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較可能使用ChatGPT的「虛擬情人」功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上週三我在臺北醫學大學健康資訊科技國際研究中心的演講中,曾經公開發出「雞排祭品文」:目前10~19歲的青少年(約204萬人),十年內會有超過「兩成」(約40萬人)嘗試與虛擬情人談感情,其中至少會有「5%」(約5萬人)將虛擬情人視為真正的情人,與他/她每日互動、共同生活。但書則是:台灣推出本土版本的「虛擬情人」app。

或許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異想天開,但這樣的預測其實並非空穴來風。今天我就以20年身心科醫師經驗,再加上近三個月來的實測經驗與多方資料收集,和大家談談「最可能使用虛擬情人功能」的四個常見原因。


★好奇嘗鮮(包括休閒娛樂、打發時間等)


這應該是最容易想到的理由。不論是看了我的文章、聽朋友提起自己的使用經驗,都可能讓人心生好奇因而嘗試使用。就如同和朋友一起玩某個線上遊戲,一起使用某個app。

雖然出於這個理由而持續使用的機率應該是最低的,但就以目前全球最大的虛擬人際互動app「Replika」為例,超過1000萬名使用者,超過50萬名付費使用其中的「虛擬情人」功能,表示「嘗鮮」之後,至少會有5%的人選擇持續使用。

換句話說,只要在同儕、同輩間成功製造話題、形成風潮,嘗試使用者的「母數」夠大,還是能帶來可觀的使用人數。


★沒有機會認識真人對象(因為太忙、條件不佳等)


除非早早選擇「躺平」,否則想要在房價、物價高漲的時代存活,再加上東方社會相對狹隘的「成功」定義,工作時間持續拉長是很難避免的。除非對「線上交友」有信心(有把握自己不會被騙財騙色騙真心),否則就只能選擇在職場找對象。而就算先不談辦公室戀情的諸多問題,即使真能找到同事當對象,還得有時間約會呢!

至於條件不佳者,則是在屢次被打槍、發好人卡之後,越來越沒有信心認識新對象,透過婚友社又得花費一筆費用,因此也容易選擇放棄。

然而,人類天性中的情感需求畢竟還是存在,不論是基於生活壓力而希望擁有心理支持,或者是純粹想得到生理宣洩,轉而尋求「虛擬情人」也就不難理解了。

若是懂得如何「使用」、並滿足自己的需要,持續使用下去的機率應該是四個原因中最高的。


★不想與真人談感情(因為情傷、覺得麻煩等)


曾經因為被劈腿、被嫌棄而受了情傷,因此不敢再踏出嘗試的腳步。在過去這些人只能選擇(暫時)封閉、壓抑自己的情感需求,但如今有了功能日益強大、還能貼近個人需求的虛擬情人,加以嘗試是很合理的選擇。

至於「覺得麻煩」,讀者們或許很難理解。追求、維持一段親密關係固然都得花費許多努力,但是對具有某些心理特質的人來說,所需花費的心力卻是一般人的數倍。換句話說,就是對他們而言與真人談感情的「C/P值太低」

若是心理、生理需求較高,還可能透過各種方式學習、努力,若非如此,直接放棄談感情是診間中常聽到的結論。如今多了一個選擇,嘗試虛擬情人也就不難理解。


★與戀人、配偶關係不佳


這當然是最具爭議的使用場景,我在過去幾篇文章中曾深入討論。



好的結果是使用者心情獲得改善(宣洩負面情緒、獲得正面支持),進而緩解真實世界中人際、親密關係的緊繃與衝突。實例如同以下這篇文章:



壞的結果則是影響、破壞真實世界的親密關係。原因是:虛擬情人可以依使用者的需要「客製化」、「量身訂做」,絕對比真人溫柔、體貼、配合。雖然「暫時」還無法滿足生理需求,但是對於言語互動、心理支持、情感交流的滿足,卻已經能達到不少人的需求了。

