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浮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安於現

隨著自己的成長,接觸的人更多,仍然是個不擅長記名字很羨慕那些擅長記名字跟臉人們的人,臉盲的症狀以十分緩慢的速度療癒中,原本就不安於現的個性,開始想換風格
風格固定後,的確粉絲數上升得比較快,但是同時也開始有了疑問,如果畫的東西已經是我過去的狀態,我還能保持這個帳號的內容真實?還是以達到大眾的標準的技巧就算哪天因為這樣的設計規劃成名卻也變成了不是我的東西,只是一個經過設計的商品?那...跟那些知名作家又有何異?
於是,選擇了小眾之中的小眾,在後真相後事實*1當道內容為王式微的年代,不再拘泥於他人眼中的“風格重要”,自己想以內容出發,風格次要​
在這個階段,增加了顏色,依然每天一幅畫的頻率,經歷過挑戰國外繪師發起的Inktober*2,國內繪師發起的300題挑戰,朋友經過廟宇看到發財夢挑戰等等到期間第一次小個展,跟展覽的觀眾一起完成第一次的交換故事企劃​
以一個圓形杯墊為媒材,隨機的題目,加上自己的想法:寫實或魔幻寫實*3 都包括,像是透過一圓小窗,把生活中的會被從眼角忽略或被藏在記憶抽屜底層的那些瞬間,攝影留存的畫面
因為是一些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戲劇,因此將這系列取名浮世*4

註腳:

*1 後真相/後事實post-truth:「後真相」其實是2016年伴隨英國公投「脫歐」,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出現的一個熱詞,並被《牛津大辭典》選為年度詞匯。意思是,「訴諸情感與個人信仰比陳述客觀事實更能影響民意的一種情形」,簡而言之就是,比起事實,人們更看重情緒。把真相放在強調的先後順序後面,最終達到弄假成真的效果。「事實勝於雄辯」的相反,即是「雄辯勝於事實」的價值觀成為社會的主流,主觀意見重於客觀事實,立場決定是非。
*2 美國畫家 Jake Parker 從 2016 年開始發起 Inktober(Ink+October)活動,在每年十月的每一天規定不同的主題,讓藝術家們照著主題一天畫一張圖,挑戰連續 31 天用墨水繪畫的活動,參與方式就是在任何社群媒體上發文並打上 #inktober​
*3 魔幻寫實:一種敘事文學技巧,故事中的因果關係看起來常常不合乎現實狀況。將傳統的寫實主義融入少許的超現實和幻想意涵在裡面。被用來描述一種不尋常的寫實主義
*4 浮世繪(日語:浮世絵/うきよえ)是日本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因巧妙地與木板活板印刷結合而在江戶時代廣為流行,起源於17世紀,並以18、19世紀的江戶為中心迎來創作與商業上的全盛時期,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戲劇。浮世繪常被認為專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畫(日語稱為錦繪),但事實上也有手繪的作品。
「浮世」一詞是日本中世以來的佛教概念中相對於淨土的充滿憂慮的現世。它所指稱在塵俗人間的漂浮不定,衍伸為一種享樂的人生態度,可以盡顯於浮世繪裡歡樂榮景的華麗刻劃。
『想像大家一起坐在沙發旁有火爐批哩巴拉,冬日窩在一起聊天的樣子,大概就是這間沙龍的印象...』 ☾ ⋆ • ⋆✦ ⋆ • ☁️ ☾ ⋆ • ⋆ ✦ • ⋆ ☁️ • ⋆.:*✦ 目前房間有 插畫品牌:不知名 製物品牌:一十一 充滿動物與怪物的“慢來宇宙”moonlight &創作者本人的心裡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魔法系畫家第293天 #徜徉 這幾天開始規劃10月的畫展 畫展主題就叫「徜徉」 為了寫一段說明畫展主題的文字 想起了「關於自由的定義」 開始紀錄生活的第一篇文章有提到👇 https://vocus.cc/article/64ddb880fd897800019
Thumbnail
這張是去年十一月畫的。想試試可愛的插畫風格,幾十年前的小書卡上,常見這種風格的插畫。 其實插畫需要想像力和創意,才能創作出動人的畫面,所以想像力沒那麼豐富的我,要構思其實有點燒腦。 感覺以前年輕時的想像力比較豐富,現在中年了,有時被現實的問題困擾,就不太有那樣的餘裕,但偶爾,還是可以刺激鍛鍊一下
Thumbnail
2024年是一個充滿成長和調整的一年。作為一名創作者,對於創作和自我調整的體悟,以及對於處於壓力與創作之間的尷尬情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Thumbnail
#魔法系畫家第225天 #聽見自由的聲音 最近的生活常常覺得不太現實 稍微分享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在炫耀 就選擇低調的快樂🤓 - 自由自在的感覺 大概就是我現在的心情吧 這幅畫讓我意外的喜歡 用了以前從來沒用過的畫法 樹葉都是用點的
  我心目中的理想陳述更像是,每個人首先向塞尚那樣,去思索、去努力把人知覺中的現象表現出來。相較於所謂的「客觀世界」或「物理世界」,那可能看起來有些扭曲或歪斜,但那是朝向一種「真正的人在世界裡看到的樣子」的嘗試。
Thumbnail
描繪日常生活中的顏色和瞬間為特色,表現溫暖的情感、日常的心靈饗宴。
Thumbnail
當下瞬間演作。繪畫思考 先聲明。本人不會畫。僅闡述理念思想。 分類 人。創作者。觀察者 物。藝術品 事。過程。結果 時。瞬間的當下連續性。永恆無時間性 一幅畫的藝術在於 時的概念。過程本身。畫本身。畫家。觀者審畫。 此答案不易解。反問。畫藝術。消失於 概念無?過程無?畫無?畫家無?觀畫
Thumbnail
這個作品就沒有小說甚麼的想法了,原本是想畫漩渦而已,但中間那部份我畫到煩了,就突然靈光一閃,把中間的部分改成眼睛;記得以前友人看到這作品時,還問我壓力是不是很大,但我自己是感覺沒有甚麼壓力啦~
Thumbnail
許多藝術家在創作時,會有多幅作品同時進行,並在不同時機重塑作品。我對於創作者的創作時機、和如何賦予作品新靈魂感到好奇。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藝術家在印製自己畫作時的經驗和挑戰,包括不同的印刷方案和顏色選擇。作者分享了在參加活動後的思考和自我探索,並且表達了對於創作和印製的看法。
Thumbnail
#魔法系畫家第293天 #徜徉 這幾天開始規劃10月的畫展 畫展主題就叫「徜徉」 為了寫一段說明畫展主題的文字 想起了「關於自由的定義」 開始紀錄生活的第一篇文章有提到👇 https://vocus.cc/article/64ddb880fd897800019
Thumbnail
這張是去年十一月畫的。想試試可愛的插畫風格,幾十年前的小書卡上,常見這種風格的插畫。 其實插畫需要想像力和創意,才能創作出動人的畫面,所以想像力沒那麼豐富的我,要構思其實有點燒腦。 感覺以前年輕時的想像力比較豐富,現在中年了,有時被現實的問題困擾,就不太有那樣的餘裕,但偶爾,還是可以刺激鍛鍊一下
Thumbnail
2024年是一個充滿成長和調整的一年。作為一名創作者,對於創作和自我調整的體悟,以及對於處於壓力與創作之間的尷尬情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Thumbnail
#魔法系畫家第225天 #聽見自由的聲音 最近的生活常常覺得不太現實 稍微分享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在炫耀 就選擇低調的快樂🤓 - 自由自在的感覺 大概就是我現在的心情吧 這幅畫讓我意外的喜歡 用了以前從來沒用過的畫法 樹葉都是用點的
  我心目中的理想陳述更像是,每個人首先向塞尚那樣,去思索、去努力把人知覺中的現象表現出來。相較於所謂的「客觀世界」或「物理世界」,那可能看起來有些扭曲或歪斜,但那是朝向一種「真正的人在世界裡看到的樣子」的嘗試。
Thumbnail
描繪日常生活中的顏色和瞬間為特色,表現溫暖的情感、日常的心靈饗宴。
Thumbnail
當下瞬間演作。繪畫思考 先聲明。本人不會畫。僅闡述理念思想。 分類 人。創作者。觀察者 物。藝術品 事。過程。結果 時。瞬間的當下連續性。永恆無時間性 一幅畫的藝術在於 時的概念。過程本身。畫本身。畫家。觀者審畫。 此答案不易解。反問。畫藝術。消失於 概念無?過程無?畫無?畫家無?觀畫
Thumbnail
這個作品就沒有小說甚麼的想法了,原本是想畫漩渦而已,但中間那部份我畫到煩了,就突然靈光一閃,把中間的部分改成眼睛;記得以前友人看到這作品時,還問我壓力是不是很大,但我自己是感覺沒有甚麼壓力啦~
Thumbnail
許多藝術家在創作時,會有多幅作品同時進行,並在不同時機重塑作品。我對於創作者的創作時機、和如何賦予作品新靈魂感到好奇。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藝術家在印製自己畫作時的經驗和挑戰,包括不同的印刷方案和顏色選擇。作者分享了在參加活動後的思考和自我探索,並且表達了對於創作和印製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