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讀後感——你會怎麼拯救人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相信第一次讀《三體》的人,都會被書中的科幻設定和對宇宙圖景的想像所震懾,三體星、恆星放大器、智子、黑暗森林(再多說就要爆雷),對此前極少閱讀科幻作品的我來說簡直是把世界觀打碎又碾磨了,即使後來也看了不少科幻作品,閱讀《三體》的震撼經驗仍無出其右。再加上《三體》本身對熟悉東方文化脈絡的讀者而言更是倍感親切。(誰能想得到秦始皇和牛頓、馮諾伊曼可以同時出現探討計算問題而不違和呢)

可惜的是,在中國乃至世界掀起小旋風的《三體》,在台灣卻仍然只在科幻迷中流行,身旁多數人都沒有聽說過。連繁體中文版的包裝,都有種不是很認真設計的廉價感(傷害到出版社我很抱歉,但,拜託改個配得上這個弘大故事的封面吧。),不太確定這是台灣對中國出版物的先天抗拒,還是科幻本身就小眾的因素。

最近,中國千呼萬喚終於拍成的《三體》電視劇終於開播,社群上萬千書迷又期待又怕受傷害。大家既希望作品可以在它的家鄉好好的被影視化,又擔憂資本不足,營造不出劉慈欣筆下宏偉的奇景。但最害怕的,還是故事中文革的故事線會被審查。

科幻故事和文革?

是的,這就是《三體》的神奇之處。

在上個世紀,中國在那場動亂結束後,產生一股省思、悼念過去的文學寫作風潮,後被統稱為「傷痕文學」,其中許多作品或許不是上乘,卻滿含著這些曾經的小紅衛兵、下鄉青年的惆悵,與土地相顧無言。他們是被歷史拋棄的一代。

在21世紀的頭幾年,有個在文革中出生、成長的中年人劉慈欣,用腦洞大開的方式做了思想實驗:如果,當年的受害者中,曾經有人在對人性的幻滅中,生出難以想像的人類改造計畫呢?人類能夠付出多大的代價去救贖自己?

來自東方的科幻

中國社群裡不少粗淺的讀者嚷嚷著Netflix絕對拍不好《三體》,因為外國人不懂中國人在文革中體驗的情感, 先不說這種說法無視許多優秀作品都是在多元的創作團隊中誕生的事實,《三體》的核心絕對不是對文革這單一事件的反省,人的道德底線才是這部小說的終極命題,這是一部哲學小說啊。

不過,《三體》的確有著西方科幻少見的切入視角,對人類文明帶著超然和禪意,又透著冷到骨子裡的淡漠,讓人想起《道德經》的真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和西方著影劇、文學作品中常出現人定勝天或是英雄主義是強烈的對比。

不意外的,在影集版播出後,小說中那個充滿爭議的選擇再次引起正反討論。

在這裡不得不爆雷才能討論下去了。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故事梗概

名為葉文潔的年輕科學家,因為在文革中受盡折磨而對人性徹底失望。一次因緣際會,她掌握了向太空發出信號的技術,這聲地球在宇宙尺度上的初生之啼被「近在咫尺」的三體人接收。

三體人中的一員回覆「不要回答,一旦回答你們的文明將被入侵」

這名三體人竟然希望守護地球勝過自己的文明!

但是,萬念俱灰的葉文潔竟將這個訊息當成了拯救人類道德的最後一個希望,她隨即按下發射鈕,回覆三體的訊息,葬送了人類的未來。三體人和人類的戰爭就此展開,而葉文潔的生命在兩個文明真正相遇前就悄聲落幕。她就像歷史上的先知,成為人們傳說中的謎樣人物,徒留並不明確的指引,攪動著文明的進程。

raw-image
raw-image

是你的話,按不按?

有部分讀者覺得她是喪心病狂、被折磨到失去理性了,但更多人是理解、甚至贊同她的行為的:還有許多人熱切的表示若是自己處於她的情境,也會做出一樣的決定。這個說法當然有誇張、隨口幽默的成分,但體現出了讀者們對與人類文明思考的分歧。

除去無條件跟主角共情的讀者,大部分贊同葉文潔行為的人,認同的是她「人類之惡無法靠自己解決」這一觀點。

但我認為這些讀者實際上追求的是毀滅人類(也是故事中「降臨派」的理念),和葉按下按鈕的初衷不同 — — 葉文潔的初衷是有後半句話的:「人類之惡無法靠自己解決,因此需要外在力量的介入」。她的目的還是希望透過外星文明來改造人類,縱使這舉動種有著讓人類破罐破摔的消極傾向,葉文潔從來沒有真的站到人類的對立面。

葉當時處在對人類徹底失望,卻又渴望人類進步的矛盾之中,研究上的挫敗也讓她失去生活的目標,整個人如槁木死灰。總是木然沈默的她突然發現自己的研究是對的、甚至真的收到外星文明的回應,死灰之中突現光芒的興奮、對人類的失望(或許也有仇視),讓她毫不猶豫按下按鈕。

