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學生解釋〈赤壁賦〉中的「變與不變」?這是我目前想到最簡單的解釋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赤壁賦〉是高中國文的經典課文,其中第五段蘇子闡述「變與不變」的道理堪稱核心古文15篇裡面最難解釋的一個段落,實習的時候有老師這麼跟我說:
「教甄試教抽到〈赤壁賦〉就可以準備回家了。」
「因為100個老師的心目中有100個〈赤壁賦〉。」
我自己在念高中的時候,讀到〈赤壁賦〉中所謂的「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也是無法理解,課本和老師的解讀大半都是「表象會不斷地變化,但事物的本質不會。」前面一句很好理解,因為我們所在的世界的確隨時都在發生改變,但後半句所謂「事物的本質」到底指得是什麼呢?
直到自己成為了國文老師,為了備課,前前後後讀了〈赤壁賦〉大概有上百遍,依然感到困惑。其實學生也不見得會對這個問題窮追不捨,不理解〈赤壁賦〉對人生也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我既然要教這一課,就想弄懂文中的內涵,並且試圖轉換成高中生也能理解的語言,不像當年的我只能默默將疑惑放在心中。
〈赤壁賦〉的第五段原文如下: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這段話的大意為:
前半段以水月比喻變與不變的道理,江水日夜都在流逝,但本體從未消減;月亮有陰晴圓缺的變化,但本體也從未消減。所以以表象來看,事物隨時都在變化;但以本體來看的話,事物的本質是不變的。
後半段則和你說,雖然天地萬物皆不是我們能夠主宰的,但我們還是能夠欣賞造物主所創早的自然風景,像是江上的清風、山間的明月。

解釋不變之前,先討論「變」是什麼。


在討論不變之前,我想先和學生討論「變」,於是我問他們:
「在你的生命中,有哪些是變化的?」
這是個非常開放性的問題,因為我們所處的世界的確隨時都在發生改變,包含我們自身的形體、情感等等。
接著我又問他們:
「你認為變化本身是好是壞?」
大部分的學生皆認為變化本身不見得是壞的,因為如果沒有變化,那我們也不可能有所進步或成長。甚至有位學生回答說「變化本身沒有好壞,好壞取決於我們怎麼看待。」可以發現,與其說我們怕「變化」,不如說我們怕「變得更糟」,我們害怕事情不在我們的掌控之內,失去我們所不想失去的。
而這也是洞簫客所感嘆的「寄蜉蝣於天地,渺蒼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換個角度思考〈赤壁賦〉裡的「不變」

如果要從這個世界裡面尋找不變的事物,幾乎可以說是徒勞無功。就連水與月的比喻都無法成立,誰能保證千年之後的江水不會乾枯,上億年之後的月球不會消失呢?拉長時間來看的話,這個世界並不存在永恆,更遑論人世間的事情?
可以說,唯一不變的事,就是會不斷的變化。
而我試著換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去想什麼是不變的,而是去想:
蘇子為什麼要在這裡說明「變與不變」的道理?
以上下文的脈絡來看,蘇子在這一段落應該是要回應友人洞簫客的煩惱(有一說法為洞簫客其實就是蘇東坡自己的化身),試著去寬慰他才對吧?結果他莫名其妙地扯了一堆高深莫測的道理是為了什麼?有這樣安慰人的嗎?
我認為其實沒有必要從這篇文章去深究到底什麼是「不變的」,因為蘇東坡在這裡也並沒有要多解釋的意思,他想表達的道理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轉念」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當你試著用一種更高的視野俯瞰自己的生命的時候,會發現得失不過常事,變化本身是再平凡也不過的事情。
當我們能用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擁有或失去之後,才有辦法淡然處之。
而第五段的後半段,談得是「轉念」的更高層次,那便是「放下執著」。天地萬物本來就不是我們所能主宰的,若能放下一定要擁有什麼,或是掌控什麼的心,以欣賞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反而能夠活得更加輕鬆愉快。當你用雙手握緊沙子的時候,沙子反而會從指間流逝。
就像林夕自己對歌詞〈富士山下〉的解讀:
其實,你喜歡一個人,就像喜歡富士山。你可以看到它,但是不能搬走它。你有什麼方法可以移動一座富士山?回答是,你自己走過去。愛情也如此,逛過就已經足夠。
我們沒辦法擁有「江上之清風」和「山間之明月」,但我們仍舊能夠欣賞它們的美好。

