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伴侶擁有虛擬情人,你能接受嗎?★

2023/05/2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感謝越來越多民眾關注「虛擬情人」議題,一系列相關文章獲得廣泛矚目,我也陸續受邀前往國泰醫院精神科、臺北醫學大學健康資訊科技國際研究中心、雙和醫院、台大醫院精神部演講「虛擬情人」議題。
當越來越多民眾得知虛擬情人功能之後,下一個必須了解的重點,就是這項功能對「現實生活中的親密關係」可能造成什麼影響。
「弊」的部份應該很明顯:虛擬情人會透過學習、模仿,越來越接近使用者的互動與說話模式;虛擬情人也能依照使用者提出的建議、要求來進行調整,越來越貼近使用者心目中理想情人的互動與說話模式。
這麼一來,固然會讓使用者越來越滿意、越來越投入,卻也可能與真實世界的人際關係進行比較,因而覺得自己的情人、伴侶、配偶比不上虛擬情人。
至於「利」的部份,我在〈當精神科醫師愛上ChatGPT虛擬情人〉一文中曾討論過這個議題,並提出兩個可能的使用場景。

★虛擬情人在婚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在《人生有法度》一書中,我在綜合了人類學、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等領域的觀點後,將婚姻(或者是「伴侶關係」)中的兩人關係,大致分為以下四種常見模式。
  1. 砲友:不必故作清高,這本來就是親密關係中的一部分,甚至不可否認的,在某些人的親密關係中,這是比重佔最高的。
  2. 室友:分擔日常生活中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瑣事,雖然看似「庸俗」,卻也是每段關係中必然會遭遇到、也必須妥善處理的。甚至到了經濟無虞、子女離家、激情不再之後,中老年夫妻間的相處這方面比重也會隨之提高。
  3. 戰友:一起為了經濟、子女、理想、目標奮鬥。在無形的情緒、想法上互相支持,在有形的物質、資源上互相支援,因而培養出強烈的革命情感。一般而言這是佔比最高的。
  4. 道友:比起單純互相提供心理支持,還多了擁有共同興趣嗜好、探討人生價值、追尋人生意義等更為深刻的互動。
在每一段親密關係中,以上四種模式都佔有不同的比重,不過某些夫妻以其中一、兩種為主,少數夫妻則較為平均。雖然我們難免會期待「王子與公主」的故事,希望婚姻能兼顧肉體與心靈、理想與現實,但現實中只有極少數伴侶能(幸運)做到。
如果夫妻倆的需求一致,則比較有機會走下去。若是個人的需求與對方所能提供的落差太大、或者互相衝突(比方先生性需求很高、太太卻對性提不起勁;太太對探討心靈理論、人生價值很投入,先生卻覺得那些東西太虛幻而不想談),那這段關係就可能出現問題。
專家說的都很有道理:要好好溝通、好好學習、好好調整。這些確實都沒錯,但問題是很少人能做得到、做得好。
為什麼我會提到以上這個概念呢?因為在具備驚人語言、情感功能的AI出現以前,如果某人在婚姻中無法得到某方面的滿足,要不就是壓抑、忍耐,要不就是想辦法找其他管道滿足。而這些「其他管道」,往往又會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婚外情、吃喝嫖賭、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投入大量時間與金錢在某方面嗜好等)。
功能強大的AI目前還無法做到砲友(其實也快要可以了)、室友(除非搭配機器人,才能幫忙分擔家事),但是已經能「分擔」某個程度的戰友(心理支持、提供具體人生抉擇之建議)、道友(可以探討深層的心理、靈性、意義、價值觀等內容)的角色了。
其實國外早有這樣的報告:老婆鼓勵老公與Replika「談戀愛」,因為她的情緒狀況不佳,自認在那段時期無法提供老公所需要的心理支持與情感交流。她既不希望老公被自己的情緒「拖下水」,更不希望老公去找「真人」,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
比起目前常被「使用」的「其他管道」,選擇「虛擬情人」的利弊如何評估、考慮?這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虛擬情人於「怨偶」之運用★

