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其實對藝術領域很感興趣。
雖然想不起來契機是什麼了,但我還記得去音樂、舞蹈教室觀摩學生上課、老師教課的畫面。當時年紀小,還沒什麼課業壓力,而且家裡經濟狀況還行,爸媽不介意讓我學個才藝當作興趣。
最後,我選擇了音樂,並以鋼琴為主修,開始了將近十年的學琴生涯。
大概從幼稚園開始,每週固定一天下課後,吃過晚餐準備一下,就會到功學社的音樂教室,跟我的一對一跟鋼琴老師碰面。
不過,剛開始學期的時候,我家還沒有正式的鋼琴,用的是鍵數很少的小電子琴練習(可能還跨不到四個八度)。直到外公偶然買了一台狀況還不錯的二手直立式鋼琴,送給我當作學琴的禮物,讓我可以從鋼琴教室下課後,依然可以順利地練習每週功課。
一路學到了國中一年級,參加了無數場的成果表演,檢定也從9級晉升到6級,最後因為課業繁忙緣故,沒有再繼續固定每週上課。印象中到了國中三年級,基測考完之後的一些空檔,還有零星上過幾堂課,最後在上高中後完全停止了。
不過,國中三年中,還是有需多跟音樂有關的回憶。
當時有位音樂老師想要開辦直笛團,類似合唱團、管樂團那樣,會跨班、跨年級招生,而且會外出比賽的那種。
想想自己的音樂底子應該還行,而且還有機會在上課期間外出,對青春期的我來說是個很吸引人的體驗,至少從現實面考慮,比賽得獎後對未來的申請入學也有些幫助。雖然開始注意課業表現的家人,原本不太希望我花時間在練團上,但最後還是順利地說服他們,在徵選通過後,開始了僅有這麼一次的音樂練團時光。
學校的音樂課就是以直笛當主要的學習樂器,聽起來應該不難對吧?我原本也這麼認為的,直到入團初期,老師花了許多時間教我們如何用腹式呼吸,並且盡可能地維持一段時間的吹奏。剛才吹噓自己的音樂底子還行,大概只有樂譜讀得比其他人快而已,擊弦類的鋼琴跟吹奏類的直笛,掌握的要領還是有明顯差異。
克服這關之後,還有新的一關,是以前我完全沒遇過的合奏練習。直笛團有四個部,分別是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一首曲子要靠四個部同時吹奏才能完成。剛開始還不知道怎樣做,只是專心地把自己負責的聲部吹好,但這樣是不行的;什麼時候該突出,什麼時候只需要當背景陪襯,都需要拿捏。
就像當時帶團的老師所說:「即使我們有四個部,每個部又不只你一個,但要聽起來一個部只有一個聲音,一首曲子只有一個主旋律。」
在我入團的期間,出去比賽過兩次,其中一次還有進到複賽,為我添上一筆美好的練團回憶,而讓我更印象深刻地,是能夠認識到許多跨班、跨年級的同學跟學弟妹,大家都相處融洽,到跟我同年的第一屆團員要畢業之時,都還有點依依不捨。大概以後很難再有這樣的經歷了。
脫離學生身分後,就不再有像這些例行上課、練習樂器的時刻了。但是,我跟音樂的緣分,好像還沒走到盡頭。
平時就很常聽音樂,無論是古典樂還是歌曲,只要是喜歡的都會購買或下載蒐藏。記得有次想在網路上找樂曲名稱的時候,發現有人分享轉成鋼琴演奏版本的樂譜。即使很久沒有碰鋼琴,讀樂譜的知識已經深深烙印在腦海中,一看就大概知道彈起來的感覺是什麼。
「我想練練看。」的念頭油然而生,馬上把樂譜的資訊整理下來,印出紙本,找個有空的週末,打開久久未碰的鋼琴開始彈奏。
就像回到一開始學鋼琴的時候那樣,拿到新的樂譜時,總會彈得卡卡的,但是心境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以前都是鋼琴老師準備好樂譜給我練習,有時會覺得練得很沒勁兒,甚至一度不想彈老師給的功課;現在自己找譜自己練,即使難度不比以前的功課簡單,卻練得很開心,甚至會自己做筆記,提醒自己彈奏時要注意的地方,這些是以前老師要我做都懶得執行的。
經歷了充滿理科內容的課業、工作之後,即使暫停了一陣子,還能保有小時後學琴的一些記憶,長大後為自己有興趣的內容而彈奏,讓我重新拾起對音樂的喜悅。哪天我再找一個新的樂器學習,也說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