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阿虛看台灣政治] 休止符、退場與序幕 —從賴清德當選民進黨新任主席說起

2023/02/15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文前說明
這篇成文的原始時間點是在上個月1月月中,主要是基於台灣本位立場,評價民進黨在1126慘敗後所進行的選後檢討、以及賴清德當選民進黨黨主席後的挑戰,作為我對當時狀況整理與展望的歷史紀錄,這篇會維持當初文章完成時的原樣,不會再特別更新狀況,敬請讀者諸君見諒。
正文
由於民進黨在去年11月26日九合一地方大選,在直轄市及縣市方面,僅獲得2直轄市與3縣執政權,創下建黨以來最大敗績,連帶導致原先身兼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為負起政治責任,而在敗選當晚宣佈辭去黨主席,以致於民進黨必須舉行黨主席補選,以填補蔡總統所遺留下來、直到2024年5月19日為止的黨主席任期。而在整個民進黨只有賴清德副總統(以下職稱略)願意出馬角逐黨主席,以結束民進黨選後的迷亂、開創新局的情況下,1月15日所舉行的黨主席補選,也就因此成為一次同額競選的選舉,在投票率17.59%的情況下,賴清德獲得4萬1840票(或99.56%)的支持,正式當選民進黨的新任主席。
稍有觀察力與正常政治判斷力的人,應該都很清楚:民進黨去年九合一地方大選的敗選,原本是不應該發生的政治悲劇,會有如此的敗選,在2021年最後幾個月開始籌劃提名程序與作業,拒絕黨內「除競選連任首長以外,直轄市及縣市長的候選人,應盡量以舉辦初選為原則、徵召為輔」的建言,堅持採取徵召作業為主的方式,由英系一手主導絕大多數直轄市與縣市長提名人選產生,英系並在最後幾個月主導台北市、桃園市及新竹市等關鍵城市選戰操盤,此外則聽任各直轄市縣市各自為戰,不僅沒有一個全台性的選舉主軸,同時整個文宣輿情系統也走不出小圈圈、無法將影響力擴及同溫層外,遑論對泛藍政媒勢力、協同中國在台第五縱隊所發動的造謠抹黑作戰,進行明快且有效的反擊...這一切的一切,以時任黨主席的蔡總統為首、並以中央黨部選對會為其輔佐的團隊,必須負起最大的責任。
但,敗選後第一個禮拜旋即組成、由當時即將任滿2屆的桃園市長—鄭文燦領銜,所組成的檢討小組,雖然鄭文燦多次宣稱檢討沒有設限,一切有關的、可能的敗選原因都能檢討,但檢討小組的「行禮如儀」、「流水帳式的檢討」,以及「看不見房間裡的大象」等等的問題,卻也隨著檢討小組在12月上~中旬緊鑼密鼓地多次舉行檢討會議,而與檢討小組如影隨形。
12月9日,檢討小組邀集各直轄市及縣市黨部主委,舉行第一次檢討會議,洋洋灑灑列出15項可能的敗選成因,也討論得煞有介事,但隔天旋即遭立法委員劉世芳批評,指稱檢討小組抓不到重點,並提出「放任賄選案頻傳」、「輔選重北輕南」、「大綠小綠(民進黨與台灣基進)之間,在選前並未有有效溝通」,以及「選前母雞幫小雞有選擇性的問題」等4點看法。之後,同月13日與14日,分別邀集九合一地方大選時的各地競總主要幹部、以及工商社團等百工百業代表,舉行檢討小組的第2次與第3次會議,也並沒有完全脫離「檯面上宣稱可以暢所欲言、也確實列舉出多項有關的理由,但就是沒有命中問題的最核心」的基調,在去年結束前的最後幾天所出爐的最終檢討報告,自然也無法跳脫這樣的思考框架。
