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十年 - 我是台北(活出自己)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北是紐約

台北是紐約。

開玩笑的,台北當然不是紐約,會冒出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小時候來台北玩,早已是時髦台北人多年的姑姑帶我們去當年信義區的購物中心「紐約紐約」。那時候台北對我來說,是紐約紐約。

後來「紐約」離開了台北,台北把名字還給自己,不過那些數不清以國外城市為名的建案,就暫且先不提。

有人認為台北是台北車站,有人認為是101,天龍區究竟是大安還是天母,一個台北,各自表述。

從大學畢業那一年,正式從台北橋西邊的新北市遷至東邊台北市開始,今年剛好即將滿十年。

住了十年其實也不能說是個台北人,頂多就是生活在台北的「台北活人」。

雖然從很多層面體悟到,自己似乎,可能,好像,快要,像個台北人??

跟我一樣從別的縣市飄來的北漂仔,大概都有類似這樣莫名其妙的體驗:假期節慶時,我說我要「回家鄉」,回到家鄉,家鄉的人又問你什麼時候要「回台北」,到底我是要回哪,回到哪裡才是我的基地,哪裡才是回家?有句歌詞說「台北不是我的家」,這句話怪怪的,原來身為台北活人,哪裡都是家。

比台北人更像台北人

住台北越久,就越能發現這個大城市大多都不是本地人,有許多真正的台北人,也學我們鄉下人當北漂仔,往更北的國家去,把台北人這名號,留給我們這些非台北人。

就好比,每次我那移居德國多年「真.台北人」好友回台灣,跟在我後面,由我帶她穿梭大街小巷,問我捷運公車怎麼轉比較順,笑稱我比她更像台北人的時候。

台北是我的家嗎?我不知道。

我知道的是,早上十點到十二點左右,捷運人潮偏少,這時候搭車很舒服,不過綠線從古亭、台電大樓往公館、景美那一代,無論什麼時候都沒什麼位子,不知道為什麼。

假日出門吃飯不訂位?別鬧了,除非你的興趣是排隊。

酒吧的調酒很貴,真的很貴,外國人來台灣都嫌貴,如果想買醉,還是點個一兩杯優雅喝完,再去全聯買紅酒回家,你的錢包會比較開心。

那些看起來打扮特別時尚,妝容完美,熟稔台北各大高檔餐廳、知名酒吧,一副精明幹練的女生,我認識太多個,都不是土生土長台北人。這樣說好像有點刻板印象,好像哪個地區的女生就一定是怎樣怎樣。不是的,並沒有,這只是我剛好遇到的一些案例,不要太認真。

我常常懷疑自己是個傻子,尤其當我假日去吃早午餐看到價目表的時候,但還是要吃?

台北很少好吃的古早味意麵。快來戰我,沒關係拜託戰我,我只是想知道哪裡有好吃的傳統意麵。

所以,我是台北人,了嗎?

選擇在台北生活的人,起頭都類似,例如職業選擇多元,或是想要深耕的某個領域,非得待在這個城市才有較多的機會跟人脈,所以選擇住在台北。

幾年過去,談了感情,離不開了,死了都要愛在台北。

再幾年過去,沈沒成本效應發酵,努力了這麼久,有成績也好,一樣窩囊也罷,回去家鄉要做什麼呢?那就繼續待在台北。

再過好幾年,有些年少時光的朋友可能都出國或是真的返鄉過清幽日子了,剩下自己在這,騙騙自己,每個月都付的出房租真是成功人士,房子越租越大間了,真是有出息,接下來可以買台北的房…..痾還是別想了,沒關係,租的也可以,身分證字號開頭不是A,也可以,漸漸的從台北活人,晉升為「台北活出自己人」,等到有一天,不用再找任何理由藉口,沒有任何夢想目的要牽拖也還住在這的時候,就可以堂堂正正說自己是台北人,了吧。

在台北十年了,這十年,東區沒落了,誠品信義熄燈了,Youbike 2.0了,行天宮拜拜不拿香了,台北市長藍了又白、白了又藍,我仍然在台北,活著,人還活著,理想還活著(銀行帳戶也還活著)。現在的我是十年前幻想的模樣嗎?說來憂傷,我似乎快忘了當年我的幻想是什麼。

