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離開宜蘭的人就不是宜蘭人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永遠住在宜蘭的雞看著已經不住宜蘭的我
不管去哪個國家或台灣哪個鄉鎮玩,就會寫一下對那邊風土民情的雜感或至少當時心情。這樣的我卻無法用同樣超然角度去寫宜蘭任何地方,因為心理距離太近反而不知道怎麼寫。

結果用「宜蘭」這個關鍵字搜尋十年來的日記,意外地拼湊出一個好像是我,但我早就忘了,或者另外一個比我本人還要幽默和感性的平行時空的我,剛好適合只能待在家裡,充滿蛙鳴的秋天晚上回顧。


2011/7/5
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濃濃的雞屎味,而我從小到大竟然從未察覺 。是的,我回宜蘭了。


2012/1/26
年假結束臨走之前,我媽問:「所以下次回宜蘭是中秋節烤肉嗎?」好幽默。


2012/4/5
春天的夜晚,宜蘭市的街道怎麼會這麼安靜,寂寞又蕭條。耳機聽著陳綺貞《微涼的你》《會不會》《嫉妒》,邊緬懷九零年代的青春和鬼魂們,邊從宜蘭火車站走回家。


2012/5/12
台北天氣晴朗,回到宜蘭卻下豪雨到處淹水,彷彿身處泰國。很好!我的兩個故鄉在此合而為一了。


2014/7/3
每當有人問我來自宜蘭哪裡,我的答案總是讓他們感到無趣並無法繼續發問:「宜蘭市」。因為這個地名不如羅東礁溪或三星,沒梗沒景點也沒故事。

身為宜蘭市民唯一的驕傲就是擁有一些別的鄉鎮居民不知道的無用歷史往事。例如北門口以前有兩間綠豆沙牛奶在對尬,而我當年穿著男子高校制服來買時,沒有一間需要排隊。


2017/6/3
阿嬤過世一年,回宜蘭參加親戚聚會。結束時姑姑跟我說:「有空常來台北玩。」而我也覺得溫馨地回答:「好。」時光彷彿停留在1995年。

(我住三重她住板橋)


2017/9/2
這週末回家,宜蘭下著大雨,我坐在車子裡的助手席,阿爸邊開車邊說:
「幫我問問你那個通靈朋友,像爸爸這樣腎不好要洗腎一輩子,是不是因果報應?」

我爸剛才講了我即使當了劇作家一輩子也寫不出來的鄉土劇心酸台詞。


2018/9/1
我已經不把自己看成是宜蘭人,頂多只是「離開宜蘭的人」。

回爸媽家住太久會覺得浮躁,在這裡的回憶只留到2006年左右就沒更新過了。每次回來都是不斷憑弔古蹟和童年回憶,整個宜蘭市對我來說都是記憶的墳場,走到哪裡我都會想到一些八九零年代的事,覺得過去溫暖並且對於現在毫無興趣,這就是變老的徵兆。

也只有在這裡我才覺得是住在一個很像普吉島或沖繩或烏布(可能沒那麼有靈性)的地方,因為我總是在上述這幾個島嶼樂園看到宜蘭的影子:到處是亞熱帶植物園,到處是樂活之宿,到處有昆蟲動物,到處有親戚種的免費蔬菜水果。早上被鳥吵醒,晚上有蟲鳴,這樣的人永遠無法真正融入新北市24H的汽機車噪音。

但我也彷彿聽到命運之神(旅行之神)嘲笑:那麼不想被綁住,自以為最漂浪最瀟灑的浪子,一點家庭責任都不想盡甚至連公媽都不想拜的人,最後永遠有看不見的線把你拉回來原點,睜開眼睛終點站還是宜蘭。彷彿那些曾經做過的事或去過的國家都是黃粱一夢。


2018/9/11
在醫院不知不覺已經待了十天了,也不知道還要待多久。今年生日沒有夏威夷只有宜蘭。一星期下來發現宜蘭的天氣和檀香山差不多,只是街景不浪漫空氣也毫無度假感。

