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束縛》Corsage:當曾經絕美的皇后走下神壇,我們如何借 21 世紀之眼改寫「茜茜神話」?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實際上伊莉莎白皇后在一個年齡之後就沒再公開露面,而這個史實啟發了電影情節,也在我心中造就出這個故事。畢竟,意識到她就這樣消失在人們眼前,真是令人難以置信。」—《束縛》導演 瑪利克洛澤。

過去 50 年來,以匈牙利伊莉莎白皇后為靈感的影劇作品何其多,有著眼青少女時期的茜茜公主(奧地利,1955 年);有聚焦於伊莉莎白如何愛上奧地利的法蘭茲皇帝,而後一頭栽進維也皇室鉤心鬥角中的茜茜皇后(美國,2021年)。有趣的是,過往描繪茜茜皇后的作品,幾乎都只提及她以傾城美貌俯視奧匈帝國的早年生活,鮮少著墨皇后的晚年,也從未述說那些你我在史實中早已了然於心的故事:生於馬背上的巴伐利亞小公主正式嫁入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熱愛馬術、文學與藝術的她,志趣卻與當時崇尚繁文縟節的奧利地宮廷生活大異其趣。

raw-image

1877 年 12 月,茜茜皇后剛過完她的 40 歲生日。40歲,多美的年紀,然而歷史似乎對試圖挑戰 40 歲的女性毫不留情。世人戲稱凡爾賽拜金女的的瑪麗・安東尼在 38 歲那年被送上了斷頭台;一代王妃黛安娜於 36 歲香消玉殞——這些絕美的生命本該存續,命運卻在她們被迫留白的晚年前頭開了個無情的玩笑,粗暴地將曾經的風華與美麗悄然收走。

場景回到那年 12 月,生育三個孩子後的茜茜愈發的憂鬱,人前,她還是那位風靡歐陸的文化偶像,但在令人欣羨的 18 吋細腰背後,她穿戴著剛硬的馬甲,控制飲食、勤練體操、耽溺美容偏方,與丈夫婚姻亦漸漸失和後,最終選擇迷失自己。

從正襟危坐的生日「儀式」中倉皇逃出的茜茜難堪極了,那句「願她長壽,願她長壽,長命百歲;永保美貌,永保美貌,更勝以往。」甚至赤誠地令她無法呼吸。也許正如電影中的茜茜所說:「40 歲是潰散消逝的開始,逐漸黯淡一如浮雲。」40歲後的茜茜是真實存在的嗎?導演看見了歷史的空隙,為茜茜重建了一段新的故事。

raw-image

在斷裂的歷史中,以 21 世紀的筆觸重新建構「茜茜神話」

被後世所惦記的茜茜皇后,活在被神化的歷史陰影中太久;女性被那個時代所禁錮的各種個性與特質,稍微張狂與突出便淪為「瘋狂」、「不合時宜」的評價,需要被「管教」、「約束」,一如那身緊到令人窒息的馬甲束胸。作為世人景仰的皇后,茜茜接收著眾人欣賞美貌的欽羨目光,卻也必須接受當時男性對女性的蔑視—一個完美、漂亮、可作為所有女性榜樣的花瓶。

《束縛》英文原名「Corsage」的多層暗示昭然若揭,也呼應了歷史上茜茜皇后與宮廷生活、與奧地利皇帝貌合神離的命定悲劇結局。

raw-image

「悲劇皇后」的影,在電影中依然迤邐,但導演與擔綱女主角的維琪克雷普(Vicky Krieps),以第二手史料側寫的敘事和精湛演技,讓茜茜皇后變得幽默又鮮活—一個「真正的女人」,更迷人、叛逆,也富有人性:

履行難纏的皇室活動時自導自演了一齣暈倒的戲碼,甚至在瞻仰皇后容顏的眾人面前悄悄對女兒私語:「他們絕對是在檢查我是否變老了!」;在宮廷畫師面前不耐地燃起香菸(當時出身貴族階級的女人在公眾場合吸菸是件大事);在宮廷醫師半要脅地說:「陛下,你已經超過女人平均壽命的年紀了」之後,對他吐了吐舌、擺出一副調皮『毫無皇后姿態』的嘴臉。

