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阿虛講國際事] x [推特阿虛看台灣政治] 他山之石— 2023年捷克總統大選能夠為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帶來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經過2天的決選投票、以及決選投票結束後旋即進行的開票作業,捷克總統大選的結果在該國時間1月28日晚間大勢底定,一如封關民調預測,由曾任捷軍參謀總長(2012~2015年)及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2015~2018年)的退役陸軍上將—彼特.帕維爾,以58%的得票率,擊敗富豪出身、曾任總理(2017年年底~2021年年底),現在仍然是捷克國會眾議院議員、同時也是其所創立的民粹主義政黨「不滿公民行動」(或譯「是的2011」)黨主席的安德烈.巴比斯,帕維爾在3月8日正式就職後,將成為捷克自1989年民主化以來第4位、也是2013年捷克改採公民直選總統以來的第2位總統。

而帕維爾在當選後,旋即於台灣時間1月30日傍晚,與蔡英文總統通話,不僅表達「支持台灣抵抗專制主義侵略」的意向,更對進一步深化台灣與捷克之間的實質關係寄予厚望;雖然在通話以後,中國外交部也不意外地很快跳出來,對帕維爾與蔡總統的通話表達不滿,但帕維爾對中國也明快地回擊,先是在社群媒體稱「捷克是主權國家,(有權)做我們認為正確的事情」,隨後更在2月1日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表示「歐盟應該放棄對中國的一切幻想」,對中國展現不遜於立陶宛的堅定態度。


以捷克本身的情況而言,這次的總統大選,意義不可不謂重大,可以被理解為是繼2021年10月國會眾院大選以後,捷克社會多數民意對費亞拉內閣諸般路線的再度確認。

雖然在蘇聯強人史達林病逝後,因為毛澤東與其領導的中國共黨政權,意圖取代赫魯雪夫所領導的蘇聯、成為共產主義運動的新主導者,因此導致中蘇交惡,連帶致使中國與華沙公約其他會員國—例如當時還是同一個國家的捷克斯洛伐克—之間的關係,熱絡程度不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年;不過在東歐各國鐵幕與共產主義黨國體制一併消融之時,中國在美國為首的西方主要國家的包容下,被納入到全球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之下,並挾其較低的勞動及土地等生產成本要素,獲得西方先進國的大量投資,而中國的經濟也逐漸開始成長以後,中國挾其看似壯大的經濟、以及未來可能的榮景,開始試圖對世界各國反向輸出其影響力。

前揭趨勢在2012年習近平上台以後益發明顯,而中歐、以及捷克所在的東歐,正是中國試圖擴張其國際政經影響力的一大舞台。中國以其看似繁榮且前景可期的經濟力為誘引,拋出「一帶一路」計畫、建構「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平台,吸引中歐東歐各國上鉤,而捷克也逐漸深陷其中,特別是從富豪出身的民粹主義政治人物—巴比斯,在2017年年底出任總理開始。巴比斯政府一度視中國對捷克的投資承諾,是推動捷克經濟繼續發展的一大動能,同時也重視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依賴俄羅斯較廉價的石油與天然氣等能源;但,隨著以捷克首都布拉格作為其重要據點的「華信能源」,不斷開出投資的空頭支票、暴起暴落,巴比斯政府的中國牌開始失靈;加上巴比斯政府應對2020年年初開始爆發的武漢肺炎事態,無論是疫情本身、抑或是對社會各方面的附隨衝擊,引發捷克社會多所不滿,多方因素疊加之下,導致2021年10月國會眾院大選後,重整旗鼓的右派政黨聯盟「一起」、偕同海盜黨等友黨,組成新的多數執政聯盟,並致使巴比斯連任總理之夢隨之夢碎。

公民民主黨的費亞拉出任總理、以眾院多數黨聯盟為基礎組成內閣以後,自去年2022年1月公佈其施政綱領起,就一反巴比斯政府時代以中俄為經濟與外交關係重中之重的路線,重新回到以西方世界為主的基調,主張與具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與夥伴,發展建設性的外交與經貿關係。未幾,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戰爭在同年2月24日爆發,此一路線也獲得更多的實現機會,在自稱「較前任川普政府更加重視國際協調、以及多國共同行動」的美國拜登總統、以及其政府的支持之下,捷克與斯洛伐克、波蘭和波海三國,共同作為檯面上最支持烏克蘭的中歐~東歐國家(相較於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較為低調、但其實各自也在默默出力而言);而捷克政府在去年10月所發表的該國史上首份印太戰略,更是將台灣列為捷克在印太地區的主要合作夥伴之一,台灣與捷克的進一步深化關係,路線也就因此確定。


