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三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幾天重讀沈從文與張兆和的書信,收錄在《湘行書簡》裡的那一些,剛新婚便遠別妻子返鄉的一九三四年,裡頭除了書信還有一些沈從文的速寫,我實是非常的喜歡呀。

戀愛中的人,總是想把自己看見的一切與感受,極盡所能的說給另一個人聽。於是,沈從文返鄉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便悠悠轉轉的成了戀人間熱切而美好的絮語,我自己覺著是非常好看的。當然,猶有甚者,除了此情彼景,或許可以從中讀出更多的東西。(可我是下乘的讀者,我就只會讀此情彼景)

raw-image

長於湖南湘西鳳凰古城的沈從文,常自詡為鄉下人,他寫家鄉風光景物有別於一般鄉村文學,從前我讀的時候,總覺得他筆下的湘西水鄉,像極了國畫中的青綠山水,有一種特別的氣質和意境。然後寫起人生,他卻又是那麼毫不掩飾生活的一切不堪與殘酷。

這樣說起來的時候,從最年少時讀的《長腿叔叔》開始,我好像就一直都喜歡讀書信體的文章,像是邱妙津的《蒙馬特遺書》,張愛玲的往來書信集《紙短情長》,朱西寗與劉慕莎的《非情書》,更遠一點的還有西蒙波娃寫給情人納爾遜的《越洋情書》,又或者是漢娜鄂蘭與海德格的通信集。

不過你可別誤會了,我不是在招搖自己曾讀過這些書,我就真的只是要說,我很喜歡讀書信體的文章罷了,況且由此也可見我讀書之偏食,且格局小,喜歡的就讀一堆,只會用自己的方式領會。(就是任性的閱讀習慣,笑)

我自己後來寫作的時候,也喜歡對著一個「你」傾訴,一開始,這個「你」,其實是我自己,有時又是生活中的任何一個人,旁人讀著不解,只有我自己分得清楚,不過後來當你又回到我身邊之後,這個「你」就幾幾乎全然是你了。

raw-image

講到這兒,我再說件我覺得很有趣的事給你聽聽,我最初知道「三三」這個暱稱,就是在沈從文給張兆和的書信裡讀到的,那時我才二十歲吧。張兆和是我最喜歡的書法家張充和的姐姐,排行老三,我想三三之名大抵源由於此。我因為太喜歡這名字了,大學有段時間寫作,就把三三作為我假想的說話對象。

今年年初我在捷運地下書街,偶然翻起海狗房東的新書─《也等雨停也在雨中行》,竟在書裡再次遇見三三之名,激動萬分。只不過海狗房東談起他的三三,卻是從奚淞《給川川的札記》而來,我剛巧也讀過奚淞,而川川就是奚淞在書裡假想的說話對象,其實就是奚淞在對著他內在的自己說話。海狗房東在書裡提到,他讓奚淞的川川躺下,因而變成了他的三三,那內在底心深處的小孩。

好巧的,今年的海狗房東與二十歲的我,在不同的時空,因為不同的緣由,都曾將三三做為我們內在的自己,在書寫中對之傾訴。你不覺得很有趣麼,這不也是在文字裡的另一種相遇,僅管海角天涯我們素昧平生。

話說回來,我給你找著了〈歷史是一條河〉的出處,真的就是沈從文沒錯呀,看來我的記憶好像還可以,是吧。你在網路上搜尋湘西鳳凰古城,見過那風景,終也懂得我說國畫裡的意境。你還說,沒想到沈從文的家書竟也好看,你只讀過《邊城》裡那悲情的翠翠,卻不想見《湘行書簡》裡的二哥對三三,有著這樣一段情深意濃。

以後,等我們老到都不用工作,哪天我們也去湘西的鳳凰古城走上一遭,就真的去那沱江,踩著一路岩石,跳著過河。然後,邊說邊笑的憶起今日,我們曾談及沈從文的家鄉與歷史,在那青綠山水的行旅途中,戴著我們的老花眼鏡再一起讀著我們的三三。