在被警方逮捕後的偵訊中,審問者質疑她怎麼肯定三體人能夠改變人類,葉說:「更高的科技必然有更高的道德」,對方反問「你覺得這種想法本身科學嗎?」,葉只是沈默。

這段沈默是葉文潔按下按鈕後終其一生的註解。

在向宇宙回信的當天下午,就有許多事情發生:

她發現自己懷孕了、她殺掉了敵人,毫不猶豫的一併殺掉了丈夫。

女兒的到來,曾讓她後悔斷送人類的未來嗎?殺掉丈夫時,她有發現自己多像她自私的母親,那個背叛丈夫、導致她對人類幻滅的女人嗎?

那之後,看著溫暖質樸的東北村民不求回報的照顧她,她是否感嘆人類善的那一面來的太晚?

她繼續生活,眼見以自己的威信號召的革命組織陷入內鬥、人們利用她的宏願達成自己的目的;最後看著三體人如何從她的宏願變成現實的惡夢,而她的女兒也葬送在惡夢中。

葉文潔的故事只是三體的一小部分,但她所引起的思考卻不斷考驗著後面的角色。書迷有多愛葉文潔的決絕和她生命的悲劇,就有多討厭後面出現的「程心」,一個象徵人類愛與溫柔的角色。

然而劉慈欣讓程心這個「再世聖母」兩次葬送人類活路,卻又讓一眾角色橫跨千萬年,越過整個宇宙,為了守護她前仆後繼,甚至留她活到最後,給她再一次毀滅宇宙的機會。

劉慈欣刻意刪去了暗示作者價值觀的線索。你看不出對人類、三體人的優劣判斷,看不出程心到底是寫來氣死書迷還是象徵某種希望。

你不禁要問:拯救人性,是否必須先放棄人性?而人性,真的重要嗎?

太陽閃耀、星光微微,誰知道呢。

小記

第一次聽說《三體》是在大學修的《中國當代小說》課上,從中國民初的作品、中國革命時期的政治宣傳小說、文革後的反思文學,在學期的最後我們讀了《北京折疊》這個短小而驚奇的軟科幻小說。課程逼近尾聲,老師結束前提了一句:「你們如果對中國的科幻作品有興趣,就去看看《三體》吧。」我不是那種會乖乖把參考書單拿出來啃的好學生,但當時可能是對科幻的想像力和寓言式的風格感到興趣(《北京折疊》也是個好故事,有機會應該好好寫它。),我立刻買了書,隨即栽入《三體》的世界。從來沒有這麼感謝自己當個聽話的學生。