由於2013年當選捷克民主化後首位民選總統、並於2018年獲得連任,且也有相當親中親俄色彩的齊曼,將於今年3月任滿的緣故,捷克遂在今年1月舉行總統大選,帕維爾、有意延續齊曼路線的巴比斯,以及經濟學教授出身的涅魯多娃,構成大選中的領先群,但選戰中涅魯多娃被揭發涉及研究抄襲,導致聲勢逐漸落後於帕維爾與巴比斯,最終使得涅魯多娃在1月13~14日的大選第一階段投票位居第三、未能進入第二階段決選圈內。

選舉進入決選階段後,帕維爾與巴比斯陣營間的攻防益加激烈,帕維爾在捷克斯洛伐克共黨掌權末期就讀陸軍官校、並加入共黨的過往,成為巴比斯陣營攻擊的焦點,而帕維爾也向社會深刻反省當年自身的不足與缺陷;但在俄羅斯全面侵略烏克蘭的戰爭尚在進行的此刻,相較於帕維爾在民主化前加入過共產黨的過往,巴比斯長期存在的親中親俄傾向、對俄烏戰爭相關議題的搖擺態度,以及在選前電視辯論會中「若立陶宛被俄羅斯侵略、因此啟動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而他是捷克總統的話,他將不會支持同樣是北約會員國的捷克,出兵加入援救立陶宛的陣容」公開陳述,在外交上引發巨大爭議,才是捷克國民更加重視的問題,巴比斯在這些議題中的表現,與曾經在聯合國駐前南斯拉夫維和部隊中,創下成功援救友軍功績,軍內資歷也相當完整,甚至還曾經擔任過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擁有協調多國之間國際安保實務經驗的帕維爾相比,也變得更加致命起來。很明顯的,捷克選民想要看到的,是一個能夠帶領捷克全民堅定立場、不向中俄屈服低頭的總統,而不是一個軟骨之輩。這使得他在第一階段投票落後對手帕維爾不到1%的得票差距,在第二階段決選的民調中一舉放大到2位數字,選情因此無力回天。


有鑑於台灣與捷克在現代史上的諸多相似性—都曾經被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有一定程度淵源的政黨所組成的黨國體制統治、都是美國政治學家杭亭頓民主化理論中第三波民主化國家,都為了打破威權體制、爭取民主自由而有一定程度的反抗,最終威權黨國妥協,而有民主化的勝利,以及或多或少仍然無法徹底擺脫威權主義或集權黨國鄰居的陰影,在台灣面臨2024年總統.立委大選關卡的此時,從本次捷克總統大選之中,擷取對台灣可能有用的經驗或教訓,避免台灣人屆時做出錯誤的選擇、為未來帶來不必要的問題,是一件相當相當重要的事。

雖然帕維爾在捷克斯洛伐克天鵝絨革命的過程中,並未成為鎮壓抗議者與民主化運動人士的幫凶,而且在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化與和平分家之後,帕維爾以軍人之身,對捷克國家、捷克憲法為首的國家法秩序,以及文民領軍等原則,所保持的忠誠與愛國心,都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但帕維爾仍然不免因為是標準的共產黨黨員家庭出身、決定從軍就讀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軍陸軍官校,以及加入過共產黨的事情而遭到非難,甚至被指稱可能擔任過當時的軍事情報人員,以致於帕維爾必須向捷克社會做出一定程度的懺悔,將自己當年在條件與思慮不備下所做出的入黨選擇稱為是錯誤的事情;但中國國民黨檯面上當前有意角逐2024年總統大位的幾位人士,特別是從戒嚴時期就曾在針對當時異議人士的彈壓行動中,以小隊長身份進行現地攻堅指揮,甚至還因此導致鄭南榕先生選擇自焚身殉的新北市侯市長,在長期與不分藍綠的媒體保持融洽關係,並因此享受媒體所賦予的模糊柔焦光環,以致於某些如果發生在民進黨首長身上,很可能會導致媒體追打、身望重挫的事件,常常能夠被輕輕放下的情況下,可曾深自反省過自己在當時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這樣的角色所存在的問題?還是繼續在媒體光環的護身下,「好官我自為之」?