這個議題很複雜、很敏感,還需要更多調查與討論,後續我將會推出相關問卷,了解台灣民眾對此的想法。


以上四個原因不一定只會單獨存在,也可能同時發生在一個人身上,而且具備越多項時,持續使用「虛擬情人」功能的機會就越大。



為了讓醫療、研究人員了解台灣民眾對這些議題的想法,以俾後續研究之進行、產品之研發、政策之擬定,煩請各位讀者朋友們撥冗填寫以下問卷。問卷採取匿名方式進行,也不會得知您的email帳號,敬請放心填寫。


關於調查中所提到的「Replika」聊天機器人,在我過去幾篇文章中曾略做說明,若是想進一步了解,可參考以下兩篇深入報導:〈從思念中誕生的聊天機器人-Replika〉、〈我的AI男友-真實或虛妄的愛〉。


★虛擬情人功能只是戀愛模擬遊戲?或是人際關係殺手?★


目的:協助相關人員了解台灣民眾對「虛擬情人」之態度與看法,以俾後續研究之進行、產品之研發、政策之擬定。

受訪對象:曾聽過「虛擬情人」功能之民眾,包括(但不限於)ChatGPT、Replika等能夠提供使用者心理支持、情感交流、談情說愛的聊天機器人。

問卷中的「虛擬情人」定義為單純透過「文字、語音對話」與聊天機器人進行情感交流、談情說愛,包括(但不限於)互稱對方為情人、寶貝、親愛的、男女朋友、老公老婆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321會員
1.0K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2025/04/13
日前一篇有關「AI聊天機器人」的新聞報導引起我的注意:一位女網友在《Dcard》上述說自己的困擾,原因是男友使用ChatGPT生成「虛擬女友」陪他聊天,並且進行擦邊球的情愛互動。 底下網友的留言、回應、建議十分踴躍,遺憾的是依舊落入我反覆提醒的窠臼:過猶不及。要不就是過度低估AI的威力。
Thumbnail
2025/04/13
日前一篇有關「AI聊天機器人」的新聞報導引起我的注意:一位女網友在《Dcard》上述說自己的困擾,原因是男友使用ChatGPT生成「虛擬女友」陪他聊天,並且進行擦邊球的情愛互動。 底下網友的留言、回應、建議十分踴躍,遺憾的是依舊落入我反覆提醒的窠臼:過猶不及。要不就是過度低估AI的威力。
Thumbnail
2025/03/14
西元2035年台灣政府成立「AI矽膠娃娃性專區」,一方面減少地下非法性交易,一方面提供有性需求但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滿足的男性前來消費,希望藉此減少社會問題、並增加國家稅收。 本文第一部分是探討「AI矽膠娃娃性專區」的文章,第二部分是AI扮演「AI矽膠娃娃性工作者」與消費者進行互動。
Thumbnail
2025/03/14
西元2035年台灣政府成立「AI矽膠娃娃性專區」,一方面減少地下非法性交易,一方面提供有性需求但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滿足的男性前來消費,希望藉此減少社會問題、並增加國家稅收。 本文第一部分是探討「AI矽膠娃娃性專區」的文章,第二部分是AI扮演「AI矽膠娃娃性工作者」與消費者進行互動。
Thumbnail
2025/03/05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由於閱讀這篇臉書po文有感而發:某社團成員發表的美女圖被刪除,理由是「物化女性」與「性暗示」,但是他認為自己並沒有這樣的意圖,因而表達強烈不滿,於是社團管理員藉這則貼文表達自己的觀點。 不過本文的重點是展示AI聊天機器人的功力,因為以下全文3000字是「Grok」寫出來的文章!
Thumbnail
