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寫 code -- 聊聊心理學的妙用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雖然我主修數學,但偶然在大學選修心理學課程後,從此對它念念不忘。即使研究所甄試收到兩間學校的錄取通知,依然選擇留在可以修更多心理學知識的學校,為此延畢一年也不後悔。

因為同時有修習心理學專業課程的經歷,我才能在沒有教師證的狀況下,剛畢業就擔任數學教育領域的職務(當然是體系外的,體系內不可避免地需要證照)。現在跳脫數學教育,轉職成軟體工程師後,用到一點數學還可以想像,用到不少心理學可就新鮮了😲

目前我主要接觸的領域是「資料科學」和「人工智慧」,發現它們跟心理學有微妙的連結,接下來我會從上述相關的範疇,分享我認為心理學派得上用場的地方。軟體開發的其他領域我就無法肯定了,如果讀者有看到其他可應用的部分,也歡迎分享~


講到人工智慧,就不得不提到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目標是希望讓只看得懂數字編碼的機器(電腦),模擬人類學習、思考的過程,展示近似於人類智慧的表現。以現在工作的術語來說,就是要讓模型(model)能根據任務需求,學會各種資料解讀、分析與生成等等的操作。

想像模型是個剛入學、什麼都還不懂的小朋友,我們給他一張紙,上面有各種動物的圖案,想教會他認識這些動物,並能寫出動物的名稱,該怎麼做呢?首先要先準備各種動物的圖案及其名稱給模型看。雖然模型內部的神經網路設計,可能決定它較為擅長的領域,例如 ImageNet 擅長圖片分類,但都不可能「無中生有」,要先讓模型認識未來要處理的目標為何;我們也不會期待小朋友突然會認得身邊的所有事物吧,稀有的天才案例除外

準備資料的同時,也要審慎地篩選,避免無效的資料影響成果。比如,給一張拍得很糊的照片,要模型認得照片中有特定的動物,太強「機」所難了;但是,每張都給高畫質的照片,之後看到稍微模糊一點的,就完全認不得,也說不過去。以我目前的經驗,有個判斷的原則可以參考:人類都要花點精力才看得懂的,不強求模型可以幫你100% cover,其他可以適時地準備一些變體,讓模型運作保有彈性。

前面的準備階段,就像是老師備課的過程,接下來就要開始授課,也就是訓練模型囉。回想一下學生時期的上課時光,通常是老師先教一段,再穿插幾次隨堂考試、作業,還有驗收較長期成果的期中、期末或模擬考——訓練模型也需要經過這些階段。

訓練期間會需要一些設定,主要為訓練、驗證、預測資料的比例,還有調節訓練過程的參數。訓練資料是同時知道題目與答案,就像是老師課堂講解的例題,驗證資料是跟訓練類似的題目,需要先解題後再對答案,驗收先前學習的狀況,是不是跟隨堂考試很像呢?

模型訓練時,可以隨機分配每次一小批訓練資料,經過一小段時間後,再以驗證資料確認“答題”情形,如果答對的不多,就需要回頭調整參數,可能是一次學習的量太多(batch size),或者學得太急(learning rate),試著用不同的組合,重新讓模型學習,直到你覺得驗證資料的結果穩定為止。

經過不斷地學習、調整後,再餵給模型預測資料,面對更貼近真實情境的問題,看看「一試定江山」的成果。人類面對大型測驗,偶有「失常」或考運不佳的時候,不過模型理想上不會遇到;在訓練、驗證期間的成果,通常跟預測的相去不遠。如果覺得表現不太一致,有幾種可能:預測資料跟訓練、驗證資料的差異大,或者訓練期間的成果曲線太不穩定 or 好的太穩定

考試的時候,我們總希望有讀的都有命中、沒讀的剛好沒出,除此之外,就會發生準備得再多,都不是大考想要考的,自然就不會得到相符的成果。這就是各階段資料差異過大,可能造成的結果,此時需要再好好分配訓練、驗證、預測資料的組成,避免某一種 pattern 的資料,只出現在某幾組當中。

訓練期間的成果曲線,在領域中的術語稱作「收斂」。比如以分類的任務來說,會以正確率的收斂情形當作成果指標,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數值提高到某個點就不再大幅變動,表示模型差不多已經學會了。不穩定的情形,應該很好想像,就是隨堂測驗時好時壞,有可能是對特定題型擅長,剛好遇到就考高分,反之就差了點。

那麼好的太穩定,為什麼也會影響預測表現呢?我先以之前工作跟一位教授討論到的案例來說明。有年大型測驗結束後,我分析了某題學生的作答情形,這題有兩種策略可解,假設是策略 A 和策略 B,策略 A 有將近90%以上的學生用,可想而知,用策略 B 的佔比非常少,但策略 B 明明可以更簡潔的解決這道題目,用到的知識也沒有超過課綱範疇,為什麼有這麼明顯的差距呢?教授聽了我的發現,不假思索地回答:「學生在學習期間,已經過度練習策略 A 用到的知識,以至於學生看到題目的某些關鍵字,就反射性地用策略 A 做,根本不會去想有沒有更好、更不會出錯的解法。」

