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刻,英文稱之為Petroglyph,西班牙文則是Petroglifo。
攝於巴拿馬貝拉瓜斯省博物館,巴拿馬各處岩刻圖案仿製
根據維基百科,「岩刻」是指在山崖等岩石上雕刻出圖案或文字的藝術形式。全世界到處都有岩刻,通常屬於遠古人類的傑作。
巴拿馬的中央山脈(一路向西綿延至哥斯大黎加)許多地方都存在著岩刻。根據貝拉瓜斯省(Veraguas)的博物館文字描述,貝省算是岩刻分布豐富的省分。儘管這些造型樸實的岩刻被刻下的年份或許尚未確切的發表,但根據有些報導相信約西元500年左右,它們就已存在至今。
而在貝省我所居住的的聖塔菲,根據不同的耳語,我確切知道的岩刻至少就有三處。
直到我在巴拿馬居住超過20個月時、我卻、一處都沒到過!
剛到巴拿馬時總會覺得:要住兩年、什麼事都還有時間做,等我語言能力更進步、等我跟大家更熟識,就可以找到帶我認識環境的人。(後來才發現這樣的想像當然存了什麼誤會或是文化差異)
最後就是自己拿著地圖一條條步道認識聖塔非,隨著不同野外調查團隊進入國家公園內一座座山脈。
很多不知道沒去過的也還是不知道沒去過。
然後,終於決定有些地方,離開巴拿馬前一定要親眼看看。
野溪覓岩蹤
懷著尋寶的心情,開始向人打聽消息。
奇特的是:明明大家都知道某處有著這樣的岩石與岩刻,但親眼見過的當地人,真的少得可憐。
離我最近的一處,聽說是在國家公園內唯一道路經過的某座橋下、在溪裡一塊石頭上。
決定出發的那天,詢問了曾拿手機中岩刻照片給我看的同事(兼生態嚮導的)艾德加,大概得從公路經過的哪一段溪流去尋覓?「是在往國家公園的一號橋下往上走對吧?」艾德加想了會,堅決的說是在二號橋下。
當時我不無疑惑的多問:我聽說是在一號橋下欸?艾德加說,公路上的指示牌變更過,二號橋就是從前的一號橋。
嗯~好吧~(半信半疑)
搭了要去調查的國外研究團隊的便車,請他們在鄰近國家公園的小酒吧/餐廳放我下車。在那用餐又再跟當地大媽問了一次岩刻的位置,大媽說,是在一號橋下哩!(欸.....艾德加的情報?!)
吃飽步行至離小酒吧半小時距離外的雙橋,兩座橋相距才不到100公尺。
還是想相信艾德加的我,走下二號橋觀望一下溪流水勢。
橋下有個原住民,心裡不太踏實的我又問他岩刻是不是在這兒往上走?
他滴咕說了一會,手勢揮起來看是遙遠的他方(絕對不是比向上游),意志力薄弱的我對艾德加的信心完全被酒吧的情報和原住民摧毀,馬上放棄二號橋踱回一號橋,開始沿溪上溯。
溪石又濕又滑,穿雨鞋獨行又是汗鴨的我既不想掉入河裡也不想摔斷骨頭,在溪床四肢並用爬得戰戰兢兢。邊爬邊試圖探看每一顆經過的大石,經過一面岩壁還多疑的再三打量所有岩石節理,唯恐錯過了岩刻。
不管大家口中說的是哪一座橋,每個人共同的說法是並不太遠(還有更含糊的形容法嗎?)約莫在一號橋下的溪裡掙扎了300公尺吧?最後只能不情願的承認自己可能錯怪了艾德加,不該來探一號橋的,悻然回到二號橋。
早先遇見的原住民已不見蹤影。而二號橋下的野溪,才一開始就有個水深絕對比雨鞋筒還高的潭,只好脫掉襪子(回程才能有乾襪子穿),光腳穿著雨鞋在水里啪啦啪啦的往上溯。
閃過一段又一段水流,正納悶我到底為何一個人跑溯溪尋找迷樣的岩刻,滿溪石頭哪一個才是我尋覓的那一顆.....抬頭就看到了立在水中央的大石頂端的蝴蝶圖案。
絕對錯不了,是我之前看過別人照片中的圖案!!
瞬間忘了自己在溪裡的狼狽,衝到大石前只差沒跟它自我介紹了起來。
這是我跟我第一個岩刻的相識過程。
在聖塔非遇見的第二個岩刻
懷著找到第一個岩刻的興奮,回到住所努力在網上爬找寥寥無幾的岩刻資訊(當地人的記憶似乎不太牢靠)。
接著發現另一處岩刻應該更為容易,在三年前新開的路段邊、當時曾上新聞。
因而第二次的尋寶就少了幾分冒險色彩,純粹就是跳上開往瓜鮑爾(Guabal)的區巴(Chiva),告訴司機我想要在那個Petroglifo(岩刻)處下車。
車行40分鐘都快要抵達終點瓜鮑爾,當我心裡正懷疑司機是不是忘記我的要求時,司機將車停下、對我指指路邊橋頭的巨石。
我.....真不敢相信我的眼睛!
就在那唯一的公路邊,我曾數度帶不同的訪客經過過這裡,從來也不知道它就在那裡!
真有點對不起我的訪客們,如果我早一點開始我的探勘,他們來訪時就會得以拜見這些古老又神秘的岩刻。
這塊巨石上覆滿各種不同圖案的岩刻,雖然看不太出所以然,但光想到不知幾百幾千年前的人們出於某種理由雕刻下這些圖案,輕輕撫觸過這些紋路的我就覺得感覺很很奇妙,它們就在這裡不斷見證人們的來去,而我們可以毫無所覺的經過,完全不知曉它們的存在。
關於岩刻眾說紛紜的用途加上遙遠又未知年代,則為它們增添了神秘面紗與美麗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