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戒嚴時期金門漁會與漁業的發展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金門四周環海,早期居民多從事漁業,或以養蚵、曬鹽維生。1949年,國軍在古寧頭戰役後進駐金門,厲行軍事管制,漁民雖能出海捕魚,卻受到嚴格管控。隨著金門漁會的設置,肩負照顧漁民生活,扶植漁業發展,推動漁業現代化建設,也讓金門漁業邁向新的里程碑。

國立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碩士學位學程碩士生 周致帆

raw-image

金門位居中國大陸東南沿海,早期居民依海維生,後來過海移往東南亞及世界各地,造就著名的「僑鄉文化」。1949年,古寧頭戰役以降,受到國共對峙影響,金門落實軍事管制,漁民無法獨立自主,漁業生產大受影響,甚至陷入停滯狀態。不久後,作為漁民基層組織的「漁會」應運而生。

金門縣漁會之成立,肇因於美國安全總署中國分署署長施幹克博士(Dr. Hubert G. Schenck),與中國農業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主任委員蔣夢麟等人,組成農業考察團前往金門考察,並做成調查報告,針對金門漁業發展提出建議,例如,酌量補充漁具、各式材料,改善漁民生活,以及設立漁業組織。有鑑於此,當時金門行政公署籌設漁會以發展地方漁業。1953年,該公署改制為金門縣政府,金門縣漁會也在此時成立,作為政府與漁民之間溝通的橋樑。在漁會組織運作下,積極從事漁具、漁船結構改良,提供漁民低利率貸款與周轉金服務,進行各項漁業建設,引領金門漁業進入一個新階段。

漁會是最基層的漁民組織,根據我國《漁會法》第1條規定:「漁會以保障漁民權益,提高漁民知識技能,增加漁業生產收益,改善漁民生活,促進漁業現代化及謀其發展為宗旨」。據此,《金門縣漁會章程》第2條開宗明義提及:「本會以保障漁民權益,增進其智識技能、增加生產、改善其生活,並謀漁業之發展為宗旨」(圖1)。換言之,金門縣漁會設立後,成為漁民有力的後盾,讓漁民有管道可以爭取協助,改善漁具、漁筏,並提升捕撈技術。

raw-image

綜觀金門縣漁會的功能,簡單來說,是以服務漁民以及調節漁產兩項為主要工作。為了確保新鮮漁獲的供應,漁會受惠於農復會提供援助,先後完成魚市場和冷藏庫的建置。從「金門縣漁會業務計畫」觀察,魚市場落成後,成為漁會營運重心,透過革新不斷增進漁民福利(圖2)。漁會興建製冰廠嘉惠漁民,直接供應冰塊保持漁獲新鮮度,讓漁民不必再為了冰塊,必須奔波到澎湖購買、載運。漁會為保障漁民權利,對於漁產交易也進行改革(圖3),禁止漁民私下將撈獲魚類販售魚商,規定必須送往魚市場公開標售,保障漁民不再遭到魚商的剝削。漁會還肩負 漁業技術推廣與指導、提供漁業貸款、進行漁村建設、漁船 與船員證照換發申請、漁船買賣等多項 任務。整體而言,漁會的功能包羅萬象,與漁民生產作業及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raw-image
raw-image

金門縣漁會為保障漁民「行政、經濟、教育與社會」權利,必須獲得政府各部門協助,以及彼此分工合作,才能達到目標。漁會成立之後,對各級組織、會員編制、代表大會選舉、編組都擬定相關規範。漁會根據《漁會法》規定,設有會員代表大會( 置理事會、理事長、總幹事),作為漁會最高權力機構,並設有監事會(置常務監事)以落實監督工作(圖4)。會員是組織漁會的基礎,由漁民申請參加(甲、乙類會員、會員代表);會員代表大會的理事會、監事會是由入會漁民選舉產生(圖5)。該漁會組織也設有會務部、推廣部、供銷部、財務部、烈嶼辦事處、魚市場、漁業通訊電臺,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共同維繫漁會運作,以發揮服務漁民、調節漁產的兩大功能。

raw-image
raw-image

在戒嚴時期,金門縣漁民也被納入戰備國家體制的一環。為因應戰時需求,漁民及漁船必須配合政府政策,編組納入民防組織,進行漁民組訓任務。金門縣漁會必須聽令政府,配合政府政策,舉辦政令宣傳活動,例如推廣毋忘在莒運動(圖6、7),宣傳「守時、守分、守法、守信、守密」精神原則,要求漁民堅定立場,勇敢擔當復國重任。另外,漁會也必須配合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向漁民宣導「國民生活須知」、積極革新社會風氣、實施專題研討、辦理四書研究會等。簡單地說,只要金門縣政府有任何政令宣導,漁會都要不遺餘力配合,推行各式各樣運動,引導漁民對國家忠誠,擁護領袖。

