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文館轉譯團】許宸碩:葉言都贈姚一葦的《海天龍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科幻小說家與劇作家的奇妙交集】

葉言都是作品量少質精的科幻作家,看似與劇作家姚一葦無太大關係,為何他曾贈代表作《海天龍戰》給姚一葦?

1987年5月,時值初夏,葉言都剛拿到他出版的新小說《海天龍戰》,封面還特別註明:「葉言都科幻小說集」。他抽出其中幾本準備要送給其他人,按照某種贈書的慣例,他會在蝴蝶頁寫下對收贈者的寫的一些話。姚一葦也在他準備贈書的名單中,事實上,他確實在書的後記中感謝過姚一葦:「在精神上,姚一葦先生、張系國先生和季季女士對我的鼓勵,是我能夠繼續寫作的重要因素。」

raw-image

或許有人覺得奇怪,姚一葦是一名劇作家,葉言都是一名科幻小說家,為何兩人會有交集?不過,如果對葉言都的出道過程熟悉,那就會知道,1979年,葉言都小說〈高卡檔案〉被刊登在《現代文學》復刊第八期,那是葉言都第一篇發表的科幻小說——而《現代文學》復刊後,正是由姚一葦主編。

葉言都的科幻小說向來是新科技於當今世界的推演,雖然幻想或許略有不足,但說服力極強,即便過了三十多年,以當今的眼光來看,仍能算是佳作。這與他歷史系的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葉言都高中時,他母親郭立誠曾問他要不要來賺外快,便帶他去中研院圖書館,母親寫論文,兒子則負責將初稿謄寫成完稿。他發現謄寫稿件並非易事,要先把稿件讀透,理解思路,才不會寫錯字。而在一遍遍閱讀母親的歷史論文後,他有時也會提議哪裡或許能怎麼修改,即便大多意見並不成熟,但偶爾有些意見母親也會接受。

他在那之中學會某種歷史的思索方式。之後也步上母親的道路,考上台大歷史系,讀歷史所。他的歷史觀奠基於自然、科技因素與文化的交錯,也就是思索自然或科技巨變時,文明如何改變。

研究所畢業後,他便去當兵,於1975年時,他在報紙上看到的一則新聞,當時有間婦產科宣稱他們可以擁有可以控制生男生女的技術,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雖然這件事情看起來不大,但一想到臺灣島上人們重男輕女的文化,以及大家都生男之後的後果,島嶼上的人口性別比例大幅失衡,甚至可能使文明覆滅,彷彿蝴蝶效應般。

那麼,他該如何提出警告?直接寫社論的話,恐怕不會有人看,那有沒有其他方式能引起民眾的興趣呢?

不久,他就找到那個方式了——科幻小說。

彼時的台灣已經開始有科幻的環境了,《星艦迷航記》(Star Trek)影集於1972年開始在中視播出,1978年,《星際大戰》在全球造成風潮,也包括台灣。張系國開始譯介一系列外國科幻小說,刊載於《聯合報》,最後收錄至《海的死亡》一書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系列於報紙發表、收錄於《海的死亡》的小說中,有一篇「醒石」所著的科幻小說〈望子成龍〉,描述未來台灣面臨人口管控措施,連要生男生都要抽籤給代理孕母生,一名求男心切的父親與妻子討論後,花費千金透過各種管道終於求來男孩,卻因為政府人口政策必需要有百分之十的醜人,使抽中下下籤的男孩醜得不像他們的孩子,讓丈夫嚎啕大哭。

〈望子成龍〉無疑是在諷刺「中國人」重男輕女的觀念,但張系國的諷刺方式比較像是「你想要男孩,我就給你重重考驗,讓你最後得不到好下場」,許多設定橫空出現,僅給人奇觀般的感受。若以「有趣的小說」這標準而言,〈望子成龍〉仍有不足。

葉言都回歸科幻的本質:「給出一個假設並演繹」,寫出〈高卡檔案〉。它敘述重男輕女的高卡地區,被鄰國加西亞秘密贈與許多能控制精蟲中XY基因體比例的藥物,讓生男機會變成九成,然而男女比例失衡的高卡地區仍舊重男輕女,因而內亂,為充滿野心的鄰國加西亞所滅。

充滿野心的鄰國,重男輕女的社會,這簡直像極了以前的臺灣處境。他處處經營細節,讓高卡文明因為生男藥而走向滅亡的過程充滿了說服力。

但寫完後的下一個問題是,這篇小說可以發表在哪裡?

