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都會騙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們家的小女兒,當選台北市的「兒童及少年諮詢代表」啦!

最終結果,算是得償所願;但是,過程中也是有些許波折的。遴選期間,小女兒在療癒裡修復了「大人都會騙我!」的創傷經驗,並且在釋放情緒的同時,擁抱了自己的內在小孩,並且轉念、再接再厲地參與並通過兒少代表的遴選。


小女兒,在今年年底剛滿十七歲。五年級的時候,她成為個人自學生,雙管齊下地在學習和生活中鍛煉自主能力;今年,更接連組建團隊,以【性別大爆炸】和【成為獨特自我】為主題,成功地向青年發展署申請到「獎勵青年自組團隊參與志工行動計畫」的獎金。

在組建團隊和舉辦活動的過程中,小女兒結識了許多來自不同縣市、在不同議題面向上著力的「兒童及少年諮詢代表(簡稱:兒少代表)」;而這些兒少代表們在參與過小女兒舉辦的活動之後,紛紛邀請她也參與兒少代表的遴選。

於是,小女兒開始關注兒少代表的相關訊息。

兒少代表的任期,是二年一任;而今年剛好是遴選的年度。

小女兒的戶籍是在台北,而我們居住在新竹,再加上「遴選通過之後,需要積極參與培訓和會議」和「相較於新竹,台北的遴選難度較高」的考量,所以小女兒報名了新竹的兒少代表遴選。

一如往常地,小女兒全心投入撰寫遴選表單,也數度要我協助,為得就是讓資料可以更完整地呈現自己。很快地,小女兒如願得到「面試」的通知,並且積極地準備面試的問答;而面試中的對答如流,讓她抱著興奮的心情,期待「通過」的通知信寄到家中。

但是,在名單公佈之前,小女兒便收到「未通過」的通知。

那是面試老師打來的電話。對話裡,老師說「恭喜妳!因為妳的經驗相當豐富,所以我們希望妳可以來擔任講師。」,小女兒收下讚美和邀請之後,便直奔主題地說出「那我是否有當選?」的提問⋯⋯這時,老師才帶著遺憾和尷尬的語氣,緩緩吐出「沒有當選」的實情。

結束通話之後,小女兒淡定地繼續做著手邊的事情。

反觀我和太太,反應都比她還大。我知道小女兒在準備階段的用心,以及「對於當選後、要做的那些事情,已有規劃」,於是為她感到可惜;太太則因著「實質上,老師認為小女兒的能力已經超越代表」而感到開心。


幾天後,我繼續鼓勵小女兒去參加「台北市兒少代表」的遴選。

小女兒,不僅沒有像往常那樣爽快地答應,更以「遴選時間可能已經過了⋯⋯」的理由來顧左右而言他。平常,她在面對「想做的事情」的時候,都是大膽進取的;這種畏畏縮縮的態度⋯⋯讓我感到奇怪。

於是,又過了幾天之後,我們再次說到這件事,而她也在搜尋之後,確認台北市兒少代表遴選的報名截止日,並且發現:還有近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準備;但是,她還是裹足不前,即使心裡面的確有「擔任代表,為兒童與少年發聲的管道」的意願。

「是因為沒有選上新竹市的兒少代表嗎?覺得:別人都說『新竹市的,比較容易選上』了,都沒能選上,去台北市應該更不可能了⋯⋯是嗎?」我柔聲詢問。

「⋯⋯ ⋯⋯」小女兒紅著眼眶,不發一語;沒有給出肯定的答覆。

「不是這個原因的話,那是因為什麼?」我歪著頭思考。

「我覺得老師是騙我的!」小女兒放大了音量說道。

原來!小女兒在收到「老師發來的『擔任講師』的邀請」的時候,已經反射性地認定:這是老師的障眼法,是為了安慰她、不想讓她難過而編造的幌子;所以,她在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才會用毫無情緒起伏、輕描淡寫的方式,讓我們知道後續的進展。

「妳覺得:老師其實是覺得妳不夠好嗎?我和媽媽、妳身邊的那些兒少代表們,都覺得妳很棒、很夠資格啊!而且,老師如果真的要騙妳,也不需要用『通話』的方式來告知;或許,是因為時程需要安排,所以才會沒有馬上敲定⋯⋯為什麼妳會覺得老師是騙妳的?」我接著問,讓小女兒更深入地探究。

「大人都會騙我!」小女兒的眼睛裡充滿淚水。


在小女兒三歲的時候,她的爸爸向媽媽提出離婚,並且讓媽媽無法取得她與姐姐的監護權,即使出生之後都是媽媽在照料的;在那之後,小女兒便跟隨爸爸回到爺爺和奶奶的家,接受傳統的打罵教育⋯⋯雖然一年多之後,媽媽便將她與姐姐帶回身邊;但是,那段時間恰巧是建立認知的關鍵時期,還是讓她的腦海烙下了印痕。

「大人都會騙我啊!特別是『出去玩,他們想要回家,但是我還想繼續玩、不想回家』的時候,他們都會說『下次再帶妳來!』,但是其實就沒有下次了⋯⋯」小女兒如臨現場地說著。

「一種『他們只是為了讓你聽話』的感覺!」我覆述著。

「對!就是這種感覺。」小女兒吸了吸鼻子。

「那種『落空』的感覺真的很差⋯⋯」我明確定義了這種情緒。

「這讓我根本不敢相信他們講的話!」小女兒說出了當年沒有說出來的話。

「會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很正常的⋯⋯真是辛苦妳了!」我摟了摟她的肩,讓她佈滿淚痕的臉頰,可以靠在我的腰間。

