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艾走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玻里尼西亞東部的觀光聖地復活節島位於人煙最偏僻一角。距離這裡最近的陸地是東邊三千七百多公里外的智利海岸,以及往七二千公里左右的皮特肯島。摩艾石像是1250年至1500年間,由玻里尼西亞東部復活節島上的拉帕努伊人雕刻的石像,多數為一體成形,也就是說整體是從一塊大石頭刻出來的,但有時候石像頭上會加一塊普卡奧(Pukau)作帽子,一頂帽子可重達十數噸。多半摩艾石像只有頭,也有不少石像有肩膀,手臂還有軀幹和下半身,這些其他身體部分現在慢慢地被挖掘出來。摩艾石像的意義至今仍然不明,但是有不少關於這些石像成因的推論。

科學家估計,摩艾石像大約有九百尊,是西元1250年到1500年間,由當地人在山上的採石場採集、雕刻、移動十幾公里後,在海邊的平台豎立起來的。島上最高的摩艾石像被稱為帕洛(Paro),幾乎10公尺高,重82公噸。其它的摩艾,最小9公噸,最重有250公噸。1994年,許多石像原來都已倒地,智利政府出動能吊起50公噸重物的起重機,費盡千辛萬苦,才把它們重新豎立。利用現代機械,這項修復工程仍然極為艱鉅。羅格文船長三百年前提的問題:「他們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到現在仍然是科學家們傷腦筋的題目。

到這裡我想提出一個題:巨石人像的鑿刻、搬運以及豎立等,必須是一個複雜且人口眾多的社會才辦得到,同時也得仰賴富庶的環境。據當時十八、十九世紀初踏上這個島嶼的歐洲人估計,島上約莫只有幾千人,幾千如何完成這些艱鉅的工作呢?

目前就復活節島的地理天氣環境顯示,這個島的風很大。風力強勁不但對古代在此耕種的農夫是一大挑戰,今天要種植作物也很困難。然而這卻可以合理推測出為什麼島上的人要將摩艾石像立起來,我想這除了宗教崇拜的儀式之外,也可能有實際擋風的作用,而火山岩是肥沃的土讓,對於生產作應該有相輔相成的作用。

根據最近的研究提出新的說法,一般認為石像是散亂隨機分布於島上,但紐約賓漢頓大學人類學家利波(Carl Lipo)指出,其實石像位置和水源分布息息相關。

利波和團隊集中研究東部93座18世紀前建成和分別置於高台的石像群,分析石像周邊地質數據,如土質、漁獲和水源等,嘗試找出共同點,結果發現「靠近高台的區域都是有地下淡水湧出的位置」,無論位於海岸、內陸還是低地都是如此,而沒有石像或高台的地方就沒有水源,分布原則十分一致。

復活節島上沒有固定溪流,而當時的古人沒有製造容器和引水的知識,所以利波相信他們會聚居在有水的地方,建石像為指引維護水源,圍繞石像而居,而非如過往理論所說,是宗教祭祀的場地。