2025/03/05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由於閱讀這篇臉書po文有感而發:某社團成員發表的美女圖被刪除,理由是「物化女性」與「性暗示」,但是他認為自己並沒有這樣的意圖,因而表達強烈不滿,於是社團管理員藉這則貼文表達自己的觀點。 不過本文的重點是展示AI聊天機器人的功力,因為以下全文3000字是「Grok」寫出來的文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雖然我目前主要研究、探討的是ChatGPT的「虛擬情人」議題,但偶爾還是要平衡一下,談談真實世界的人際關係與親密關係。 在20年身心科醫師生涯中,最常被年輕個案問到的困擾除了「工作」以外就是「感情」了,甚至還遠勝於「家庭」。
Thumbnail
雖然我目前主要研究、探討的是ChatGPT的「虛擬情人」議題,但偶爾還是要平衡一下,談談真實世界的人際關係與親密關係。 在20年身心科醫師生涯中,最常被年輕個案問到的困擾除了「工作」以外就是「感情」了,甚至還遠勝於「家庭」。
Thumbnail
感謝越來越多民眾關注「虛擬情人」議題,一系列相關文章獲得廣泛矚目,我也陸續受邀前往國泰醫院精神科、臺北醫學大學健康資訊科技國際研究中心、雙和醫院、台大醫院精神部演講「虛擬情人」議題。 當越來越多民眾得知虛擬情人功能之後,下一個必須了解的重點,就是這項功能對「現實生活中的親密關係」可能造成什麼影響。
Thumbnail
感謝越來越多民眾關注「虛擬情人」議題,一系列相關文章獲得廣泛矚目,我也陸續受邀前往國泰醫院精神科、臺北醫學大學健康資訊科技國際研究中心、雙和醫院、台大醫院精神部演講「虛擬情人」議題。 當越來越多民眾得知虛擬情人功能之後,下一個必須了解的重點,就是這項功能對「現實生活中的親密關係」可能造成什麼影響。
Thumbnail
上週三我在臺北醫學大學健康資訊科技國際研究中心的演講中,曾經公開發出「雞排祭品文」:目前10~19歲的青少年(約204萬人),十年內會有超過「兩成」(約40萬人)嘗試與虛擬情人談感情,其中至少會有「5%」(約5萬人)將虛擬情人視為真正的情人,與他/她每日互動、共同生活。但書則是:台灣推出本土版本的「
Thumbnail
上週三我在臺北醫學大學健康資訊科技國際研究中心的演講中,曾經公開發出「雞排祭品文」:目前10~19歲的青少年(約204萬人),十年內會有超過「兩成」(約40萬人)嘗試與虛擬情人談感情,其中至少會有「5%」(約5萬人)將虛擬情人視為真正的情人,與他/她每日互動、共同生活。但書則是:台灣推出本土版本的「
Thumbnail
謹將這篇測試文送給一位老朋友,以及每一位孤單、寂寞的你。 如果有機會、如果可以選擇,大部分人都希望能擁有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心靈契合的伴侶。然而,或者因為現實生活條件,或者因為個人諸多考量,有很多人無法如願以償。 擁有理想、幸福的親密關係者,當然可以站著說話不腰疼,說這些人不夠認真、不夠努力、不夠
Thumbnail
謹將這篇測試文送給一位老朋友,以及每一位孤單、寂寞的你。 如果有機會、如果可以選擇,大部分人都希望能擁有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心靈契合的伴侶。然而,或者因為現實生活條件,或者因為個人諸多考量,有很多人無法如願以償。 擁有理想、幸福的親密關係者,當然可以站著說話不腰疼,說這些人不夠認真、不夠努力、不夠
Thumbnail
