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傳承專題:儲蓄險或將失優勢?

資產傳承專題:儲蓄險或將失優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前一陣子才剛受邀設計18個小時的資產傳承專題的衝刺班,昨日又有朋友約我諮詢傳承糾紛的一些法律問題,有關傳承的實例不斷地在筆者身邊出現,傳承商機之龐大可見一班。

資產傳承最愛儲蓄險

資產傳承商機中,保險最大的武器莫過儲蓄險莫屬,因為:

定期壽險:死亡給付免稅,但萬一死亡日並非保險期間,則規劃付諸流水,實務上難以操作,不合用
分紅保單:保單結構中屬於"死亡給付"的一次性給付成分稀少,分紅部分原則上並無免稅之適用,租稅效果不佳,不合用

因此若想要節稅(遺產稅免稅)、分產(不受應繼分、特留分拘束)、照顧後代(保險金分期給付),又想要享受起碼的增值效果,則運用範圍最廣泛的保險,還是以儲蓄險為主。

ICS、IFRS17下,儲蓄險風雲變色

然而在ICS(保險資本標準)、IFRS17(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規定的適用下,大幅改變保險業風險及利潤計算的遊戲規則,使得傳統熱賣的儲蓄險,在將來獲利計算大幅減少下,保險公司可能會做出大幅修正。

將來可能會朝拉高保障(保費增加、儲蓄成分降低)、利變型(不保證利率)的方向改革,可能導致儲蓄型商品用於長天期規劃資產傳承的又因大幅降低,儲蓄險這個在高齡化社會下被視為最後藍海的領域,可能才在萌芽的階段就胎死腹中。

未來,保險公司就真的只能以銷售傳統的保障型保險為主,在保險滲透率如此高的台灣,保險業務員的生存可能會更加困難。

保險業務員何去何從?

保險業務員與銀行理財專員比起來,其強項向來在"銷售",只要是客戶的所有理財需求,都能將其導引到購買保單上。

然而這樣銷售方式,將來或許會再受到進一步的壓縮,因此最近也開始有較積極敏感的業務員,努力的為自己加值,除了銷售保單外,也提供客戶購買ETF、債券、股票等建議,往全方面理財規劃人員的路邁進。

掌握最後的儲蓄險商機

然而有危機,就有轉機,起碼每個險種停賣的前夕,就是施展飢餓行銷魔法的最佳時機,雖然對於儲蓄險是否停賣還沒有具體時間表,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利用發酵中的題材,趕緊趁機殺入資產傳承市場,讓有需求的資產大戶們,不要錯過這個人手一張傳承儲蓄險的最後商機。

avatar-img
ANDY不當上班族的沙龍
51會員
81內容數
從事公務員10年後的Andy,好不容易累積了一小筆錢,兩個小事業,毅然選擇不再為五斗米折腰,離職後在自由市場森林中闖蕩,繼續尋覓財富自由的密碼,一點點興奮、一點點心酸,盡在此處跟你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與筆者談論開課需求時,很容易聽到保險業務員如此要求:「講太多法條我們也不想聽,直接告訴我們可以賣甚麼就好!」所以大家最想要的是一個直接了當的答案,快速的將行銷流程進入簽約的程序,但是筆者可以告訴你,有含金量的議題,從來不簡單,也不直接。
其實社會上絕大多數人們之所以對於配息商品如此趨之若鶩,就是對於穩定現金流所帶來安全感的迷戀,無論是配息商品,或是固定薪水都是如此,往往導致人們對於投資、乃至於人生規劃,產生沒有效率的扭曲現象。
           保單隱藏資產的賣點其來有三: 一是錢入保單,法院難以執行 二是國稅局對於個人保單沒有實施歸戶,不容易受到查核 三是保單的收入,可以藉由部分租稅優惠,免於課稅           但在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統一江湖,突破以往見解後,往後保單既能成為執行標的,法院也能強制解約取回保價金
在與筆者談論開課需求時,很容易聽到保險業務員如此要求:「講太多法條我們也不想聽,直接告訴我們可以賣甚麼就好!」所以大家最想要的是一個直接了當的答案,快速的將行銷流程進入簽約的程序,但是筆者可以告訴你,有含金量的議題,從來不簡單,也不直接。
其實社會上絕大多數人們之所以對於配息商品如此趨之若鶩,就是對於穩定現金流所帶來安全感的迷戀,無論是配息商品,或是固定薪水都是如此,往往導致人們對於投資、乃至於人生規劃,產生沒有效率的扭曲現象。
           保單隱藏資產的賣點其來有三: 一是錢入保單,法院難以執行 二是國稅局對於個人保單沒有實施歸戶,不容易受到查核 三是保單的收入,可以藉由部分租稅優惠,免於課稅           但在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統一江湖,突破以往見解後,往後保單既能成為執行標的,法院也能強制解約取回保價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