?
簡印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18
愛情的距離妳(你)覺得是多少? 是如何? 是什麼?
Thumbnail
2023/05/18
愛情的距離妳(你)覺得是多少? 是如何? 是什麼?
Thumbnail
2023/02/17
我跟你(妳)們說喔 ! 它真的好好吃哦 ! 它真的好好吃哦 ! 它真的好好吃哦 !
Thumbnail
2023/02/17
我跟你(妳)們說喔 ! 它真的好好吃哦 ! 它真的好好吃哦 ! 它真的好好吃哦 !
Thumbnail
2023/01/11
西元 2023.01.11 天氣 : 清晨飄雨,中午出陽 心情 : 小小小悶 (因為貼紙還沒做好。) 哈哈~
Thumbnail
2023/01/11
西元 2023.01.11 天氣 : 清晨飄雨,中午出陽 心情 : 小小小悶 (因為貼紙還沒做好。) 哈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前言: 自從網購手工皂洗澡後,我就再也回不去用沐浴乳洗澡的日子,可是手工皂很貴,一顆都要一兩百塊,我就很想自己動手做做看。後來跟朋友(以前公司同事)提到這件事,她正好最近要做手工皂,於是相約好日期就去她家打手工皂。 做手工皂那天,還有另一位她的朋友一起來做,朋友她是做母乳皂,將事先冰好的母乳化做
Thumbnail
前言: 自從網購手工皂洗澡後,我就再也回不去用沐浴乳洗澡的日子,可是手工皂很貴,一顆都要一兩百塊,我就很想自己動手做做看。後來跟朋友(以前公司同事)提到這件事,她正好最近要做手工皂,於是相約好日期就去她家打手工皂。 做手工皂那天,還有另一位她的朋友一起來做,朋友她是做母乳皂,將事先冰好的母乳化做
Thumbnail
手作用品的善意與祝福,不只學會操作、思考,更能讓孩子因為「義賣」而更謹慎 每次手作課對孩子都是一次挑戰,因為看老師說明好像覺得沒什麼,但往往等到自己操作卻又覺得很驚恐:疑?怎麼會出錯? 不管是皮件設計還是烹飪,甚至是手工皂製作都是。孩子每次都在過程中激辯,似乎在回憶的過程中還要看誰的筆記更加詳細
Thumbnail
手作用品的善意與祝福,不只學會操作、思考,更能讓孩子因為「義賣」而更謹慎 每次手作課對孩子都是一次挑戰,因為看老師說明好像覺得沒什麼,但往往等到自己操作卻又覺得很驚恐:疑?怎麼會出錯? 不管是皮件設計還是烹飪,甚至是手工皂製作都是。孩子每次都在過程中激辯,似乎在回憶的過程中還要看誰的筆記更加詳細
Thumbnail
晾皂期間散發的香氣也很迷人,芳療讓人喜愛的地方就是,在使用過程中,身心皆能獲得香氣撫慰呀~
Thumbnail
晾皂期間散發的香氣也很迷人,芳療讓人喜愛的地方就是,在使用過程中,身心皆能獲得香氣撫慰呀~
Thumbnail
療癒的事有很多可以做,看起來跟做起來是兩件事,看起來很美,但做起來的過程更能感受自己內心的起伏,實際走在過程裡,才能真正從深處被療癒。
Thumbnail
療癒的事有很多可以做,看起來跟做起來是兩件事,看起來很美,但做起來的過程更能感受自己內心的起伏,實際走在過程裡,才能真正從深處被療癒。
Thumbnail
人都是會衝動的,我呢 ? 衝動過三次,每次衝動的後果都要價不菲,而衍生出的那些半成品及材料至今還堆積在角落蒙塵著。而以下是我的經歷,算是給目前在手作坑邊徘徊者另一個思考的方向。
Thumbnail
人都是會衝動的,我呢 ? 衝動過三次,每次衝動的後果都要價不菲,而衍生出的那些半成品及材料至今還堆積在角落蒙塵著。而以下是我的經歷,算是給目前在手作坑邊徘徊者另一個思考的方向。
Thumbnail
記得自己開始接觸手工皂的時刻,是因為看了很多人的經驗分享,從皂基隔水加熱溶解之後,待溫度降溫之後可以添加自己喜歡的精油,等待冷卻後就可以是專屬的精油手工皂。 後來覺得這樣還不夠,除了看書、跑去找老師教學之外,也開始自己打皂,什麼膚質應該搭配什麼樣的油品,或是異味性皮膚炎的狀態應該要添加什麼精油幫助改
Thumbnail
記得自己開始接觸手工皂的時刻,是因為看了很多人的經驗分享,從皂基隔水加熱溶解之後,待溫度降溫之後可以添加自己喜歡的精油,等待冷卻後就可以是專屬的精油手工皂。 後來覺得這樣還不夠,除了看書、跑去找老師教學之外,也開始自己打皂,什麼膚質應該搭配什麼樣的油品,或是異味性皮膚炎的狀態應該要添加什麼精油幫助改
Thumbnail
又到了歡樂的失敗圖文時光,本文簡單說明流程,圖片紀錄知行如何不合一XD 第一次做完的感想如下 差別心一直都在。如果是DIY昂貴的皮件、銀件,我會超級認真,手工皂的話就隨意起來,反正便宜,反正抹水就都長依樣,所以成品不如想像漂亮
Thumbnail
又到了歡樂的失敗圖文時光,本文簡單說明流程,圖片紀錄知行如何不合一XD 第一次做完的感想如下 差別心一直都在。如果是DIY昂貴的皮件、銀件,我會超級認真,手工皂的話就隨意起來,反正便宜,反正抹水就都長依樣,所以成品不如想像漂亮
Thumbnail
打皂煉心 聽著《金剛經》與《藥師經》的皂,用的是各種優選植物油、自己萃取的純露、複方純精油...,晾滿整整六周才秤重包裝,打皂也是我煉心的一環。 五六年級的朋友,小時候也許與我有個共同的回憶~家庭即工廠 在包皂時突然聯想到~我現在不也在作著同樣的事? 小時候~家庭即工廠 結婚後~家庭即道場
Thumbnail
打皂煉心 聽著《金剛經》與《藥師經》的皂,用的是各種優選植物油、自己萃取的純露、複方純精油...,晾滿整整六周才秤重包裝,打皂也是我煉心的一環。 五六年級的朋友,小時候也許與我有個共同的回憶~家庭即工廠 在包皂時突然聯想到~我現在不也在作著同樣的事? 小時候~家庭即工廠 結婚後~家庭即道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