「她盡可能地外出旅行,她想方設法不參加官方活動,當她不得不出席晚宴時,她甚至會拒絕用餐,任性地離開宴席。」被後世所惦記的茜茜活在被神化的歷史陰影中太久了,慶幸導演筆下的茜茜,開始擁有超越那個時代更強大的自主權。

「我想將《束縛》改寫成一個關於女性賦權及反叛的故事。」— 瑪利克洛澤。

真實的茜茜皇后真是如此嗎?《束縛》運用第二手史料側寫的茜茜手法,讓人想起前幾年改編自科林·克拉克《游龍戲鳳 (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及《我與瑪麗蓮的一周(My Week with Marilyn)》日記的《夢露與我的浪漫週記》。後者記錄了科林跟瑪麗蓮·夢露於1957年的電影《游龍戲鳳 》拍攝期間的相處時光,前者則透過茜茜當時的貼身女侍瑪莉(Maria Festetics)與幼女瓦萊麗(Marie Valerie)的日記拼湊茜茜於眾人視野中缺席的歲月,是相當引人入勝的傑出改編。

《束縛》中的解放的女性情慾:馬與鏡子,自由與知音。

《束縛》裡有兩段從未記載於正式史料中,關於茜茜皇后與兩位男人的難以言明的曖昧情愫 —第一位是茜茜的於蘇格蘭旅行期間的專屬騎師貝(Bay)。皇后也曾經是公主,哈布斯堡王朝沒辦法給她無拘無束的生活,她決定自己向外去找,而貝就像是逃離死氣沈沈的宮廷最浪漫的寄託,如同茜茜的愛馬火焰,象徵著自由。

另一位則是茜茜皇后最親近的表姪、同時也是兒時玩伴的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Ludwig II)。電影中的路德維希大致符合後世對他的既定印象:浪漫、瘋狂、不安於室。他與茜茜有許多共同之處,同樣熱愛著大自然和詩歌,這也讓他們成就了一段終生的友誼。

raw-image

1878 年 5 月,與丈夫再次失和的茜茜回到巴伐利亞找他的路德維希。這時茜茜已經想尋死了,但他們還是在路德維希的建造的富麗城堡中度過了親密的時光。他們共舞,在湖中游泳,而後相擁而眠。這晚她爬上了他的床,吻上他的唇,脫去束縛般的鎧甲,跨坐在他的身畔—無奈的是,路德維希卻無法全然的接受她,身為女人的她。(據正史記載,路德維希二世終生未婚。)

這兩位男人正式茜茜皇后人生中的兩個缺憾:自由與知音。貝給了她能在森林中自在騎馬的時光,而路德維希則像面鏡子,反射出她沒有勇氣奢望的、褪去束縛的,活成另一種人生的自己。

真正的結局

茜茜皇后後來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了,她伴著衰敗的婚姻與容顏活到了 60 歲,並在 1898 那年於瑞士日內瓦準備乘船時遭一名義大利無政府主義者刺殺。

「40歲以後她真的不讓任何人畫她了。她總是戴著面紗,所以 20 多年未曾有人見過她[⋯⋯]我當時想:『誰知道是不是她呢?』」—《束縛》導演 瑪利克洛澤

於是導演非常出人意表的方式詮釋束縛的結局。茜茜剪去曾經美麗,現今卻稱之為累贅的長髮,交給她早已安排好的「茜茜皇后形象的繼承者」。她成功在塵世創造了另一個替身,將自身從束縛中解救出來,眾人的哀婉、嘆息、評價甚或指責她都不在意了,只見茜茜這回頭也不回地沒入義大利湛藍的海中,她是否真正自由了?

