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

含有「鹿港」共 17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在日治時期,鹿港雖失去港口地位,卻靠布業、香品、金紙、工藝與房地產逆勢翻身。許多地方仕紳轉型為布商與收租階級,並將鹿港商品銷往全台,寫下屬於鹿港的黃金經濟年代。
清明連假,奶茶小姐與家人在鹿港聯亭泡菜鍋(鹿港店)享用溫馨的家庭聚餐。溫暖的用餐環境、份量十足又美味的火鍋料、尤其是奶香起司鍋與魚鬆飯,都讓他們留下美好的回憶。文章詳細描述了餐廳的環境、餐點以及用餐體驗,並推薦給在鹿港旅遊的讀者。
Thumbnail
4/5联亭泡菜鍋
探討鹿港由全臺最繁華港口沒落的原因,並說明其文化遺產的現代價值。
第二章:烈風初燃 乾隆十二年·仲春 月色如水,靜靜流淌在台灣的山林之間。螢火點點,偶爾有鳥獸竄動,驚起一陣簌簌聲響。這夜,南投溪頭的一處隱秘山寨燈火微明,屋內的氣氛卻如爐火般炙熱。 林爽文靜坐在天地會的會堂內,耳邊是眾人熱烈討論的聲音。這半年來,他已逐漸融入天地會,但今晚,他將迎來新的考驗。
紅磚牆自有其迷人的特色;圓弧轉角的紅磚牆,更常令人流連拍照。
Thumbnail
李英華-avatar-img
2025/03/15
現在鄉下還有很多紅磚蓋的屋子和牆壁,通常空屋的多,多年前鄉下人外出謀生,老人留守,老人凋零後,只留空屋。
蒔緣-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6
李英華 最後因為想賣的、不缺錢的、不想賣的、不管事的,後代百百個,意見也百百種,就成了『共業』,很難處理
正港的窄巷裡 能否再見當年的興盛
Thumbnail
臺灣民間信仰中,對於土地公與五路財神的信仰,存在共通性與差異性。土地公為地方保護神,五路財神則代表招財進寶。但五路財神的組成人物,因地方之不同而有版本差異。文章探討兩種信仰的共通點與不同之處,及其背後的文化意涵。
Thumbnail
有拜有保佑
蒔緣-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17
林燃(創作小說家) 同意,心誠則靈
鹿港古鎮夜間經濟崛起,咖啡館、酒吧、民宿等多元業態進駐,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創意融入鹿港,帶來新的活力與商機,使鹿港成為經濟與文化的交匯點。夜間燈光秀妝點古鎮,遊客駐足欣賞夜景、品嚐美食,感受傳統與現代融合的魅力。
Thumbnail
李英華-avatar-img
2025/02/13
「讓鹿港的夜晚,不再只是靜謐的古鎮,反倒成為商業活力和經濟動力的熱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目光與機會。」 有錢賺,人就多了起來,人潮與錢潮。
蒔緣-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13
李英華 40幾年前,鹿港的確像羅大佑唱的『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其實連紅綠燈也只有玉珍齋和鎮公所這二條路口各一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