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息商品是可怕的糖衣毒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配息商品往往不是報酬率低落,就是容易與詐騙連結

配息成癮症

過去筆者幫母親操作了兩筆投資,一筆為新建案投資,投資150萬2年後收回300萬,2年內部報酬100%,另外一筆為隔間套房,投資250萬,每年產生35萬左右現金流,順利收取10年的話,內部報酬率約為5%,隨然第一筆投資報酬率驚人,但是建案投資媽媽只高興了資金回收的那一個月後就回歸平靜,反倒是隔套投資媽媽每年開心的拿著租金出國旅遊,並年年對筆者道感謝。
原來對於老人家來說,一整筆回收300萬的金額,感受上對他們來說這是”老本”,不敢拿出來亂花,但每年每月都收取的租金,對他們來說這是長長久久”配息”,花掉後資產還在,比較有安全感,殊不知其實每個月領回所謂”配息”很大一部分其實是隔套房工程款的回收,跟花掉老本也沒有甚麼區別。
其實社會上絕大多數人們之所以對於配息商品如此趨之若鶩,就是對於穩定現金流所帶來安全感的迷戀,無論是配息商品,或是固定薪水都是如此,往往導致人們對於投資、乃至於人生規劃,產生沒有效率的扭曲現象。

配息是投資的殺手

由於人們太迷戀穩定現金流帶來的安全感,太嚮往穩定現金流帶來財務自由的錯覺,因此只要商品的設計是採取配息機制,不管是年配、季配、月配,就會是市場的票房保證。
因此基金喜歡買配息基金、股票喜歡現金股利、房子喜歡收房租、甚至保險喜歡也配息保險,然而固定配息對於投資而言其實是相當危險,尤其是維持固定配息率而不顧實際報酬率,以簡單的例子說明如下
1.投資報酬率與配息率相同:
投資100元,目標配息率為原始本金的5%,則當投資績效實際達5%時,配息的結果本金仍是100元,皆大歡喜。
2.投資報酬率低於配息率:
投資100元,目標配息率為原始本金的5%,則當投資績效為-5%時,本金只剩95元,理論上是無法配息,然而為了滿足顧客每年拿5元的期待,因此硬是再拿5元出來分配,造成本金只剩90元,隔年縱使報酬率回升為5%,但理論上基金只賺90*5%=4.5,所以分配結果基金的本金進一步惡化成89.5元。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投資為了維持固定的配息率,會在基金上漲的時候,減少參加上漲的投資,下跌的時候加速本金的流失,無論漲跌都不是好的投資策略。
筆者觀察了早期工作的銀行當時最喜歡賣聯博美國高收益債基金,自2018年至2023年配息率約是7%左右,但基金淨值卻是逐漸的下跌26%,賺了配息,賠了本金,大部分的配息商品,如果是採固定配息機制,都很容易產生如此的投資結果。

聯博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美元基金(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

聯博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美元基金(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

配息是詐騙的溫床

賺了利息,賠了本金,還不是最悽慘的結果,大眾對於配息的愛好,自然也吸引了詐騙集團的注意,因為有以下的好處
1.容易產生財務的依賴感:
許多人對於詐騙商品,剛開始都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少量投資,但後來每月收息實在是太舒服了,因此降低了警覺性,本能也告訴自己不想懷疑,導致後來不斷加碼投資。
2.使被詐騙者取得融資的能力,吸引開啟槓桿再詐騙:
看似穩定的現金收入,增強了被詐騙者的表面信用,使其容易更容易自正常金融管道取得融資再投入,或是使被詐騙者高估自己的財務情形,過度投資。
3.不容易察覺詐騙本業出問題:
配息詐騙一般俗稱"資金盤",只要運作起來就有足夠本金應付少數多疑要求返還本金的需求,只需付息,沒有到期日的商品結構使得投資人難以在短期間發現異常。
4.詐騙成本低廉:
低利時代,投資人對於報酬率的要求越來越低,最近爆發的五戶集團詐騙案利率只有3~4%,澳豐基金則是8~10%,可見現在吸金再也不用主打高投資報酬率(太高民眾還不相信),如此報酬率在地下金融世界,其實都算是相當低廉的資金成本。
在筆者撰稿時,忽然聽聞筆者的朋友可能捲進生技公司詐騙,損失金額可能高達數千萬,該朋友並非豪門出身且只是受薪階級,含辛茹苦一點一滴竟碰上如此財務災奈,令筆者不勝唏噓,因此奉勸大家,配息商品盡量不用碰,如果真的有需要起碼也要向金管會登記在案的合法金融機構購買,如果並非金管會登記的金融機構,無論是債權、投資契約、消費契約、生前契約、私募基金、股權股份...等,都是常見的詐騙名目,最好都敬而遠之。

