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完美、如何尋找、不愧伴侶?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本文基於2023/03/25_大人學_尋找完美伴侶的系統化做法,課程心得
寫在開頭,開宗明義,
尋找完美伴侶的系統化做法就是「有效篩選」。
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價值觀、無法接受的點,
如同很多篩子般,一步步、多層次地從大量人群中篩選,
最後得到的,自然就是我們在尋找的「完美伴侶」了。

零、一圖流

一、何謂完美?

1. 先從不完美開始

在談談什麼是完美之前,先來看看怎樣叫做「不完美」?
的原因,是來自於自己根本「選錯人」了。
當你選錯人的時候,在你們的日常生活中就有可能出現下面兩種想法/說法:
1. 我很努力在配合對方,但我自己其實並不喜歡這件事
2. 「如果你愛我,你就應該要做...事情。」
而這對於一段關係而言,並不是好事,因為你是在嘗試「配合」對方,這勢必會產生諸如委屈、勉強、壓抑、甚至達不到的「愧疚感」。
也許一時半刻你可以忍受,但時間一拉長,一年、兩年;五年、十年;甚至一輩子,你甘願這樣子嗎?
張國洋(Joe Chang)認為,選錯人有以下幾種特徵,包含
1. 扮演成對方喜歡的樣子
2. 害怕表達自己的心情
3. 擔心惹怒對方
4. 相處越來越累
5. 逐漸無話可說
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和喜好,沒有對錯,只是彼此不同。
選錯人可能會導致什麼後果?
會讓你無法好好的「做自己

2. 在感情中應該要「做自己」

在感情中,做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因為做自己,你可以不會感覺到上述那些委屈、壓抑、勉強的負面情緒,
你可以是舒服的、是自在的、是放鬆的,你只是在做你平常就喜歡的事情。
可以讓你做自己的伴侶,有三個條件,
1. 生活習慣相近
2. 價值觀相同
3. 沒有完全不能忍受的缺點
因為有相近的生活習慣,你們會追求同樣的、類似的生活型態,
比如因為兩個人都喜歡,因此假日會一同出門騎腳踏車;
比如因為彼此都嚮往,因此會一起參加演唱會、一起爬一座山、一起完成某個目標。
因此產生高品質的互動,會讓你們在未來某一個時刻,一起坐下來好好回顧過去的日子,產生美好的、共同的記憶。
找到兩個人相處、自然的平衡點的關鍵,在於共同的興趣。
那拉回到原本的問題,又該如何找到這樣的對象呢?

3. 如何篩選合適的對象

我們可以藉由找出自己的「篩選器」,就如同去超市採購的採購清單,從自我覺察開始,篩出合適的、排除不合適的對象。
採購清單
第一張清單─生活習慣,把自己所「重視」的、自己的特質、喜好,列出來,那些不能放棄的、無法割捨的、自己最在意的事情。
例如:我喜歡看電影、我喜歡閱讀、我喜歡散步,把這些都盡可能詳盡、盡可能多的列出。
第二張清單─同樣是生活習慣,把自己「排斥」的特質,給列出來,那些自己生活中不會去做的、無法忍受的、討厭的事情。
例如:我不喜歡去酒吧、我無法接受別人把襪子亂丟、我討厭別人總是命令我做事......等,同樣,盡可能詳盡、盡可能多的列出。
第三張清單─價值觀,把自己擁有的、重視的價值觀列出,那些對於自己的生命裡重要的觀念。
例如:我覺得存錢比買名牌還要重要、我覺得人生一定要在台北買房、我想要有高質感的生活,一一列出並詳細。
列出價值觀的目的,是為了未來有一天在面臨選擇時,自己與伴侶的選擇是相似的。比如都決定要登記就好,但若一方想要登記但另一方希望大辦婚禮......恩,會吵架。
第四張清單─完全不能接受的特質,那些自己無法忍受的特質,或是絕對不希望伴侶是這樣的人的特質。
例如:我無法接受自己跟伴侶的信仰不一致、我無法接受自己的伴侶具有太強烈的大男人主義、我不希望我的伴侶會賭博......等。
除了單純列出各個項目之外,也可以試著在每個項目加上各自的權重,例如完全不可割捨的權重就是100%,但有些可有可無的就可以是60%、雖然有這點但其實好像還好也沒很嚴重的,就可以是10%。
而上面四張採購清單如果越長,就代表自己的自我覺察越完整。
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有什麼特質、不能接受什麼、無法妥協什麼,完完整整、盡可能列出來。
最後再次強調,這份採購清單,就是我們的「篩選器」。
找出相似或相仿的對象,排除那些應該要排斥的人,達成篩選的目的。
但是當然,要篩選,首先先從母群中找到足夠多的樣本數,才有辦法從中慢慢篩選出適合的對象,那究竟要如何找到足夠多的樣本數呢?

二、如何尋找?

1. 當我面臨社交場合時,該怎麼做?

如果今天處在一個社交場合時,若害怕自己無法跟他人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
可以先試著從自己的「採購清單」著手,
比如如果自己喜歡看電影,就可以聊聊「你喜歡看電影嗎?最近有看過什麼有趣的電影呢?」
如果對方對此也感興趣,話題就可以因而延伸;但若對方不感興趣,那自己就可以在心裡面做上一個記號。
從採購清單下手,找出自己與對方的相似之處,或是有沒有自己無法接受的特質。
也注意,在聊天時要多聊聊跟「價值觀」有關係的話題,並聊聊雙方的「觀點以及原因」。
對於建立關係、篩選合適的對象,會有很大的幫助。
但下一個問題,這種方法首先要先從母群中抽取足夠的樣本數,
那該如何增加樣本數呢?

