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29 枯荷的凝思 [理解畫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網路上搜尋的殘荷照,凝神欣賞這幅攝影,打完草稿當下塗抹幾筆上色,最初還不知如何完成背景...。
圖 YHCC@水彩練習, FEB2022 草圖
感謝 參考繪圖來源 W29 枯荷 26x18 cm
擱了幾週後,嘗試為背景上深色,可惜沒拿捏好畫筆與畫紙之間的濕度差異,不小心暈開... 趕緊停筆,再調淡深淺的灰,任它流淌紙上,慢慢染成一個世界。
.
圖 YHCC@水彩練習, FEB2022
W29 枯荷 26x18 cm

🎨水彩自學參考影片 📝 觀看筆記|notes

  • 藝術金鐘罩:這兩集聊到【畫畫風格】
    內功心法篇 - 怕被AI取代?你有自己的繪畫風格嗎?你的畫風夠獨特嗎?
    修煉方法篇 - 當AI、機器越來越像人,而你卻越來越像機器嗎?藝術的學習就是讓你變回人!〉
    📝 畫風是畫者個性的外在顯現,了解自己需要先想想自己如何思考這個世界。
    📝 繪畫在培養人的獨特性,尋找你的畫風,透過「取材」,以多面向思維發現更多可能性,避免落入公式化思考與學習(套路),建立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
    📝 以馬舉例說明畫風差異,由「題材」開始發現獨特(確立一幅畫的創作意圖或固定角度亦可),在過程裡認真體驗這個世界,建立自己對社會的認知。
  • 有點藝思哦是什麼决定了我們的審美?
    📝 生理層:人腦愛偷懶、愛規律、愛新奇、愛簡潔;以林布蘭(荷蘭畫家)〈夜巡〉為例,解析畫面處理技巧與生理層審美訴求結合的邏輯。
    📝 文化層:主流文化的審美,對權力的崇拜,喜歡便意味更高級更有品味。
    📝 經驗層:對自己了解越深越有自信,越能接受人的多樣性,在多樣性中找到自己是審美的核心魅力之一;回歸經驗層,主導審美,擁有更多自我決定權。