能複利就別單利

選擇固定配息到戶頭的商品,雖然眼睛看的到固定的進帳感到很安心,但實際上卻只是本金發回的數字魔法,而且會增加本金追求績效的難度,因此如果存定存最好用整存整付取代存本取息,儲蓄險選擇儲蓄升息或購買增額繳清保險金額取代配息入帳戶,投資型保險因為保費成本高更是不要輕易規劃配息,選好商品後,就讓複利自然作用,真的有需要用錢再視需要解約即可,如下圖所示,同樣一筆錢,選擇使用單利還是複利的不同,時間一長,累積差額也是相當有感。

以年利率5%做比較

以年利率5%做比較

更重要的是,只要提到配息商品,都得提高警覺,短短的半年,已經累積數件重大的詐騙案件,如imb平台澳豐基金五戶集團,都是血淋淋的例子,利用大眾貪圖微利的心態,騙取投資人的重本,不可不慎。

從事公務員10年後的Andy,好不容易累積了一小筆錢,兩個小事業,毅然選擇不再為五斗米折腰,離職後在自由市場森林中闖蕩,繼續尋覓財富自由的密碼,一點點興奮、一點點心酸,盡在此處跟你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保單隱藏資產的賣點其來有三: 一是錢入保單,法院難以執行 二是國稅局對於個人保單沒有實施歸戶,不容易受到查核 三是保單的收入,可以藉由部分租稅優惠,免於課稅           但在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統一江湖,突破以往見解後,往後保單既能成為執行標的,法院也能強制解約取回保價金
在資產傳承領域,順利完成繼承比節稅更重要 要順利完成繼承不可缺少的三個要素 一份有效不違背特留分的遺囑 一個執行遺囑的遺囑執行人 一張供遺囑執行人繳納遺產稅的保單
低調而隱密才是最好的財富傳承方式 五億高中生的婚姻看似僅為財產而進行,判定無效 五億高中生案,該案從家庭人倫悲劇、犯罪動機討論、民事遺產爭議、以及資產傳承反面教材等等,討論空間相當廣泛,其中大筆不動產傳承給年幼的高中生,導致一系列的悲劇。 值得我們省思如何避免這樣的悲劇再發生
結婚離婚本是夫妻之間的問題,但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可能讓火燒到上一代努力的成果 婚姻沒了、家庭散了、連本來該是父母的愛心都被狠狠咬走一大部分,痛上加痛,如何預防?
保險所得並沒有被隱藏,只是沒去看 現階段保單並沒有被國稅局以歸戶方式全面蒐集資料,但也不代表將來會如此,合法合理的規劃,儘量避免以節稅為主要訴求,仍是保護銷售,也保護消費者的最佳手段。
真心認為現在的保險銷售真的很辛苦,在保障型商品日趨飽和的現在,保險公司將觸角紛紛伸向資產傳承的領域,這也代表業務員們開始接觸傳統上被律師、會計師或高階顧問公司把持的領域,在這既專業、又競爭的領域生存的必備三要素!
           保單隱藏資產的賣點其來有三: 一是錢入保單,法院難以執行 二是國稅局對於個人保單沒有實施歸戶,不容易受到查核 三是保單的收入,可以藉由部分租稅優惠,免於課稅           但在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統一江湖,突破以往見解後,往後保單既能成為執行標的,法院也能強制解約取回保價金
在資產傳承領域,順利完成繼承比節稅更重要 要順利完成繼承不可缺少的三個要素 一份有效不違背特留分的遺囑 一個執行遺囑的遺囑執行人 一張供遺囑執行人繳納遺產稅的保單
低調而隱密才是最好的財富傳承方式 五億高中生的婚姻看似僅為財產而進行,判定無效 五億高中生案,該案從家庭人倫悲劇、犯罪動機討論、民事遺產爭議、以及資產傳承反面教材等等,討論空間相當廣泛,其中大筆不動產傳承給年幼的高中生,導致一系列的悲劇。 值得我們省思如何避免這樣的悲劇再發生