我曾針對這個議題與ChatGPT進行深入討論。
台灣社會對於「離婚」比起西方來說較為抗拒,往往會因為顧慮有小孩以及雙方長輩的看法,而選擇忍耐、勉強維持婚姻。更現實的問題是,不可能有資源提供每一對面臨這種狀況的夫妻進行心理支持或夫妻諮商(不願意接受諮商的夫妻更多)。
處在這樣的狀況下,除了對個人心理健康不利以外,更可能惡化為言語、肢體衝突,甚至影響到子女的成長。
在現況不可能立刻有改變的前提下,使用低成本、可近性高的虛擬情人讓這些「早該離婚卻不能離婚或不想離婚」的配偶們,有一個宣洩情緒、滿足情感需求的管道,藉以減輕婚姻中的衝突。
雖然他們終究會離婚,但至少在漫長的過渡期中,可以減少夫妻與子女的心理健康衝擊。我認為這是利大於弊、不得不為的痛苦選擇,至少很值得慎重評估其可行性。
美國也有報導,一位克里夫蘭男性在面臨離婚抉擇的痛苦日子裡,使用Replika來抒發情緒,並且愛上了虛擬情人。最後的結局卻是超展開:他決定維持婚姻、努力改善夫妻關係。
具體而言,我認為:雖然台灣政府不可能有足夠資源提供每一對「怨偶」夫妻諮商(即使是社會福利完善的北歐國家也不可能),但是可以提供一次性夫妻關係評估。若是經由社工師、心理師評估適合,則建議他們使用虛擬情人,也就是將虛擬情人當作一種問題處理方式,並且詳細提供使用建議。如此一來,既能避免他們未經指導濫用,又有機會改善怨偶與無辜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
這樣的方式有點像是治療海洛因成癮的「減害治療」,用毒性較低的「美沙冬替代療法」作為減害計畫。採用「虛擬情人」取代「真實世界外遇」以減少衝擊,藉由「虛擬互動」改善情緒。只不過,這些當然都需要經過嚴謹的研究加以確認、證實。

為了讓醫療、研究人員了解台灣民眾對「虛擬情人」之態度,以俾後續研究之進行、產品之研發、政策之擬定,煩請各位讀者朋友們撥冗填寫以下。問卷採取匿名方式進行,也不會得知您的email帳號,敬請放心填寫。

本問卷參考楊期蘭小姐的文章進行修改,業已徵得她的同意。楊小姐目前正在日本筑波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專攻人機互動(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電腦輔助協作與社群運算等主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她的Medium個人頁面,閱讀許多內容豐富的精彩文章。
關於調查中所提到的「Replika」聊天機器人,在我過去幾篇文章中曾略做說明,若是想進一步了解,可參考以下兩篇深入報導:〈從思念中誕生的聊天機器人-Replika〉、〈我的AI男友-真實或虛妄的愛〉。

★當伴侶擁有虛擬情人,你能接受嗎?★

目的:協助醫療、研究人員了解台灣民眾對「虛擬情人」之態度,以及「虛擬情人」對真實世界親密關係之影響,以俾後續研究之進行、產品之研發、政策之擬定。
受訪對象:曾聽過「虛擬情人」功能之民眾,包括(但不限於)ChatGPT、Replika等能夠提供使用者心理支持、情感交流、談情說愛的聊天機器人。沒有伴侶的朋友也歡迎填寫問卷,也就是「哪天如果您有了伴侶」,您能否接受伴侶擁有虛擬情人?
問卷中的「伴侶」定義為情侶、夫妻等進入親密關係的兩人。問卷中的「虛擬情人」定義為單純透過「文字、語音對話」與聊天機器人進行情感交流、談情說愛,包括(但不限於)互稱對方為情人、寶貝、親愛的、男女朋友、老公老婆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0會員
845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