我們是唯一門口被貼「限制訪客」的單人房,所以幾乎沒人來探病。醫院冷氣很冷,討厭人工空調的我都穿著冬天衣服。

當看護真的比帶團還要有耐心,有時才剛換好尿布結果又髒了,有時正在換尿布時爸又說他還沒大完,突然敬佩生過小孩的各位年輕爸媽及當24H看護印尼越南姊妹們。我沒想到幫自己爸爸換尿布的這天會這麼快來到,角色交換太快我措手不及。看到爸爸露出痛苦表情不知為何我的眼淚突然自己流下來,好險戴口罩沒人發現。

中午出去吃飯前,我媽說「生日這天自己去吃好一點」,在這個我從小晃到大的宜蘭市區漫無目的地騎車找著中午該吃什麼,最後走進一家越南小吃店,吃到最後身旁的宜大學生都趕著去上課,整間店只剩我一人,好久沒這麼孤獨又平凡了。


2019/2/5
以前過年都在宜蘭家裡沒有別的選項,簡直恨死宜蘭了。今年撿到睽違五年的年夜飯,感慨萬千。

才發現可以在台灣家裏過年聽親戚講垃圾話問你要不要結婚真是超級奢侈的平凡。總覺得時間都在倒數,可以一起吃年夜飯的次數也好像在倒數。

大年初一晚上一個人收假回到台北,超級天涯孤獨感,要打起很多精神才能變成上班模式。我私心地希望每年農曆年公司生意都不好,話說過年去日本玩真的不fashion了好嗎。