又如,在捷克,先不論他從政前的生意本身跟中俄之間可能存在的關係,一個具有親中親俄色彩,而且在外交安保的立場上明顯搖擺的富商,就算一度在政界叱吒風雲、擔任過總理,在從總理的職務退下後,也並不遮掩想要更上一層樓擔任總統的野望,但就算是有這樣的野望,也難以迴避於民意的檢驗跟評判,有志於2024年大位的泛藍諸公,特別是個人或家族成員存在兩「岸」政商關係的人,即便有龐大的法務團隊,可以千方百計的對特定批判者,展開什麼樣的法律追訴,以試圖遏阻更多批評者的悠悠之口,但這樣就可以杜絕掉選民對他本身或家族成員,在中國所可能存在的政商關係、以及其間可能存在的利益問題的檢驗嗎?這是某些人在面對大位心動之時,不能不捫心自問的問題。

再者,更嚴重的問題是這樣的,屈從於蘇聯共黨政權意志、也曾經為國民帶來壓迫的捷共後身—捷克暨摩拉維亞共產黨,雖然在捷克民主化後,以一個議會路線的共產黨身份參與捷克的國政,但終究難以避免泡沫化的命運,卒致其自身在2021年捷克國會大選選後,首度無法獲得國會議席;但中國國民黨在並未徹底反省過去,特別是對台灣人各種型態的壓迫,以及妨礙台灣人行使建國制憲權利,甚至要將台灣委棄給敵國,以換取其自身榮華富貴與權力延續的情況之下,仍然繼續在台灣政界呼風喚雨,這真的是中國國民黨所應該得到的嗎?這些人出馬角逐中華民國台灣的公職,都不會有任何羞恥心或懺悔的感覺嗎?這也是台灣人必須審慎思考的問題。


