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寫 code -- 聊聊那些我覺得中用的軟實力

Mineko-avatar-img
發佈於學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篇文章中,我分享到初入工程師職場時,一些仍派得上用場的既有職場技能,而且幫助的效果是讓同事們覺得有感的程度。轉正之後,這些乍聽之下與工程師搭不上線的技能,依然發揮正向推進任務的作用。我想這值得我用一篇文章,好好分享這個經驗。

話說在前頭:這些軟實力,應該在不同領域上都派得上用場,如果你所在的職位剛好需要這些技能,歡迎酌量參考😊


簡報力

就從在面試到專案都讓主管覺得滿意的技能開始吧😆

過去,我都在數學教育領域打滾,經歷過3份工作,內容與性質不盡相同,但絕對少不了滿坑滿谷的簡報。無論是為了錄製教學影片,還是為了為現場老師辦研習會,幾乎每個月必定有數日在製作、審核、上台講簡報。

如果只是講話,而且講的都是硬邦邦的科內知識,想必會讓聽者覺得枯燥無味。因此,除了想辦法把講的內容變得比較有趣、好理解之外,另一個關鍵就是做出能與內容搭配的簡報,達到加分效果。

我從累積至目前為止的簡報經驗,歸納出了自己做簡報的心法:盡可能圖多於字,即使只有文字,也應該是為聽者整理後的重點,且每一頁的主題明確、資訊份量適中,讓讀者跟得上你的節奏。在大多數的情況,人喜歡看圖的程度,依然比看文字高,所以盡量用各種形式的圖,表達原本想將的內容,相信能一定程度地輔助聽者理解。

相對的,如何選擇合適的圖,就至關重要。以統計圖表來說,網路上就能找到很多誤用的案例,至少先避開這些地雷;其他類型的圖,可以參考以下我會用的準則:

  • 圖片色調盡可能與整篇簡報的主題色調一致,至少自己看不要覺得怪
  • 如果插圖(非真實照片)不是該頁簡報閱讀的重點,盡量選線條簡單的
  • 盡量讓一個圖代表一個意思就好,不要多工(e.g. 在前面幾頁簡報,用某圖代表檔案,這個圖在後面就不要用來表示實體文件 or 其他不是檔案的東西)

雖然現在生成式 AI 也能幫忙做出不錯的簡報,但我建議審閱一下生成的內容,做成自己看得懂、講得順的版本,所以一些基本的簡報技能還是不能少啊!

寫作力

即使是工程師,也要處理很多自然語言的訊息,包含撰寫程式碼的途中,留下 comment 註記某段的重點; push 程式碼到 GitHub 時,需要填寫 commit message。就連向 Gen AI 問問題的 prompt,都是要好好寫下文字的工(難道你要跟 Gen AI 比誰比較會胡說八道 XD?)

在數學教育領域中最相關的任務,就屬「命題」了吧。撇除一些搭配數學關係式的慣用語句,要如何好好組織一篇完整結構的題目與問題描述,還要讓初學這些知識的學生看得懂,就讓不少現場老師傷腦筋了。我在最後一份跟數學教育相關的工作中,接觸到科普寫作,要面對的困難跟命題工作也相去不遠。

總結來說,目標就是以圈內、圈外人都看得懂的用語,寫出對大家都好讀的內容。聽起來就像「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的不切實際,但我認為這對寫作來說,是值得努力的方向。如果只是要應用在工作中會遇到的寫作場景,我想除了一些通則外,也可以根據讀者來調整一些細節:

  • 盡可能維持「主詞+動詞+受詞」的句子結構,想像是讀者就是主詞,要跟著你的描述做動作(e.g. 與其寫「把程式碼寫好」,不如寫「寫好程式碼」)
  • 在架構完整的條件下,可以用更少的文字寫出想表達的內容,就用少一點的字寫
  • 寫出來的文字,如果用嘴巴讀出來也是順的,八成沒有太大的問題
  • 如果無法確定讀者的預備知識多寡,就以「擁有最少預備知識量」的情形,思考用語及想要揭露的知識深度,目標是讓讀者理解&讀完你寫的內容(e.g. 與其說「二次函數曲線」,不如說「拋物線」;如果讀者只需要知道「拋物線有最高點」,就能理解接下來的內容,就不要提到「怎麼求出拋物線的最高點」或「為什麼拋物線有最高點」)

同樣地,現在 Gen AI 已經能組織出差不多像樣的文章,但即使在 prompt 寫的需求再怎麼清楚,依然不能跳過審閱的步驟;身為提供 prompt 的人,如果連你都看不懂 Gen AI 在寫什麼毛,怎能期待你的讀者會看得懂呢?(別輕易假設讀者比你厲害😅)

