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世代教育」的真實學習

2023/02/1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奉杜威博士的「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為圭臬,都希望讓「學校教育」趨近於「社會生活」。今年親子天下的「教育創新100」,就以「向真實世界學習」為募集主題。
如果學校能真如杜威博士所言,是一個「理想的民主社會」,學校就不必再向誰學習。然而學校自古至今,始終就是一個虛擬的、不真實的社會,它常常是某些有權力者特定價值觀的呈現,也僅反應了極少一部份社會的真實。
在「次世代教育」的論述中,我們希望讓學校結合實體與虛擬,透過Location與Connection,趨近於真實世界,讓學生在真實社會的日常生活中學習。這其中有一個關鍵策略,就是「遊戲金融」的導入。
長久以來,教育工作者很少正視校園中的「金錢交易」議題,總覺得那就是銅臭、市儈,新進雖有「理財教育」的興起,但也僅是課本和課堂中用來考試的知識,學生很少有應用與省思的機會。
然而,近代的商業活動可以說是主導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包括城市的興起、交通的建設、帶動各個民族社會的交流互動,使地盡其利、貨暢其流等等,所以大家可以想見,一個沒有商業活動的校園,如何讓學生在「真實世界」中學習?
過去也有些學校發明了結合公服與品德教育的代幣制,算是初步的「遊戲金融」,也讓校園開始有初級的「商業活動」,但這種將無形價值置換為有限酬賞的作法,畢竟是有許多爭議,因此也乏人推廣。
其實,在校園導入商業活動有更理想的作法:80年代在新北柑園國中,我們就讓每個班級化身「社區」、「NGO」;後來在新北桃子腳國中小,更把班級當作「社會企業」,讓每個班級負責一個公共議題,然後設計商業模式去永續經營。
比如照顧生態池的班,會製作「生態瓶」來販售,購買的同學除了分享「生態」之樂,價金也間接支持這個班繼續維護生態池。還有執行海洋減塑的班級,則將回收保特瓶彩繪後,在校慶時擺攤讓大家套圈圈,收入則用來維持營運。
再發展下去,就會出現仲裁商業競爭糾紛的「商業法庭」;以及投資顧問公司幫班級規劃營運策略;甚至會有保險行業興起,接受各「班級社企」投保,以預防營運風險;於是,一個真實世界就儼然成形。
很多學校現在開始要減碳,也可以用這個議題在校內開設「碳匯交易所」,各班減碳未達標的,可以向別班價購來「碳抵銷」、「碳中和」。商業就是「搬有運無」、「以物易物」、「互利共享」,都是很好的學習。
當學校開始有商業活動,學校就會更趨近真實世界,孩子會有更豐富的學習。因此學校如果要「擴增實境」,那麼「遊戲金融」的導入,是可以思考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1會員
8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