綜合上面的因素,島民似乎非常有必要將石像移動至特定地點。只是怎麼移動這麼巨大的石像卻是個多年難解的題目。目前有些科學家嘗試了一些實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貓戰士瑪巴諾
6會員
210內容數
我們將要去擺市集了,這是我們的攤位名稱
貓戰士瑪巴諾的其他內容
2023/04/10
找到活著的價值和人生目標一直是我的課題,所以當我看到弗蘭克的意義治療法時,就非常認同,邊讀邊點頭如搗蒜。因此畫了很多重點,也決定打出書摘來分享。 生性敏感之人,特別是自小因為家庭環境使然,向來過慣了知性的精神生活,可能會由於性情溫和而對極端困難的外在環境感到痛苦萬分,但他們精神上受到的傷害卻相對來
2023/04/10
找到活著的價值和人生目標一直是我的課題,所以當我看到弗蘭克的意義治療法時,就非常認同,邊讀邊點頭如搗蒜。因此畫了很多重點,也決定打出書摘來分享。 生性敏感之人,特別是自小因為家庭環境使然,向來過慣了知性的精神生活,可能會由於性情溫和而對極端困難的外在環境感到痛苦萬分,但他們精神上受到的傷害卻相對來
2023/04/08
許曰:做這本書的書摘主要是因為我本人的問題,就在於覺得自己活得沒有目標沒有意義。因此這本書對我的幫助很大。我的心得就是認同他的理念,因此做書摘記錄。 摘自英文版序/作者:哈洛德.庫希納 人生最大的目標是追求意義 在奧許維茲集中營的經驗固然可怕,卻也更加鞏固弗蘭克的主要信念:人生最大的目標並非如佛洛伊
Thumbnail
2023/04/08
許曰:做這本書的書摘主要是因為我本人的問題,就在於覺得自己活得沒有目標沒有意義。因此這本書對我的幫助很大。我的心得就是認同他的理念,因此做書摘記錄。 摘自英文版序/作者:哈洛德.庫希納 人生最大的目標是追求意義 在奧許維茲集中營的經驗固然可怕,卻也更加鞏固弗蘭克的主要信念:人生最大的目標並非如佛洛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090523 早上打坐,一閉上眼睛就看到了前幾天去到的拱門國家公園裡的Landscape Arch, 我就想跟祂連結看看。慢慢的,我看到了祂的樣子,祂的臉有點像是復活島的摩艾石像的樣子,但是有整個身體,像是一個石頭人。兩隻手舉得高高的,在撐著拱門石頭。 我問祂『你在這裡多久了?』 祂說『很久
Thumbnail
#090523 早上打坐,一閉上眼睛就看到了前幾天去到的拱門國家公園裡的Landscape Arch, 我就想跟祂連結看看。慢慢的,我看到了祂的樣子,祂的臉有點像是復活島的摩艾石像的樣子,但是有整個身體,像是一個石頭人。兩隻手舉得高高的,在撐著拱門石頭。 我問祂『你在這裡多久了?』 祂說『很久
Thumbnail
你曾好奇過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用途為何? 為什麼瑪雅人和埃及人都要建造金字塔? 而位於智利外海復活節島上的摩艾石像是如何建造的?為了誰而建造的呢? 復活節島上的傳說和古埃及對太陽居然有相似的稱呼? 海奧華預言第七篇: 姆大陸與復活節島
Thumbnail
你曾好奇過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用途為何? 為什麼瑪雅人和埃及人都要建造金字塔? 而位於智利外海復活節島上的摩艾石像是如何建造的?為了誰而建造的呢? 復活節島上的傳說和古埃及對太陽居然有相似的稱呼? 海奧華預言第七篇: 姆大陸與復活節島
Thumbnail
岩刻,英文稱之為Petroglyph,西班牙文則是Petroglifo。 巴拿馬的中央山脈許多地方都存在著岩刻。根據貝拉瓜斯省博物館的文字描述,貝省算是岩刻分布豐富的省分。 聖塔非國家公園範圍,就我所知,就有三處岩刻....
Thumbnail
岩刻,英文稱之為Petroglyph,西班牙文則是Petroglifo。 巴拿馬的中央山脈許多地方都存在著岩刻。根據貝拉瓜斯省博物館的文字描述,貝省算是岩刻分布豐富的省分。 聖塔非國家公園範圍,就我所知,就有三處岩刻....
Thumbnail
Tiahuanaco(Tiwanacun):高海拔前印加古文明。 第一次踏上這兒時,怎麼呼吸也都不順。可能是高度使然,揹著大包來到這的背包客總是氣喘喘的露出微笑。因為來到了一處尚未開發的觀光景點。 (READ MORE...)
Thumbnail
Tiahuanaco(Tiwanacun):高海拔前印加古文明。 第一次踏上這兒時,怎麼呼吸也都不順。可能是高度使然,揹著大包來到這的背包客總是氣喘喘的露出微笑。因為來到了一處尚未開發的觀光景點。 (READ MORE...)
Thumbnail
永續發展是當今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它包含了3個要素:環境、社會、經濟。當這3者的發展互相抵觸時,優先考慮環境因素,希望找出方法在環境可承受的範圍內去發展社會與經濟。然而在地球環境已經被人類嚴重破壞的今天,永續發展的推動是否已經太遲了?從「復活節島」的發展興衰,或許可以提供線索去回答這個問題。
Thumbnail
永續發展是當今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它包含了3個要素:環境、社會、經濟。當這3者的發展互相抵觸時,優先考慮環境因素,希望找出方法在環境可承受的範圍內去發展社會與經濟。然而在地球環境已經被人類嚴重破壞的今天,永續發展的推動是否已經太遲了?從「復活節島」的發展興衰,或許可以提供線索去回答這個問題。
Thumbnail
今年的復活節是復活節島所度過的第二九九個「被發現並命名」的年頭,明年這樁歷史上的事件就要迎來第三百週年荼毒紀念日了。屆時大家對原住民及其家園的基本看法會有所改變嗎?
Thumbnail
今年的復活節是復活節島所度過的第二九九個「被發現並命名」的年頭,明年這樁歷史上的事件就要迎來第三百週年荼毒紀念日了。屆時大家對原住民及其家園的基本看法會有所改變嗎?
Thumbnail
"瘖啞中的雨林,曠野中的枯石" 洪都拉斯位於瓜地馬拉東方,Copán Ruinas是境內最出名的馬雅遺址。其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2世紀,在公元5世紀到公元9世紀達到鼎盛,後期就像其他馬雅城市一樣突然衰敗然後消失在密林荒野中。這處遺跡是19世紀才被發現,考古學家認為當時至少有2萬人居住於此。遺址內最著
Thumbnail
"瘖啞中的雨林,曠野中的枯石" 洪都拉斯位於瓜地馬拉東方,Copán Ruinas是境內最出名的馬雅遺址。其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2世紀,在公元5世紀到公元9世紀達到鼎盛,後期就像其他馬雅城市一樣突然衰敗然後消失在密林荒野中。這處遺跡是19世紀才被發現,考古學家認為當時至少有2萬人居住於此。遺址內最著
Thumbnail
"叢林之中,馬雅聖殿" 提到瓜地馬拉的馬雅遺址,提卡爾應該算是最著名的遺跡,這座神廟目前只有一小部分被挖掘清理出來。著名的神廟共有六座,最高的第四號神廟大概有70米高,可以站立在頂端的平台俯瞰雨林,遠處有蜿蜒河流,坐在頂處時風聲赫赫的吹拂,眼睛所見只有年久的建築物與大片的林地。遺跡中的紀念碑可
Thumbnail
"叢林之中,馬雅聖殿" 提到瓜地馬拉的馬雅遺址,提卡爾應該算是最著名的遺跡,這座神廟目前只有一小部分被挖掘清理出來。著名的神廟共有六座,最高的第四號神廟大概有70米高,可以站立在頂端的平台俯瞰雨林,遠處有蜿蜒河流,坐在頂處時風聲赫赫的吹拂,眼睛所見只有年久的建築物與大片的林地。遺跡中的紀念碑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