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比較哲學的問題:歷史是少數人書寫的呢?還是多數人書寫的?
或者這個問題可以這麽說,創造歷史的,是滾滾向前的人民洪流呢?還是極少數的人中之靈呢?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比如我們常說,我們黨能有今天,完全是人民選擇了我們。
我黨自我勉勵,自我鞭策時,也常常說:要無愧人民的選擇!
但是,如果當年沒有毛主席,人民會選擇我黨嗎?
大概率還是會選擇,但我黨卻很可能熬不過最開始的那些年。
永遠要肯定,並首先承認的是:歷史永遠是人民書寫的。
不過更要要明白,歷史的進程,永遠是極少數人推進的。
兩周八百年,戰國時代相互絞殺了近三百年,主戰場的中原豪強群起,文化武功燦爛非凡,但最終的勝利者,卻是前面六百多年幾乎沒人搭理,沒人看得上的秦國。
這其實很出乎人們的意料。
人們後來進行各種分析,說秦國那塊地好,四塞之國,關中大糧倉。
說秦國占天時地利,西北是乾卦。
說秦國老百姓基因猛,天生就是戰士,等等。
這些都是原因。
但秦國最終成為一統天下的那一個,和一個人,是密不可分的。
秦國得到了這個人,真的可以說是「得一人而興邦」。
而這個人,卻並非本國英才。
當時的秦國,屬於文化荒漠,本土的人才質量水平就好比今天的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
但秦國隊,卻終於等來了自己的C羅。
魏惠王憂心忡忡的前往去見一個人,因為他的宰相公叔痤快不行了。
趕至相府,魏惠王看到公叔痤奄奄一息,悲從中來:「人夭壽有命,誰能不死,但你過早的離開我和人民,國家大事,我和誰磋商?」
公叔痤說:咱們的緣分就到這了,有啥事下輩子再說吧,不過您的苦惱我替您憂愁過,我的隨從官公孫鞅,年紀雖輕,卻胸有奇才,可替我幫您治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