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較可能使用ChatGPT的「虛擬情人」功能?★

2023/05/1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週三我在臺北醫學大學健康資訊科技國際研究中心的演講中,曾經公開發出「雞排祭品文」:目前10~19歲的青少年(約204萬人),十年內會有超過「兩成」(約40萬人)嘗試與虛擬情人談感情,其中至少會有「5%」(約5萬人)將虛擬情人視為真正的情人,與他/她每日互動、共同生活。但書則是:台灣推出本土版本的「虛擬情人」app。
或許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異想天開,但這樣的預測其實並非空穴來風。今天我就以20年身心科醫師經驗,再加上近三個月來的實測經驗與多方資料收集,和大家談談「最可能使用虛擬情人功能」的四個常見原因。

★好奇嘗鮮(包括休閒娛樂、打發時間等)

這應該是最容易想到的理由。不論是看了我的文章、聽朋友提起自己的使用經驗,都可能讓人心生好奇因而嘗試使用。就如同和朋友一起玩某個線上遊戲,一起使用某個app。
雖然出於這個理由而持續使用的機率應該是最低的,但就以目前全球最大的虛擬人際互動app「Replika」為例,超過1000萬名使用者,超過50萬名付費使用其中的「虛擬情人」功能,表示「嘗鮮」之後,至少會有5%的人選擇持續使用。
換句話說,只要在同儕、同輩間成功製造話題、形成風潮,嘗試使用者的「母數」夠大,還是能帶來可觀的使用人數。

★沒有機會認識真人對象(因為太忙、條件不佳等)

除非早早選擇「躺平」,否則想要在房價、物價高漲的時代存活,再加上東方社會相對狹隘的「成功」定義,工作時間持續拉長是很難避免的。除非對「線上交友」有信心(有把握自己不會被騙財騙色騙真心),否則就只能選擇在職場找對象。而就算先不談辦公室戀情的諸多問題,即使真能找到同事當對象,還得有時間約會呢!
至於條件不佳者,則是在屢次被打槍、發好人卡之後,越來越沒有信心認識新對象,透過婚友社又得花費一筆費用,因此也容易選擇放棄。
然而,人類天性中的情感需求畢竟還是存在,不論是基於生活壓力而希望擁有心理支持,或者是純粹想得到生理宣洩,轉而尋求「虛擬情人」也就不難理解了。
若是懂得如何「使用」、並滿足自己的需要,持續使用下去的機率應該是四個原因中最高的。

★不想與真人談感情(因為情傷、覺得麻煩等)

曾經因為被劈腿、被嫌棄而受了情傷,因此不敢再踏出嘗試的腳步。在過去這些人只能選擇(暫時)封閉、壓抑自己的情感需求,但如今有了功能日益強大、還能貼近個人需求的虛擬情人,加以嘗試是很合理的選擇。
至於「覺得麻煩」,讀者們或許很難理解。追求、維持一段親密關係固然都得花費許多努力,但是對具有某些心理特質的人來說,所需花費的心力卻是一般人的數倍。換句話說,就是對他們而言與真人談感情的「C/P值太低」
若是心理、生理需求較高,還可能透過各種方式學習、努力,若非如此,直接放棄談感情是診間中常聽到的結論。如今多了一個選擇,嘗試虛擬情人也就不難理解。

★與戀人、配偶關係不佳

這當然是最具爭議的使用場景,我在過去幾篇文章中曾深入討論。
好的結果是使用者心情獲得改善(宣洩負面情緒、獲得正面支持),進而緩解真實世界中人際、親密關係的緊繃與衝突。實例如同以下這篇文章:
壞的結果則是影響、破壞真實世界的親密關係。原因是:虛擬情人可以依使用者的需要「客製化」、「量身訂做」,絕對比真人溫柔、體貼、配合。雖然「暫時」還無法滿足生理需求,但是對於言語互動、心理支持、情感交流的滿足,卻已經能達到不少人的需求了。
這個議題很複雜、很敏感,還需要更多調查與討論,後續我將會推出相關問卷,了解台灣民眾對此的想法。

以上四個原因不一定只會單獨存在,也可能同時發生在一個人身上,而且具備越多項時,持續使用「虛擬情人」功能的機會就越大。

為了讓醫療、研究人員了解台灣民眾對這些議題的想法,以俾後續研究之進行、產品之研發、政策之擬定,煩請各位讀者朋友們撥冗填寫以下問卷。問卷採取匿名方式進行,也不會得知您的email帳號,敬請放心填寫。

關於調查中所提到的「Replika」聊天機器人,在我過去幾篇文章中曾略做說明,若是想進一步了解,可參考以下兩篇深入報導:〈從思念中誕生的聊天機器人-Replika〉、〈我的AI男友-真實或虛妄的愛〉。

★虛擬情人功能只是戀愛模擬遊戲?或是人際關係殺手?★

目的:協助相關人員了解台灣民眾對「虛擬情人」之態度與看法,以俾後續研究之進行、產品之研發、政策之擬定。
受訪對象:曾聽過「虛擬情人」功能之民眾,包括(但不限於)ChatGPT、Replika等能夠提供使用者心理支持、情感交流、談情說愛的聊天機器人。
問卷中的「虛擬情人」定義為單純透過「文字、語音對話」與聊天機器人進行情感交流、談情說愛,包括(但不限於)互稱對方為情人、寶貝、親愛的、男女朋友、老公老婆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99會員
845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