結婚離婚本是夫妻之間的問題,但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可能讓火燒到上一代努力的成果 婚姻沒了、家庭散了、連本來該是父母的愛心都被狠狠咬走一大部分,痛上加痛,如何預防?
保險所得並沒有被隱藏,只是沒去看 現階段保單並沒有被國稅局以歸戶方式全面蒐集資料,但也不代表將來會如此,合法合理的規劃,儘量避免以節稅為主要訴求,仍是保護銷售,也保護消費者的最佳手段。
真心認為現在的保險銷售真的很辛苦,在保障型商品日趨飽和的現在,保險公司將觸角紛紛伸向資產傳承的領域,這也代表業務員們開始接觸傳統上被律師、會計師或高階顧問公司把持的領域,在這既專業、又競爭的領域生存的必備三要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甲乙雙方的契約問題,區分消費借貸與投資的法律性質。案例中,甲借款予乙及其後的投資安排引發爭議。透過民法相關條文分析,討論雙方的約定是否屬於合法契約,以及如何判定利息與獲利的合理性。最終,根據修法後的規定,考量當事人的權利與法律效果,提供清晰的解釋與建議,適合需要了解相關法律問題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這是一個好工具 回憶以前怎麼會接觸質押? 似乎是2021年有個朋友介紹, 他說你不敢融資, 那就使用質押. 質押在券商的正式名稱是: 不限用途貸款. 以前我現金買完後, 萬一沒等到上漲, 就隨著大盤下跌而跌價. 這時我是動彈不得, 不是停損, 就是等待股價回升. 但這通常會錯失投資的大好機會.
Thumbnail
所謂套息交易指的是用利率之間的差距,來賺取其中的差價。最簡單的例子,銀行經營的方式就是一種套息交易。收取民眾存款給的利率為1%,借款給民眾收取的利率為5%。銀行可賺取中間4%的利差。
Thumbnail
高報酬是「不正常的」、沒有風險的高報酬「絕對不正常」。 例如: 保證本金不會虧損且年報酬6%以上。(2024年4月台灣銀行3年期定存1.785%),除了定存,沒有投資產品是可以保本的。 保本背後的意義? 保本代表你的投資商品非常的穩定,不會有任何帳面的虧損,而與之相對地,你得到相對
Thumbnail
【配息】最近FB又討論起來配息問題,網路民調了一下,看起來喜歡領配息的朋友還不少,有的朋友喜觀配息的金流規劃,有的是懶得賣股。其實投資要不要配息一直都是網路上的萬年老梗話題,但大家還是很熱衷討論,要配息跟不要配息的人各有一大群人。需不需要配息,這個問題點從來不是數學的報酬率問題,是人性問題。
Thumbnail
「後收型基金」,顧名思義,一般我們申購基金都是在交易的當下就付手續費,但是後收型基金則是依你賣出的時間點來決定手續費!四年以上不用收手續費。因此很多理專的話術都是用「基金公司鼓勵大眾長期投資,所以投資人有放長期的話,基金公司就會給予相對的優惠」等等,諸如此類的推銷詞,但是殊不知…
Thumbnail
為何需要投資 普通人說:「我害怕風險、害怕失去本金,我不想投資。」 其實投資並不限於購買股票,房地產、債券等都是投資,買外幣也是投資,就算持有本國貨幣、現金也是投資,不過,通脹及現金持續貶值,現金這項產品長遠只會帶來負回報,並不是說一年就貶值 10%,但人的壽命實在太長,通脹會令到現金貶值,
社群上有朋友討論到一件事情,說這個零股息啊淨值下降等於是股價下跌。有人說填息才等於賺錢,但填息等於上漲,理論上不配息,同樣上漲的幅度能賺比較多。領息要等股票上漲,不就代表說買賣的主控權不在自己身上嗎?因此有人說領息,後面要把利息再買回來才行(再投入),就是再投入才會有複利的效果。   可是如果你
Thumbnail