2. 讓自己成為「吸引者」

感情市場中,存在有三種人,
「等待者」,什麼都不做,等著別人自己找上門,緣分來了自然就會有伴侶了。
「追求者」,主動追求自己理想的對象,用諸如搭訕、討好等方式,試圖達到目的。
身為等待者,可能會碰到的問題為自己喜歡的不動手(瞻前顧後、害怕失敗),而對自己動手、主動的,可能會是自己不喜歡的。
講師認為,這種「聽天命」的做法,是要建立在自己已經「盡人事」的情況下。
身為追求者,講師批評並認為不應該成為追求者,不該追求愛情,
詳見下列影片,《為什麼不該追求愛情》
而最後最重要的,也應該要是每一個人的目標,「吸引者」。
我們需要打開屬於自己的吸引力迴路,讓自己成為磁鐵,
吸引別人來接近自己、靠近自己,
並達成「以逸待勞」的目的。
當我們成為吸引者時,樣本數自然夠多,
就更有辦法篩選出更好、更合適的對象了。
就好像在招募受試者一樣,當你的受試者費越高,就自然越有可能收到更多的人。
(但也需注意吸引到的人是否存在有居心叵測的人)
就算自己目前沒有吸引力迴路,還是可以藉由閱讀、關心社會時事、關注社會議題、終身學習等,讓自己持續努力、越來越進步。
但,要增加哪一些吸引力的迴路呢?
有哪些吸引人的方式呢?

3. 吸引力要素

講師歸納出八種吸引力的要素,分別是,
外在:外表、財富、地位、名聲;
內在:視野、知識、技能、趣味。
通常早期交流時的印象會主要來自於外表、趣味、以及視野。
外表的話可以參考大人學的另外的課程,
包含給男性的大人魅力穿搭、給女性的職場專業穿搭等。
而趣味,講師認為這非常看個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做法、甚至對不同人也有不同的做法,
若是胡亂教導或是學習,反而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
因此講師著重在最後的「視野」。
提升視野,可以多關注社會時事議題,觀察國際情勢,了解世界趨勢等,
或是讓自己多知道一些生活上的趣事,比如娛樂新聞等,
甚至也可以多關注自己生活周遭的事情。
視野和外表,是改變成效最快、也最為顯著容易的兩項。
那如果上述都有些困難,該怎麼辦呢?
我們也可以嘗試將自己的內在特質給向外凸顯。

4. 凸顯內隱

藉由嘗試將你的內在特質廣為人知,讓別人了解你的興趣、嗜好,因此吸引也具有類似特質的人。
具體方式如下:
1) 讓別人知道自己重視哪些生活議題
2) 把擅長的事物和技能表現出來
3) 透過IG、FB、或是各種社群媒體,表達自己的想法、嗜好、興趣
4) 或是找尋同好社團
可以藉由網路,試圖讓別人認識自己的內在。
比如寫文章、正確經營社群媒體,讓跟你相似的人能辨識到你、進而找到你,對你有興趣。
但在表達上也需要注意,避免表達錯誤的訊息,例如可能讓別人覺得自己很愛玩、覺得自己怪人、老是跟別人起衝突等。
藉由表達自己,也可以反思看看自己到底想吸引怎樣的人、想過怎樣的生活。
最後,如果可以的話也要找到自己的場域優勢,自己在什麼時候可以發揮得最好。

5. 場域優勢

如何發揮自己的場域優勢?如何找到對的聚會?
好比如果自己不是個社經地位或長得非常帥氣的人,就不要去相親聯誼的那種場合,因為那會是個非常殘酷、贏者全拿的世界。
要找到屬於自己適合的地方。
1) 和興趣有關的休閒聚會
2) 擅長能力的專業聚會
3) 學習有興趣的議題
適才適所,找到自己應該處的位置,找到自己最想表達、最想過的生活的特質、最想讓別人知道的點為何。

三、最終確認

當篩選夠了,找到好像適合的對象時,
又怎樣知道目前這個對方就是自己認為的完美的人呢?
因此需要進行最終確認的步驟。
1. 和對方的家人碰面
2. 去對方的住處看看
3. 一起去旅行
尤其是第三點,一起去旅行,尤其是國外,
在語言不同、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就是最好的壓力測試
對方在壓力情境下到底會表現得如何?自己有沒有辦法接受或忍受?
這就是最好的測試情境了。

四、不愧伴侶

當然,感情、伴侶,重要的當然不是在「成為伴侶之前」,
「成為伴侶之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伴侶的相處、戀愛關係,並不是一個扣分的遊戲
要記住,在親密關係之中,愛情並不是一個扣分的遊戲,
沒有人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個體,一定還是會有不一樣的地方。
但不應該只看著不足、不應該只想著不滿足,
而是要多記得對方的好,多多看著對方的優點,並記錄。
例如講師和老婆出門會帶著多台相機,都碰到開心的事情時就藉由照片記錄下來,也存在著一個快樂記憶的清單。
在親密關係裡,也需要時時刻刻不斷激勵自己努力成長,
自我成長不是在成為伴侶時就結束了,而是之後也要繼續努力,
除了對得起自己知要,也要對得起選擇了自己的人。
每年也可以回顧自己的採購清單,隨著年紀越大、稜稜角角越來越被磨平,堅持的事務就應該要越少。
最後,也應該要給予伴侶足夠的驅力,
比如對方如果對自己好,不要潑對方冷水,這非常有可能會造成對方行為的機率下降,操作制約的概念。
(想想Skinner box的實驗)

五、總結

再次重申自我覺察的重要性,
強調應該要成為吸引者,
關係裡應該要多給予鼓勵以及支持,並多看看對方的優點何在。
寫於2023/03/26 00:50分
海獺先生
海獺先生
那些發呆的日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