「嗯嗯⋯⋯」小女兒擦了擦眼淚。

「現在,在這個家裡面,我們是可以互相信任的。雖然,出去玩也還是會有彼此狀態不同的時候;但是,我們是會溝通的,對嗎?」我將近幾年的正向經驗帶入她的腦海。

「對!現在已經不一樣了!」小女兒肯定地點了點頭。


「我要報名台北市的兒少代表遴選!」隔天,小女兒主動說道。

拿掉卡在心裡面的阻礙之後,小女兒恢復了平日的勇往直前;在一番準備之後,小女兒再次順利拿到「面試」的通知。面試當天,雖然心裡面還是有忐忑,但是她有穩住自己,在面對提問的時候,也順利講出自己就任之後的方向;看到自己可以有這樣的表現,讓還不知道最終結果的她,就已經可以好好地接受讚賞⋯⋯真的很棒!

最後,小女兒如願成為第九屆台北市兒少代表。

即將在明年二月走馬上任的她,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研究議題,希望自己可以更進一步地在二十位代表中,成為唯三可以提案的委員。

另外,新竹市兒少代表的老師,後來真的再次發出「當講師」的邀請;當時無法直接確認,是因為還需要向長官提案、獲得同意。

我相信:小女兒會在兒少代表的歷練裡,更多地精進與他人合作、對話的能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好棒喔看完好感動!可見傳統的打罵教育以及大人不守約定跟說謊真的如實的影響著孩子,孩子對自己有沒有足夠的信心、能不能接納及看見自己情緒背後的原因,很需要也能如實這麼做的大人的引導!我是之前就一直在臉書有默默關注妳們的小粉絲阿德,真的很喜歡你們分享家中的互動方式,實用又療癒!我之前在人本教育基金會工作,也是一個強調不打罵、重視接納、跟思考、梳理自己想法的教育理念!
琦琦/心秩序療癒師-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2/24
嗨!阿德,謝謝妳follow粉專,也歡迎追蹤本專題呀~(o^^o) 我知道「人本教育基金會」,梳理教育理念真的很重要~
女兒好優秀👏小時候的傷需要被療癒,我也想給妹妹🫂與鼓勵,她真得很棒!這個家也很有愛,希望這些滿滿的愛能修復她小時候的傷害❤️
琦琦/心秩序療癒師-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2/19
謝謝妳的讚美!小女兒真的很棒,沒有畏懼這些創傷帶來的門檻,勇敢地跨越⋯⋯:)
Stoneton-avatar-img
2022/12/19
真棒的經驗與紀錄,謝謝您的分享!
琦琦/心秩序療癒師-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2/19
謝謝~~~
avatar-img
琦琦/心秩序療癒師的沙龍
143會員
126內容數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2023/11/13
前陣子,我跟著同樣也是療癒的太太,踏入負離子健康衣物的事業。 因為這份事業是直銷,所以我的心裡面不由得還是有一些疙瘩;這個從年輕時就卡卡的地方,在過了十五年之後,依然存在;只是,這一次不一樣,我感覺現在的自己,因著超過十二年、上萬次的療癒所鍛鍊出來的內在力量,即將迎來面對和化解的時刻。 不過,我還是
Thumbnail
2023/11/13
前陣子,我跟著同樣也是療癒的太太,踏入負離子健康衣物的事業。 因為這份事業是直銷,所以我的心裡面不由得還是有一些疙瘩;這個從年輕時就卡卡的地方,在過了十五年之後,依然存在;只是,這一次不一樣,我感覺現在的自己,因著超過十二年、上萬次的療癒所鍛鍊出來的內在力量,即將迎來面對和化解的時刻。 不過,我還是
Thumbnail
2023/10/23
九月,我一邊讀《喚醒老虎》,一邊將書裡面的內容應用在生活和人際互動裡,並且與我和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一起歸納出來的【心秩序・療癒❺步驟】進行整合。 於是,我辨識出「動物本能(戰鬥-逃跑-僵硬)之中會形成創傷的凍僵反應」的速度提升非常多,也因著不再抗拒、逃避而能順流地進入無助和慌張之中,並且給自己充足
Thumbnail
2023/10/23
九月,我一邊讀《喚醒老虎》,一邊將書裡面的內容應用在生活和人際互動裡,並且與我和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一起歸納出來的【心秩序・療癒❺步驟】進行整合。 於是,我辨識出「動物本能(戰鬥-逃跑-僵硬)之中會形成創傷的凍僵反應」的速度提升非常多,也因著不再抗拒、逃避而能順流地進入無助和慌張之中,並且給自己充足
Thumbnail
2023/10/16
那日,肩推讓我的右手出現電流感。為了不讓身體受傷而不斷修正動作的行為,讓我發現:為了讓身體變得強壯而有的不適感,會讓我更投入地精進動作模式;這種狀態,就像讓內在更強大而引起的不舒服一樣,當我順勢地使用被它攫取的專注力時,就能有效地在生命課題上成長。 心理層面的不適感,其實是生命課題的小鈴鐺呀!
Thumbnail
2023/10/16
那日,肩推讓我的右手出現電流感。為了不讓身體受傷而不斷修正動作的行為,讓我發現:為了讓身體變得強壯而有的不適感,會讓我更投入地精進動作模式;這種狀態,就像讓內在更強大而引起的不舒服一樣,當我順勢地使用被它攫取的專注力時,就能有效地在生命課題上成長。 心理層面的不適感,其實是生命課題的小鈴鐺呀!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