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慢慢來 讀書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彼得·渥雷本「樹的祕密生命」一書中,「就這樣慢慢來」這一小節提到,一棵看似幼年的樹,實際分析過發現竟然是一棵已經80歲的樹,而這80歲的樹在兩百多歲母樹的「教養」下嚴苛的成長,母樹寬厚的樹冠遮蔽了小樹能夠照到的陽光,僅以最低限度能照到的陽光行光合作用慢慢地長大,而這樣緩慢的成長有其優點,因其成長的緩慢,樹內部的木質細胞小且空氣含量少,這使小樹的枝幹更具彈性以及韌性以更能面對暴風的威脅,且也更具抵抗真菌的能力,真菌難以在質地堅硬的樹幹裡擴散。因此作者在此書用了「母樹的教養」來形容這一過程。
在樹的根部有樹根與真菌合作建起的社群聯繫網路,在陸地上雖枝幹各自獨立,而其深入土地中的根系相互纏繞,盤根錯節、同氣連枝,雖然母樹的茂盛樹冠遮蔽了光線,卻會將養分藉由根部傳遞送至小樹,在另一本書「「一棵花旗松的故事」裡,有更深入的描述,其描述更是帶入植物跟真菌以及在地球上的生命循環,在這段文字中更加讀到,母樹未必是嚴苛的教養,「在已經建立起來的菌根上,種苗難以生長,但落在欽代附近對子代有利,因為它們的根會鑽入與親代完全一樣的菌根床。這不只可以確保幼株找到合適的真菌,利用既有的地下網絡分享養分,還可以擴展該網絡,從而讓親代和子代雙雙受惠。雖然在菌根社群裡,大樹具有較大的吸收力,以犧牲小樹為代價,讓大樹更加茂盛,但事實上,就比率而言,大樹對系統所貢獻的碳水化合物比較樹還多。母樹事實上會照顧小樹......不行自花授粉的植物,當附近有許多同種樹時,顯然活得比較好。」
讀有關植物的書時,往往有許多讓人感到驚奇的事,在樹的社群裡,似乎也跟人有高度的相似性,但我也想過不以人的角度過度投射。
回到彼得渥雷本提到母樹的教養,在青少年時期緩慢的成長,是日後得以健康長壽的先決條件,在哺乳動物中,親代藉由輔育子代來提高生存率,人類的幼年期高達十年以上,以較長的童年期來觀察學習,對照書中提到的山毛櫸樹八十年緩慢的成長,來看看我們在面對青少年時期的社會,步調速率快,在快要成年又尚未成年,既要他懂又嫌他小,這個緩慢我想並沒有看輕的意思,甚至有一種全然的支持,因為整個社群都知道這是對社群有利的發展。將子代的基底鞏固好,得以成長為一健康的個體,並且回饋於社會中。
要怎麼做到這個慢慢呢?
想起敻虹〈記得〉這一首詩最一開頭提到的:「關切是問 而有時 關切 是 不問」
不禁覺得真是符合育兒時與孩子的互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尋找母樹,看起來好似性靈成長的書,但這本書不是要你向內心尋找遺失的什麼。這個母樹不是概念、也不是蓋婭;這個母樹,是誠摯地要說:走進森林裡,你眼前的樹,會照顧圍繞在它身邊的樹、它的子孫、由它自身的種子散播落地長成的樹。 你如果在想:說得簡單,你有證據嗎? 這本書正就給你了你想要的證據。
Thumbnail
某天蔦屋書店邂逅帶回這本書..開啟種植物的樂趣.. 6/1第一次玩鹿角蕨上板..與植物親近是那麼的療癒....細心呵護深怕它長不大 就像在呵護小孩一樣,每天澆水,每天見陽光.. 生命每分每秒都在成長.. 有一段時間停滯期,以為死掉了..本想放棄,許多時候別放棄得太早..試問自己是否有盡能
Thumbnail
傳統的圖卡通常會是一顆生機勃勃且碩大的樹木,充滿綠意盎然的氛圍。 樹很直接與健康有關係,可以想像一顆大樹的成長,需要在肥沃的土壤裡穩定且健康的茁壯,這樣樹根才可以慢慢的、穩固的向下抓住土壤裡頭,樹枝與樹葉也逐漸往上生長著,就這樣有了健康、成長、穩固方面的解釋,而樹的成長時間是緩慢的。
Thumbnail
小樹想著:「我還能長得多高?我想了一遍又一遍。」熟齡我們應該更有感了,為了長大長高,一直努力著接受所有的磨練,那還要長多高呢?外在名利的追求絕對是無止盡的,一定有其他更重要的事。
Thumbnail
一顆大樹的長成,需要因緣和合該能成果,陽光、空氣、水、地球養分讓一顆大樹能成長茁壯,他也是從一粒種子漸漸長大⋯ 老子云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般人都知道學習要有所成就,腳踏實地的努力必不可少,世間做學問尚且如此,何況是調伏熱惱、啟發自性智慧的成佛大道!