avatar-img
142會員
350內容數
這裡有畫、有歌、有詩,有關於跨域觀察與學習,體驗藝術人文的細微,與親近藝文的內容工具,謝謝您來訪回饋與關注支持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創作的過程中,藝術家常會面臨風格的瓶頸。本文分享瞭如何受到外國藝術家的啟發,嘗試使用金色顏料創作,並探討了提升技藝的重要性。透過挑戰不同的作品風格,藝術家尋找靈感,使畫作更具生動性。想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藝術技藝嗎?
Thumbnail
分享我最近畫的風景、花草、建築及人像作品。透過使用不同的繪畫工具,展現出不同的畫風。繪畫對我而言,既療癒也是紓壓,也是對生活的紀錄。
Thumbnail
這是最近我練習水彩的日記,感受到實體繪畫的溫度是電繪所沒有的,試著挑選花束畫出來很有成就感,畫水彩和電繪的感受很不一樣,畫水彩雖然可以修改,但也有限,學習接受自己的樣子,還有想畫的就留給下一張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無意之間看見的竹,讓我產生了想畫水墨畫的想法。畢竟我也不是繪畫或藝術家出身,即便這樣還是想要嘗試不同以往的童趣蠟筆風格。 我很喜歡這種濃淡不同、揮筆肆意的畫法。好像說話的語調有輕也有重;有近也有遠的表達方式。這是我認為水墨畫最有魅力的地方….. 利用濃淡深淺、不同的顏色以表畫師內心所想又或是親眼
Thumbnail
從似顏繪到水彩風格,作者在電繪與手繪之間尋求平衡,透過Calvin at DrifterStudio的電繪學習後,延伸用水彩手繪創作,探索電繪和手繪的不同優勢與挑戰。本文分享了作者的繪畫心得以及使用的繪畫工具。
Thumbnail
嘗試用Bing會圖,但有些疑問,遠景、主體、光線 三層的描述不知應如何寫在同一次的設計指令中。莫非只能像現在這樣,分批寫逐漸疊圖嗎?
Thumbnail
距離上一張漫流技法的水彩創作已經有一段不短的時間, 這次的作品算是一個技法上的複習。 暫時沒有丹尼爾史密斯的藍調珍珠, 我改用秘密武器讓普通的水彩閃閃發光。
Thumbnail
創作認知 是指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對自身創作行為的理解與反思。這包含兩個層面: 自我認知 創作者對於自身能力、風格、優缺點的認識。過去,我曾經受到他人作品的影響,試圖模仿別人對服飾的唯美描寫。然而,我現在深知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個性,就如同每朵花各自綻放。因此,我不再試圖追求別人的風格,而是專注於
Thumbnail
有認真看我的文章的,都知道我一直以來說的不是「不准」設計師或畫家使用「AI」,我說的是「不要拿AI繪圖的結果當成是自己畫的」
Thumbnail
《筆記大自然》 實作#1 之前有跟台東藝術家—傳莉老師學畫,讓我對花草產生了興趣。 但自己太愛好自由, 老師建議我先很單純的畫畫, 今早嘗試書中的方法, 走出戶外, 看到什麼就畫吧! 我其實對植物是小白, 只知道簡單的桂花、酢醬草。 其他真的都不知道,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創作的過程中,藝術家常會面臨風格的瓶頸。本文分享瞭如何受到外國藝術家的啟發,嘗試使用金色顏料創作,並探討了提升技藝的重要性。透過挑戰不同的作品風格,藝術家尋找靈感,使畫作更具生動性。想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藝術技藝嗎?
Thumbnail
分享我最近畫的風景、花草、建築及人像作品。透過使用不同的繪畫工具,展現出不同的畫風。繪畫對我而言,既療癒也是紓壓,也是對生活的紀錄。
Thumbnail
這是最近我練習水彩的日記,感受到實體繪畫的溫度是電繪所沒有的,試著挑選花束畫出來很有成就感,畫水彩和電繪的感受很不一樣,畫水彩雖然可以修改,但也有限,學習接受自己的樣子,還有想畫的就留給下一張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無意之間看見的竹,讓我產生了想畫水墨畫的想法。畢竟我也不是繪畫或藝術家出身,即便這樣還是想要嘗試不同以往的童趣蠟筆風格。 我很喜歡這種濃淡不同、揮筆肆意的畫法。好像說話的語調有輕也有重;有近也有遠的表達方式。這是我認為水墨畫最有魅力的地方….. 利用濃淡深淺、不同的顏色以表畫師內心所想又或是親眼
Thumbnail
從似顏繪到水彩風格,作者在電繪與手繪之間尋求平衡,透過Calvin at DrifterStudio的電繪學習後,延伸用水彩手繪創作,探索電繪和手繪的不同優勢與挑戰。本文分享了作者的繪畫心得以及使用的繪畫工具。
Thumbnail
嘗試用Bing會圖,但有些疑問,遠景、主體、光線 三層的描述不知應如何寫在同一次的設計指令中。莫非只能像現在這樣,分批寫逐漸疊圖嗎?
Thumbnail
距離上一張漫流技法的水彩創作已經有一段不短的時間, 這次的作品算是一個技法上的複習。 暫時沒有丹尼爾史密斯的藍調珍珠, 我改用秘密武器讓普通的水彩閃閃發光。
Thumbnail
創作認知 是指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對自身創作行為的理解與反思。這包含兩個層面: 自我認知 創作者對於自身能力、風格、優缺點的認識。過去,我曾經受到他人作品的影響,試圖模仿別人對服飾的唯美描寫。然而,我現在深知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個性,就如同每朵花各自綻放。因此,我不再試圖追求別人的風格,而是專注於
Thumbnail
有認真看我的文章的,都知道我一直以來說的不是「不准」設計師或畫家使用「AI」,我說的是「不要拿AI繪圖的結果當成是自己畫的」
Thumbnail
《筆記大自然》 實作#1 之前有跟台東藝術家—傳莉老師學畫,讓我對花草產生了興趣。 但自己太愛好自由, 老師建議我先很單純的畫畫, 今早嘗試書中的方法, 走出戶外, 看到什麼就畫吧! 我其實對植物是小白, 只知道簡單的桂花、酢醬草。 其他真的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