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主題課程的安排,這一週要帶孩子們認識傑克梅第(Giacometti),才五、六歲的孩子們,要怎麼認識這位著名的瑞士雕塑藝術家,真是差點考倒我了,還好我那逐漸老去的大腦還算堪用,就說我總是幸運嘛。
下午就給孩子們講了《Two Brothers, Four hands》─傑克梅第兄弟倆的故事。我簡化了許多部份,用一種童話的方式,著重在兄弟之間的手足情深與相互支持,希望帶孩子們簡單的認識這對藝術家兄弟。
從前,在瑞士一個鄰近義大利的小村莊,有一對小兄弟相隔一年的前後出生了。哥哥Alberto從小就很會畫畫,他喜歡待在家看書、畫圖;弟弟Diego卻喜歡戶外運動,他經常在山林間漫遊,跟小動物玩耍。雖然兄弟倆的個性大不相同,但他們的感情卻非常的好。
掃描自《Two Brothers, Four hands》繪本畫面。
哥哥Alberto在十三歲的時候,就創作出他第一個雕塑作品,而那模特兒正是弟弟Diego,為了哥哥的創作,活潑好動的弟弟竟然能定下心來,靜靜坐著。
當他們長大之後,哥哥去到巴黎學習藝術,在當時的藝術圈享有盛名。可是同時期,待在家鄉的弟弟,不僅成日遊手好閒,更是一事無成。於是,他們的媽媽便要弟弟Diego到巴黎去找哥哥Alberto,希望他至少能幫忙哥哥做點事。然而,即使到了巴黎,在哥哥的照拂與鼓勵下,生性外向好動的Diego,並沒有因此定下心,步上學習藝術的軌道。
後來,因為發生了一些不好的事,Alberto決定離開巴黎藝術圈,回到他最初的雕塑領域繼續研究創作。但是這個決定,卻使得Alberto失去了許多風光時期的藝術家朋友,以及畫商經濟上的支持。
可即使如此,哥哥卻始終堅持自己心中所想,有長達五年的時間,都是由好動的弟弟耐心坐著,當他的模特兒,就像以前他們小時候那樣。這段時間,哥哥不斷的將創作好的雕塑,一遍又一遍的縮小尺寸,最後變成細細瘦瘦的造型。而弟弟也在一次次的靜坐與觀察中發現,原來自己其實也是很喜歡動手做東西的。
不幸的是,不久後,世界爆發了戰爭,戰火一路延燒到了巴黎,兩兄弟決定遠離巴黎,卻又捨不得他們的工作室。最後決定由弟弟留守,哥哥則回到瑞士的家鄉。
回到家鄉後的Alberto,開始做一些纖細到連家人都不太能接受的雕塑作品,儘管沒有人支持他,可他依然不停的創作著。而Diego則靠著他天生靈活外向的個性,在巴黎打著各種零工過生活,還因此學會了鑄銅技術。他擅長利用石膏模鑄造青銅器具,拋光青銅器,並利用酸刷摩表面,打造出一種因氧化而產生的綠金色或黑色的銅鏽,這些都讓哥哥Alberto後來的作品產生了獨特的質感,並且無人可以取代。
掃描自《Two Brothers, Four hands》繪本畫面。
故事的最後,Alberto細瘦的人型雕塑,當然是成功的站上了藝術世界的舞台,他們看似細弱卻又強韌的矗立著,成為著名的Giacometti風格。我們現今所看到Alberto的那些人型雕塑,其實都是在弟弟Diego的打造之下所完成的呀!
聽完故事後,孩子們在捏塑老師的指導下,每個人都有模有樣的捏出了一個個小小人型,彩色的黏土變成那麼瘦瘦細細的身軀,皮包骨似地貼近存在的本質。婷把她做的小人,取了一個名字,她還給小人做了桃紅色的頭髮。她說,老師, 這是小桃,送給妳,好不好。(小桃是婷每次畫畫裡跟著星星一起去探險的人類主角)
好,當然好,怎麼會不好。不論我講過一個什麼,你們都用你們小小的腦袋記著,想到你們就快去上小學了,老師真的好開心又好難過。愛上你們,讓我學會,照顧孩子,要如同月亮繞著地球轉。將來老師若有了自己的孩子,也不會忘記接納他的本性,如同我愛你們那般。
婷把小人塑像拿給我的時候,她抱著我跟我說,老師,妳相不相信,小桃會給妳帶來幸運哦。
嗯,我相信。因為老師是愛哭鬼,而且又愛相信。
二〇二三.〇四一九。
孩子們的小人兒創作,左邊第二就是婷做的小桃,是不是很可愛。(嗚嗚,想哭)
大家可能多多少少都看過的〈行走的男人〉,孩子們做的是不是很像!
後記:Diego Giacometti or DG。
僅管Diego後來在藝術方面也享有自己的成就,位於巴黎瑪黑區的畢卡索美術館裡,就有著Diego Giacometti 所設計的傢俱與吊燈。但他始終沒有在自己的創作上,留下Giacometti之名,終其一生只以 Diego或是DG為標記。因為在他的心中,哥哥Alberto Giacometti是永遠,也是唯一的Giacometti。
掃描自《Two Brothers, Four hands》繪本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