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令人驚豔的三重租稅優惠

保險令人驚豔的三重租稅優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繳稅真的是人生必然嗎!?資產轉化成保險,有效逃離課稅循環。

資產傳承向來是件很複雜的課題,其涉及領域涵蓋金融、民法、租稅甚至家族情感,如果沒有專業的會計師、律師團隊規劃,很難做有效的安排,因為少有人同時具備這三個領域的知識,而筆者早期出身銀行,深耕稅務部門,又經過司法考試的洗禮,無論理論或實務俱有相當認識,也有濃厚興趣,也不時受邀保險公司教授相關課程,有鑑於此類知識門檻高,但藏富於民的台灣有需要者其實比想像的還多,因此決定再開一專題,專就保險與租稅議題發表文章,或能提供讀者更多有用乾貨。

保險是最親民的租稅規劃工具

說到租稅規劃,一般人腦海裏面想到的,可能是成立公司、海外避稅天堂、信託、甚至是零售店洗錢等複雜、令人望之生畏的財務方式,然而或者因為早期對於保險從業人員的誤解,多數人常常忽略保險其實是非常有效的租稅規劃工具,入手門檻極低,而且受到國內監管單位監督,只要有規劃需求,許多熱誠的業務員,就等你一通電話,立即能提供多樣可靠的商品供你選擇,如果沒好好利用,實在很辜負政府給予的租稅優惠。

保險的三重租稅優惠

那進入最關注的課題,保險到底在租稅上有何優勢?

稅法上對於保險優惠很多,散佈於綜合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遺產與贈與稅等相關規定,如果以個人來說,保險有三重最主要的租稅優惠如下:

  • 保險金收入不用計入綜合所得稅:依據所得稅本法的規定,只要是保險金收入,無論生存保險金、死亡保險金、醫療給付保險金、年金保險金...等,"全部免稅",因此只要善於規劃,巧妙的將收入或資產轉化成保險金收入的形式,是有可能可以省下大量稅賦成本,雖然後來政府推出最低稅負制度欲補破網,然而該制度課稅門檻很高,使得保險的租稅優勢在中產階級或輕富豪仍很有吸引力。
  • 保險費成本可扣除:保險金收入不僅原則上不課稅,而且為了買保險而支出的保險費還可以以保險費列舉扣除額的方式扣除,這樣的租稅優惠在稅制體系上很少出現,也可見財政部鼓勵民眾購買保險的苦心。
  • 死亡保險金不計入遺產課稅:無論遺產及贈與稅法或是保險法,皆有規範死亡保險金在滿足一定條件下,毋庸計入遺產總額,也就是領取的死亡保險金並不會出現在遺產稅的課稅清單中,這也是保險作為資產傳承工具最廣為人所接受的部分,搭配不計入應繼分的規定,使的往生者的分配意志能夠以最方便,最省稅的方式執行,如果沒有專業團隊來規劃資產傳承,那買一張保單應該是最起碼能做的事。

保險到用時方恨少

兩種情形人們才會發現保險的好,一是風險發生時,二是收到稅單時,台灣克勤克儉、善於理財的天性,使的課稅也一直是很多人終究都遇到的課題,而租稅規劃的天條就是"及早規劃",尤其在保險更是如此。

你已經是手頭上有點資產的人士嗎?趕快打電話給保險專家了解一下吧!

avatar-img
ANDY不當上班族的沙龍
51會員
81內容數
從事公務員10年後的Andy,好不容易累積了一小筆錢,兩個小事業,毅然選擇不再為五斗米折腰,離職後在自由市場森林中闖蕩,繼續尋覓財富自由的密碼,一點點興奮、一點點心酸,盡在此處跟你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資產傳承,特別是涉及傳承糾紛的法律問題,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在將來,保險公司可能會對儲蓄險的獲利模式進行大幅調整,這可能對於保險業務員的生存提出挑戰。然而,儲蓄險的商機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停售前夕,這是一個值得加以利用的機會。
在與筆者談論開課需求時,很容易聽到保險業務員如此要求:「講太多法條我們也不想聽,直接告訴我們可以賣甚麼就好!」所以大家最想要的是一個直接了當的答案,快速的將行銷流程進入簽約的程序,但是筆者可以告訴你,有含金量的議題,從來不簡單,也不直接。
其實社會上絕大多數人們之所以對於配息商品如此趨之若鶩,就是對於穩定現金流所帶來安全感的迷戀,無論是配息商品,或是固定薪水都是如此,往往導致人們對於投資、乃至於人生規劃,產生沒有效率的扭曲現象。
資產傳承,特別是涉及傳承糾紛的法律問題,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在將來,保險公司可能會對儲蓄險的獲利模式進行大幅調整,這可能對於保險業務員的生存提出挑戰。然而,儲蓄險的商機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停售前夕,這是一個值得加以利用的機會。
在與筆者談論開課需求時,很容易聽到保險業務員如此要求:「講太多法條我們也不想聽,直接告訴我們可以賣甚麼就好!」所以大家最想要的是一個直接了當的答案,快速的將行銷流程進入簽約的程序,但是筆者可以告訴你,有含金量的議題,從來不簡單,也不直接。
其實社會上絕大多數人們之所以對於配息商品如此趨之若鶩,就是對於穩定現金流所帶來安全感的迷戀,無論是配息商品,或是固定薪水都是如此,往往導致人們對於投資、乃至於人生規劃,產生沒有效率的扭曲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