source:
1.Wikipedia
2.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33937850/The-Three-Body-Problem
3.https://www.deviantart.com/ambrozewicz/art/The-Three-Body-Problem-77585599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曾筱媛的沙龍
7會員
4內容數
曾筱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11
故事梗概 一向活潑話多,甚至有些自負的蛤蟆先生突然變得沈鬱萎靡,他在好友的建議下到接受蒼鷺先生的心理諮商。在十次會面中,蛤蟆先生逐漸發現童年和現在的緊密關係,學會了解自己的情緒,並釐清那些總是在心頭如雲霧一樣迷糊不清的念頭。 這個故事用童話的風格講了一個人從憂鬱症到重新認識自己、逐漸好轉的過程。故事
Thumbnail
2023/02/11
故事梗概 一向活潑話多,甚至有些自負的蛤蟆先生突然變得沈鬱萎靡,他在好友的建議下到接受蒼鷺先生的心理諮商。在十次會面中,蛤蟆先生逐漸發現童年和現在的緊密關係,學會了解自己的情緒,並釐清那些總是在心頭如雲霧一樣迷糊不清的念頭。 這個故事用童話的風格講了一個人從憂鬱症到重新認識自己、逐漸好轉的過程。故事
Thumbnail
2019/08/07
相對於許多音樂劇誇張、奇幻的風格,《西貢小姐》的特色在於用寫實的角色、時代設定,說了一個狗血的故事,卻還是可以賺到觀眾熱淚。 這個劇目給觀眾帶來的體驗也是特殊的,雖然同樣訴諸觀眾的共鳴,但西方觀眾和東方觀眾對此劇的解讀相當分歧。
Thumbnail
2019/08/07
相對於許多音樂劇誇張、奇幻的風格,《西貢小姐》的特色在於用寫實的角色、時代設定,說了一個狗血的故事,卻還是可以賺到觀眾熱淚。 這個劇目給觀眾帶來的體驗也是特殊的,雖然同樣訴諸觀眾的共鳴,但西方觀眾和東方觀眾對此劇的解讀相當分歧。
Thumbnail
2019/08/06
7月初日本政府宣布,對南韓實施半導體出口限制、取消出口優惠。  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國,韓國的半導體的原料及設備卻都高度仰賴進口,日本更是其中最要的合作國之一。因此這次日方的突擊正中南韓產業命脈。 身為臺灣人,我們可以從中思考些什麼呢?
Thumbnail
2019/08/06
7月初日本政府宣布,對南韓實施半導體出口限制、取消出口優惠。  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國,韓國的半導體的原料及設備卻都高度仰賴進口,日本更是其中最要的合作國之一。因此這次日方的突擊正中南韓產業命脈。 身為臺灣人,我們可以從中思考些什麼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前兩天跟人討論《三體》這本書。 我以為即使不談這本書隨處可見的對女性的偏見,其它地方也是很成問題的。 比如「黑暗森林法則」這個概念假設宇宙從本質上是匱乏的(文明不斷增長與擴張,而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卻是一定的),文明之間都會為爭資源,而對對方抱著提防與惡意,且在實力較弱時,都會保持沈默,盡量不讓別人註意
Thumbnail
前兩天跟人討論《三體》這本書。 我以為即使不談這本書隨處可見的對女性的偏見,其它地方也是很成問題的。 比如「黑暗森林法則」這個概念假設宇宙從本質上是匱乏的(文明不斷增長與擴張,而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卻是一定的),文明之間都會為爭資源,而對對方抱著提防與惡意,且在實力較弱時,都會保持沈默,盡量不讓別人註意
Thumbnail
「直徑3.5公分的量子傳送環」的發明,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同創作者依各自的背景、關注的議題,共同創作系列故事:《3.5強迫升級》、《3.5全面升級》、《3.5無盡升級》、《3.5幽微升級》,本書《3.5多重升級》是第五部,可以獨立閱讀,不過建議先讀完原作《3.5強迫升級》會更有感覺。
Thumbnail
「直徑3.5公分的量子傳送環」的發明,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同創作者依各自的背景、關注的議題,共同創作系列故事:《3.5強迫升級》、《3.5全面升級》、《3.5無盡升級》、《3.5幽微升級》,本書《3.5多重升級》是第五部,可以獨立閱讀,不過建議先讀完原作《3.5強迫升級》會更有感覺。
Thumbnail
相信第一次讀《三體》的人,都會被書中的科幻設定和對宇宙圖景的想像所震懾,三體星、恆星放大器、智子、黑暗森林(再多說就要爆雷),對此前極少閱讀科幻作品的我來說簡直是把世界觀打碎又碾磨了,即使後來也看了不少科幻作品,閱讀《三體》的震撼經驗仍無出其右。
Thumbnail
相信第一次讀《三體》的人,都會被書中的科幻設定和對宇宙圖景的想像所震懾,三體星、恆星放大器、智子、黑暗森林(再多說就要爆雷),對此前極少閱讀科幻作品的我來說簡直是把世界觀打碎又碾磨了,即使後來也看了不少科幻作品,閱讀《三體》的震撼經驗仍無出其右。
Thumbnail
經常有人問,中華文明是什麼時候開始落後於世界的? — — 仿佛中華文明有過超越全球的輝煌時刻。我不知道文明“領先”的標準如何定義,但是我知道,如果從文明,或者從更廣義的文化思考的話,我們積累至今的思想真沒有什麼可以自豪的。
Thumbnail
經常有人問,中華文明是什麼時候開始落後於世界的? — — 仿佛中華文明有過超越全球的輝煌時刻。我不知道文明“領先”的標準如何定義,但是我知道,如果從文明,或者從更廣義的文化思考的話,我們積累至今的思想真沒有什麼可以自豪的。
Thumbnail
先給第一次讀這本書的讀者打預防針:只要撐過第一集前面四分之一,到開始挑選遠征隊隊員,就會有如搭雲霄飛車般一路緊張刺激到底。遠征隊和被圍攻等場景,讓我回想起當年看《魔戒》的激動,若能翻拍電影應該也很精彩。或許正統奇幻就是這樣?令我讚嘆的是,出場人物眾多,卻能讓有記名障礙的我分得清誰是誰。
Thumbnail
先給第一次讀這本書的讀者打預防針:只要撐過第一集前面四分之一,到開始挑選遠征隊隊員,就會有如搭雲霄飛車般一路緊張刺激到底。遠征隊和被圍攻等場景,讓我回想起當年看《魔戒》的激動,若能翻拍電影應該也很精彩。或許正統奇幻就是這樣?令我讚嘆的是,出場人物眾多,卻能讓有記名障礙的我分得清誰是誰。
Thumbnail
《三體》劉慈欣:★★★★★  人類對太空發射的信號,被四光年以外的三體(外星)文明截獲,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的第一次對話,兩個文明從此開始了博弈與較量,揭幕地球已經和即將面臨的存亡威脅…
Thumbnail
《三體》劉慈欣:★★★★★  人類對太空發射的信號,被四光年以外的三體(外星)文明截獲,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的第一次對話,兩個文明從此開始了博弈與較量,揭幕地球已經和即將面臨的存亡威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