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傳承竹笛藝術,化一甲子經驗作經典專輯:陳中申《經典笛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竹笛演奏家陳中申從10歲自學竹笛,吹奏笛子近60年。深深為笛曲藝術吸引的他,有感於台灣竹笛教習樂譜比西洋長笛少許多,也未能有統整性的集結整理,於是他將自身多年經驗化作教材,製作電子樂譜、動態樂譜等,錄製成線上課程,不僅親自示範演繹經典笛曲,也將每首曲子的導引一併上架到數位串流平台,供笛曲學習者聆聽。
竹笛演奏家 陳中申

不同流派笛韻各擅勝場

聊起竹笛至今的演變,教笛超過40年的陳中申分享,宋元之後,笛多半為戲曲伴奏,鮮有獨奏的舞台,而在民國後,與西樂作對比抗衡的新樂種「國樂」興起,各家各派的中國笛曲隨之而生,不僅豐富了笛界,曲子也展現出不同地域的人文風采。這次發行《經典笛曲》專輯,陳中申挑選大江南北各派流傳了半世紀的經典曲目,將其重新演繹,他說「演繹經典看似大家都會,但要演出貼近原作曲者的創作概念和意境,反而是困難的。」各派笛曲顯現出的地域人文風采不同,笛韻也略有差異,如何領略其中的藝術所在,是陳中申希望可以透過專輯和導聆呈現出來的。
專輯共收錄七首歌,從北派的〈五梆子〉、雲南派的〈歡樂的節日〉,到陝北的〈棗園春色〉、安徽的〈百鳥引〉,以及南派的〈早晨〉、〈歡樂歌〉,加上鼓曲〈梅花三弄〉,陳中申精雕細琢地練習及錄音,還原經典富含氣韻生動的原汁原味,搭配二胡、揚琴、中阮及笙,完整詮釋了這些流傳超過半世紀的經典笛曲。


曲藝的累積非一蹴可幾

長年耕耘於笛、蕭藝術的陳中申至今已出版10幾張笛簫專輯,並多次獲得金鼎獎、金曲獎肯定,更曾與作曲鬼才陳揚合作,錄製台灣第一張結合合成器及笛子的專輯《笛篇》,頗受當時曲藝界好評。談起對笛曲藝術的執著,陳中申笑說自己是在10歲時,偶然聽到同學的姐姐吹竹笛,因當時學生多半吹奏直笛,這樂器反而引起陳中申好奇:「沒想到簡單一根竹子也能發出豐富的樂音」,從此專心學笛。小時候不管聆聽到何種樂曲,都會嘗試用竹笛來演奏,這樣自學的過程,反而奠基了他對笛子的掌握度。
師事過不同老師與前輩的指點,陳中申的曲藝更發進步,爾後更因陸續接觸到世界各種笛管,如日本的尺八、龍笛或韓國的大芩等,他也開始蒐集各式各樣的笛譜和樂器,研究各種外型相似,表現方式和音色卻各異的笛子,可謂愛笛成痴。這些經驗都豐富了他在笛曲曲藝的表現,在創作過程給了他極大養分。
以推廣笛簫藝術為己任的陳中申感嘆現在資訊多元且變遷快速,希望可以趁此時記錄下笛曲的精華和可聽可看之處,也希望透過他的出版品,讓對笛子有興趣的人,能更為方便的汲取資訊。此次出版發行除了經典曲演繹外,也出版了電子樂譜、動態樂譜、樂曲解說和線上課程,在數位串流平台上則增加了陳中申親自錄製的專輯導聆,兼具藝術呈現及教育意義。

集結成專輯《經典笛曲 (1) 百鳥引》,專輯第一部以〈百鳥引〉、〈梅花三弄〉、〈五梆子〉等經典曲為主,已於今年2月23日發行。

專輯介紹︱《經典笛曲 (1) 百鳥引》Classic Dizi Solo (1)

《經典笛曲 (1) 百鳥引》


★台灣笛子大師陳中申操刀製作
★琢磨不同派別、響遍大江南北的經典笛曲
★擁抱歷經歲月淬鍊的傳統
★品味笛聲跌宕起伏的氣韻生動


︱數位聆聽︱

:::專輯曲目:::
1. 五梆子 (北派) 
《五梆子》原為華北地區流行的一首曲牌《碰梆子》,此版本由著名笛子演奏家馮子存改編而成的。曲調優美明快、熱情奔放,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讚美。戲曲中常當做過場音樂。