近期收益平準金機制在台灣被熱烈討論,主因是眾多的ETF興起,搭配投信使用收益平準金時佔收益分配的比重可能過大,讓投資人聯想到龐式詐騙,越領越開心,會不會都沒有拿去投資只是把投資人的錢發給投資人,到最後ETF績效很差呢?到底收益平準金是不是妖魔?這次來討論一下。   大綱: 1.收益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甲乙雙方的契約問題,區分消費借貸與投資的法律性質。案例中,甲借款予乙及其後的投資安排引發爭議。透過民法相關條文分析,討論雙方的約定是否屬於合法契約,以及如何判定利息與獲利的合理性。最終,根據修法後的規定,考量當事人的權利與法律效果,提供清晰的解釋與建議,適合需要了解相關法律問題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這是一個好工具 回憶以前怎麼會接觸質押? 似乎是2021年有個朋友介紹, 他說你不敢融資, 那就使用質押. 質押在券商的正式名稱是: 不限用途貸款. 以前我現金買完後, 萬一沒等到上漲, 就隨著大盤下跌而跌價. 這時我是動彈不得, 不是停損, 就是等待股價回升. 但這通常會錯失投資的大好機會.
Thumbnail
所謂套息交易指的是用利率之間的差距,來賺取其中的差價。最簡單的例子,銀行經營的方式就是一種套息交易。收取民眾存款給的利率為1%,借款給民眾收取的利率為5%。銀行可賺取中間4%的利差。
Thumbnail
高報酬是「不正常的」、沒有風險的高報酬「絕對不正常」。 例如: 保證本金不會虧損且年報酬6%以上。(2024年4月台灣銀行3年期定存1.785%),除了定存,沒有投資產品是可以保本的。 保本背後的意義? 保本代表你的投資商品非常的穩定,不會有任何帳面的虧損,而與之相對地,你得到相對
Thumbnail
【配息】最近FB又討論起來配息問題,網路民調了一下,看起來喜歡領配息的朋友還不少,有的朋友喜觀配息的金流規劃,有的是懶得賣股。其實投資要不要配息一直都是網路上的萬年老梗話題,但大家還是很熱衷討論,要配息跟不要配息的人各有一大群人。需不需要配息,這個問題點從來不是數學的報酬率問題,是人性問題。
Thumbnail
「後收型基金」,顧名思義,一般我們申購基金都是在交易的當下就付手續費,但是後收型基金則是依你賣出的時間點來決定手續費!四年以上不用收手續費。因此很多理專的話術都是用「基金公司鼓勵大眾長期投資,所以投資人有放長期的話,基金公司就會給予相對的優惠」等等,諸如此類的推銷詞,但是殊不知…
Thumbnail
為何需要投資 普通人說:「我害怕風險、害怕失去本金,我不想投資。」 其實投資並不限於購買股票,房地產、債券等都是投資,買外幣也是投資,就算持有本國貨幣、現金也是投資,不過,通脹及現金持續貶值,現金這項產品長遠只會帶來負回報,並不是說一年就貶值 10%,但人的壽命實在太長,通脹會令到現金貶值,
社群上有朋友討論到一件事情,說這個零股息啊淨值下降等於是股價下跌。有人說填息才等於賺錢,但填息等於上漲,理論上不配息,同樣上漲的幅度能賺比較多。領息要等股票上漲,不就代表說買賣的主控權不在自己身上嗎?因此有人說領息,後面要把利息再買回來才行(再投入),就是再投入才會有複利的效果。   可是如果你
Thumbnail
近期收益平準金機制在台灣被熱烈討論,主因是眾多的ETF興起,搭配投信使用收益平準金時佔收益分配的比重可能過大,讓投資人聯想到龐式詐騙,越領越開心,會不會都沒有拿去投資只是把投資人的錢發給投資人,到最後ETF績效很差呢?到底收益平準金是不是妖魔?這次來討論一下。   大綱: 1.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