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小鈴鐺通知
檢舉內容
財經資訊對投資獲利有幫助嗎?

2023/03/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日前參加一個財經節目的錄影,同場還有另外兩位來賓。一位是資深分析師,講個股、產業,和大盤。另一位是財經專家,講總體經濟情勢。兩人準備的資料當非常豐富,我在場也學了很多。不過,根據他們的看法,就能做為你投資股票的依據嗎?我卻持保留的態度。
先說他們兩人的結論,就是「台股還會創高,現在是進場的好時機。」他們為了證明自己的看法正確,當然會找到很多資料來支持他。有趣的是,主持人一開場引述國外專家的看法,卻都是對美股比較負面的看法。到底要聽外國人的話呢?還是聽這兩位台灣人的話呢?
那位資深分析師介紹的個股與該產業,已經漲了一大段,他現在所做的分析,只是在「事後解釋」,而不是「事前預測」。你聽完了之後,真的敢買嗎?
他對大盤未來走勢的看法,當然是「事前預測」,但他一定對嗎?再者,如果你不是買和大盤高度連動的ETF(如0050),而是買個股,那大盤就算上漲,你的個股就一定也會上漲嗎?
那位財經專家引用了非常多的經濟數據,但他藉此推論的結果就一定會發生嗎?他引用這些資料預期股市會漲,但別人引用不同的資料,或許得到結論是股市會跌。你到底要相信誰呢?
如果經濟學家都能準確預測未來,他們早就都是股神了,但我從沒聽說有哪個經濟學家也是投資專家啊!(我認識一位中華經濟研究院的主管,他說他從來沒買過股票,他都是存定存)
我很少提出我的「看法」,我總是說「我不知道」,所以很難像他們講得如此專業、如此頭頭是道。
但我都直接提出我的「做法」,因為大多數的人都希望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該買、還是該賣?以及該買什麼?
沒有「看法」,怎麼會有「做法」?這不就是亂猜嗎?我想所有的媒體都不希望做出來的節目像算命節目。以下就是我的解釋:
    邱懸
    邱懸和其他 76 人喜歡這篇
    illustration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施昇輝
    施昇輝
    19.1K追蹤者
    326內容數
    1960年生,台大商學系畢業。退伍後,曾在天下雜誌和商業周刊擔任行銷企劃,然後在29歲進入證券業,負責協助企業申請股票上市。44歲,決定離開職場,作個全職的股票投資人。53歲,將投資心得寫成《只買一支股,勝過18%》一書,意外踏上暢銷作家之路。
    小資幸福講堂
    NT250/半年
    <p>小資族群看過來,我是最「樂活」的理財專家,要用最簡單的方法,教你輕鬆投資!</p>
    留言0
    查看全部
    吳崇銘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