2020/3/24
最近回宜蘭總是提著一大袋吃不完的蔬菜,有爸爸種的,阿公種的,舅媽種的,阿姨種的。為什麼從小到大都沒意識到我們從來不太需要買菜這件事。

抱著非常感恩的心情吃著,因為我總是遙想幾十年後當一切人事已非變成孤單阿北的我一定會站在大家都消失的菜園裡自己偷哭。

感謝爸媽雖然沒給我什麼國際觀和夢想但至少幫我選了一個比台北好很多的故鄉。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發現念過男子高校的人身上都有一種氣質,姑且稱之為「男子高校氣質永久不滅定律」,有一種說不出來的什麼,而且只有念過男校的人才聞得出來。 念過女校的人氣質也不太一樣,也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什麼。以前大學時代我曾經猜出某個朋友是曉明女中畢業的(想一想也太神奇)。 男校中我覺得又以中一中/ 南一中/ 雄
無意間看到2016年寫過的日記。 「最近在家裡常常找不到東西。在曼谷買的文青眼鏡不見了,手持吸塵器不見了,驅邪除魔用的佛珠不見了,某件很久沒看到的白色T恤也不見了。總之就是我擁有的物品太多,即使已經花時間整理篩選過,家裡還是跟尖峰時段的台北車站大廳人潮一樣地毫無秩序。 偶爾獨自一人面對這些物品,
我發現念過男子高校的人身上都有一種氣質,姑且稱之為「男子高校氣質永久不滅定律」,有一種說不出來的什麼,而且只有念過男校的人才聞得出來。 念過女校的人氣質也不太一樣,也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什麼。以前大學時代我曾經猜出某個朋友是曉明女中畢業的(想一想也太神奇)。 男校中我覺得又以中一中/ 南一中/ 雄
無意間看到2016年寫過的日記。 「最近在家裡常常找不到東西。在曼谷買的文青眼鏡不見了,手持吸塵器不見了,驅邪除魔用的佛珠不見了,某件很久沒看到的白色T恤也不見了。總之就是我擁有的物品太多,即使已經花時間整理篩選過,家裡還是跟尖峰時段的台北車站大廳人潮一樣地毫無秩序。 偶爾獨自一人面對這些物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上午陪著娘來鬆筋,我喜歡東園街的氛圍,沒有進步的街容,長相符合期待中的平實,平庸無華才愈接近我慣用的平常。 這條老舊的街有95%的店家都不年輕,店內的商品與人的流動,以及不修邊幅的言語,就像是民國70幾年的況味。我一直不喜歡待在巿中心及人多的熱區,這會帶來心頭莫名的淒涼。 一直想去墾
台中的好好生活,是好好地向前奔跑,把每一天都過成不同又精彩的一天。 宜蘭的好好生活,則是好好地靜下心,在同樣的每一天裡,發覺過去未曾看見的美景。
Thumbnail
宜蘭是我江國團的故鄉,這個美麗的地方,不僅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還擁有許多絕美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點。我很幸運我出生在宜蘭,從小就會自己騎腳踏車、機車,再到汽車到處趴趴走,我妻子是台中人,她之前來宜蘭員工旅行,我們因此相識相戀,她也對這邊的美景耿耿於懷,所以決定嫁來宜蘭,而她父母也是這兩年才搬過來,一方
Thumbnail
想要開車出去玩,但是又不想跑太遠 台北後花園~宜蘭我們又來啦!! 蕉妻以前就很愛跟老公一起去宜蘭玩 住遍許多看起來厲害的民宿,也住過便宜為主的高CP值飯店 但是這是第一次來宜蘭住這種不出飯店也好好玩的~ 說到宜蘭就是好山好水好泡湯,每到周末都排隊塞 隨便找一個不是連假的周末,房間訂了就去
Thumbnail
我的旅遊很少往北部跑,基隆跟宜蘭幾乎在我的名單之外。 北台灣,除了九十二年剛離職要回鄉前,去環了趟北半島外,這二十年來僅因同學婚禮去了一次宜蘭,再順便帶了顆花蓮西瓜去給台北的大妹。其餘的旅程西側最多到新竹,東側到花蓮。
跟我一樣從別的縣市飄來的北漂仔,大概都有類似這樣莫名其妙的體驗:假期節慶時,我說我要「回家鄉」,回到家鄉,家鄉的人又問你什麼時候要「回台北」,到底我是要回哪,回到哪裡才是我的基地,哪裡才是回家?有句歌詞說「台北不是我的家」,這句話怪怪的,原來身為台北活人,哪裡都是家。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宜蘭,一個不陌生,卻又很陌生的城市,來了無數次,有了好多回憶,但卻陌生到不行。 今日,照舊查著宜蘭地圖,突然看見所站之處還有「宜蘭演藝廳」,好熟的名字,當我轉身看去,那建築物就矗立身後,我愣住了,剎那間所有情緒湧上心頭,這裡不就是我跳著抖肩舞,唱
