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一直是同樣的思維模式,就只能不斷創造相同情境、層次、等級的人生,你的思維信念會讓你侷限在一個固定的生命次元,所以同樣生老病死的人生,為什麼有人活得輕如鴻毛,有人卻重如泰山。面對金錢,為什麼有人揮金如土,有人錙銖必較,面對生命的重大決定,為什麼有人當機立斷,有人卻舉棋不定呢?


你也許不喜歡面對自己內在的恐懼,萎縮,匱乏或限制,你也許躲入人群中偽裝自己,或是想方設法找尋名師,參加講座,閱讀勵志書籍,卻總是在同一座迷宮打轉,眼見要找到出口時,最後竟發現又回到了原點。


因為這個你企圖改變卻總是突破不了的思維信念,就是你的業力,你這輩子的人生功課,也是你被設定扮演的角色,你來此生並不是為了要改變它,而是認知它覺察它接納它,繼而超越它,接受它就是你的劇本人設,沒有劇本何來人生呢?


不管你的人格設定有多少人性缺陷,你也必須接受自己,或者是認知到,這只是芸芸眾生中的其中一個角色,剛好被你扮演到,這個角色並非是你原生自創,而是來自集體意識的模板,真正的你不是這個被侷限的角色,然而你必須經驗這個角色,完成並體驗這個角色的業力,才能接通真正的自己。


試圖改變的背後,都有一個反叛逃離的意識,只要你想逃脫掙扎,你就離真正的自己愈來愈遠,反而是接納臣服,不讓腦中的信念打架,在平靜的思維當中,你就會照見內在那個真正的自己。


外在的你,只是短暫人生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受到背景條件基因環境的形塑與限制,愈對他產生認同,他的存在感便愈強烈,愈試圖掙脫,反而更加深他的牢固。


所有外在表現出來的你,都是為了要讓你認知並找回內在真實的自己,不管你的人格形相是什麼,最後都會身死形滅,唯有內在真正的你是永恆不滅的,而你來世間經歷這些,不為別的,只為找回這個真正的自己。


當你找回真正的自己,你會發現,你已跳脫原來的生命次元,你的思維模式已煥然一新,而這些都不是頭腦的刻意造作與形塑,而是接納與臣服之後的自然發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來自神的療癒之光的沙龍
14會員
85內容數
把自己活成光,便可照亮世界
2025/04/05
人生,就是一場吸引力法則跟顯化法則的結果,這兩種法則,即是因果法則。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顯化,也無時無刻不在種下因果的種子。 提升振動頻率,即可加速顯化,讓我們在這一世心想事成,其實即使不特別借助高頻能量,我們的願望、所思所想,仍會在機緣熟成時顯化成真,也許不是此生,而是下輩子或下下輩子。 佛經有云
2025/04/05
人生,就是一場吸引力法則跟顯化法則的結果,這兩種法則,即是因果法則。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顯化,也無時無刻不在種下因果的種子。 提升振動頻率,即可加速顯化,讓我們在這一世心想事成,其實即使不特別借助高頻能量,我們的願望、所思所想,仍會在機緣熟成時顯化成真,也許不是此生,而是下輩子或下下輩子。 佛經有云
2025/03/12
我們的意識焦點,即是業力之所在,也就是當下我們聚焦的生命課題。 經常明明生活很平順,內心卻無端萌生焦慮與煩惱,此時我們看見的,便都是生活的坎坷與缺憾,而忽略了我們的人生,其實仍舊擁有一大片美景。 這片美景,我們明明睜眼所見,也有意識到,我們應該轉移關注點,或許一旦焦點轉移,原本的不如意事便會轉化
2025/03/12
我們的意識焦點,即是業力之所在,也就是當下我們聚焦的生命課題。 經常明明生活很平順,內心卻無端萌生焦慮與煩惱,此時我們看見的,便都是生活的坎坷與缺憾,而忽略了我們的人生,其實仍舊擁有一大片美景。 這片美景,我們明明睜眼所見,也有意識到,我們應該轉移關注點,或許一旦焦點轉移,原本的不如意事便會轉化
2025/03/11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經第二章 如果沒有陰陽,就沒有太極。宇宙不會生成,萬物不會運
Thumbnail
2025/03/11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經第二章 如果沒有陰陽,就沒有太極。宇宙不會生成,萬物不會運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