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制醫學系下,醫學生的臨床學習困境 (二)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上一篇文章提到了我覺得現行的臨床教育制度好像出了一些問題。在深入討論之前,我們先簡單講解一下六年制和七年制醫學系的差別,直接看圖。

raw-image

由圖可知,不管是哪個制度,醫學生的學習場域從學校換到醫院,其實是在五年級的時候。所以,在討論第七年的制度差異之前,我認為要討論臨床教育,肯定得先從大五說起。

大五和大六的醫學生在幹嘛?

到醫院像在上學

那麼,大五和大六的學生,在醫院裡到底都在做甚麼呢?

以我的話來說,就是「換個角度看看醫院在幹麻」

首先,不管是舊制還新制,大五第一次踏入醫院時,身分都是『見習』,顧名思義,就是『用看的來學習』。
所以,醫院其實不會給學生任何工作,就算真的要動手做任何事情 (寫病歷、放三管…等),也都是以學習為名的一次性任務,既不會有一定要完成的壓力、也不用承擔任務出錯的風險,假如真的擺爛不做,其實也不太會怎麼樣。
(臨床要當人可以說限制重重,我從來沒看過學生在臨床見習階段被當掉的)

在沒壓力的情況下,大五大六的學生能夠學到甚麼程度,真的完全是看學生的造化和機運 (例如 : 有多積極學習、有沒有碰到願意帶學生的老師)。

而學生到醫院其實還是有行程表的,基本上就跟在學校一樣,照表操課的被動學習,時間到就去跟門診、跟查房、跟刀、上課…等。
(對,到醫院還是要繼續上課,就是老師在台上講一整節的那種最傳統的課,因為評鑑要求要舉行,而且有些學生會抱怨沒排課,所以一定要上。)

所以到醫院見習的時候,其實還是和到學校上課差沒多少,既然感覺上差不多,那麼假如課表上沒行程的話,對學生來說,他們直接離開醫院也是很合理的。畢竟學校和醫院給的行程都跑完了,繼續留在醫院也沒事。

想學還要看運氣

當然,有些比較積極的學生,可能會去跟學長姊要求額外的學習機會,但真的是少之又少。就跟上一篇文提到的一樣,我覺得大部分的醫學生真的不知道到醫院的學習要怎麼做。

而且就算真的很積極地想學東西,能不能真的學的到東西還要看運氣,有沒有去到想去的科別、去的科別教學風氣如何、有沒有遇到適合的狀況、有沒有人願意教、教的人教得好不好...等。學生要在醫院學到東西,可以說除了自己要積極之外,還要看天時、地利、人和,這部分完全是看學生的機運如何。

所以到底學了什麼?

醫院評估學習成效的方法是各式各樣的學習護照,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應該要學的東西,然後要求臨床的醫生幫學生評分。

美其名是確認該學的都有學到,但實際上根本做不到。

因為醫院的編制很多 (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基本上半個月到一個月輪一個科別,有時候老師都還不知道學生的名字,學生就已經換科了。在這種輪訓狀況下,時間通常只夠看各科常見的病人類型和主治醫師工作型態,了解一下之後有沒有興趣要走這科而已。
所以學習護照通常都變成敷衍了事用的paper work (不管新舊制都一樣),紙本時期還要去跟學長姐要章來蓋,電子化之後只要打打字,就能丟去電子簽章了,連見面都不用見面,老師可能連學生的長相和名字都對不起來,怎麼可能可以好好評分。

既然不能好好評分,那當然不用擔心被當掉,所以對大五和大六的學生來說,大部分人的重點其實不在臨床,而是在畢業後的醫師國考能不能過。但如果是要準備考試的話,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關在家讀書,這樣到底去醫院要幹嘛呢?

臨床見習時的表現好壞,和能不能通過醫師國考沒有太大關係,畢竟醫學生最會的就是讀書考試
這就是為什麼在醫院看到最多學生在做的事情,就是『讀書準備考試』

醫院見習超沒效率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大五到大六的醫院見習,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沒有效率。

  • 進醫院前,沒教學生到醫院要學什麼、怎麼學
  • 學生注重考試,所以制度通常只注重對考試有幫助的大堂課
  • 評分方式沒給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壓力
  • 想學還要看運氣,天時、地利、人和

學生花了一堆學費和寶貴的兩年,
假如只為了通過第二階段國考的話,那說不定留在學校上一年的大堂課也會過,不需要到醫院待兩年。
假如是為了培養PGY該有的工作能力的話,但目前看起來成效不彰,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得要真的開始當PGY後,才開始學習要怎麼做。
(就跟七年制時,大家都是當Intern時才開始學怎麼當醫生的)

簡而言之,大五大六就像上體育課一樣,想待在教室或去操場都隨學生,老師會做一些講解,但會不會親自示範要看運氣,學校沒有強制學生一定要碰球,只要求大家專家來講課時要到,就保證大家期末考一定會過。
這樣一學期過後,大家學分是拿到了,但真的把這些學生叫上場打球,有多少人會打呢?