Thumbnail
不過,憑良心說,Snow還蠻得我爸、媽緣的;爸、媽對Snow可能還好過我這個做兒子的。所以,這頓飯吃來倒也相安無事。到了寒假,我們按照計畫,在當月份加油站中的班表裡,排了3天的連續假期,準備到宜蘭散散心。
這幾天因為朋友的邀請, 我回到了恆春。 回到這個我曾經失戀,毅然決然跑來這邊一個月的地方, 我是真的很孬,因為失戀選擇離職、離開桃園、啥都不要。 是說要逃避也好,用另外一種方式面對也好, 總之老娘就是想要做自己,不想要管世俗的眼光。 身邊的朋友總說,你這樣不好吧、你要不要再多想一點, 哎。
Thumbnail
從前,每當回到台中,回到只屬於我的地方,回到那個無人干涉,無論壓力欣喜都只屬於我自己的天地裡,我就會開始覺得關於老家的記憶變得不真實,好像在這裡的生活,都不屬於我的現實。 但現在,當回到老家的一切日常,可能都會隨著媽媽有三、四個月不能走路的意外而產生改變時,我卻又好捨不得那些已經不由我作主的逝去……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上午陪著娘來鬆筋,我喜歡東園街的氛圍,沒有進步的街容,長相符合期待中的平實,平庸無華才愈接近我慣用的平常。 這條老舊的街有95%的店家都不年輕,店內的商品與人的流動,以及不修邊幅的言語,就像是民國70幾年的況味。我一直不喜歡待在巿中心及人多的熱區,這會帶來心頭莫名的淒涼。 一直想去墾
台中的好好生活,是好好地向前奔跑,把每一天都過成不同又精彩的一天。 宜蘭的好好生活,則是好好地靜下心,在同樣的每一天裡,發覺過去未曾看見的美景。
Thumbnail
宜蘭是我江國團的故鄉,這個美麗的地方,不僅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還擁有許多絕美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點。我很幸運我出生在宜蘭,從小就會自己騎腳踏車、機車,再到汽車到處趴趴走,我妻子是台中人,她之前來宜蘭員工旅行,我們因此相識相戀,她也對這邊的美景耿耿於懷,所以決定嫁來宜蘭,而她父母也是這兩年才搬過來,一方
Thumbnail
想要開車出去玩,但是又不想跑太遠 台北後花園~宜蘭我們又來啦!! 蕉妻以前就很愛跟老公一起去宜蘭玩 住遍許多看起來厲害的民宿,也住過便宜為主的高CP值飯店 但是這是第一次來宜蘭住這種不出飯店也好好玩的~ 說到宜蘭就是好山好水好泡湯,每到周末都排隊塞 隨便找一個不是連假的周末,房間訂了就去
Thumbnail
我的旅遊很少往北部跑,基隆跟宜蘭幾乎在我的名單之外。 北台灣,除了九十二年剛離職要回鄉前,去環了趟北半島外,這二十年來僅因同學婚禮去了一次宜蘭,再順便帶了顆花蓮西瓜去給台北的大妹。其餘的旅程西側最多到新竹,東側到花蓮。
跟我一樣從別的縣市飄來的北漂仔,大概都有類似這樣莫名其妙的體驗:假期節慶時,我說我要「回家鄉」,回到家鄉,家鄉的人又問你什麼時候要「回台北」,到底我是要回哪,回到哪裡才是我的基地,哪裡才是回家?有句歌詞說「台北不是我的家」,這句話怪怪的,原來身為台北活人,哪裡都是家。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宜蘭,一個不陌生,卻又很陌生的城市,來了無數次,有了好多回憶,但卻陌生到不行。 今日,照舊查著宜蘭地圖,突然看見所站之處還有「宜蘭演藝廳」,好熟的名字,當我轉身看去,那建築物就矗立身後,我愣住了,剎那間所有情緒湧上心頭,這裡不就是我跳著抖肩舞,唱
Thumbnail
不過,憑良心說,Snow還蠻得我爸、媽緣的;爸、媽對Snow可能還好過我這個做兒子的。所以,這頓飯吃來倒也相安無事。到了寒假,我們按照計畫,在當月份加油站中的班表裡,排了3天的連續假期,準備到宜蘭散散心。
這幾天因為朋友的邀請, 我回到了恆春。 回到這個我曾經失戀,毅然決然跑來這邊一個月的地方, 我是真的很孬,因為失戀選擇離職、離開桃園、啥都不要。 是說要逃避也好,用另外一種方式面對也好, 總之老娘就是想要做自己,不想要管世俗的眼光。 身邊的朋友總說,你這樣不好吧、你要不要再多想一點, 哎。
Thumbnail
從前,每當回到台中,回到只屬於我的地方,回到那個無人干涉,無論壓力欣喜都只屬於我自己的天地裡,我就會開始覺得關於老家的記憶變得不真實,好像在這裡的生活,都不屬於我的現實。 但現在,當回到老家的一切日常,可能都會隨著媽媽有三、四個月不能走路的意外而產生改變時,我卻又好捨不得那些已經不由我作主的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