溝通力

這裡提到的溝通,並不只是「說話」,而是更著重在互動的過程。「你這個人很難溝通!」經常在氣氛緊張的討論場合中出現,大部分可以歸因於討論時的互動出了狀況,當然「說話」本身也是變數之一,而且觸發者可能來自多方(包含自己)。可想而知,要解決溝通上的問題,是件非常有挑戰性的事。

我曾處理過的溝通情境,除了日常問題討論之外,還有舉辦大大小小的研發討論、評量共識等會議,規模從3-5人到20人左右的都有。雖然我在這些情境擔任的角色有點不同,但處理溝通的手段,其實有不少共通的部分,像是說清楚問題、聽懂別人的回應、彙整多方描述、釐清異同與影響、歸納共識與結論

看起來用到的手段不少,但我覺得可以再精煉成「說清楚問題」與「聽懂別人的回應」。關於「說清楚問題」,我認為可以套用多數前面提到「寫作」的原則,而「聽懂別人的回應」,也可以透過「說清楚問題」來操作:把你理解到的內容,再說清楚給對方聽,確保彼此認知一致。關於彙整、釐清、歸納,其實也是透過不斷地「說清楚」、「聽懂」的循環建立而成,只是隨時討論推進,要說清楚什麼與聽懂什麼的目標不同而已。

至於怎樣讓「說清楚」、「聽懂」的過程流暢,可以參考我目前採取過的方式:

  • 說清楚問題的同時,也要說出期望取得哪些共識與結論,避免過程太發散
  • 在適當的段落,歸納目前取得哪些共識與結論,以及還有哪些沒討論到、或者尚未有共識的問題,除了提供停頓休息的空檔,也時時 align 大家的認知
  • 善用工具,記下可以幫助回憶討論重點與結論的筆記,把大腦空間騰出來用在思考與理解上
  • 當發覺討論脫離原本的主題,或者時間拖太久了,要嘛趕緊拉回一開始要討論的主題,要嘛先暫停休息一下,留點時間給大家&大腦 refresh。如果是因為複雜度而卡關,不如再另約時間,但最好請大家準備好自己的想法,帶到下一次的討論

雖然我分享了許多實現的方法與原則,但我認為還有繼續摸索、學習的空間,或許未來遇到很不一樣的情境時,又會有不同的心得,也很難說不會打臉現在的自己 XD 如果那個時候真的到來,再來跟各位報告囉~

