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初見《薪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暫時不寫音樂。


上週去了國家戲劇院看雲門舞集的《薪傳》,這支舞上次在臺灣演出已是 2003 年,這次因應雲門五十週年,暌違二十年重新登台。說來慚愧,我們這一代的小孩幾乎是跟著雲門一起長大的,誰從小到大沒有聽過幾次雲門的名字,甚至小時候還曾經去舞蹈教室上過韻律課,如此親近如此熟悉,我卻對這個來自臺灣的舞團一無所知。


第一次看雲門的現場演出,進場前原先有點擔心全長九十分鐘沒有中場休息,自己的專注力究竟能持續多久,沒想到得到的卻是完全始料未及的震撼體驗。全程被釘在座位上無法動彈,眼淚不由自主地掉個不停,直到謝幕才回過神來,想不透究竟為何如此被感動。

raw-image


這次坐在台前第五排,近距離感受舞者動作收緊和舒展時的力度;覆蓋了一層薄汗的肌肉紋理在舞台燈下閃著光澤;賣力吸吐的一張一弛;情緒飽滿的表情與姿態;以及每個舞者之間那股肉眼不可見卻纏繞在空氣中的強烈連結,才終於明白雲門之所以為雲門,就是因為這些無可取代之處。


原來一直以來對舞蹈表演並沒有太強烈的感受,是因為沒有用對的方式看。原來看一支舞就是得要進入劇場,和所有表演者一起呼吸、一起用力、一起微笑、一起落淚,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整部作品想傳達的意念與扎扎實實的力量。

raw-image


1978 年,31 歲的林懷民與雲門舞者,到新店溪畔搬石頭,體驗先民勞動的體態,編創「柴船渡烏水,唐山過臺灣」的《薪傳》。這是首齣以臺灣歷史為題材的劇場作品。

12 月 16 日,首演那天,美國宣布將與中華民國斷交,社會激憤不安。刻劃先民強渡黑水,奮鬥拓殖島嶼的舞劇在兩個月間撫慰,鼓舞了兩萬多名觀眾。


知道了這樣的歷史背景,在觀賞演出的過程中便有意識地揣摩著當時的情境。在那個國際局勢風雨飄搖的年代,國族認同與個人在大環境中的定位同時受到挑戰,整個社會面對未知前景的壓抑與悲壯之下,唯一不變的是那股集體意志的凝聚力。


「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


藝術始終是與時代背景脫不了關係的,習以為常的祝禱詞放在當代看來天經地義,然而在這齣舞誕生的年代,這八個字卻是乘載了多少冀盼的重量。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們抱持著各式各樣的立場,因為不同的看法而產生對話或爭執,然而沒有一個人會不希望自己的國家平安,有時候真的只要平安就好。


大概是第一次意識到慶典、紅布條、舞龍舞獅,那些我曾經並不特別在意的民俗文化,其實都有其出現的緣由與脈絡,而且必然有存在的必要性。深深感謝這片土地孕育出這樣一群藝術家,保護著我們的文化資產,也讓這樣一部關於臺灣的作品被世界看見。

raw-image


「總覺得我們已經輸在起跑點,要拚,要趕上潮流,要與歐美並肩。我們學習西方藝術的努力遠比關心本土文化的時間還多。那天晚上,嘉義的觀眾對我棒喝:劇場是人與人交流的處所,形式、主義只是手段,一知半解吞食西方牙慧,會讓創作者把自己孤立起來,遠離了社會和群眾。那不是雲門該走的窄路。」

—— 林懷民〈吶喊與突圍〉


總是能被來自這片土地的藝術深深打動著,並且為這些感到驕傲,我知道那是來自於我和這座島嶼的連結。那天散場時在心中告訴自己,對身份認同感到困惑的時候,就回頭想想這部作品,一定能找到答案與力量。


