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提早結束原本「科技經濟開拓之旅」訪美行程,回國後立刻於早上10點開記者會,表達參加國民黨徵召的決心。
記者會有以下幾個重點:
1、攤牌:跟侯友宜直球對決,表達強烈參與徵召的決心,請唯一支持郭台銘。
2、團結:失敗續留,支持侯友宜。
3、放下身段,同時也抬高身價和正當性:記者會上長達8秒的鞠躬道歉。強調自己雖非國民黨人,但主席跟副主席都說我是國民黨重要資產。
4、傳達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共同努力下架民進黨。
這一系列的組合拳,普遍都是好評,至少證明了他這次總算找到如何轉換成「政治人」的方式。藍營名嘴,有些雖然依然在重拳出擊,但也不否認郭台銘記者會的內容很好。有些則很明顯的已經態度放軟。
雖然郭台銘上次也是同樣說初選輸給韓國瑜會留下支持,這次會不會重蹈覆轍也是很多藍營名嘴質疑的地方。筆者認為這次不會,初選即使失敗,留在國民黨,也沒太多損失(郭台銘難道在乎那幾年的黨費嗎?)。要不要盡力幫忙,就再說,可以看心情,表面敷衍也可以。聰明的人不會在同一個地方摔兩次。留一個下台的好背影,對他這樣的聰明人來說,當然懂這道理。
至於為何提早結束訪美行程回國,一般有兩種解讀,一種是沒見到想見的重要人物。第二種是不想跟雙英回國撞期。才提早回國。
筆者認為第一種可能性不高。如果對方不給他確認,而貿然去等對方有沒有空的可能性不高。而蔡英文和麥卡錫最終確定會面,一定會成為焦點,所以第二種的可能性高了一些。另外有傳聞說是朱立倫勸郭台銘提早回來宣布,這部份沒有當事人確認,姑且知道有這回事就好,不用太當真。
一、走「非典型政治人物」的路。
四年前當郭台銘想選總統。很多人說,是因為覺得國民黨會贏,想撿便宜。筆者當時就跟朋友說,「我覺得主要是受川普影響。一個商人走非典型政治人物的路線,選贏了幾乎不可能贏的希拉蕊。而且在任期間,還居然作得不錯,如果不是後來的新冠疫情,各種良好的數據都表明幾乎連任。而新冠疫情是初選後才發生的事。」
可惜四年前的種種操作,太過政治,最後當然被政治性更高的韓國瑜打敗。
如今看來,筆者當時的推測似乎正確。郭台銘從過完年說要參選,就一直低調在跑行程,訪美會見的是學院人士、青年、科技人才。就有人統計,從他上次接受採訪到這次記者會,共計35天。這段時間,郭很少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頂多就是臉書批評政府跟挺南投補選等等。
突襲訪美和回國表達參選決心這波操作,比過去的表現好多了。就連出國時間也刻意選在跟雙英撞期,3月27日無預警宣布要「科技經濟開拓之旅」。這次主要見的人物都是學界泰斗跟科技菁英(其中有目前最夯的ChatGPT的創辦人奧特曼)為主。政治性低,但是重要性極高。顯然他並沒有想拉高政治性。也就是繼續走「非典型政治人物」。
柯文哲從參政開始走的「非典型政治人物」(雖然他越來越政治了)路線,確實從藍綠中,吸引了一部分很忠誠的選民。這也是郭台銘看到的機會。
目前傳出可能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的可是群雄並起,隨著馬英九訪陸的高聲量,連馬英九再戰2024的聲音都出現了。之前還有朱立倫辦公室主任證實,內參民調會納入韓國瑜。再加上張亞中、趙少康,還有個老而彌堅的王建煊等等。
不過真正有機會出線的,只有三個人:侯友宜、郭台銘跟朱立倫。
二、國民黨關鍵三人的三不。
國民黨想選的很多,但目前有機會出線的,只有三個人:侯友宜、郭台銘跟朱立倫,各有其優缺點。可是他們在藍營內還有其他讓人缺乏信心的問題。
分別是朱立倫民調低也不死心、侯友宜拖到後面可能不會選、郭台銘萬一輸了不服氣。
這都是依據三人過去的行為和現況而判斷的。
所以國民黨主席是握有主導權的位置,就像魔戒。如果黨主席想選,他絕對能搞出一套辦法讓自己出線。而朱立倫過去有換柱的歷史,而且還是在10月換柱,再加上他「從來沒說不選」。說過不選,最後還是參選的一大堆,何況沒說的。他絕對沒有徹底死心。他最近還傳出要開國政記者會,這不是想選?