台北是我的家嗎?在週末下午陽台曬的衣服,忙碌了一整天,睡前坐在沙發上看著Netflix,看看身體靠著、腿上坐著(的貓)才確認,嗯,台北是我的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上進的慵懶女子的沙龍
1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北漂的一年既漫長又短促,像是聽著難聽卻不忍暫停的一首歌,忍耐著到尾聲。
Thumbnail
北漂的一年既漫長又短促,像是聽著難聽卻不忍暫停的一首歌,忍耐著到尾聲。
Thumbnail
我這樣的台北異鄉人,在離開與留下之間,從青春走入後青春,再從前中年進入完熟的中年,我想起奧田英朗一部長篇小說,分別是上冊《東京大夜逃》與下冊《南方大作戰》,所以,我的遷徙計畫若命名為「台北大夜逃」與「南方大作戰」,如何?開玩笑的。我跟台北互不相欠,沒有夜逃的理由,但是回到南方都市,確實是個大作戰。
Thumbnail
我這樣的台北異鄉人,在離開與留下之間,從青春走入後青春,再從前中年進入完熟的中年,我想起奧田英朗一部長篇小說,分別是上冊《東京大夜逃》與下冊《南方大作戰》,所以,我的遷徙計畫若命名為「台北大夜逃」與「南方大作戰」,如何?開玩笑的。我跟台北互不相欠,沒有夜逃的理由,但是回到南方都市,確實是個大作戰。
Thumbnail
記得月初時有人問我,身為新北市的居民,覺得與台北市居民有什麼不一樣? 󠀠 當時的討論者有三 一號小滴是台北市居民。 二號阿土在高雄出生長大,但18歲之後的求學生涯似乎都遠離都市中心,最後在新北租屋。 三號阿蓮我不曉得,但她對台北居民的成見最深。 󠀠 我加入話題時,他們已辯過一輪。
Thumbnail
記得月初時有人問我,身為新北市的居民,覺得與台北市居民有什麼不一樣? 󠀠 當時的討論者有三 一號小滴是台北市居民。 二號阿土在高雄出生長大,但18歲之後的求學生涯似乎都遠離都市中心,最後在新北租屋。 三號阿蓮我不曉得,但她對台北居民的成見最深。 󠀠 我加入話題時,他們已辯過一輪。
Thumbnail
描述了作者獨自來到東京生活的心路歷程,從習慣自己在外生活,到在陌生的環境中迷茫但又感到強壯,充滿著對新生活的好奇和熱情。
Thumbnail
描述了作者獨自來到東京生活的心路歷程,從習慣自己在外生活,到在陌生的環境中迷茫但又感到強壯,充滿著對新生活的好奇和熱情。
Thumbnail
在臺北展開新生活已經兩個禮拜,作者忽然開始思念家鄉,這對於過去獨立堅強的性格來說是意外的鄉愁。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家鄉的生活以及回到都市後的糾結心情,充滿了懷舊情懷。
Thumbnail
在臺北展開新生活已經兩個禮拜,作者忽然開始思念家鄉,這對於過去獨立堅強的性格來說是意外的鄉愁。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家鄉的生活以及回到都市後的糾結心情,充滿了懷舊情懷。
Thumbnail
離家不是當叛逆的小孩
Thumbnail
離家不是當叛逆的小孩
Thumbnail
系刊主編出了一個題目,要求我以「故鄉」為主題書寫一篇小文,暢敘我對故鄉的感覺。我究竟是那裡人呢?想想,還真有些惘然。 按戶籍登記,我算臺北縣(現在是新北市)人,我的出生地是中和。當中和、永和的界域還不是那分明的時代,有時還得花費口舌說明我的故鄉是「臺北縣中和鄉」,而不是「臺北縣永和
Thumbnail
系刊主編出了一個題目,要求我以「故鄉」為主題書寫一篇小文,暢敘我對故鄉的感覺。我究竟是那裡人呢?想想,還真有些惘然。 按戶籍登記,我算臺北縣(現在是新北市)人,我的出生地是中和。當中和、永和的界域還不是那分明的時代,有時還得花費口舌說明我的故鄉是「臺北縣中和鄉」,而不是「臺北縣永和
Thumbnail
醒來,一晌不知身在何處。 瞇眼看見窗簾細縫透進來的陽光,嗯,今天大年初二,在台北。 這應該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大年初二在台北,而且還是在台北的飯店裡。 不算早些年在國外度過的春節,年初二,我應該都在嘉南平原的老家。 小時候,媽媽總是大年初一帶我們回外婆家。婚後,也循媽媽的習慣,大年初一就從台北回
Thumbnail
醒來,一晌不知身在何處。 瞇眼看見窗簾細縫透進來的陽光,嗯,今天大年初二,在台北。 這應該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大年初二在台北,而且還是在台北的飯店裡。 不算早些年在國外度過的春節,年初二,我應該都在嘉南平原的老家。 小時候,媽媽總是大年初一帶我們回外婆家。婚後,也循媽媽的習慣,大年初一就從台北回
Thumbnail
對於長年住在國外, 一年回台灣1〜2次的我來說, 其實有點搞不懂我回台灣, 究竟是「回家」還是「出國玩」。 剛來日本的前兩年還很有新鮮感, 休假就喜歡到處跑, 但日子久了, 加上疫情期間生活變成三點一線, 家裡, 公司跟超市。疫情期間不方便約朋友出門的情況下, 三年沒約了也變得不太好約, 結果
Thumbnail
對於長年住在國外, 一年回台灣1〜2次的我來說, 其實有點搞不懂我回台灣, 究竟是「回家」還是「出國玩」。 剛來日本的前兩年還很有新鮮感, 休假就喜歡到處跑, 但日子久了, 加上疫情期間生活變成三點一線, 家裡, 公司跟超市。疫情期間不方便約朋友出門的情況下, 三年沒約了也變得不太好約, 結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