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證有不證無,證有靠舉例。
你是否遇過純價格行為的交易者,他們可以單純從圖表中獲利?
就算沒有,你也無法證明世界上只依靠技術分析者都不能獲利,是吧?
在下雖孤陋寡聞,但還是有見識到不管是書籍、網路提及過的成功人士,或是身邊朋友,乃至於交易賽事的參賽者,不乏有使用純技術分析就可以獲利的案例。因此從結果論來說,技術分析是有效的,它的確可以協助交易者賺到錢。
至於為什麼常常有人懷疑技術分析,認為他無效,甚至笑稱技術分析派就是看圖說故事,並嗤之以鼻?
不信技術分析者1號:技術分析根本無法預測主力大戶的買入,急漲後追進就是等著被收割。
不信技術分析者2號:K線技法那些主力、大機構都知道,容易騙線、被操弄,所以技術分析無效。
不信技術分析者3號:價格是隨機的,我用書上教的那些多厲害的K棒、型態學,還是一直賠錢。
真的是這樣嗎?
技術分析使用誤區與預測的盲點
技術分析並不是拿來預測未來的,而是拿來應對的。
我們仔細想想,有誰能夠精準預測未來?
經濟學家、產業分析師他們做的也只能是「預期」,而不是預測。
為什麼市場的未來是不可預測的?
大前提:撇除內線的情況 (我只是在世界一隅的小小交易者,不可能長期依靠既穩定又準確的內線支撐我的所有交易)
論據1:市場訊息影響價格變化。
論據2:市場上總有今天不知道,明天才知道的訊息。
由1跟2推論得出:我們今天不可能預測明天的價格變化。
論據3:價格反應著所有市場的買賣行為
論據4:人無法提前知道每個人的買賣行為
由3跟4推論得出:人無法提前知道價格變化
所以,市場是不可被預測的。
可能有人會反駁:有人就能預測正確阿!
你會認為有人能夠準確預測,出自於以下原因:
- 倖存者偏差:在100個人中有1個人說對了,恰好被你遇到了,或是1個人說了100次,對的那1次恰好被你遇到了。
- 只挑預測正確的講,隱藏預測錯誤的案例。
- 預測範圍太模糊太籠統,讓你感覺正確:有兩個東西是不能預測的,準確的時間與準確的價格波幅。預測者說的上漲,是現在漲,還是下個月漲,還是3年後漲,這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價格方面,是完全不跌直接漲,還是跌1%才漲,還是跌個30%頭破血流再漲,這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以,預測對交易有指導作用十分有限。
不信技術分析者1號用「能不能預測未來」做為技術分析有沒有效的判斷方法就錯了。
技術分析不是拿來預測未來的,未來本就不能預測,況且不能預測未來跟技術有沒有效之間沒有必然關係。
技術分析的使用方法 – 應對
透過對K線、價格行為的解讀,驗證後形成策略,你進場是因為交易系統告訴你的,交易系統來自於長期測試、驗證,透過這樣的「應對方式」能夠讓系統產生正向收益,然後不斷執行這個方式來獲利,並不是提前知道機構會在這一天大量買進而上漲,而是先前在驗證系統時就知道這個行為的有效性,進而執行規則而做到了這段行情。
所以技術分析的使用方法及流程應該是:
觀察並解讀市場 – 形成有效系統 – 行情符合系統規則而交易 – 獲利或虧損 – 長期累積績效
其中並無預測成分存在。
主力大戶會盯著你的交易,直到讓你虧損出場?
做交易可曾聽到朋友說過:「我又被主力倒貨了,每次都被他們誘多,技術分析是不是沒用?」
這個問題跟上面的不信技術分析者2號一樣,認為大戶能掌控著市場,讓技術分析失效。
但是我們試想,他們也是人,如果我們系統足夠完備,他們有能力知道我們交易的所有條件嗎?
他們有必要因為我們3個交易條件,花了全部的時間用幾天的時間建構正好符合所有條件的完整型態,就為了騙你進場?我想這個機率很低,他們沒有這個動力,成本太高,收益太低。
當然了,市場要夠大才能減少被操控的機率。
正常情況下,一個透明、成交量巨大且高流動性的市場,沒有任何大戶或機構有能力長期精確地建構完整的K線型態。市場活躍度很高,參與者眾多,每個人為自己的利益買賣,不可能為了某一個散戶的交易系統專門去設計策略來對付。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大戶這次真的知道你的交易而操弄價格,可以選擇止損阿,我們有不同標的、不同市場的選擇權利阿。因此除了技術分析方法外,市場選擇、資金管理也都是交易系統的重要組成。
技術分析的使用方法與心態是關鍵
既然大戶沒有能力讓技術分析無效,那不相信技術分析者2號跟3號的問題就是出在了技術分析的使用方法跟心態出現偏差!
使用方法的部分,他們可能單用K線技巧,像是下影線、晨星等等,這種特徵出現頻率太過頻繁,隨機性高,因此往往不具有效性。因此我們要思考的是,每項方法與技術的目的是什麼?想達到什麼效果?有什麼理論或觀點支持?作用的範圍到哪裡?
舉例來說(僅供參考,並非全是特倫斯的系統):
- 均線的目的可能是衡量一段時間的平均成本。
- 協助做趨勢判定,並期望達到支撐與壓力效果。
- 如果跌破均線代表這段時間買進的倉位目前虧損居多。
- 當均線呈現10度角以上才有作用,水平則無效。
類似上面的做法,把技術分析的內涵表達清晰尤為重要,對交易才有更厚實的架構支撐。
心態的部分,交易中不乏會碰到支撐被跌破,碰到壓力卻往上嘎空的尷尬情況引發虧損,導致許多人認為這些技術分析無效。但最大的問題點在於,他們竟把勝率100%視為技術分析有效的標準!
這就回到第一個問題了,既然未來沒辦法預測,那怎麼可能達到100%?況且,那些真正賺錢的交易者,也沒有一位是勝率100%的。
事實上,賺錢也不需要高勝率,如果策略有效,就算30%勝率系統,但盈虧比4~5倍,同樣可以長期堅持獲利。關鍵點是構成交易系統,形成交易行為的那個規則,背後的技術、交易條件所代表的特徵具不具備普遍性、有效性,再進行風險管理、資金分配,就能好好發揮技術分析的效用了。
我會把技術分析比喻成輪胎,他有辦法自己滾動,但沒辦法控制方向與距離,因此實用性很小。但如果有交易系統,就能組合成一台車,交易者就能握著方向盤,好好地掌控輪胎前進的方向了。
(關於價格是否隨機,往後會專門做一篇解說~)
結論
人們首先聽到XXX無用的說法,而當他們用了XXX失敗了,就會開始相信XXX無用。
這就是說法的內容設計挑動了人性的弱點。因此,獨立思考、判斷能力尤為關鍵,絕大多數的問題不是來自技術、方法本身,而是應用不當與心態偏差導致的問題。
市場永遠不缺乏技術,關鍵是怎麼去應用他。每個方法都有它的優勢、特點,都可以讓正確使用它的人獲利。多反求諸己,研究這項技術分析的「適用範圍」,應用得當,才會得到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