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筆|如夢之夢 (上)

2023/01/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05年版)

農曆過年前跟同事囔著要看一齣台灣史上最長的戲劇。七個半小時的戲,聽來有點嚇人,從白天看到晚上或分段成兩天看,如此特別的戲碼,當真要看得選個好位置才行,但過年放假回來便開始忙碌,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重要位置。


一天往國家圖書館的路上,經過捷運中正紀念堂站廊內大幅廣告,早先《雲門舞集》《紅樓夢》的華麗衣裳換上《如夢之夢》彩虹新衣,想起看戲這事。上網查找,碰巧週日在戲劇院首演剩最後一張票(是誰幫我留的吧)?!嗯,買了票,並破例先讀劇本小說。夜晚翻看小說,靜謐的環境正符合小說裡營造的氛圍,找到合適的閱讀方式,速度便加快。對戲劇經驗不多的我,先看劇本小說幫助我更容易理解這齣大戲。

對賴聲川導演十多年前的電影作品《暗戀桃花源》印象深刻,一齣以悲劇與喜劇不同節拍卻融合的表演,一場時空交疊的戲,每回再看都有不同的心得,歡樂與感動仍發酵。喜歡金士傑與丁乃箏的表演,喜歡隨著導演的帶領,對習慣了的生活引入一些不同的思考模式,許久沒看戲,期望享受精湛的表演之餘,也期待《如夢之夢》的啟發。

夢劇藉由一位罹患不知名癌症的病人,向對他的病情束手無策的醫師,訴說自己一生如夢的經歷。幾年前,剛得知自己患了怪病,用所剩不多的日子,展開一站接續一站的旅行,在旅途中尋找他需要的答案。他在巴黎遇上一位中國女子,與他相戀,一位吉普賽人算命師,給他一些線索,指示他的生命之謎,得用另一道謎來解。一個在法國諾曼第城堡與巴黎藝術界之間的故事,將好奇的他帶到上海,透過一位病臥在床的老畫家,閱讀她的一生,像是一隻渴望自由的鳥,飛翔在上海與巴黎的愛情故事。最終,故事裡不同時空中的三位病人同時出現在舞台的三張病床上,病人的心情環環相扣,解開了似真非真,如夢般的謎底。

我很喜歡這齣戲,當我旁觀三段人生與三個不同國度文化外加故事角色淺意識的夢境,時而產生共鳴。如同2000年在關渡國立藝術學院(已改名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裡看首演的人說,不覺得戲冗長。十二幕戲,像翻閱一本精采小說,一頁接續一頁,不想擱到明天。首演全天場的戲從下午兩點看到午夜十二時,剛好還趕得上捷運回家。走在昏暗的午夜街上沒啥人影,感覺真像做了場夢,夢裡有三十二位演員分別飾演上百個角色,跟我說了好長好長的故事,而他們的話仍鮮明地迴蕩腦海。

「浮生若夢,若夢非夢,浮生何如,如夢之夢。」

夢劇也有分段兩天觀看的場次,第一晚看完前半部,隔晚再來到相同位置聽第二部。有趣的經驗是,和許多獨自來觀看的鄰近觀眾聊了起來,起先後到者還想讓我們換位置,以為是熟朋友,後來也加入大夥的談話。她們都是死忠戲劇迷,聽她們聊台灣戲劇界生態與心得,我想台灣本土文化正需要這樣一股熱情推動。雖然還沒問她們的名字,看完第一晚戲後,互道明天見,來自各地的陌生人因戲結一份短暫的緣,帶相同的夢境回家,這種感覺很奇特。

[後記]
太久沒看戲,不懂得規矩,首演當天遲了幾分鐘,被罰坐在外場休息,等候第一場結束約一個半小時後才能進場(小朋友下回看戲要記得準時阿)。看完戲非常感動,回家上網發現隔天便宜的票有空出一個很棒的位置,巧不巧,只有一個位子落在好地方,所以又去了一回~!


[註] 舞台中央的票非常值得;舞台旁區域票,坐在臨時架高的層椅,視野容易被其他觀眾遮擋,但比樓上的位置有臨場感;其實便宜票好位置,視野比舞台旁的角度更完整,椅子更舒適;坐樓上舒適,但因距離與俯角緣故,較像在看電影。

















123會員
316內容數
這裡有畫、有歌、有詩,有關於跨域觀察,體驗藝術人文的細微,目前每週更新親近藝文的內容工具,提供您參考。我是CC/希浠 -- CC是帶著缺的兩個圓圈,是記錄跨域生活使用的符號,靈感取自〈圈兒詞〉宋代女詞人朱淑真一封作弄夫婿的信;希浠是一條載著希望的小溪,盼與您一起/持續交流學習,謝謝您的來訪回饋與關注支持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