先不論去年12月28日正式出爐的檢討報告,「較原先12月3日所承諾的『3個禮拜內有結果』出現延遲」,以及「未能適當地向社會公開更多內容,僅由小組召集人鄭文燦在向中常會提交後,召開記者會進行摘要式的說明,甚至連與會中常委都無法自會中將報告攜出,以致於完整版報告對台灣社會而言,變成『秘而不宣』的存在」的處理方式是否恰當的問題,鄭文燦宣稱「黑金、治安與論文問題是民進黨的敗選主因」,不僅在事後被黨內多方批評,被認為無法讓民進黨徹底了解敗選的真正成因,在候選人之中,僅點名一度獲得黨的正式徵召參選桃園市長、但因碩士論文冤案黯然退選的前新竹市長—林智堅,宣稱「他的論文問題導致民進黨失去青年信任」的作法,也不免讓有識者,產生「沒有初選揭示可能爭議、進行攻防,等到徵召後才爆發已經來不及了」、「為什麼當初徵召前沒有先查清楚」,以及「明明產生所謂爭議的主因,根本是台大校方與社科院具明顯政治傾向的教授,聯手私設刑堂陷人入罪,錯根本不在林智堅,但黨卻沒有堅定支持他」等等的質疑。
因此,毋寧可以這麼說,由與蔡總統親近的人士們所主導的檢討報告,真正的意義在於「突顯高層同溫層與社會脫節多嚴重」、以及「高層同溫層行事的國民黨化」,連帶導致黨機器在選後繼續失能,未能透過檢討的過程凝聚新的共識、為失敗劃下休止符,遑論迅速重整旗鼓。而這也代表以蔡總統為首的英系,正在逐漸失去自2014年太陽花學運、以及同年底地方選舉的大勝,2016年不僅總統勝選、民進黨更首度在立法院取得過半席次的佳績,乃至於2020年蔡總統競選連任所創下的「817萬票障礙」以來所展現的活力,而出現相當程度的暮色與疲態,展現英系即將在台灣政界慢慢退場消散的樣貌。
也因為原有的黨機器與英系人士,在選後的檢討仍然有相當的失能、疲態與同溫層閉鎖等情況,賴清德在正式宣佈參選黨主席後,從12月21日起以新北三重為起點,由他本人親臨現場,在全台各縣市所陸續舉行的黨主席政見說明會,也就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這20多場的政見說明會,不僅是為了讓賴清德宣講其競選黨主席的政見與主張,更開放讓從一般民眾、基層黨員,到立委與縣市長級的從政黨員,都有暢所欲言的機會,不少場次也因此砲火隆隆,不僅讓基層能夠一吐怨怒之氣,同時也能從中匯聚出各地基層所重視、但選舉過程與選後仍然有待解決的真正問題,除了台東縣與台北市的場次,在程序進行中或多或少出現問題(例如台東場前立委賴坤成發言中、麥克風卻被切斷訊號;以及台北場秩序有些失控、明顯有集團分子從中鼓譟,意圖將焦點轉向相對於黨的中央選舉團隊,只能算是瘡疥之疾的高嘉瑜與王世堅)以外,這樣匯集基層眾智、兼顧情緒發洩與意見發表的作法,確實比黨中央檢討小組的處理方式更好得多。
而賴清德在政見發表會的總結性發言,在他本人本來就擅長在公開場合臨場發揮的情況下,多次強調「讓蔡總統在未來一年多好好做事」的重要性、多度宣講超徵稅收的發生成因與分配運用計畫,重新定義民進黨英文黨名縮寫的DPP為「民主、和平與繁榮」,以及重新擦亮民進黨「清廉、勤政、愛鄉土」的金字招牌,團結黨內力量,重建台灣社會與民眾對民進黨執政的信心,也將重新嚴正行使黨紀,可以說賴清德的基調是「顧及從英派英粉、直到一般基層支持者等等的各方意見與想法,在宣講當前政府政策的同時,也徐圖打出自己的主張」,此般四平八穩的基調,可以說已經在基層之間,產生一定程度的安定人心、以及逐漸從敗色中脫出的效果。