全曲反覆四次,每次用不同的力度、節奏、速度和技巧加以變化,充分體現梆笛演奏藝術的獨特韻味,是一首中國民間音樂的變奏曲,也是北方梆笛的代表曲目,廣受大眾的推崇與喜愛。

2. 早晨 (南派) 
《早晨》以濃厚的民族特色、鮮明的音樂形象,描繪了旭日東升、萬物復甦的喜人景象,抒發了對欣欣向榮的大地的讃美之情。
聽說本曲是南派大師趙松庭在一次全國匯演中,聽到了北派大師劉管樂演奏後,向其請教了北派技巧,後來在曲笛中首次加入北派笛子的歷、滑、吐、剁和飛指顫音等技巧,並吸收嗩吶循環換氣技法,使樂曲頗具新意。
笛音要漂亮,強弱幅度要大,而音高要穩定,是本曲的最大困難,非多下工夫不可。而要奏的情深意濃,還要有高深的藝術素養控制氣息的功力。是一首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笛曲。
3. 百鳥引 (安徽) 
原名《百鳥音》,是一首哨吶名曲,以安徽民間音樂改編而成。50年代初,由安徽民間盲藝人尹明山,將此曲移植於笛子。他以高超的演奏手法及特殊技巧,使此曲富有獨特的民族民間風格,生動地展現了春光明媚,百鳥爭鳴的豐富意境。
4. 梅花三弄 (古曲) 
《梅花三弄》又名「青谿三弄」。描繪了寒風中梅花依然潔白綻放的形象,以此歌頌在古代具有高尚節操、堅毅不屈精神的文人。本曲歷史可追溯至東晉,傳為東晉大將軍恒伊所作。