Epilogue
前陣子在忙一個大專案,趁現在客戶 UAT & 正式上線前的空檔,來更新一下這個系列。畢竟這個系列是「今天不寫 code」,忙著寫 code 的話就沒辦法更新,也是很合理的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貓想享
11會員
41內容數
世界不斷變動,總有些新奇的事物,等待我去發掘、剖析與分享。
貓想享的其他內容
2024/11/18
主修數學又自主選修心理學,不僅讓我畢業後即踏入數學教育職場,意外地繼續幫助我轉職成工程師,尤其在「資料科學」與「人工智慧」的領域。本文分享讓我發覺心理學可以派上用場的 moment
Thumbnail
2024/11/18
主修數學又自主選修心理學,不僅讓我畢業後即踏入數學教育職場,意外地繼續幫助我轉職成工程師,尤其在「資料科學」與「人工智慧」的領域。本文分享讓我發覺心理學可以派上用場的 moment
Thumbnail
2024/06/30
LeetCode 是一個程式語言版的線上題庫平臺,提供題目描述、程式碼區塊、解題者分享的解法和疑問討論。藉由這篇文章分享我在 LeetCode 上的使用經驗和觀點,包括刷題的重要性、解題心態和練習目標。
Thumbnail
2024/06/30
LeetCode 是一個程式語言版的線上題庫平臺,提供題目描述、程式碼區塊、解題者分享的解法和疑問討論。藉由這篇文章分享我在 LeetCode 上的使用經驗和觀點,包括刷題的重要性、解題心態和練習目標。
Thumbnail
2023/12/03
在職訓課程的最後,就是重頭戲——專題製作。這是需要自行發想主題,並從班上召集有共同想法的同學,一起完成的結訓成果,也可以想成展現技術的作品,未來能用在履歷或面試報告上。過程中經歷了主題討論、組員挑選、製作與成發,讓我收穫更多,以及一些歡樂(?的部分,在此一併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2023/12/03
在職訓課程的最後,就是重頭戲——專題製作。這是需要自行發想主題,並從班上召集有共同想法的同學,一起完成的結訓成果,也可以想成展現技術的作品,未來能用在履歷或面試報告上。過程中經歷了主題討論、組員挑選、製作與成發,讓我收穫更多,以及一些歡樂(?的部分,在此一併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程師在如何有效提升自己,強調不僅僅是多coding,而是要對程式碼有更深層的理解。隨著職涯發展,工程師需要從單純的技術執行者轉變為團隊領導者,具備解決複雜問題和與他人有效溝通的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程師在如何有效提升自己,強調不僅僅是多coding,而是要對程式碼有更深層的理解。隨著職涯發展,工程師需要從單純的技術執行者轉變為團隊領導者,具備解決複雜問題和與他人有效溝通的能力。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簡報在職場上極為重要,不僅是視覺美觀,更需具備口頭表達力、重點提取力和邏輯說服力。成功的簡報應明確目標、把握聽眾需求,結論先行、少即是多。準備充分,簡報內容應輔助演講,避免冗長繁瑣。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簡報在職場上極為重要,不僅是視覺美觀,更需具備口頭表達力、重點提取力和邏輯說服力。成功的簡報應明確目標、把握聽眾需求,結論先行、少即是多。準備充分,簡報內容應輔助演講,避免冗長繁瑣。
Thumbnail
以前我在新創公司當PM(產品經理)的時候,如果提出做一個新功能的需求,常被工程師挑戰是否真有必要做...
Thumbnail
以前我在新創公司當PM(產品經理)的時候,如果提出做一個新功能的需求,常被工程師挑戰是否真有必要做...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商業簡報時使用的5W1H分析法,並提供了各項目的思考方向。透過這樣的方法,可以幫助報告者更清楚地瞭解簡報目的、對象、時間、內容、地點和呈現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商業簡報時使用的5W1H分析法,並提供了各項目的思考方向。透過這樣的方法,可以幫助報告者更清楚地瞭解簡報目的、對象、時間、內容、地點和呈現方式。
Thumbnail
公告佈達看似簡單,但如何做好才是關鍵。 只有透過適時而有效的公告,才能確保重要訊息的及時傳達,促進員工的共識和配合 最終提升整體的運營效率,為企業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Thumbnail
公告佈達看似簡單,但如何做好才是關鍵。 只有透過適時而有效的公告,才能確保重要訊息的及時傳達,促進員工的共識和配合 最終提升整體的運營效率,為企業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Thumbnail
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中,要在職場展現出色的成果,不僅需要專業技術與知識,隨著工作性質的不斷發展,個人還必需具備團隊合作的特質與能力,也就是所謂的「軟實力 (Soft Skills)」。 從溝通、協調,到適應能力與解決問題,「軟實力」是有效促進團隊合作與組織成功的基礎。
Thumbnail
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中,要在職場展現出色的成果,不僅需要專業技術與知識,隨著工作性質的不斷發展,個人還必需具備團隊合作的特質與能力,也就是所謂的「軟實力 (Soft Skills)」。 從溝通、協調,到適應能力與解決問題,「軟實力」是有效促進團隊合作與組織成功的基礎。
Thumbnail
本文適合誰看 1.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在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穿梭進行說服工作的工作者。 2.想要在溝通當中展現出自己是擁有說服力的人。 3.想要提升向上管理能力的人。
Thumbnail
本文適合誰看 1.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在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穿梭進行說服工作的工作者。 2.想要在溝通當中展現出自己是擁有說服力的人。 3.想要提升向上管理能力的人。
Thumbnail
無論你同意與否,溝通表達力已經是職場工作的重要能力之一。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常見的職場溝通問題,並提供了一份簡單的評估表,幫助讀者評估自己的溝通表達能力。
Thumbnail
無論你同意與否,溝通表達力已經是職場工作的重要能力之一。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常見的職場溝通問題,並提供了一份簡單的評估表,幫助讀者評估自己的溝通表達能力。
Thumbnail
追求乾淨的程式碼是好的開始,但不要陷入過度設計的陷阱,導致程式難以維護。實際上,考慮團隊狀況和專注於解決真正的問題更為重要。了解公司的規模和現實情況,適時調整工作重心。技術不斷進步,使得寫程式變得更加容易,但這並不意味著工程師的角色會消失。在選擇技術時,也要考慮隱形成本有時簡單的解決方案反而更有效。
Thumbnail
追求乾淨的程式碼是好的開始,但不要陷入過度設計的陷阱,導致程式難以維護。實際上,考慮團隊狀況和專注於解決真正的問題更為重要。了解公司的規模和現實情況,適時調整工作重心。技術不斷進步,使得寫程式變得更加容易,但這並不意味著工程師的角色會消失。在選擇技術時,也要考慮隱形成本有時簡單的解決方案反而更有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