raw-image
raw-image

金門位處戰地前線,漁民想要出海捕魚並非容易之事。當時,政府對漁民出海作業有嚴格的管制,明確規範捕撈漁具、出海時間(日間、夜間出海)、作業程序及區域以及身分認證。具體來說,漁民必須先在漁會的協助下,向金門縣政府申請漁民證(圖8),拿到漁民證才能獲得出海資格。出海時,必須接受安全檢查,要向海防衛哨領取旗號與暗號訊息,否則不准許出海;出海後,必須依規定在特定的作業區域活動,與海岸邊衛兵保持聯繫、互通訊號,防止被當作匪諜而遭到槍砲相對。由此可知,身處戰地前線的漁民,與中國大陸的距離近在咫尺,海岸安全防衛相當嚴格。

raw-image

此外,漁民還需要時時刻刻牢記「漁民安全須知」(圖9)與「漁民保密守則」(圖10),出入港口接受例行性的盤查,熟記各項聯絡信號、旗號;絕不越界捕魚,要準時返航;漁船作業行駛停泊要離開禁區、險區;查覺海上漁船有異狀要迅速反應等等。另,漁民還要進行編組,同組的漁民互相規勸、考核,彼此監督;倘若發現同組漁民有不軌的預謀,要儘快如實反應,若是有叛逃的跡象,更要勸導制止,返航報告。即使漁民受到各種管控,但為了養家餬口、順利出海捕魚,只能恪守這些規範,做好保密防諜的工作。

raw-image
raw-image

儘管漁民活動深受限制,但在金門縣漁會的扶植下,輔導漁民改進漁撈技術,引介新型漁具,不斷增加漁產量。值得注意的是,漁會經常向農復會及金門縣政府爭取補助,引進新型沙魚流刺網漁具(圖11),教導漁民使用新漁具,大大提升漁獲量,讓金門漁業欣欣向榮。

raw-image

金門縣漁會經常辦理漁產競賽(圖12),讓漁民切磋技藝,在每年7月1日舉行的「漁民節」公開表揚,獎勵捕撈漁獲數量最多的漁民。同時,舉辦模範漁民徵選,在「漁民節」表揚優秀漁民(圖13),以此方式凝聚漁民向心力,促進漁民合作關係。政府也透過「漁民節」,宣導施政成果,並與當時窮困的對岸地區比較,凸顯金門漁業建設大幅進步,更為漁民帶來富裕的生活。

raw-image
raw-image

1953年成立的金門縣漁會,相較 於臺灣各縣市漁會較晚成立。隨著漁會的 設置,讓金門漁業生產邁向現代化,漁獲量 也因捕撈技術推廣、漁業公共建設、新型漁具引進等多項革新,屢創新高。漁民身處戰地前線,受到各式各樣的規範與限制,仍能透過漁會援助,改善生活,讓漁獲量不斷提升。金門漁會成立至今將屆70年,不僅照顧漁民生活,也讓金門漁業 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豐富的國家檔案,記錄金門漁業的設置與沿革,及其對於漁民與漁業發展的影響,歡迎利用國家檔案資訊網檢索、查詢,探索更多金門戰地政務時期漁會的事蹟。

#國家檔案資訊網https://aa.archives.gov.tw/

參考資料:

  1. 江柏煒,《冷戰金門-世界史與地域史的交織》,金門: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2017。
  2. 宋怡明,《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
  3. 李仕德總編修,〈卷七 農業志 第三篇漁業篇〉,《金門縣志:96年續修》,金門縣:金門縣政府,2009。
  4. 胡忠一、范雅鈞,《台灣漁會大事年表1624-2015》,臺北:中華民國農民團體幹部聯合訓練協會,2016。
  5. 黃振良總編,《金門區漁會志》,金門縣:金門區漁會,2018。
  6. 董群廉編,《金門戒嚴時期的民防組訓與動員訪談錄(一)、(三)》,臺北:國史館,2003。
  7. 許峰源,〈臺灣世界記憶國家名錄徵選—金門區漁會檔案之研究〉,新北市: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自行研究,2022年9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檔案局:典藏國家記憶的沙龍
69會員
47內容數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為檔案中央主管機關,典藏豐富多元之國家檔案,每月 16 日(遇假日順延)定期發行「檔案樂活情報電子報」(Archives LOHAS),向社會大眾宣傳國家檔案內涵價值、檔案管理專業知識與經驗交流、各項服務及活動,以及國內外檔案館、博物館及圖書館相關資訊報導等。
2025/04/17
玉山國家公園是我國第二座國家公園,陸域面積及海拔跨度均極為廣大,從而交織出多樣生態環境,孕育豐富動植物資源。政府曾計劃開闢新中橫公路,但為避免破壞生態環境,便停止開發玉山至玉里段。另外,玉山國家公園東部瓦拉米地區蘊藏豐富大理石礦產,經過評估與討論後劃為生態保護區,以維護國土生態永續發展。
Thumbnail
2025/04/17
玉山國家公園是我國第二座國家公園,陸域面積及海拔跨度均極為廣大,從而交織出多樣生態環境,孕育豐富動植物資源。政府曾計劃開闢新中橫公路,但為避免破壞生態環境,便停止開發玉山至玉里段。另外,玉山國家公園東部瓦拉米地區蘊藏豐富大理石礦產,經過評估與討論後劃為生態保護區,以維護國土生態永續發展。
Thumbnail
2025/03/18
國立故宮博物院當年隨政府遷臺,暫時將典藏的瑰寶文物存放臺中糖廠倉庫,後來移往霧峰北溝,1957年設置陳列室公開展示,引起國內外關注。受限空間規模,遷址臺北外雙溪擴建新館,1965年新館落成,對外開放迄今,不僅是國內知名觀光景點,更是全球研究中華文化的重鎮。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約用
Thumbnail
2025/03/18
國立故宮博物院當年隨政府遷臺,暫時將典藏的瑰寶文物存放臺中糖廠倉庫,後來移往霧峰北溝,1957年設置陳列室公開展示,引起國內外關注。受限空間規模,遷址臺北外雙溪擴建新館,1965年新館落成,對外開放迄今,不僅是國內知名觀光景點,更是全球研究中華文化的重鎮。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約用
Thumbnail
2025/03/05
佇立在高雄市同盟路愛河旁邊的中都唐榮磚窯廠,發展至今已逾 125 年歷史,是日治時期高雄成立的第一家磚窯廠。二戰後,磚窯廠從生產紅磚,跨足工業耐火磚供應鏈,見證時代變遷與企業轉型。今日,磚窯廠成為國定古蹟,持續綻放光彩,展現歷史價值與文化底蘊。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研究員 許峰源
Thumbnail
2025/03/05
佇立在高雄市同盟路愛河旁邊的中都唐榮磚窯廠,發展至今已逾 125 年歷史,是日治時期高雄成立的第一家磚窯廠。二戰後,磚窯廠從生產紅磚,跨足工業耐火磚供應鏈,見證時代變遷與企業轉型。今日,磚窯廠成為國定古蹟,持續綻放光彩,展現歷史價值與文化底蘊。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研究員 許峰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史料紀載,澎湖的開發治理最早可追溯到元朝。 然而,冬天幾乎可把人吹走的東北季風,不僅強勁又夾帶著鹽霧,加上土質淺又不易涵水的特性,讓早期原本專事於農牧的移民,面對的是艱困的生活環境,以及險惡環境下的各種現實磨難。今日,近百座的島嶼與岩礁,雖僅20個島有人居住。 但,歷經歲月的磨練,鑿刻在澎湖人骨子裡
Thumbnail
史料紀載,澎湖的開發治理最早可追溯到元朝。 然而,冬天幾乎可把人吹走的東北季風,不僅強勁又夾帶著鹽霧,加上土質淺又不易涵水的特性,讓早期原本專事於農牧的移民,面對的是艱困的生活環境,以及險惡環境下的各種現實磨難。今日,近百座的島嶼與岩礁,雖僅20個島有人居住。 但,歷經歲月的磨練,鑿刻在澎湖人骨子裡