彼時的文壇可說涇渭分明,純文學發表在報紙與文學雜誌,通俗作品則出版後販售給租書店。雖然張系國固定在報紙上連載專欄譯介國外科幻小說,但也沒有改變太多文壇的規則。〈高卡檔案〉是一篇嚴肅的科幻小說,說通俗也並不通俗,但要說是純文學也會被挑剔題材。

葉言都還是將它投稿到《現代文學》,幸運被錄用,在復刊第八期刊出。

那是1979年,當時姚一葦主編《現代文學》,給了他出道的舞台。

〈高卡檔案〉之後又入選季季編的《六十八年短篇小說選》。季季為這篇小說寫了解說,說明葉言都創作這小說的苦心,以及姚一葦對這篇小說的評價:「他認為『高卡檔案』的故事接近通俗小說,所用的技巧則類似內幕小說,但是貫注於終的主題則陳穩、遠大而細膩,這是它的可貴之處。」

之後,葉言都開始寫更多科幻小說。1984年,他寫下〈綠猴劫〉投稿時報文學獎第一屆附設科幻小說獎卻不幸落選;1985年,他投稿〈我愛溫若娜〉,獲得時報文學獎附設第二屆科幻小說獎;1986年11月,〈迷鳥記〉發表於《中國時報》;1987年1月,〈古劍〉發表於《中國時報》。至此,刊載在《海天龍戰》的五篇小說都正式完成,小說也在同年5月出版。

從〈高卡檔案〉到〈迷鳥記〉的四篇小說,都是描述充滿野心的大國加西亞與鄰近國家在兩強對抗時所採用的各種科技手段,有著葉言都的一貫風格:經營充滿說服力的科技細節,預言未來科技的各種可能——包含悲劇的面向。

如他的〈綠猴劫〉描述小島上致命病菌從實驗室外洩,造成當地死傷慘重,35年後,全世界爆發武漢肺炎(COVID-19),彷彿小說情節以某種形式再次應驗。對科技與文化交錯時細緻的演繹能力,使葉言都被視為量少質精的科幻小說家,即便僅有《海天龍戰》一本科幻小說,卻永遠被科幻圈記得。

2008年,《海天龍戰》由貓頭鷹出版社再版;2020年,它改名為《綠猴劫》,由他的老東家時報出版社再版。《綠猴劫》並沒有更動收錄的五篇小說,僅是收錄更多葉言都在各版所寫的序與後記,以及他人對《海天龍戰》的評論。這本小說於疫情流行的此刻出版著實有其意義,同時入選文化部「Books From Taiwan 2020」選書,即將譯介到國外。

此刻,讓我們回到1987年那天吧。在那初夏的五月夜,他還在思考著要提什麼字給姚一葦。最後,他終於在蝴蝶頁寫下這幾個字:

「一葦先生賜正 晚 葉言都 敬」

raw-image

能在三十幾年後仍被記得、再版的作品,還有誰能賜正呢?