Thumbnail
我真是看樹到了一個著迷的地步。 從樹幹的粗細,以及樹皮的濕潤程度,來推想這棵樹可能經歷了哪些氣候。再往上看看樹幹上有沒有攀附藤蔓植物,這通常發生在較粗壯的樹身上,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某些樹受到藤蔓植物的青睞,我並沒參透。 之前聽一個廣播節目,介紹一個職業,叫做樹醫生,她說某些樹會分泌酵素來抵禦有害
Thumbnail
這本書透過溫暖的文字和生動可愛的插畫,引導孩子理解生命的傳承意義,以正向的角度看待生命中離去或逝去的人事物,希望能幫助孩子理解生命的轉化和沉澱。樹葉的模樣和自然的變化,可以用來比喻生命的循環和變遷。
Thumbnail
興大〔惠蓀堂〕旁這幾棵榕樹,都很有歷史,長得根深葉茂,而且被學校妥善保護,樹下還鋪設木板步道。我認識這幾棵榕樹很久很久了,有趣的是:也和它們一同成長。
Thumbnail
樹木還有愛,例如山毛櫸樹與橡樹們,就會突然在某年春天爆發式地一起開花結果,曬恩愛的程度不亞於社群平台上的人類。
Thumbnail
一、看封面猜測故事內容 二、聽故事: 內文分成五個階段分別是男孩、少年、成年、中年和老年,每個階段和樹的互動不同。 三、讀者劇場唸故事 全文分成旁白、小男孩和樹三個角色、用心揣摩男孩和樹的心情、再唸一次故事。 四、問題與討論 1.故事第一段描寫,從前有一棵樹,她......為什麼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尋找母樹,看起來好似性靈成長的書,但這本書不是要你向內心尋找遺失的什麼。這個母樹不是概念、也不是蓋婭;這個母樹,是誠摯地要說:走進森林裡,你眼前的樹,會照顧圍繞在它身邊的樹、它的子孫、由它自身的種子散播落地長成的樹。 你如果在想:說得簡單,你有證據嗎? 這本書正就給你了你想要的證據。
Thumbnail
某天蔦屋書店邂逅帶回這本書..開啟種植物的樂趣.. 6/1第一次玩鹿角蕨上板..與植物親近是那麼的療癒....細心呵護深怕它長不大 就像在呵護小孩一樣,每天澆水,每天見陽光.. 生命每分每秒都在成長.. 有一段時間停滯期,以為死掉了..本想放棄,許多時候別放棄得太早..試問自己是否有盡能
Thumbnail
傳統的圖卡通常會是一顆生機勃勃且碩大的樹木,充滿綠意盎然的氛圍。 樹很直接與健康有關係,可以想像一顆大樹的成長,需要在肥沃的土壤裡穩定且健康的茁壯,這樣樹根才可以慢慢的、穩固的向下抓住土壤裡頭,樹枝與樹葉也逐漸往上生長著,就這樣有了健康、成長、穩固方面的解釋,而樹的成長時間是緩慢的。
Thumbnail
小樹想著:「我還能長得多高?我想了一遍又一遍。」熟齡我們應該更有感了,為了長大長高,一直努力著接受所有的磨練,那還要長多高呢?外在名利的追求絕對是無止盡的,一定有其他更重要的事。
Thumbnail
一顆大樹的長成,需要因緣和合該能成果,陽光、空氣、水、地球養分讓一顆大樹能成長茁壯,他也是從一粒種子漸漸長大⋯ 老子云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般人都知道學習要有所成就,腳踏實地的努力必不可少,世間做學問尚且如此,何況是調伏熱惱、啟發自性智慧的成佛大道!
Thumbnail
我真是看樹到了一個著迷的地步。 從樹幹的粗細,以及樹皮的濕潤程度,來推想這棵樹可能經歷了哪些氣候。再往上看看樹幹上有沒有攀附藤蔓植物,這通常發生在較粗壯的樹身上,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某些樹受到藤蔓植物的青睞,我並沒參透。 之前聽一個廣播節目,介紹一個職業,叫做樹醫生,她說某些樹會分泌酵素來抵禦有害
Thumbnail
這本書透過溫暖的文字和生動可愛的插畫,引導孩子理解生命的傳承意義,以正向的角度看待生命中離去或逝去的人事物,希望能幫助孩子理解生命的轉化和沉澱。樹葉的模樣和自然的變化,可以用來比喻生命的循環和變遷。
Thumbnail
興大〔惠蓀堂〕旁這幾棵榕樹,都很有歷史,長得根深葉茂,而且被學校妥善保護,樹下還鋪設木板步道。我認識這幾棵榕樹很久很久了,有趣的是:也和它們一同成長。
Thumbnail
樹木還有愛,例如山毛櫸樹與橡樹們,就會突然在某年春天爆發式地一起開花結果,曬恩愛的程度不亞於社群平台上的人類。
Thumbnail
一、看封面猜測故事內容 二、聽故事: 內文分成五個階段分別是男孩、少年、成年、中年和老年,每個階段和樹的互動不同。 三、讀者劇場唸故事 全文分成旁白、小男孩和樹三個角色、用心揣摩男孩和樹的心情、再唸一次故事。 四、問題與討論 1.故事第一段描寫,從前有一棵樹,她......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