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中市西屯區安和路111號的『張家祖廟』為台中市市定古蹟之一,位於舊名下七張犁(今西屯協和里一帶),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馬堂田背鄉之張氏祠堂,興建於日治明治37年(1904)。二戰以後,歷經數次大修,現存祖廟坐西朝東,是一座超過百年的兩進兩廊四護龍的四合院祠宇建築。
『張』氏為中國第四大姓,位於台中西屯區的『張家祖廟』是主祀元末明初因戰亂避禍而入福建的『馬堂張氏』第一世祖『張文通公』。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分布於福建南靖與平和縣境內的『馬堂張氏』後代子孫開始陸續遷入台中大雅以及西屯區下七張犁一帶。1904年,張姓族人代表張瑞楨等七人發起籌募經費活動,並於現址下七張犁興建祖廟。
『張家祖廟』前有寬廣的前埕、半月池與惜字亭,建築格局與中部地區的傳統民居相似,建築本體以中軸線劃分左右,作法各有不同,頗具特色。入口有燕尾翹脊門樓,整體分前後兩段,屋頂原為茅草頂,戰後改鋪水泥瓦,土埆壁體以白灰粉刷牆面,牆基則原為卵石砌。
『張家祖廟』三開間的前廳與正廳,均用柱廊形式,柱廊內,左右次間為紅磚斗仔砌牆體,前廳紅磚牆上開八卦三櫺竹節窗,窗外框以磚雕構成,兩邊圖案及雕法各有明顯差異。正廳紅磚牆上開直櫺木窗,形式較前廳簡單。廳堂室內大木結構多用硬山櫚檁,只有兩廳的前檐廊及左右牆廊有雕刻及彩繪的抬樑結構。屋頂全為硬山形式,兩廳及內外護龍的院門屋頂都有彎曲起翹的燕尾脊。右外護龍鋪設茅草頂,與其他空間鋪設瓦頂不同。
門廳懸有「翰林」、「進士」等清代匾額文物,其建築中軸線之門廳、正廳與內埕,屬於家族祭祀空間。
『張家祖廟』左右內護龍為住家及提供返鄉祭祖族人居住使用;左右外護龍為後期增建,分別作為張家宅第與佃農住所,使其整體具有3種不同的空間機能,現為台中市定歷史建築。(註:由此部分現仍有其他人居住,故不對外開放參觀,僅能在外面拍照)
『張家祖廟』開放參觀時間為每日上午9:00~12:00,午休一小時,下午為1:00~5:00,每週一為公休日。其開放參觀的市內,也有當時的室內傢俱擺設提供給大家參觀。對市定古蹟有興趣的朋友們,來台中時建議可將其納入古蹟巡禮行程之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