就這麼說好了,一約既定,萬山無阻!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野口夏的沙龍
261會員
131內容數
野口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與你談及友人維也納之行,才想起這個位於中歐的國家就在德國鄰近。 曾聽母親說,幼時的我也跟著去過德國,我卻無半分記憶,多遙遠而陌生的國度,卻是父親曾經工作往來多年的宿地。認真想起來,才驚覺自己其實不那麼清楚父親,我是自由而被寵愛的孩子,從未好好真的了解父親的一切,尤其是工作。
Thumbnail
2025/04/19
與你談及友人維也納之行,才想起這個位於中歐的國家就在德國鄰近。 曾聽母親說,幼時的我也跟著去過德國,我卻無半分記憶,多遙遠而陌生的國度,卻是父親曾經工作往來多年的宿地。認真想起來,才驚覺自己其實不那麼清楚父親,我是自由而被寵愛的孩子,從未好好真的了解父親的一切,尤其是工作。
Thumbnail
2025/02/17
有時日子太平凡,令我無法找到適切的文字記錄成篇,有時只是有一點事想記下來,並不企圖展示什麼。因為時間總是不停的將我們帶往下一個階段,當感受化成碎片,如果你正好路過看見,我何其有幸,此間能與你短暫交會。
Thumbnail
2025/02/17
有時日子太平凡,令我無法找到適切的文字記錄成篇,有時只是有一點事想記下來,並不企圖展示什麼。因為時間總是不停的將我們帶往下一個階段,當感受化成碎片,如果你正好路過看見,我何其有幸,此間能與你短暫交會。
Thumbnail
2025/01/12
用二十圈跑道,換到了一個黃昏。偶然一道飛機雲,向下劃過天空,拖著一小段白色雲帶,天邊澄光燦燦,美得像一杯茶,一種澀去甘回,猶如晨曦那般的顏色。甲辰年去,乙巳年來,匆匆一年又過,就是二〇二五了。期待新的一年,生命裡依然有光。
Thumbnail
2025/01/12
用二十圈跑道,換到了一個黃昏。偶然一道飛機雲,向下劃過天空,拖著一小段白色雲帶,天邊澄光燦燦,美得像一杯茶,一種澀去甘回,猶如晨曦那般的顏色。甲辰年去,乙巳年來,匆匆一年又過,就是二〇二五了。期待新的一年,生命裡依然有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書有繁體版,我先買了簡體版。 此書我發現學霸的學習方法, 不過不確定是否適用於每人。 書中提到蘇軾寫過八百道詔書, 從來不查書。 他本身就是行走的百科全書。 文章裡, 美食佛學、天文地理, 無所不包, 甚至連醫書都寫過。 他讀書的方法就是抄書。 讀第一遍,
Thumbnail
本書有繁體版,我先買了簡體版。 此書我發現學霸的學習方法, 不過不確定是否適用於每人。 書中提到蘇軾寫過八百道詔書, 從來不查書。 他本身就是行走的百科全書。 文章裡, 美食佛學、天文地理, 無所不包, 甚至連醫書都寫過。 他讀書的方法就是抄書。 讀第一遍,
Thumbnail
這幾天重讀沈從文與張兆和的書信,收錄在《湘行書簡》裡的那一些,剛新婚便遠別妻子返鄉的一九三四年,裡頭除了書信還有一些沈從文的速寫,我實是非常的喜歡呀。
Thumbnail
這幾天重讀沈從文與張兆和的書信,收錄在《湘行書簡》裡的那一些,剛新婚便遠別妻子返鄉的一九三四年,裡頭除了書信還有一些沈從文的速寫,我實是非常的喜歡呀。
Thumbnail
(我的確一度猶豫過,該不該把這一篇文章歸類在小說類?  我重新思索,到底『小說』是什麼?  後來我再次認知到,小說的本質,不正是說書人那樣的故事講述嗎?  因此,歡迎各位聽我說古了。) 底下的歷史故事,我只能說一個大概大略。 更正確的詳細內容,還是要請各位自己翻閱史書。 如果我要一字一句都說到完全正
Thumbnail
(我的確一度猶豫過,該不該把這一篇文章歸類在小說類?  我重新思索,到底『小說』是什麼?  後來我再次認知到,小說的本質,不正是說書人那樣的故事講述嗎?  因此,歡迎各位聽我說古了。) 底下的歷史故事,我只能說一個大概大略。 更正確的詳細內容,還是要請各位自己翻閱史書。 如果我要一字一句都說到完全正
Thumbnail
詩經和楚辭的作者們,可能想不到他們的歌吟會傳遍華夏三千年,但是我卻和齊太史一樣,深信自己記錄的歷史,一定會流傳後世。
Thumbnail
詩經和楚辭的作者們,可能想不到他們的歌吟會傳遍華夏三千年,但是我卻和齊太史一樣,深信自己記錄的歷史,一定會流傳後世。
Thumbnail
一張好紙的故事 ──廣興紙寮「楮皮仿宋羅紋紙」製作始末 一九七八年八月,在海外生活了將近三十年後,張大千決定回台灣定居。 當時物力維艱,張大千苦於沒有好紙可用,江兆申老師時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和張大千自成莫逆之交,因而想辦法解決張大千用紙的困難。 江老師親自開了做紙的材料、工序,到日本找人訂做。做紙
Thumbnail
一張好紙的故事 ──廣興紙寮「楮皮仿宋羅紋紙」製作始末 一九七八年八月,在海外生活了將近三十年後,張大千決定回台灣定居。 當時物力維艱,張大千苦於沒有好紙可用,江兆申老師時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和張大千自成莫逆之交,因而想辦法解決張大千用紙的困難。 江老師親自開了做紙的材料、工序,到日本找人訂做。做紙
Thumbnail
張大春著:《南國之冬》,新北:印刻文學,2021年。
Thumbnail
張大春著:《南國之冬》,新北:印刻文學,2021年。
Thumbnail
沈從文的散文作品《湘行散記.桃源與沅州》是記載桃源和沅州兩地的所見所聞。在作品中,沈從文先到桃源,然後乘小划至沅州。然而,以描述「至美風光」,探究文中精華,其著墨最多者,莫過於桃源縣的天、地、人。
Thumbnail
沈從文的散文作品《湘行散記.桃源與沅州》是記載桃源和沅州兩地的所見所聞。在作品中,沈從文先到桃源,然後乘小划至沅州。然而,以描述「至美風光」,探究文中精華,其著墨最多者,莫過於桃源縣的天、地、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