導演用這虛實穿插、解構悲劇色彩的結局,讓茜茜皇后的身影自宮庭、歷史、文化偶像的定位之中解放,「我希望她可以創造並決定屬於自己的自由。」— 瑪利克洛澤。

raw-image

影評同步刊載於 Polysh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୭ ✧ ˚. Sydney 電影羅曼死的沙龍
8會員
9內容數
2023/08/05
再沒有比此時此刻更適合去談論一部關於原子彈的電影了。 1945 年,人們借當代普羅米修斯之手開啟潘朵拉之盒,一只被視若救贖的原子彈落下,在那之後的五六十年,更聰明的武器出現,也是在那之後,人類開始自詡為神。 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違背神的旨意,悄悄盜取天火送予人類,為地球帶來文明;卻也觸怒了天神
Thumbnail
2023/08/05
再沒有比此時此刻更適合去談論一部關於原子彈的電影了。 1945 年,人們借當代普羅米修斯之手開啟潘朵拉之盒,一只被視若救贖的原子彈落下,在那之後的五六十年,更聰明的武器出現,也是在那之後,人類開始自詡為神。 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違背神的旨意,悄悄盜取天火送予人類,為地球帶來文明;卻也觸怒了天神
Thumbnail
2023/06/19
近期台灣 #MeToo 議題狂燒,風暴從權力中心的政治界蔓延至文壇樂壇、藝文界,甚至是學術界。這把星星之火從何而來?則不能不提五月初 Netflix 上檔的政治幕僚職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劇中細膩刻畫了女黨工屢遭性騷擾,卻未能透過性平申訴管道發聲的困境。
Thumbnail
2023/06/19
近期台灣 #MeToo 議題狂燒,風暴從權力中心的政治界蔓延至文壇樂壇、藝文界,甚至是學術界。這把星星之火從何而來?則不能不提五月初 Netflix 上檔的政治幕僚職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劇中細膩刻畫了女黨工屢遭性騷擾,卻未能透過性平申訴管道發聲的困境。
Thumbnail
2023/06/11
北法小鎮聖奧梅爾的法庭上,一名年輕文學教授、小說家哈瑪為了為一部改編的希臘神話美狄亞作品取材,而出席旁聽一起轟動各界的黑人女性殺嬰案:身為塞內加爾移民的蘿倫斯,被控遺棄她15個月大的女兒於漲潮的海岸溺斃身亡。隨著庭審的進展,母親的大膽自白與證人們的片面證詞,不僅讓場面陷入膠著,更動搖著哈瑪的信念。
Thumbnail
2023/06/11
北法小鎮聖奧梅爾的法庭上,一名年輕文學教授、小說家哈瑪為了為一部改編的希臘神話美狄亞作品取材,而出席旁聽一起轟動各界的黑人女性殺嬰案:身為塞內加爾移民的蘿倫斯,被控遺棄她15個月大的女兒於漲潮的海岸溺斃身亡。隨著庭審的進展,母親的大膽自白與證人們的片面證詞,不僅讓場面陷入膠著,更動搖著哈瑪的信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十九世紀著名的奧匈帝國皇后Elisabeth,風靡歐陸的優雅儀態與絕世美貌,對文學、藝術及健身的熱愛,禁錮於傳統禮教的自由叛逆…讓這位傳奇人物深受世人愛戴,後世依然對她惦念不忘,許多以皇后為靈感的創作更是不計其數。從Romy Schneider主演、經典的電影三部曲
Thumbnail
十九世紀著名的奧匈帝國皇后Elisabeth,風靡歐陸的優雅儀態與絕世美貌,對文學、藝術及健身的熱愛,禁錮於傳統禮教的自由叛逆…讓這位傳奇人物深受世人愛戴,後世依然對她惦念不忘,許多以皇后為靈感的創作更是不計其數。從Romy Schneider主演、經典的電影三部曲
Thumbnail
作為現代英國歷史的基石,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位長達70年;在她擔任女王期間見證了英國與世界天翻地覆的轉變。她的一生都獻給了皇室,獻給了整個英國與大英國協;從1953年她接受加冕的那一刻起,一如她的諾言,無論生命長短,終將竭誠為皇室與英國人民服務。 紀錄片《莉莎白二世:無法取代的女王》,以這一位在位最久
Thumbnail
作為現代英國歷史的基石,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位長達70年;在她擔任女王期間見證了英國與世界天翻地覆的轉變。她的一生都獻給了皇室,獻給了整個英國與大英國協;從1953年她接受加冕的那一刻起,一如她的諾言,無論生命長短,終將竭誠為皇室與英國人民服務。 紀錄片《莉莎白二世:無法取代的女王》,以這一位在位最久
Thumbnail
