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

2023/01/2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1. 《寶可夢・朱/紫》/game(switch)/2022/★★★☆
《寶可夢・朱/紫》
優缺點極端的一代,將寶粉對本傳遊戲縱容與不縱容之間的張力拉扯至極限的作品:探索性頗高的(偽)開放世界、優秀的寶可夢設計與角色塑造(某角色成長曲線之棒堪稱真主角),甚至是主線劇情也十分優秀,進入巨坑之後的「歸鄉之路」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感動。然而從沒遇過如此嚴重的掉幀問題、各種花式bug(包含一週目以來高達三次的噁心閃退),讓內容本可競逐本傳系列前三名的《朱/紫》瞬間變成殘念之作,也造成我在評分上的極度掙扎⋯⋯如果沒有這些缺點,《朱/紫》一定是穩穩的四顆星無誤;但算上這些之後到底要扣到三星半還是三星⋯⋯
接下來談幾個除了優化之外,並不大扣分但算是小遺憾的點:沉迷於探索的玩家大概容易在逛地圖捕捉野怪、蒐集圖鑑的過程中就不小心升到太高等級,以至於面對館主和其實設計得很強的天星隊時輕鬆碾過;如果能設計動態等級制,讓探索黨的對戰體驗增加一點難度,會是一個兼顧開放世界與難度曲線的做法。另外,與我玩過的幾款開放世界遊戲相比,《朱/紫》在地圖上只能設定一個目的地這點實在很可惜,那麼多定點生成的太晶化寶可夢都應該要可以標記才對,這點其實在《阿爾宙斯》就有做到,完全是一個不明所以的退步(之一)。最後,只有四套當季制服可換也是不可不提的大退步⋯⋯
最後下個推薦,個人認為《朱/紫》算是GF社對玩家的寶可夢力檢定:你對寶可夢的愛是否超過對各種系統問題的恨?如果自認能容忍嚴重的掉幀與bug問題(可參考到處都找得到的實機遊玩影片),或自認是鋼鐵寶粉,《朱/紫》的內容大概不太會讓你失望的。
2. 《心靈遊戲》/anime film/2004/★★★★
《心靈遊戲》
湯淺政明的早期作品,自始即展現如《四疊半》、《桌球》和(我最愛的)《映像研》那種令人眼花撩亂的瘋狂視覺風格和極獨特的湯淺式(黑色?)幽默。但除此之外,也正如湯淺近幾年的作品,《心靈遊戲》絕不是徒有絢麗表象而無內涵,其強烈的風格與故事所包裹著的,是十分真實、平凡亦閃爍微光的生命觀,一種悔恨與覺悟的極端情感之間的迴旋擺盪,以及在此之中激發四散、細微卻動人的人性星火。《心靈遊戲》是一部值得一再回味、感受的作品。
3. 《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film/2022/★★
《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
一陣子前的話題之作,Netflix上了回家投票時挑來跟家人一起看完⋯⋯《早餐》算是很典型的校園戀愛電影,但故事本身有趣之餘卻也給人搔不到癢處的感覺,抑或是我距離那段青春歲月太遙遠了的關係⋯⋯
現在回想起來有一個點在觀看時讓我很在意,《早餐》的剪輯風格一直給人一種不知該說是簡潔率性還是隨意的感覺,這似乎也導致它的整體節奏感不太穩定,給人一種輕飄飄的感覺?然後還有一件事非吐槽不可,李沐跟大霈就算了某些角度確實是有像,但周興哲再怎麼長大都絕對不會變成林柏宏耶⋯⋯
4. 《絕命毒師》S1/series/2008/★★★☆
《絕命毒師》S2/series/2009/★★★★
《絕命毒師》
享譽已久的超強美劇,之前一直因為《絕命毒師》的集數卻步,但前陣子終於點開來看⋯⋯如果用一句話簡述目前為止的感受(看到S3前半),我認為《絕命毒師》就是一部全方面都非常優秀的教科書級作品。
想先提提整體的節奏感,《絕命毒師》的故事進展偏緩慢(不曉得跟年代有沒有關係?),但步步紮實、沉穩,在積累因果和情感、逐漸收束伏筆和故事線時總能抓準時機給觀眾一記重拳,十分過癮。從第一季、第二季到第三季,明顯感覺得到自己的狀態慢慢沉浸其中。
《絕命毒師》有一個厲害且也頗具標誌性的手法,是勾人懸念、宛如教科書般(一再強調,這詞真的很適合)展示的倒敘法,比如S1E1堪稱經典的開頭。每到劇情有重大進展的級數,幾乎都會搬演一次這個做法,對我來說應算是老套但又總能奏效。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是空鏡頭的運用,《絕命毒師》的空鏡頭以貫穿全劇的調性,某種乾燥、荒涼甚至野蠻,但又莫名吸引人的美感,將觀眾帶入美墨邊界的危險世界中。
5. 《台北女子圖鑑》/series/2022/★★
《台北女子圖鑑》
我居然把這部看完了⋯⋯
忘記在哪裡看到說這是《台北物語》的精神續作,確有幾分道理⋯⋯但我認為撇除前幾集因南北成見所引發的爭議(現在回頭看可能是炎上商法?畢竟若無爭議我大概不會去看⋯⋯)《北女》其實沒那麼難看,甚至有不少「好看」之處,就是那種你會驚呼「哇,居然會/敢給我這樣寫」的「好看」⋯⋯
整體來說,《北女》除去中段模糊迷失的「台北」主軸(意思是拔掉台北故事也能成立)、令人出戲但身為台劇觀眾也可悲地習慣了的尷尬對白(想學日劇對白收畫龍點睛之效但非常失敗)、部分演員令人看不太懂的演技之外,其實沒那麼差。甚至可說,女主角雖然性格不討喜卻也(因而?)真實,整個角色的塑造和成長曲線一直到結局,我認為還是有可看之處。
最後外行地來碰一下《北女》可能引發的女性主義爭辯。《北女》看似是以女性為主體、以不斷更換的各種不同伴侶(對,本作其實是《台北男子圖鑑》)為襯托,在一次緊接一次的否定與拒絕的最終樹立某種新時代獨立女性(這詞其實也有點老了)的形象,甚至有評論將女主角形容為近似惡女、反英雄——那麼,《北女》也許其實是一部女性主義作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會員
    31內容數
    文化雜食不怕吃壞肚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