延伸閱讀|【當代散文】林懷民/吶喊與突圍──薪傳4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有待 𝐒𝐨𝐮𝐧𝐝𝐜𝐡𝐞𝐜𝐤
31會員
41內容數
人生有待商榷,音樂有待 Soundcheck
2025/02/28
在這個日子用音樂和影像記住那些不能遺忘的事,是因為不願變得麻木,有時候光是記得就是一種救贖,也不忘提醒自己所有習以為常的從來不是理所當然。願這片土地永遠自由,望你順遂,台灣。
Thumbnail
2025/02/28
在這個日子用音樂和影像記住那些不能遺忘的事,是因為不願變得麻木,有時候光是記得就是一種救贖,也不忘提醒自己所有習以為常的從來不是理所當然。願這片土地永遠自由,望你順遂,台灣。
Thumbnail
2024/12/15
二十年過去,很多事都變了,不變的是他們都還在。雖然沒有緣分一起經歷那個百花齊放的美好年代,但活在還有他們的時代就不算太壞,也始終慶幸自己是被這些音樂餵養長大。
Thumbnail
2024/12/15
二十年過去,很多事都變了,不變的是他們都還在。雖然沒有緣分一起經歷那個百花齊放的美好年代,但活在還有他們的時代就不算太壞,也始終慶幸自己是被這些音樂餵養長大。
Thumbnail
2024/06/27
時隔一陣子再次聽起,玠瑋的嗓音依舊溫暖而堅定,我在歌裡遇見了當年封存的那份義無反顧的勇敢與傻勁,或許是這樣的力量在冥冥之中帶著我一路走到今天。
Thumbnail
2024/06/27
時隔一陣子再次聽起,玠瑋的嗓音依舊溫暖而堅定,我在歌裡遇見了當年封存的那份義無反顧的勇敢與傻勁,或許是這樣的力量在冥冥之中帶著我一路走到今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溪文化劇場:咱攏是社頭人,是 2019 年 7 月 20、21 日於大溪天幕籃球場所舉辦的在地居民共演臺語歌舞劇。主題描述協義社耆老傳薪對兒子小六帶領的新興社頭用強烈的電音、熱舞有所不滿,而老婆和媳婦竟然也因為六廿四遶境時要準備傳統的草仔粿還是新潮的馬卡龍也起口角,展開新舊社頭及世代傳承的對話。
Thumbnail
大溪文化劇場:咱攏是社頭人,是 2019 年 7 月 20、21 日於大溪天幕籃球場所舉辦的在地居民共演臺語歌舞劇。主題描述協義社耆老傳薪對兒子小六帶領的新興社頭用強烈的電音、熱舞有所不滿,而老婆和媳婦竟然也因為六廿四遶境時要準備傳統的草仔粿還是新潮的馬卡龍也起口角,展開新舊社頭及世代傳承的對話。
Thumbnail
走進劇院,心跳逐漸加速,諾大的歌劇院、熟悉的灰暗、排列有序的座位,使我安定不少。 每一次欣賞演出都是種療癒身心的spa 而喜歡雲門作品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它能呈現現代舞看似深不可測、卻以平易近人的敘事手法,表達特定議題。且都是關懷人們的處境與感受的題材, 尤其是這三天在高雄演出的《薪傳》。節奏感、集體
Thumbnail
走進劇院,心跳逐漸加速,諾大的歌劇院、熟悉的灰暗、排列有序的座位,使我安定不少。 每一次欣賞演出都是種療癒身心的spa 而喜歡雲門作品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它能呈現現代舞看似深不可測、卻以平易近人的敘事手法,表達特定議題。且都是關懷人們的處境與感受的題材, 尤其是這三天在高雄演出的《薪傳》。節奏感、集體
Thumbnail
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們抱持著各式各樣的立場,因為不同的看法對話或爭執,然而沒有一個人會不希望自己的國家平安,有時候真的只要平安就好。
Thumbnail
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們抱持著各式各樣的立場,因為不同的看法對話或爭執,然而沒有一個人會不希望自己的國家平安,有時候真的只要平安就好。
Thumbnail
(2005年版) 農曆過年前跟同事囔著要看一齣台灣史上最長的戲劇。七個半小時的戲,聽來有點嚇人,從白天看到晚上或分段成兩天看,如此特別的戲碼,當真要看得選個好位置才行,但過年放假回來便開始忙碌,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重要位置。 一天往國家圖書館的路上,經過捷運中正紀念堂站廊內大幅廣告,早先《雲門舞
Thumbnail
(2005年版) 農曆過年前跟同事囔著要看一齣台灣史上最長的戲劇。七個半小時的戲,聽來有點嚇人,從白天看到晚上或分段成兩天看,如此特別的戲碼,當真要看得選個好位置才行,但過年放假回來便開始忙碌,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重要位置。 一天往國家圖書館的路上,經過捷運中正紀念堂站廊內大幅廣告,早先《雲門舞
Thumbnail
🌿「活下去,沒輸就會贏」 來賓介紹👏👏👏 -- 西來庵的人哪~演員 曾鏵萱 -- 西來庵的人唷~演員 邱任庭(阿秋)
Thumbnail
🌿「活下去,沒輸就會贏」 來賓介紹👏👏👏 -- 西來庵的人哪~演員 曾鏵萱 -- 西來庵的人唷~演員 邱任庭(阿秋)
Thumbnail
推薦度:★★★★《14th新人新視野》展現了表演某一向度的光譜特性:舞蹈《在山海來去》、戲劇《我是既快樂又悲傷》與介於二者之間的《黑暗的光景》。
Thumbnail
推薦度:★★★★《14th新人新視野》展現了表演某一向度的光譜特性:舞蹈《在山海來去》、戲劇《我是既快樂又悲傷》與介於二者之間的《黑暗的光景》。
Thumbnail
推薦度:★★★★留白有留白的巧妙,補白有補白的訣竅。《暗戀桃花源》留白35年,編導企圖以《江/雲.之/間》補上,最終填補的只有《暗戀桃花源》演職員的不甘心。《暗戀桃花源》有或沒有《江/雲.之/間》都無甚緊要。
Thumbnail
推薦度:★★★★留白有留白的巧妙,補白有補白的訣竅。《暗戀桃花源》留白35年,編導企圖以《江/雲.之/間》補上,最終填補的只有《暗戀桃花源》演職員的不甘心。《暗戀桃花源》有或沒有《江/雲.之/間》都無甚緊要。
Thumbnail
2012年某個週末夜晚10點半接到吳寶春的電話,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我知道他一定會被《女兒紅》這齣戲感動到內心澎湃莫以名之。他很激動的說:「台灣不能沒有李國修……」。第一次欣賞屏風表演班的戲是19年前的《西出陽關》,從青澀到熟齡,陪伴我成長的就是一齣齣的好戲。國修老師曾對他的弟子說:「只要你一朝踏上
Thumbnail
2012年某個週末夜晚10點半接到吳寶春的電話,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我知道他一定會被《女兒紅》這齣戲感動到內心澎湃莫以名之。他很激動的說:「台灣不能沒有李國修……」。第一次欣賞屏風表演班的戲是19年前的《西出陽關》,從青澀到熟齡,陪伴我成長的就是一齣齣的好戲。國修老師曾對他的弟子說:「只要你一朝踏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