姚一葦給了葉言都進入文壇的門票,如今,葉言都總算能回饋給這位守門人一點知遇之恩了。

★ 作家小傳

葉言都,1949年(民國38年)生於澎湖,臺大歷史博士。曾任英文漢聲雜誌研究員、中國時報各項職務、世新大學兼任講師等職務。

曾獲時報文學獎科幻小說獎、推理小說獎,《綠猴劫》入選Book From Taiwan 2020。

著作有《海天龍戰》(1987),《海天龍戰》再版(2008),更名為《綠猴劫》再版(2020);《讓我們來到南朝》、《讓我們來到北朝》(2019)等。

★ 自我介紹

許宸碩,筆名石頭書,一九九一年生,宜蘭人,清大台文所碩士,「每天為你讀一首詩」成員,曾獲國藝會、文化部補助,參與出版合集《捷運X殭屍》、《3.5:幽微升級》、《1947之後:二二八(非)日常備忘錄》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的沙龍
414會員
165內容數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科幻小說家與劇作家的奇妙交集】 葉言都是作品量少質精的科幻作家,看似與劇作家姚一葦無太大關係,為何他曾贈代表作《海天龍戰》給姚一葦? 1987年5月,時值初夏,葉言都剛拿到他出版的新小說《海天龍戰》,封面還特別註明:「葉言都科幻小說集」。他抽出其中幾本準備要送給其他人,按照某種贈書的慣例,他會在蝴
Thumbnail
【科幻小說家與劇作家的奇妙交集】 葉言都是作品量少質精的科幻作家,看似與劇作家姚一葦無太大關係,為何他曾贈代表作《海天龍戰》給姚一葦? 1987年5月,時值初夏,葉言都剛拿到他出版的新小說《海天龍戰》,封面還特別註明:「葉言都科幻小說集」。他抽出其中幾本準備要送給其他人,按照某種贈書的慣例,他會在蝴
Thumbnail
相信第一次讀《三體》的人,都會被書中的科幻設定和對宇宙圖景的想像所震懾,三體星、恆星放大器、智子、黑暗森林(再多說就要爆雷),對此前極少閱讀科幻作品的我來說簡直是把世界觀打碎又碾磨了,即使後來也看了不少科幻作品,閱讀《三體》的震撼經驗仍無出其右。
Thumbnail
相信第一次讀《三體》的人,都會被書中的科幻設定和對宇宙圖景的想像所震懾,三體星、恆星放大器、智子、黑暗森林(再多說就要爆雷),對此前極少閱讀科幻作品的我來說簡直是把世界觀打碎又碾磨了,即使後來也看了不少科幻作品,閱讀《三體》的震撼經驗仍無出其右。
Thumbnail
關於《臺灣漫遊錄》,莊瑞琳總編輯說道,這部作品的託名譯作具有雙重虛構性,其一是作品的時代背景設在昭和時期——故事本身是虛構的、作者亦是虛構,(實際上的作者)楊双子便化為時代的譯者。
Thumbnail
關於《臺灣漫遊錄》,莊瑞琳總編輯說道,這部作品的託名譯作具有雙重虛構性,其一是作品的時代背景設在昭和時期——故事本身是虛構的、作者亦是虛構,(實際上的作者)楊双子便化為時代的譯者。
Thumbnail
九歌文選已舉辦四十年,據出版社說法,每年三月的年度文學選出版目的是為檢視上一年的文學成績。雖然不確定透過文選方式是否能有效收錄所有具年度代表性文章,但確實也是一種篩選方式,而我也好奇主編們揀取文章的標準和喜好,所以三月二十八號參加九歌出版社於台灣文學基地的主編對談。 一〇九年小說選由張亦絢主編,散
Thumbnail
九歌文選已舉辦四十年,據出版社說法,每年三月的年度文學選出版目的是為檢視上一年的文學成績。雖然不確定透過文選方式是否能有效收錄所有具年度代表性文章,但確實也是一種篩選方式,而我也好奇主編們揀取文章的標準和喜好,所以三月二十八號參加九歌出版社於台灣文學基地的主編對談。 一〇九年小說選由張亦絢主編,散
Thumbnail
既然《天橋上的魔術師》已站上頂峰為我們指出一條未來的道路,那麼六年級作家還有哪些是兼具人文關懷底蘊,又能創造視覺底蘊,擾動共同記憶的好作品,值得下一波的台灣文學改編青睞的呢?本文以吳明益為界,且拋出1970-1979年世代作家的文學作品,並附上每本書籍的改編理由,希望能拋磚引玉,讓這些實際寫出台
Thumbnail
既然《天橋上的魔術師》已站上頂峰為我們指出一條未來的道路,那麼六年級作家還有哪些是兼具人文關懷底蘊,又能創造視覺底蘊,擾動共同記憶的好作品,值得下一波的台灣文學改編青睞的呢?本文以吳明益為界,且拋出1970-1979年世代作家的文學作品,並附上每本書籍的改編理由,希望能拋磚引玉,讓這些實際寫出台
Thumbnail
戰後台灣文壇幾由來自中國的中文作家佔據,其書寫又多以中國大陸為背景,脫離台灣人生活基調,在這種的隔離感下,我興起找尋台灣1920年代起的文學樣貌。
Thumbnail
戰後台灣文壇幾由來自中國的中文作家佔據,其書寫又多以中國大陸為背景,脫離台灣人生活基調,在這種的隔離感下,我興起找尋台灣1920年代起的文學樣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