但,在賴清德時代序幕正式開始的此時,民進黨與台灣內外的新挑戰才剛要開始:
首先,當務之急是內閣改組的問題如何處理。
雖然有諸多媒體將民進黨九合一地方選舉的敗選矛頭之一,指向蘇貞昌行政院長與其內閣,宣稱蘇貞昌行事風格強勢、武漢肺炎疫情下的防疫與紓困也未能盡善盡美,甚至還有論者站在中國與所謂兩岸關係的立場,認為蘇貞昌內閣「挑釁『大陸』」「製造兩『岸』緊張」,認為蘇揆必須下台,而坊間也多所傳聞,有傳聞指稱,蔡總統也似乎有意另找前副總統陳建仁、或前桃園市長鄭文燦組閣。
但,請恕筆者直言,本次敗選的主因,如筆者前文所述,很明顯在於蔡總統與選對會的一連串骨牌式失策,蘇貞昌院長在武肺疫情猖獗的這幾年,可以說幫台灣爭取到逐步回歸正常生活、維持經濟體系正常運作與經濟發展的時間,港澳定居居留政策新制等被人質疑的政策,也不是行政院所主導,而蔡總統似乎屬意的幾位人選,如果真的組閣,能不能在短時間內迅速上手、穩定政務的大後方,為2024年延續執政打下安定的基礎,也仍然是未知數,因此筆者愚見,行政院長仍應以不換人為宜,但部長級官員則可以適當改組、以振人心。
其二,賴清德要如何重振台灣社會對民進黨的信任與認同、打造新且強而有力的論述,並爭取政治論爭的主導權,使中國國民黨不管是紅統,偽親美、實則仍對中屈意迴護,抑或是其他可能受中國屬意的人選出線,也必須在民進黨新主張為背景的戰場,被迫用民進黨設定好的論爭框架與規則交戰,陷入被動的局面而不能自拔,衡諸賴清德台南市長的治績,這點相信賴清德、以及新的黨務與競選團隊,應該能夠提出比英系更好的對策才是。
其三,新的民進黨黨務與競選團隊,能不能就台灣當前與可預見未來的內外挑戰,特別是世界性經濟景氣不景氣,以及作為未來最大黑天鵝,存在從疫情、社會、經濟到軍事等多方面風險的中國,還有中國新舊媒體多層次對台輿論戰與認知戰、並以之作為其對台軍事恐嚇甚至動武威脅前導等等的問題,在中國國民黨仍不掩其親中本質,而無徹底痛改前非、改弦更張的打算,而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警覺心與實際的防堵作為,也都在同時上升的當前,相信賴清德的國防安保與國際等相關領域幕僚,要提出能夠爭取台灣社會最大多數認同的方案、重新肅正遭到中國與其協力者擾亂的台灣社會民心,應該不是困難的事情。
在經過蔡英文政府這6年多的執政後,台灣社會,特別是民進黨的台灣本土核心支持層,或多或少很難不對蔡英文有相當程度的寒心,而這正是造成1126九合一地方選舉大敗的深層遠因。賴清德未來如何重新恢復民進黨核心支持層的信心,站穩台灣本位的立場,提出堅實的政綱,以加法的方式漸次擴大民進黨與其自身競選總統的支持度,將會是2024年與其後,台灣不致於遭到中國國民黨復辟所害、而能延續本土執政的最最關鍵。
Kyon Smith
Kyon Smith
推特「時空旅人雜談工房」的延伸與長文存放所,興趣使然的評論人,電子銀杏產銷一貫作業批發商,堅持台灣本土本位立場,立志成為台灣本土本位輿論界的健筆,這裡主要存放: 1.台灣國內外的政治評論 2.國際觀察 3.其他雜七雜八的長文,主要是歷史跟ACGN等我個人比較有興趣的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