本曲改編自古琴曲,在語法上有做一些改變,以適合笛子演奏及表現。並以南派的顫、疊、贈、打奏法為基礎,適度加上震音,詮釋這首古意盎然的笛曲。
5. 歡樂的節日 (雲南) 
採用彝族阿細舞蹈音樂為素材創作,描寫雲南阿細青年男女在節日裡的歡樂情景,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優美抒情的引子,自由舒展,輕柔的帶有滑音的分解和弦式音調,描繪朦朧景色。二拍子與三拍子的混合運用和分解和弦式旋律是本曲的突出特點,節拍重音鮮明。演奏風格上運用了較多的南方吹奏手法,如花音、疊音等,但也加入北方歷音滑音等技巧,需注意掌握。
6. 歡樂歌 (南派)
《歡樂歌》是江南絲竹名曲之一,情緒明快熱情,常在喜慶集會時演奏,通常七、八人演奏,也可十幾人。本次只以一絲(揚琴)一竹(笛子)合奏。其音樂格調清新秀麗,曲調流暢委婉。
吹奏江南絲竹樂曲用氣要平和,整個樂曲宜把強弱幅度拉大些。快板部分要奏得音符清晰、節奏穩健。曲中的頓音亦是用氣點出,不用舌吐。
7. 棗園春色 (陝北)
《棗園春色》描繪中國西北高原的鄉土風韻,抒發了對陜北山鄉和深切情意,生動地描繪棗園春光明媚的景象。
小笛能奏得柔潤甜美、力度變化鮮明,更為可貴,非有深厚的功力不可。本曲宜奏得抒情而富於韻味。快板部分可利用剁音、頓音、附點音符等很短的間隙,口鼻同時吸氣補充氣息,但樂思要完整,連結要自然。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3會員
246內容數
我們把風潮音樂人的故事,收藏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創團10年的在地銅管樂團,試圖把音樂教育帶到鄉下,使鄉下的孩子也能有機會接觸樂器與學習,他們一方面經營樂團來推動偏鄉校園巡演;一方面到鄉下的管樂社從事音樂教育,持續讓偏鄉孩童有學音樂的機會。看似容易的過程,但其中的難度或許都不如表面上看得那麼簡單"
Thumbnail
只能說我太久沒有練習箏藝了,看到校園的箏社可以有這樣的成果,覺得非常驚艷。 為了自己六月的義務演出,苦思曲目不成,想要聆聽音樂會找靈感,順道重新浸潤在國樂古箏的氛圍當中,重新激勵一下自己能夠再認真把箏藝找回來。 從節目表中就可以一窺箏藝等級的究竟,有不少高段的曲子都在節目表中出現,諸如雪
這篇文章描繪了一個從童年到成年的聽眾,如何從不喜歡蔡琴的歌曲,到現在深深欣賞她的聲音和歌曲的轉變。
Thumbnail
竟一直忘了來宣傳一下:幾位朋友會參加本周日2024/4/21周日下午14:30在台南文化中心的音樂會演出,歡迎參加。演出者有國際知名的鋼琴家陳瑞斌和臺南市民族管絃樂團。 陳瑞斌是台灣出身最酷的鋼琴家,沒有之一。我聽過他很多場次,他的神奇個人魅力,強大氣場,在音樂廳裡,總令爆滿的聽眾感動莫名。
Thumbnail
陳志遠(1950年2月16日-2011年3月16日),曾經製作過蘇芮、黃鶯鶯、王傑、張雨生、張惠妹等人的專輯,也創作出無數暢銷的國語金曲,生平編曲及作曲的歌曲共超過兩千首,作品橫跨1970-2000年代,國語流行樂壇封號為編曲大師、音樂教父。
Thumbnail
  由雲林縣政府與公視合製的《匠新匠心》(下稱本片)一共5集,每一集皆描述一種傳統工藝與一種不同領域的新興工藝對話,分別為:106年被登錄為雲林縣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的北管大師─李春生與雲林縣第一個新式擊樂演奏團隊─太日樂集;無師自通的全臺首位手工哨角藝師─魏幼謙與將哨角融入交響樂的─蔦松藝術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回想當初第一次接觸中國笛,只見學長隨手就能流暢的吹上一曲,感覺似乎不難,沒想到輪到自己吹奏時,不論怎麼用力,都無法吹出聲音,即使後來好不容易吹出音來,也有很多雜音,甚至常常岔音,身旁的家人或朋友常必須摀住耳朵忍受。有時還會因為用力錯誤導致唇爆音,肺活量不足導致頭暈……當時只覺得好難啊!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創團10年的在地銅管樂團,試圖把音樂教育帶到鄉下,使鄉下的孩子也能有機會接觸樂器與學習,他們一方面經營樂團來推動偏鄉校園巡演;一方面到鄉下的管樂社從事音樂教育,持續讓偏鄉孩童有學音樂的機會。看似容易的過程,但其中的難度或許都不如表面上看得那麼簡單"
Thumbnail
只能說我太久沒有練習箏藝了,看到校園的箏社可以有這樣的成果,覺得非常驚艷。 為了自己六月的義務演出,苦思曲目不成,想要聆聽音樂會找靈感,順道重新浸潤在國樂古箏的氛圍當中,重新激勵一下自己能夠再認真把箏藝找回來。 從節目表中就可以一窺箏藝等級的究竟,有不少高段的曲子都在節目表中出現,諸如雪
這篇文章描繪了一個從童年到成年的聽眾,如何從不喜歡蔡琴的歌曲,到現在深深欣賞她的聲音和歌曲的轉變。
Thumbnail
竟一直忘了來宣傳一下:幾位朋友會參加本周日2024/4/21周日下午14:30在台南文化中心的音樂會演出,歡迎參加。演出者有國際知名的鋼琴家陳瑞斌和臺南市民族管絃樂團。 陳瑞斌是台灣出身最酷的鋼琴家,沒有之一。我聽過他很多場次,他的神奇個人魅力,強大氣場,在音樂廳裡,總令爆滿的聽眾感動莫名。
Thumbnail
陳志遠(1950年2月16日-2011年3月16日),曾經製作過蘇芮、黃鶯鶯、王傑、張雨生、張惠妹等人的專輯,也創作出無數暢銷的國語金曲,生平編曲及作曲的歌曲共超過兩千首,作品橫跨1970-2000年代,國語流行樂壇封號為編曲大師、音樂教父。
Thumbnail
  由雲林縣政府與公視合製的《匠新匠心》(下稱本片)一共5集,每一集皆描述一種傳統工藝與一種不同領域的新興工藝對話,分別為:106年被登錄為雲林縣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的北管大師─李春生與雲林縣第一個新式擊樂演奏團隊─太日樂集;無師自通的全臺首位手工哨角藝師─魏幼謙與將哨角融入交響樂的─蔦松藝術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回想當初第一次接觸中國笛,只見學長隨手就能流暢的吹上一曲,感覺似乎不難,沒想到輪到自己吹奏時,不論怎麼用力,都無法吹出聲音,即使後來好不容易吹出音來,也有很多雜音,甚至常常岔音,身旁的家人或朋友常必須摀住耳朵忍受。有時還會因為用力錯誤導致唇爆音,肺活量不足導致頭暈……當時只覺得好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