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投資?
投資,有人主要是為了債券利息或股票股息等較固定的收益,有人主要是為了資本利得。若拿投資與交易做比較,討論資本利得的意義較大,因此以下談到投資只探究其資本利得的部分。
投資,研究的是某項商品的價值,經過你的研究後發現某項商品有長期的趨勢及明確的潛力,若此時的它對你而言是被低估的,就會對你產生吸引力,促使你投入資金,換取商品未來上漲到你預估它該有價值的獲利空間,而中間價格與價值差就成了你的潛在報酬。
小結:投資者會有對商品價值的主觀判定,通常期望找到具有長期趨勢及明確潛力的標的,因此對穩健及勝率的要求較高。
何謂投機?
投機,基本上不看商品的價值,也不該有價值的判定,更通俗一點的說,交易就是投機。
投機通常對大部分人來說帶有貶義,但我對它的詮釋是:「投」入資金到具有正期望值的「機」會。但我還是更傾向把投機的名稱換為「交易」。
交易使用的是技術分析,主要都是依據商品的「價格行為」或「價格衍生的工具」來做買賣決策,交易者會分析價格走勢或指標訊號,尋找符合其進出場的交易條件。
小結:交易者不研究商品的價值,而是透過圖表中的價格及其衍生工具作為買賣依據。由於沒有背後的價值判斷,交易更講求的是在偶然的機會達到短期的期望與交易效率。
交易
投資
為何要區分交易與投資?
很多人會把交易與投資混淆,或是以「投資」之名,行「交易」之實。其中一種較不理想的是原本想追求長期價值投資,但卻難以忍受中間大幅的回檔而開始隨意增減部位,變成短線交易者,忘記原本投資的初衷。
瞭解交易與投資差異的用意在於,兩者的研究方向有著本質的差異,不管是研究方法或心態上都有著極大的區別,各自的目標及訴求也有所不同,就會衍生各自評判好壞的標準。
如果分不清楚,往往會造成混亂,且難以向下扎根,更遑論做到專業。當然,可以依據自身的人生階段、資金規模及個人偏好來做選擇或搭配,很多選擇都是沒有最正確,只有最合適。
我在交易與投資中如何抉擇?
好的投資時機只會在這兩種情況出現:
雖說投資的研究工作很重要,但投資非常依賴時代紅利,例如2008年金融海嘯後2009年的大多頭、2020年疫情爆發後全球降息引發的資金氾濫,系統性風險後的股市爆發可說是十年一遇,而當下的投資報酬率才是最吸引人的。
其次,人類的創新與進步,為的是讓世界越來越有效率,像是網路的出現、手機問世、人工智慧的發展,都讓人們的生產力有所提升。這些新產品或科技在發展初期會給人帶來想像空間,並在需求湧入時帶來一波資金的熱潮,創造週期性的投資機會。
然而,這些機會可說是可遇不可求,也難以預測,一位投資者不可能什麼都不做去等下一個系統性風險,而週期性機會的布局時點或是價值評估更是難上加難,如果投資一筆資金,但五年十年後發現當時判斷的趨勢並無起色,這些時間成本不是一般人可以承擔的,若在通膨有感的時期更是難熬。
對我來說,現階段不選投資,選擇交易的原因如下:
1. 事情往往存在一體裡面,上漲時套一種說法,下跌時搬另一種理由,最後難以歸因真正漲跌的理由,更糟的情況是我們通常會不自覺的篩掉不想看的內容、只專注在對自己有利或自己認同的觀點上,進而掉入認知偏誤的陷阱。
交易通常只觀察價格的走勢變化,市場價格就會告訴我們答案,一是一、二是二,要嘛上漲,要嘛下跌,沒有轉圜餘地,相對單純,可執行度與可持續性高。高機率成功的事情重複做,達標的機率越大。
2. 投資趨勢通常以年來觀察,對於時間的切入點、買賣點位的判定及資金控管的拿捏都是比較模糊且難以回測或統計的。
交易背後經過需要有充足的資料驗證,且沒有像基本面分析有概率分散的問題(概率分散源自於基本面難以歸因到非常精細,如什麼點位買進、賣出、買進理由如何等,往後文章會提到此概念),真正達到市場變化,策略有效過濾,到資金成長的傳導過程,有架構支撐,有數據依靠,長期而言更穩定。
3. 從古至今,長期打敗大盤的基金很少,在系統性風險出現時無腦投資大盤可能是投資的最佳選擇,但一生能碰到的或能把握到的機會屈指可數,因此非常不切實際。
交易可以從價格型態的相似性及重複性尋找交易機會,雖然某些時期做投資換取的報酬可能遠大過交易,但交易每年的潛在報酬還是相對比較穩定的,穩定是我對交易的理想目標之一。
4. 持續獲取最新消息、不斷進行資訊更新與分析對體力與腦力是一大消耗,我也無法確保我與機構間的資訊落差有多大,更難以確定每一條資訊的準確性與有效性。
交易大部分時間花在前期的工作,也就是系統的建構、數據的回測,當策略完善後,每天的準備時間將大幅降低,且非常有效率,能空出很多時間做其他有意義的事。
總而言之,理解交易的底層邏輯,並經過長期技術面的嚴謹分析與深入研究後,交易的穩定感能讓我在交易生涯中得到真正的安定與平靜。未來我將一步步展開我的交易系統與思維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