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拜訪朋友,她住在山的那一邊。
看到她桌上擺著一大籃松果,小巧可愛。
朋友說:網路上有賣,一個至少要20元哦,我是在仰德大道上撿的,草山玉溪那一帶,不過那邊固定有人會掃地,所以要算好時間才撿得到。
我一邊羨慕、一邊笑著說:陽明山的這一邊真是遍地是黃金。
回到山的這一邊,例行晨起散步時,多心了一下,竟然在山路上看到一顆松果靜靜躺在路邊!
繼續步行五百公尺,發現第二顆,這下真的令我驚訝,這條路走好幾年了,我不知道地上有掉落的松果。
一邊走、一邊繼續觀察周邊樹種。
距離第一顆松果三公里處,有一棵大松樹昂然挺立,欣喜之餘,快步前進,在地上松針鋪著的地方,發現第三、四顆。
松果的鱗片遇水時會閉起來、保護裡面的種籽,乾燥後的松果像頭髮吹乾的爆炸頭
原來,很多時候我們「看不見」、是因為我們沒有那樣的認知。
從那天起,每日步行多了尋寶樂趣,也讓我對於盲點兩字有了新的看法
📷小辭典:松果是怎麼長大的呢?
雄花、雌花授粉之後會長出小小的松果,經過一年多才會慢慢成熟,由綠色轉為咖啡色。
松樹的種子有翅牓,可以在空氣中隨風飄送。但這些帶翅膀的種子,都藏在松果的空隙中。
毬果原是一個橢圓形閉合物,張開後才能傳播種子,部份松果類的毬果閉合的十分緊密,沒有任何一種方式可以讓它打開,僅能藉由森林大火燃燒所產生的高溫,才可使閉合的毬果裂開,經過森林大火後 ,種子再藉由風力傳播。
毬果裡小小的種子,需要歷經重重考驗才能發芽,而後又需要幾十年幾百年,才能蔚然成林。
我們在森林裡看到的毬果經常已經開裂、裡面種子大多飛出,不過也可能還帶有種子,拍照、把玩之後,還是盡可能再讓它回到土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