回到模型巡練的情形,這通常發生在開始訓練沒多久,指標數值就收斂在高點,經過再久的訓練,也沒有太大的變化,表示模型以“異常”的速度學會了這些資料中的 pattern,無論資料怎麼隨機分配,都能很熟練地通過驗證資料的評估——它就只會這些了!只要預測資料稍有點不一樣,模型就不會,預測跟訓練後的結果產生了落差,就像做了很多制式的題目,面對稍微生活化的問題就被擊倒,這就是所謂的 overfitting

為了讓訓練期間的成果曲線,達到恰到好處地穩定,這也能透過訓練、驗證資料的重新分配,盡可能每次學習、隨堂小考,都有遇到各種 pattern,就不容易發生只學會特定資料的狀況。若心有餘力,可以再搭配相關參數的調整,多觀察看看吧!


以上心理學與機器學習的關聯,首先是在職訓時發覺的,因為我用心理學的知識去想像模型訓練的細節,感覺比其他同學理解得更快。又在工作期間,帶了一位本科系的實習生,跟他討論模型訓練的議題時,他用他的專業術語跟我說明,我用我的心理學的語言轉譯後再回應他,我們都能理解彼此的說法並取得共識,想必兩者之間關係匪淺。如果讀者覺得機器學習的模型訓練機制不好懂,或許可先試著讀看看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喔!