查爾斯三世,英國史上在位最久的王儲;換言之,他是史上等待王位最久的男人。在成為全英人民珍視及敬重的國王之前,查爾斯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 他的母親,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自1926年4月21日繼位至2022年9月8日駕崩;在位長達70年。女王登基時才25歲,很快地受到全英人民的愛戴與欽佩。很大的程度歸功於
Thumbnail
查爾斯三世,英國史上在位最久的王儲;換言之,他是史上等待王位最久的男人。在成為全英人民珍視及敬重的國王之前,查爾斯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 他的母親,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自1926年4月21日繼位至2022年9月8日駕崩;在位長達70年。女王登基時才25歲,很快地受到全英人民的愛戴與欽佩。很大的程度歸功於
Thumbnail
人前她是深受愛戴的皇后,人後她是一位母親、王室成員,也是維繫著一場失溫婚姻的女人。1877 年的聖誕節前夕,歐洲歷史上以貌美著名的奧匈帝國伊莉莎白皇后(又稱茜茜皇后),迎來了 40 歲生日,而後便消失在世人目光,直至 60 歲去世的 20 多年間,從未有人見過她。
Thumbnail
人前她是深受愛戴的皇后,人後她是一位母親、王室成員,也是維繫著一場失溫婚姻的女人。1877 年的聖誕節前夕,歐洲歷史上以貌美著名的奧匈帝國伊莉莎白皇后(又稱茜茜皇后),迎來了 40 歲生日,而後便消失在世人目光,直至 60 歲去世的 20 多年間,從未有人見過她。
Thumbnail
1997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與首相東尼布萊爾面臨威爾斯王妃黛安娜逝世之後,兩人在處理黛妃之死一事上,為了同時保持王室的低調與滿足公眾熱切的關注,而面對了進退失據的窘局,也展現了女王與首相在幕後緊密合作的關係。
Thumbnail
1997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與首相東尼布萊爾面臨威爾斯王妃黛安娜逝世之後,兩人在處理黛妃之死一事上,為了同時保持王室的低調與滿足公眾熱切的關注,而面對了進退失據的窘局,也展現了女王與首相在幕後緊密合作的關係。
Thumbnail
拍攝以歷史人物為主題的傳記型電影首重就是對主角的生平事蹟、作品及軼事……等進行取捨及剪裁,但最根本的是主角本身絕對要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特質做為基礎,女伯爵(The Countess)這部電影取材自十六世紀歐洲宮廷秘辛,只是這題材帶有人性中可堪玩味的殘忍與濃濃血腥氣味,於是裸體、屍體再加上上流社會的
Thumbnail
拍攝以歷史人物為主題的傳記型電影首重就是對主角的生平事蹟、作品及軼事……等進行取捨及剪裁,但最根本的是主角本身絕對要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特質做為基礎,女伯爵(The Countess)這部電影取材自十六世紀歐洲宮廷秘辛,只是這題材帶有人性中可堪玩味的殘忍與濃濃血腥氣味,於是裸體、屍體再加上上流社會的
Thumbnail
中秋前夕,全世界的媒體不斷報導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駕崩的消息,這位從年輕到年老的優雅女王如何影響20世紀至今呢?從她的穿搭形象與慈愛端莊的氣質,可以明白她由內而外的睿智與幽默感,柏靈頓熊曾在2015年與她共進早餐的身影深植人心。
Thumbnail
中秋前夕,全世界的媒體不斷報導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駕崩的消息,這位從年輕到年老的優雅女王如何影響20世紀至今呢?從她的穿搭形象與慈愛端莊的氣質,可以明白她由內而外的睿智與幽默感,柏靈頓熊曾在2015年與她共進早餐的身影深植人心。
Thumbnail
一、整部劇看點 演員長相跟現實人物真的有那個神韻,比照真的超級像 服裝、場景、時空都完全讓人身歷其境完全不出戲 從劇看見歷史,引發對於歷史的好奇心 每個角色都有需要面臨的課題,不管是誰都一樣 二、追劇感想
Thumbnail
一、整部劇看點 演員長相跟現實人物真的有那個神韻,比照真的超級像 服裝、場景、時空都完全讓人身歷其境完全不出戲 從劇看見歷史,引發對於歷史的好奇心 每個角色都有需要面臨的課題,不管是誰都一樣 二、追劇感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