放下其實並不消極,更不容易。

變化是人生的常態這個道理,其實大家都明白,「轉念」也是老生常談了,但卻很難做到。
當你很努力地追求喜歡的人,卻被發好人卡,還能雲淡風輕地說:「我只要在遠處欣賞他就好了。」嗎?盡全力準備的考試或比賽結果不如人意,還可以很瀟灑地說我不在乎成果嗎?面對摯愛的離去,真的可以那麼容易就看淡生死嗎?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就連蘇東坡自己本身也很難做到如此豁達,關於他的心路歷程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蘇東坡絕非天生豁達!黃州詞三首帶你看見他的迷茫與挫敗〉
但即使有再多的事與願違,日子還是得過下去啊!所以,放下其實並不消極,更不容易,那代表著無論處於何種境地,你都在想方設法讓自己開心地活下去。這是我在人類微小的生命中所看見的偉大,脆弱中隱然有股韌性之美,令人動容。
〈赤壁賦〉所要談的無非就是「轉念」,先換個角度以平常心看待人生無常,再放下執念,欣賞生活中的美好,這是我目前想到有關〈赤壁賦〉最簡單的解釋。道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但我想,值得用一生去體會和實踐。
avatar-img
200會員
121內容數
記錄些喜聞樂見的人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范仲淹穿越百年來到當代,心情糾結的他會做什麼選擇呢?現代社會不再只以功成名就、財富權力視為成功的唯一標準,他經歷了無數風雨和繁華後,他會繼續追求事業成就的巔峰,還是回到有愛人的小鎮呢? **聆聽、按讚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mK-bp5wjQ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公子認為什麼是永恆的?」空空道長問。 「虛無。」付一劍答。 「錯,是愛。」 付一劍此時腦中出現當日於武當的這段對話,聽完空空的回答,腦中浮現何問因和花于湘二人。 同時正惡鬥於七人。 「我們從小千方百計擺脫像動物般的衝動,到了現在,卻戮力追尋像動物的時刻。」 想起曾對甄少亭說的這句…「親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艣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一尊還酹江月。 背景 此闋詞作於蘇軾貶謫黃
蚩姸同舟月自照 萬民苦海任沉浮 盼得貴人來相助 盛衰興廢民取邦 不往即來心不驚 不落分別是真言 蚩姸同舟月自照,是在描述所看到的現象。 就看到的現象而言,在事件的發展過程中,好的人事物,跟壞的人事物,是同時存在的。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總是可以看清楚,那些是好的,而是那些是壞的。不用糾結於現在一時的
Thumbnail
不是老天喜歡整人, 所以倒了一拖拉庫的無常來整你。 無常,就像是天賜的疫苗。 當你碰到壞的事情,是無常,會過去。 好的事情也是,是無常,會過去。 保持「無常」的思維,你的心才不會被困住,你才能把握當下。 苦也好、樂也好, 人根本的問題在於「思維」, 我們一輩子的主導,就是自己的心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Thumbnail
以前總覺得人定勝天,逆勢而為。但生活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很多時候會覺得不知道自己現在是順行還是逆行,只覺得自己浸泡在世界的恆河之水,一身濕透,卻不知道自己方向在哪裡。流年流月流日給出清楚的意象,告訴自己生活的「勢」,而自己決定生活的「態」。
Thumbnail
前陣子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出了蘇軾手書的《前赤壁賦》真跡,成為一時話題。妻子說,去看展時聽到許多參觀的民眾一面瞻仰書法,一面回憶著高中時讀過的課文,不禁讓我想到《男人四十》電影中,張學友和梅艷芳去探望病危的高中老師時,用粵語一句一句背誦起前赤壁賦的片段......
Thumbnail
滄海與浮海 故宮博物院展出蘇東坡親自書寫的〈赤壁賦〉,因其中「渺浮海之一粟」與通俗版本的「渺滄海之一粟」不同,而引起媒體數度報導,意外成為故宮最近幾年最受矚目的展品和話題。 可惜的是,當記者問到故宮相關人員「為什麼會蘇東坡會寫浮海而不是滄海」時,受訪者顯然沒有做過任何準備,以致答出「一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范仲淹穿越百年來到當代,心情糾結的他會做什麼選擇呢?現代社會不再只以功成名就、財富權力視為成功的唯一標準,他經歷了無數風雨和繁華後,他會繼續追求事業成就的巔峰,還是回到有愛人的小鎮呢? **聆聽、按讚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mK-bp5wjQ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公子認為什麼是永恆的?」空空道長問。 「虛無。」付一劍答。 「錯,是愛。」 付一劍此時腦中出現當日於武當的這段對話,聽完空空的回答,腦中浮現何問因和花于湘二人。 同時正惡鬥於七人。 「我們從小千方百計擺脫像動物般的衝動,到了現在,卻戮力追尋像動物的時刻。」 想起曾對甄少亭說的這句…「親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艣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一尊還酹江月。 背景 此闋詞作於蘇軾貶謫黃
蚩姸同舟月自照 萬民苦海任沉浮 盼得貴人來相助 盛衰興廢民取邦 不往即來心不驚 不落分別是真言 蚩姸同舟月自照,是在描述所看到的現象。 就看到的現象而言,在事件的發展過程中,好的人事物,跟壞的人事物,是同時存在的。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總是可以看清楚,那些是好的,而是那些是壞的。不用糾結於現在一時的
Thumbnail
不是老天喜歡整人, 所以倒了一拖拉庫的無常來整你。 無常,就像是天賜的疫苗。 當你碰到壞的事情,是無常,會過去。 好的事情也是,是無常,會過去。 保持「無常」的思維,你的心才不會被困住,你才能把握當下。 苦也好、樂也好, 人根本的問題在於「思維」, 我們一輩子的主導,就是自己的心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Thumbnail
以前總覺得人定勝天,逆勢而為。但生活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很多時候會覺得不知道自己現在是順行還是逆行,只覺得自己浸泡在世界的恆河之水,一身濕透,卻不知道自己方向在哪裡。流年流月流日給出清楚的意象,告訴自己生活的「勢」,而自己決定生活的「態」。
Thumbnail
前陣子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出了蘇軾手書的《前赤壁賦》真跡,成為一時話題。妻子說,去看展時聽到許多參觀的民眾一面瞻仰書法,一面回憶著高中時讀過的課文,不禁讓我想到《男人四十》電影中,張學友和梅艷芳去探望病危的高中老師時,用粵語一句一句背誦起前赤壁賦的片段......
Thumbnail
滄海與浮海 故宮博物院展出蘇東坡親自書寫的〈赤壁賦〉,因其中「渺浮海之一粟」與通俗版本的「渺滄海之一粟」不同,而引起媒體數度報導,意外成為故宮最近幾年最受矚目的展品和話題。 可惜的是,當記者問到故宮相關人員「為什麼會蘇東坡會寫浮海而不是滄海」時,受訪者顯然沒有做過任何準備,以致答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