後事不忘前事之師。在現在台灣言論環境,尚且無法滌清敵國影響,而台灣人的集體民智也還待恢復的此刻,看看他國,想想自己,冷靜思考以後,再決定要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或許也是解決問題、跳脫當前困境的一種辦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yon Smith的沙龍
9會員
18內容數
Kyon Smith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16
這篇一樣是2022年中寫的東西,可以視為是筆者對國際局勢觀察的「火力演示」,敬請舊雨新知不吝指教。 本文除錯別字等瑕疵以外,保留當時諸般樣態、不另更動其他文字。 一切文責由筆者自負。 正文 1930年代後半期,在德國與義大利2國之間,透過一連串外交活動,而形成的2國結盟關係—亦即「柏林—羅馬鋼
2023/02/16
這篇一樣是2022年中寫的東西,可以視為是筆者對國際局勢觀察的「火力演示」,敬請舊雨新知不吝指教。 本文除錯別字等瑕疵以外,保留當時諸般樣態、不另更動其他文字。 一切文責由筆者自負。 正文 1930年代後半期,在德國與義大利2國之間,透過一連串外交活動,而形成的2國結盟關係—亦即「柏林—羅馬鋼
2023/02/16
本文是筆者截至2022年中為止,對近年來中國對台文化統戰的觀察與整理的記錄。
2023/02/16
本文是筆者截至2022年中為止,對近年來中國對台文化統戰的觀察與整理的記錄。
2023/02/16
舊文整理+立此存照,就澳洲去年的國會大選結果進行講評、同時思考與台灣之間的會通點
2023/02/16
舊文整理+立此存照,就澳洲去年的國會大選結果進行講評、同時思考與台灣之間的會通點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4 年 3 月 17 日,普丁成功連任俄羅斯聯邦第 8 任總統,然而隨著烏俄戰爭的持續,普丁要面對不少挑戰及危機。文章深入分析普丁連任的可能性及未來發展。
Thumbnail
2024 年 3 月 17 日,普丁成功連任俄羅斯聯邦第 8 任總統,然而隨著烏俄戰爭的持續,普丁要面對不少挑戰及危機。文章深入分析普丁連任的可能性及未來發展。
Thumbnail
2018年5月9日,馬來西亞選民用手上神聖的一票,實現了馬來西亞歷史上首次的改朝換代。那一晚,是人民的勝利,我們見證了歷史,見證了人民的力量。 人民,請再次站起來!用你們手中的一票選出能帶大馬進步的州政府吧,我的主觀評論, 不妨閱讀我的文章,一起理性討論吧。        
Thumbnail
2018年5月9日,馬來西亞選民用手上神聖的一票,實現了馬來西亞歷史上首次的改朝換代。那一晚,是人民的勝利,我們見證了歷史,見證了人民的力量。 人民,請再次站起來!用你們手中的一票選出能帶大馬進步的州政府吧,我的主觀評論, 不妨閱讀我的文章,一起理性討論吧。        
Thumbnail
拜登終於正式宣布參與2024總統大選,但仍需加把勁爭取黨內支持得到提名。根據調查,僅38%的民主黨人贊同拜登連任,有57%的聲音希望有其他的選擇,這樣的支持熱情與近幾屆總統相去懸殊,過往川普和歐巴馬皆得到超過70%的黨內連任支持,柯林頓則是拜登任期前25年支持度最低的總統,但仍有5成。 儘管黨內及民
Thumbnail
拜登終於正式宣布參與2024總統大選,但仍需加把勁爭取黨內支持得到提名。根據調查,僅38%的民主黨人贊同拜登連任,有57%的聲音希望有其他的選擇,這樣的支持熱情與近幾屆總統相去懸殊,過往川普和歐巴馬皆得到超過70%的黨內連任支持,柯林頓則是拜登任期前25年支持度最低的總統,但仍有5成。 儘管黨內及民
Thumbnail
本週新聞精選:🇫🇮 芬蘭大選出爐,整體社會向右傾/🇫🇮 芬蘭正式加入北約,成為第31個會員國/🇺🇸 美國前總統川普出庭/🇹🇼🇺🇸 台灣總統蔡英文與美國眾議院議長在美會晤/💊 美國聯邦法院暫停避孕藥的藥物批准
Thumbnail
本週新聞精選:🇫🇮 芬蘭大選出爐,整體社會向右傾/🇫🇮 芬蘭正式加入北約,成為第31個會員國/🇺🇸 美國前總統川普出庭/🇹🇼🇺🇸 台灣總統蔡英文與美國眾議院議長在美會晤/💊 美國聯邦法院暫停避孕藥的藥物批准
Thumbnail
依附俄羅斯的東歐各國,一到冬天只怕「斷氣」。東方北極熊的熊爪深深埋入歐洲的原料供應鏈,每年冬天必然發生政治拉扯,暴露能源需求供給的角力。20 多個國家,當然包括烏克蘭,數百萬人冬季的暖氣,都掌控在普丁手中。
Thumbnail
依附俄羅斯的東歐各國,一到冬天只怕「斷氣」。東方北極熊的熊爪深深埋入歐洲的原料供應鏈,每年冬天必然發生政治拉扯,暴露能源需求供給的角力。20 多個國家,當然包括烏克蘭,數百萬人冬季的暖氣,都掌控在普丁手中。
Thumbnail
是說2020年發生了很多大事,影響了整個世界,但因政府疫情控制得宜,目前台灣的生活很幸運幾乎沒有受到太嚴重的影響。不過2020年其實已深深改變了我們的未來,在這一年中所發生的幾件大事,將會大幅度改變台灣的樣貌與走向。首先,當然是蔡英文的連任,她從一年多前地方大選的慘敗中脫身,成功逆轉選情......
Thumbnail
是說2020年發生了很多大事,影響了整個世界,但因政府疫情控制得宜,目前台灣的生活很幸運幾乎沒有受到太嚴重的影響。不過2020年其實已深深改變了我們的未來,在這一年中所發生的幾件大事,將會大幅度改變台灣的樣貌與走向。首先,當然是蔡英文的連任,她從一年多前地方大選的慘敗中脫身,成功逆轉選情......
Thumbnail
2020大選後的台灣,一個新局面的開始 亞洲應該找不到第二個像台灣這麼有活力,充滿民主氣息的地方,人民翻轉像翻書一樣快速,顯見民主進入更成熟階段,公民素養更形提高。 台灣歷經漫長的被殖民過程,內心渴望自我認同,與確認自我價值。今天的選舉結果充分展現出百姓的意志,對這塊土地的認同與期許,已經為台灣未來
Thumbnail
2020大選後的台灣,一個新局面的開始 亞洲應該找不到第二個像台灣這麼有活力,充滿民主氣息的地方,人民翻轉像翻書一樣快速,顯見民主進入更成熟階段,公民素養更形提高。 台灣歷經漫長的被殖民過程,內心渴望自我認同,與確認自我價值。今天的選舉結果充分展現出百姓的意志,對這塊土地的認同與期許,已經為台灣未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