Epilogue
這篇想寫想了很久,但終究被許多專案卡著,只能在出國休假一個禮拜的時間,真的沒有在寫 code 的時候寫完它😅
11會員
40內容數
世界不斷變動,總有些新奇的事物,等待我去發掘、剖析與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貓想享 的其他內容
簡報能力、寫作能力及溝通力,這些乍聽之下與工程師搭不上線的技能,其實能發揮正向推進任務的作用。我想這值得我用一篇文章,好好分享這個經驗。
LeetCode 是一個程式語言版的線上題庫平臺,提供題目描述、程式碼區塊、解題者分享的解法和疑問討論。藉由這篇文章分享我在 LeetCode 上的使用經驗和觀點,包括刷題的重要性、解題心態和練習目標。
在職訓課程的最後,就是重頭戲——專題製作。這是需要自行發想主題,並從班上召集有共同想法的同學,一起完成的結訓成果,也可以想成展現技術的作品,未來能用在履歷或面試報告上。過程中經歷了主題討論、組員挑選、製作與成發,讓我收穫更多,以及一些歡樂(?的部分,在此一併分享給大家。
既然決定參加職訓,就要能夠「對症下藥」,找最接近我想做的領域來上,因此當初直接以「數據分析」、「資料科學」等關鍵字搜尋,最後選擇了結合現今正行的AI相關課程。本篇將以課程為主題,分享職訓的感想。
kaggle在2022年針對平台的資料科學家調查,他們使用程式語言的前三名為Python、SQL、R。先前把SQL學到一個段落,接著就學習Python,並整理了學習期間的小小心得。
在準備轉職期間,為了能更接近數據分析的領域,首先決定要進修的領域是程式語言,首先從門檻相對不高的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結構化查詢語言)開始。在此分享目前為止學到的一些小小心得。
簡報能力、寫作能力及溝通力,這些乍聽之下與工程師搭不上線的技能,其實能發揮正向推進任務的作用。我想這值得我用一篇文章,好好分享這個經驗。
LeetCode 是一個程式語言版的線上題庫平臺,提供題目描述、程式碼區塊、解題者分享的解法和疑問討論。藉由這篇文章分享我在 LeetCode 上的使用經驗和觀點,包括刷題的重要性、解題心態和練習目標。
在職訓課程的最後,就是重頭戲——專題製作。這是需要自行發想主題,並從班上召集有共同想法的同學,一起完成的結訓成果,也可以想成展現技術的作品,未來能用在履歷或面試報告上。過程中經歷了主題討論、組員挑選、製作與成發,讓我收穫更多,以及一些歡樂(?的部分,在此一併分享給大家。
既然決定參加職訓,就要能夠「對症下藥」,找最接近我想做的領域來上,因此當初直接以「數據分析」、「資料科學」等關鍵字搜尋,最後選擇了結合現今正行的AI相關課程。本篇將以課程為主題,分享職訓的感想。
kaggle在2022年針對平台的資料科學家調查,他們使用程式語言的前三名為Python、SQL、R。先前把SQL學到一個段落,接著就學習Python,並整理了學習期間的小小心得。
在準備轉職期間,為了能更接近數據分析的領域,首先決定要進修的領域是程式語言,首先從門檻相對不高的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結構化查詢語言)開始。在此分享目前為止學到的一些小小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承蒙過去在準備研究所推甄的過程中, 從網路上蒐集到許多人的經驗分享, 同時受到很多幫助而能順利到達理想的目的地。 因此想將這段經歷及個人反思記錄下來, 讓對自己感到不自信、對未來感到不安的我們, 能夠與起伏不定的心情和平共處而持續邁進! 之前曾經在諮商社群及Dcard蒐集大家的疑問, 感謝大
Thumbnail
當我說我大學唸數學,研究所畢業後在某大學教了三年書,接著轉職為軟體設計工程師,約二十年後才進入社大工作時,許多社大人都感到訝異。從軟體設計工程師轉化為社大行政工作者,是我人生的一大轉折,主要原因是對教育改革的關注。 1994年4月10日,我參加了「410教改運動」,並開始關注後續發展。
Thumbnail
當我說我大學唸數學,研究所畢業後在某大學教了三年書,接著轉職為軟體設計工程師,約二十年後才進入社大工作時,許多社大人都感到訝異。從軟體設計工程師轉化為社大行政工作者,是我人生的一大轉折,主要原因是對教育改革的關注。 1994年4月10日,我參加了「410教改運動」,並開始關注後續發展。
Thumbnail
回顧我這7年的專業心理工作學習歷程,從大學到研究所,再到現在的心理師職場實習與工作。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不同學校與老師間的學習點滴,以及在心理師工作中的各種收穫與感謝。
Thumbnail
對於我的學歷,雖然偶有提起,卻不是非常喜歡掛在嘴邊,就是很擔心自己太過於執著於過去而成為無法前進的人。會開設「不是學霸沒關係」這個分類,是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一寫,因為我開始覺得,這會是這個分類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心理學領域中,留住個案的重要性,並指出年資和晤談能力並不是留住個案的關鍵。文章主張在當心理師時,不應只依賴學校教育的模式,而應有多元思考、跨系統的合作等不同觀點。作者強調在學習與實務之間存在落差,因此提倡接受整合取向的督導,並在助人技巧的教學中思考如何安心上手。
Thumbnail
這是文科轉職數據工程師系列的第一篇文章。 許多人會在轉職前上許多數據分析課程,該怎麼選擇比較適合自己,但又不會噴錢呢? 這篇文章要介紹這個轉職過程前的準備工作。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承蒙過去在準備研究所推甄的過程中, 從網路上蒐集到許多人的經驗分享, 同時受到很多幫助而能順利到達理想的目的地。 因此想將這段經歷及個人反思記錄下來, 讓對自己感到不自信、對未來感到不安的我們, 能夠與起伏不定的心情和平共處而持續邁進! 之前曾經在諮商社群及Dcard蒐集大家的疑問, 感謝大
Thumbnail
當我說我大學唸數學,研究所畢業後在某大學教了三年書,接著轉職為軟體設計工程師,約二十年後才進入社大工作時,許多社大人都感到訝異。從軟體設計工程師轉化為社大行政工作者,是我人生的一大轉折,主要原因是對教育改革的關注。 1994年4月10日,我參加了「410教改運動」,並開始關注後續發展。
Thumbnail
當我說我大學唸數學,研究所畢業後在某大學教了三年書,接著轉職為軟體設計工程師,約二十年後才進入社大工作時,許多社大人都感到訝異。從軟體設計工程師轉化為社大行政工作者,是我人生的一大轉折,主要原因是對教育改革的關注。 1994年4月10日,我參加了「410教改運動」,並開始關注後續發展。
Thumbnail
回顧我這7年的專業心理工作學習歷程,從大學到研究所,再到現在的心理師職場實習與工作。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不同學校與老師間的學習點滴,以及在心理師工作中的各種收穫與感謝。
Thumbnail
對於我的學歷,雖然偶有提起,卻不是非常喜歡掛在嘴邊,就是很擔心自己太過於執著於過去而成為無法前進的人。會開設「不是學霸沒關係」這個分類,是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一寫,因為我開始覺得,這會是這個分類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心理學領域中,留住個案的重要性,並指出年資和晤談能力並不是留住個案的關鍵。文章主張在當心理師時,不應只依賴學校教育的模式,而應有多元思考、跨系統的合作等不同觀點。作者強調在學習與實務之間存在落差,因此提倡接受整合取向的督導,並在助人技巧的教學中思考如何安心上手。
Thumbnail
這是文科轉職數據工程師系列的第一篇文章。 許多人會在轉職前上許多數據分析課程,該怎麼選擇比較適合自己,但又不會噴錢呢? 這篇文章要介紹這個轉職過程前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