侯友宜雖然動作頻頻,但也遲遲不鬆口,會不會繼續往後拖,如果到時候民調不理想,沒有贏的把握,就不選了?這完全是很有可能的。畢竟他還缺乏正當性,也就是剛連任新北市長。他絕對有可能不選。畢竟侯友宜的年紀,應該還是能再等4年。有些侯友宜的支持者希望他早點表態,也是害怕他不選。
郭台銘,則是上次也說輸給韓國瑜,會留下來。結果呢?不但退出國民黨,讓子弟兵攻擊韓國瑜,並支持國民黨外的立委人選。這次當然也有可能不服初選結果。
這三個人的三不,讓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這場局猶如死結。其實真正關鍵只有一個人,就是朱立倫。
兩個主要人選都出來了,郭台銘已表態,而侯友宜即使不表態,新北市議會也不會放過修理的機會。情況就會像4年前韓國瑜一樣,因為議會質詢表現很爛,不斷失血。韓國瑜也是到6月8號才表態,剛好距離現在還有2個月。儘快從兩個人當中透過公平機制選出候選人才是正解。當然朱立倫想自己選,那當然就是繼續拖。其實如果以朱立倫想自己選的立場看,目前這樣的作法,就對了!
三、郭台銘用計布局,一舉三得。
郭台銘記者會當天的內容,很多人看不出「眉角」,筆者整理出三點深意。
1、民調搶先:他跟侯友宜的民調差距一直不大,甚至越來越接近,主要是侯友宜的民調幾乎是斷涯式下墜。但消失35天的郭台銘,在三角督(柯也參選)的情況下,從來沒有低於20%,一對一當然更高。
2、站穩正當性:不論朱徵召是否採用民調,只要郭的民調高於侯友宜。徵召侯友宜的正當性「更」小,因為侯友宜是剛當選的直轄市長。你非要徵召一個民調更低的現任直轄市長?
3、保留後路:很多人說此舉是拆除了郭柯配的炸彈。筆者認為那就天真了。請注意,郭台銘是說「最後民調侯市長高過於我,國民黨決定徵召他,我會全力支持侯友宜市長。」注意關鍵了嗎?那如果郭台銘民調更高,國民黨卻徵召侯友宜呢?那是不是「造反有理」?假設郭台銘的民調領先侯友宜大於誤差範圍(一般是3%),甚至更高,國民黨卻徵召侯友宜,甚至最後朱立倫徵召朱立倫。郭台銘依然留有郭柯配,複製新竹市高虹安勝選模式的路。
所以看懂了嗎?關鍵就是:民調。郭台銘把規則不明的徵召初選,直接定調是初選民調。一次將軍侯友宜跟朱立倫兩人。侯友宜遲不表態民調就會落後,而朱立倫沒有曖昧混水摸魚的空間。
這也是為何國民黨明明沒說徵召會完全參考民調,但郭台銘卻一直提民調。記者會中也提到,郭台銘能不能夠被國民黨徵召,在於民調的呈現。甚至直接進入初選拉票環節,「請表達唯一支持郭台銘。」
很多人討論為何郭是否跟朱已談好用民調絕輸贏。不論有沒有,如以上筆者說的三點,只要郭台銘民調最高,他就立於不敗。
當然,民意如流水,民調沒有穩贏的。只是郭台銘定調用民調決勝負,是對他這個非國民黨員的人,最好的機制。
面對郭台銘的定調,侯友宜本來想歲月靜好到6月再說,也不得不提前決定了。試想如果他一樣整天「侯侯做代誌,每個人在各自位置上把事做好」等等。當選民接到民調電話,會支持誰?
而朱立倫究竟打什麼算盤,連身邊的最親近的人都不知道了,外界更無從得知,但很難不因為這場郭台銘的記者會而動搖。
不過最值得關注的重點,還是國民黨立委的態度。因為對外人來說都是看戲的,即使藍營名嘴,特定媒體對特定候選人猛烈的批評指教,只是影響輿論,但是對立委參選人來說,他們才是參加賽局的,他們想挑誰當隊友,可能才是真正關鍵。
註:封面圖片為記者會截圖的網路照片
========
臉書粉絲團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