既然大五和大六很難學到臨床相關的東西,那真正重要的臨床教育環節當然落在第七年上,也就是『七年制的大七實習醫生』和『六年制的不分科住院醫師第一年』。
不過,在進入正題談制度出了甚麼問題之前,我想先在下一篇文章分析一下臨床教育在醫院到底是怎麼進行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白袍商學院的沙龍
26會員
7內容數
醫學生要變成醫生,最重要的過程就在於思維的轉換,這裡的文章將提供你臨床學習的技巧,讓你更快適應臨床工作,加速跨過這段學生變醫生的過渡時期
2023/02/09
六年制醫學系是如何影響臨床教育的
Thumbnail
2023/02/09
六年制醫學系是如何影響臨床教育的
Thumbnail
2023/02/09
臨床學習的師徒制,在七年制醫學系的狀況下是怎麼運行的
Thumbnail
2023/02/09
臨床學習的師徒制,在七年制醫學系的狀況下是怎麼運行的
Thumbnail
2023/02/09
臨床的學習要靠師徒制,而六年制醫學系破壞了這個系統
Thumbnail
2023/02/09
臨床的學習要靠師徒制,而六年制醫學系破壞了這個系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第一次以大學學生的身分,辦理給高中生的營隊。在這次的活動哩,不只看到了不同課綱下影響的我們,也看到自己在未來專業的一點影子。 早上前兩堂主要是學長姊授課,因此沒有甚麼和他們相處的機會。直到醫療黑客松的議題討論,才能有較多的發揮。先讓他們對於背景知識較熟悉後,讓他們表決選定立場,再引導他們想出一個解方
Thumbnail
第一次以大學學生的身分,辦理給高中生的營隊。在這次的活動哩,不只看到了不同課綱下影響的我們,也看到自己在未來專業的一點影子。 早上前兩堂主要是學長姊授課,因此沒有甚麼和他們相處的機會。直到醫療黑客松的議題討論,才能有較多的發揮。先讓他們對於背景知識較熟悉後,讓他們表決選定立場,再引導他們想出一個解方
Thumbnail
現在的學生在臨床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可能是制度造成的?
Thumbnail
現在的學生在臨床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可能是制度造成的?
Thumbnail
這是一篇醫技系學生分享關於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系在學什麼以及身為畢業生的心得,醫技系包含在醫藥衛生學群裡,如果你沒有聽過這個科系或是還在探索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看完這篇文章也許能幫助你更瞭解自己適合的方向!
Thumbnail
這是一篇醫技系學生分享關於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系在學什麼以及身為畢業生的心得,醫技系包含在醫藥衛生學群裡,如果你沒有聽過這個科系或是還在探索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看完這篇文章也許能幫助你更瞭解自己適合的方向!
Thumbnail
這篇文章將會講述大專生研究計畫的基本介紹,不涉及科系和專業。
Thumbnail
這篇文章將會講述大專生研究計畫的基本介紹,不涉及科系和專業。
Thumbnail
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身邊開始出現「為什麼要念大學?」的疑問
Thumbnail
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身邊開始出現「為什麼要念大學?」的疑問
Thumbnail
今個學期教四科,聞說比得上一個全職講師的工作量:多了的是交通往還、少了的是固定辦公室、學系行政、人際關係。 還好碩士算是小班,有六人小組實習、也有二十人以內的技巧實踐,萬料不到在小小的行業生態圈,普通話教學是我的本錢。還幸通過課程,也從同學分享中學習到內地的體制和文化,只能說句,長路漫漫,關於精神健
Thumbnail
今個學期教四科,聞說比得上一個全職講師的工作量:多了的是交通往還、少了的是固定辦公室、學系行政、人際關係。 還好碩士算是小班,有六人小組實習、也有二十人以內的技巧實踐,萬料不到在小小的行業生態圈,普通話教學是我的本錢。還幸通過課程,也從同學分享中學習到內地的體制和文化,只能說句,長路漫漫,關於精神健
Thumbnail
過去以課內學習為主的思維,是把學習的價值綁在成績上,如果我們決定踏出「成績」這個舒適圈,又該用什麼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學習?學校在我們價值重建的過程中又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大學的價值又在哪裏?我才發現,原來不當一個「學生」這麼難。
Thumbnail
過去以課內學習為主的思維,是把學習的價值綁在成績上,如果我們決定踏出「成績」這個舒適圈,又該用什麼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學習?學校在我們價值重建的過程中又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大學的價值又在哪裏?我才發現,原來不當一個「學生」這麼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