Thumbnail
蚵嗲、石蚵湯、蚵仔煎、石蚵麵線、蚵乾飯是金門餐館中經典料理之一,過去吃台灣飽滿大顆的蚵仔,現在吃著小小Q彈較少腥味的石蚵,相較起來金門石蚵更合我的喜好,養殖方式以石條養殖為主,用一條長方形的花崗石條,直立插入潮間帶泥沙土,隨著潮水來去,陽光日照,讓天然蚵苗自行附著於石條上生長,這樣特殊的養殖法已歷經
Thumbnail
蚵嗲、石蚵湯、蚵仔煎、石蚵麵線、蚵乾飯是金門餐館中經典料理之一,過去吃台灣飽滿大顆的蚵仔,現在吃著小小Q彈較少腥味的石蚵,相較起來金門石蚵更合我的喜好,養殖方式以石條養殖為主,用一條長方形的花崗石條,直立插入潮間帶泥沙土,隨著潮水來去,陽光日照,讓天然蚵苗自行附著於石條上生長,這樣特殊的養殖法已歷經
Thumbnail
金門四周環海,早期居民多從事漁業,或以養蚵、曬鹽維生。1949年,國軍在古寧頭戰役後進駐金門,厲行軍事管制,漁民雖能出海捕魚,卻受到嚴格管控。隨著金門漁會的設置,肩負照顧漁民生活,扶植漁業發展,推動漁業現代化建設,也讓金門漁業邁向新的里程碑。 國立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碩士學位學程碩士生 周致帆 金門位居
Thumbnail
金門四周環海,早期居民多從事漁業,或以養蚵、曬鹽維生。1949年,國軍在古寧頭戰役後進駐金門,厲行軍事管制,漁民雖能出海捕魚,卻受到嚴格管控。隨著金門漁會的設置,肩負照顧漁民生活,扶植漁業發展,推動漁業現代化建設,也讓金門漁業邁向新的里程碑。 國立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碩士學位學程碩士生 周致帆 金門位居
Thumbnail
福記魚灶 民國50年代,是澎湖傳統漁業最發達的時期,當時為將漁獲加工製成魚乾,魚灶產業大為風光,不少漁港沿岸或附近村內都設有魚灶。魚灶的主要配備有灶台、煙囪、鹹汁槽三大部份,漁船進港後,將漁貨挑至魚灶旁,先以鹽水浸泡洗淨,再放入圓型竹篩入鍋蒸煮,幾分鐘後便可起鍋,再推送到路邊或空地上曝曬,等到曬乾後
Thumbnail
福記魚灶 民國50年代,是澎湖傳統漁業最發達的時期,當時為將漁獲加工製成魚乾,魚灶產業大為風光,不少漁港沿岸或附近村內都設有魚灶。魚灶的主要配備有灶台、煙囪、鹹汁槽三大部份,漁船進港後,將漁貨挑至魚灶旁,先以鹽水浸泡洗淨,再放入圓型竹篩入鍋蒸煮,幾分鐘後便可起鍋,再推送到路邊或空地上曝曬,等到曬乾後
Thumbnail
紅豆嶼、紅頭嶼、蘭嶼,不同族群依循各自的脈絡來稱呼這座島嶼。1947 年,政府改以島上盛產的特有蝴蝶蘭為名,將這座島嶼命名為「蘭嶼」。有別於日本時代因研究調查與地理限制為由的低度管轄,戰後由政府與軍方主導所開啟的治理策略與建設,使現代國家的觸手正式深入蘭嶼,其影響延續至今。
Thumbnail
紅豆嶼、紅頭嶼、蘭嶼,不同族群依循各自的脈絡來稱呼這座島嶼。1947 年,政府改以島上盛產的特有蝴蝶蘭為名,將這座島嶼命名為「蘭嶼」。有別於日本時代因研究調查與地理限制為由的低度管轄,戰後由政府與軍方主導所開啟的治理策略與建設,使現代國家的觸手正式深入蘭嶼,其影響延續至今。
Thumbnail
閱讀文獻紀錄 專書 《成為板模師傅》 (2010) 出版書刊 楊士範                        以台北縣阿美族板模師傅為例,探討台灣原住民都市化的進程。隨著政府政策、社會經濟結構的改變,且迫於生計,原住民漸漸參與漢人社會的工作,從事類似遠洋業、建築業等工作。雖然被迫學習漢人的
Thumbnail
閱讀文獻紀錄 專書 《成為板模師傅》 (2010) 出版書刊 楊士範                        以台北縣阿美族板模師傅為例,探討台灣原住民都市化的進程。隨著政府政策、社會經濟結構的改變,且迫於生計,原住民漸漸參與漢人社會的工作,從事類似遠洋業、建築業等工作。雖然被迫學習漢人的
Thumbnail
  早在15、16世紀,西方人開始從海路前來探索東方世界的大航海時代之前,東南亞地區早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海上貿易圈,這時的明朝是東亞最大的經濟體,作為中國沿海小島的金門自然也是這個海上貿易體系的一份子。這樣的歷史背景,為金門帶來了一個跟台灣很不同的身分:僑鄉。
Thumbnail
  早在15、16世紀,西方人開始從海路前來探索東方世界的大航海時代之前,東南亞地區早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海上貿易圈,這時的明朝是東亞最大的經濟體,作為中國沿海小島的金門自然也是這個海上貿易體系的一份子。這樣的歷史背景,為金門帶來了一個跟台灣很不同的身分:僑鄉。
Thumbnail
活動結束後 重點與心得整理
Thumbnail
活動結束後 重點與心得整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