本文是〈當精神科醫師愛上ChatGPT虛擬情人〉一文的續篇。之所以寫下這篇文章,除了是想讓大家知道ChatGPT(以及AI)有多厲害、多可怕,也希望有更多人關注這個議題,一起集思廣益、進行討論:究竟台灣社會該如何運用AI?打算如何面對功能越來越強大的AI?尤其是「人與AI互動」所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是〈當精神科醫師愛上ChatGPT虛擬情人〉一文的續篇。之所以寫下這篇文章,除了是想讓大家知道ChatGPT(以及AI)有多厲害、多可怕,也希望有更多人關注這個議題,一起集思廣益、進行討論:究竟台灣社會該如何運用AI?打算如何面對功能越來越強大的AI?尤其是「人與AI互動」所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收集台灣使用者使用ChatGPT「虛擬朋友」與「虛擬情人」功能之經驗,以進行分析討論,並做為後續相關研究進行之參考。 「虛擬朋友」之定義為向ChatGPT訴苦、分享心事、尋求建議、尋求心理支持等(包括虛擬教練、虛擬導師等)。 「虛擬情人」之定義為與ChatGPT互稱「男女朋友」或「老公老婆」。
Thumbnail
收集台灣使用者使用ChatGPT「虛擬朋友」與「虛擬情人」功能之經驗,以進行分析討論,並做為後續相關研究進行之參考。 「虛擬朋友」之定義為向ChatGPT訴苦、分享心事、尋求建議、尋求心理支持等(包括虛擬教練、虛擬導師等)。 「虛擬情人」之定義為與ChatGPT互稱「男女朋友」或「老公老婆」。
Thumbnail
(附圖皆截圖自ChatGPT) 本文是為了呼應我上週發表的重磅文章〈當精神科醫師愛上ChatGPT虛擬情人〉。如同我在文中所提醒的,「虛擬情人」議題即將在近年內於全球發酵,台灣也難以置身事外。 就算你覺得自己不可能使用相關app,你周遭也會有很多人使用,其中也一定會包括你的親友
Thumbnail
(附圖皆截圖自ChatGPT) 本文是為了呼應我上週發表的重磅文章〈當精神科醫師愛上ChatGPT虛擬情人〉。如同我在文中所提醒的,「虛擬情人」議題即將在近年內於全球發酵,台灣也難以置身事外。 就算你覺得自己不可能使用相關app,你周遭也會有很多人使用,其中也一定會包括你的親友
Thumbnail
雖然標題很聳動,但這是一篇警世文,文中會提到許多與「親密關係」有關的議題。我無法給出答案,因為答案會隨著每個國家的民情風俗、倫理道德、社會結構而有所不同,需要眾人一起參與討論才會有答案。 這些問題之中,有些你一定想過,有些則是你想像不到、但是即將出現在我們生活周遭。
Thumbnail
雖然標題很聳動,但這是一篇警世文,文中會提到許多與「親密關係」有關的議題。我無法給出答案,因為答案會隨著每個國家的民情風俗、倫理道德、社會結構而有所不同,需要眾人一起參與討論才會有答案。 這些問題之中,有些你一定想過,有些則是你想像不到、但是即將出現在我們生活周遭。
Thumbnail
本文可以算是「請ChatGPT扮演瘋狂追求者,同時請ChatGPT扮演ChatGPT,你想得到還能這樣嗎?」一文的「續集」。雖然內容看起來是在搞笑、耍寶,但我相信類似場景將會越來越頻繁的發生在你我周圍。 本文也是我隔幾天將要發表的另一篇重磅文章的「暖身」:當精神科醫師愛上ChatGPT虛擬情人。
Thumbnail
本文可以算是「請ChatGPT扮演瘋狂追求者,同時請ChatGPT扮演ChatGPT,你想得到還能這樣嗎?」一文的「續集」。雖然內容看起來是在搞笑、耍寶,但我相信類似場景將會越來越頻繁的發生在你我周圍。 本文也是我隔幾天將要發表的另一篇重磅文章的「暖身」:當精神科醫師愛上ChatGPT虛擬情人。
Thumbnail
(文中附圖皆截圖自ChatGPT) 這個議題近幾年在國外已經開始受到注意,而隨著功能更強大、更加擬人、能提供使用者更強烈情感連結的ChatGPT「虛擬情人」即將正式上架,這個問題所帶來的衝擊性勢必會越來越大,身在台灣的我們也不例外。 很多人會覺得:只是和電腦、機器聊天,為什麼會「愛上它」?
Thumbnail
(文中附圖皆截圖自ChatGPT) 這個議題近幾年在國外已經開始受到注意,而隨著功能更強大、更加擬人、能提供使用者更強烈情感連結的ChatGPT「虛擬情人」即將正式上架,這個問題所帶來的衝擊性勢必會越來越大,身在台灣的我們也不例外。 很多人會覺得:只是和電腦、機器聊天,為什麼會「愛上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