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彼得渥雷本「樹的祕密生命」一書中,其中一小節提到森林會為自己製造理想環境,這一小節的標題取名為「木製空調」。書中舉了一個例子,是在適合松樹生長較為乾燥貧瘠的沙地上,人們在松樹旁種了山毛櫸,起先想說不要讓林相太單調,另一方面也想說山毛櫸的落葉可以緩解松樹針葉對土壤來說太酸的事,沒想到經過幾十年,山毛櫸每年的落葉製造出豐富的腐植質,可以儲存累積水分,也促使森林裡的空氣變得濕潤,山毛櫸在此地長得越來越好,此地的土壤與氣候也發生了改變。
這是樹在森林裡的例子,而那些就在人們周圍的樹呢?房子周圍的樹呢?
倚著房子生長的樹也有可能因其水分的輸送及其保持濕潤的「空調」系統,而使得房子太濕、排水不良、牆壁蔓延苔蘚或致使牆壁脫落,但也能使大雪中在其樹蔭底下的車,保持溫暖不被冰霜覆蓋。
樹能改變氣候,而人們是怎麼與樹木共存的呢?
小學的時候,我們學校的遊樂場就像在森林中一樣,這當然是一個太過誇飾的形容,不過是現今想來會讓人羨慕的遊戲場,每到夏天總是有涼爽的樹蔭遮蓋,在樹蔭底下經日光照射出來的圖案,也是我們遊戲的一部分,這個遊樂場在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全部夷平了,小孩的出生率正在降低,即將面臨少子化的小學校,居然要建設新教室,從此以後這個學校的小孩在也沒有在樹下涼爽的溜溜石子滑梯,運用樹的影子跳格子的遊戲,取而代之的是烈日下的塑膠製溜滑梯,黑色散發出味道的橡膠軟墊,這幾年經過學校的時候,看見上面覆蓋了藍藍綠綠的長條形遮蔽。
童年時遇過最熱的天氣是28度高溫,在北部生活的八年來,年年往上看更高溫,36、37、38度,去年我跟孩子們與一起暖蛇自學的家庭騎單車環台灣,九月的天氣,在西部的馬路上,沒有樹的狀態下,那真的是只有熱浪,而一騎到樹下那溫度馬上降溫。
我們的生活中,樹為什麼變得這麼少了呢?
天氣為什麼變得如此嚴峻了呢?
老實說,我認為我是一位喜歡讀有關植物的書,但現實中跟植物並不親近,逐漸地拓展視野,正在覺醒的人。我是倪匡科幻小說的書迷,倪匡的衛斯理系列有一個故事叫做「第二種人」,那個故事裏頭描述,植物以他的路線發展出了第二種人,從此我就對植物的系統放在心上,這幾年讀了一些跟植物相關的書,包括樹會如何傳遞訊息、散發氣味,甚至會發出聲響,如同人的語言一樣的告知其他動植物,另一本「一顆花旗松的故事」提到一名叫做皮阿提的植物學家,他與同學在就讀哈佛大學時分離出葉綠素的萃取液,做光譜分析後,發現組成葉綠素的分子和組成人類血液的血紅素,非常的類似,兩者之間在化學結構上的顯著差異,是血紅素分子的軸心是一個鐵原子,而葉綠素則是一個鎂原子。這項發現讓皮阿提心跳加速,也讓閱讀到這項發現的我心跳加速。
葉綠素設計用來抓住光,抓出光產生出來的氧,人類血液中的血紅素則會抓住這個氧,以及運送各種供給人能量的養分,這些營養更是植物生成循環的。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思維來看待樹呢?起碼我知道現在這樣的砍樹,移走樹木只為建設更大條的馬路是行不通的。
今天剛好聽到,思考什麼是我們不要的同時,也要思考什麼是我們要的主張。
你/妳想要的主張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