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疫起》王柏傑、薛仕凌,高壓精彩的整體演出

更新於 2023/05/2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疫起》海報。(圖/Catchplay)
電影難得做到不過度煽情,甚至沒有呼天搶地的設計。SARS是如此大的歷史傷痕,編導聰明地避開了批判或究責,畢竟現在,無論有沒有經歷SARS,我們都才活生生熬過三年的殘酷COVID-19,疫情期間我們接收太多讓人難以喘息的資訊以及質問控訴。在可以拿下口罩的如今,我們好像不需要馬上再重複孰是孰非的指責。我覺得《疫起》不觸及政治層面是清晰的判斷,或許有人覺得那是真實事件的一部分,但電影畢竟是故事,導演可以選擇要說哪一段故事;不必像紀錄片還原,導演想聚焦想我們記住的是其實是良善的人性。
王柏傑久違的大銀幕之作可圈可點。他飾演胸腔科醫師,開場戲很快讓人感受他生活裡的烏煙瘴氣和一絲厭世,但他的表演沒有落入俗套。他大可一開始先製造斬釘截鐵的自私,之後再做出反差;可是他選擇比較貼近我們生活樣貌的中間值:他把自己的無心關照周遭,詮釋出情有可原且其來有自,冷酷但不漠視。
他的最後一場戲很動人,我也喜歡他中段在高層會議室門外的內心大抉擇,沒有台詞,眼神透出心思糾結轉換。他的手術動作和醫療術語都是肢體表演的環節,即便戴口罩穿防護衣只剩眼睛和聲音,他依然讓人感受到心緒波動。
電影凸顯的聲音設計,那些口罩底下的喘息,他穿過黑暗通道進入未知恐懼的身影;我想這也許是《疫起》強調電影的「沉浸式共感」,搭配盧律銘一直拉鋸觀眾心弦的配樂助力,鏡頭擺放的貼近感,都有這效果。
《疫起》王柏傑。(圖/Catchplay)
王柏傑和薛仕凌的敵友關係是很好看的一條線,他們倆的表演不是在較勁。因為王柏傑的角色一直在成長轉變,他和薛仕凌的互動也被狀況推進,此與彼是有傳染力的牽動反應。
曾敬驊的角色與王柏傑做出熱血與冷厭的對比,用這兩位醫護人員的視角去窺探同一災難現場的不同心路歷程,「你沒那麼偉大啦」這句台詞非常切中立場對比。再加上記者薛仕凌、司機張永正、小女孩、病患及其家屬和李雪等其他醫護人員,電影試圖描繪出受困其中的眾生相;只不過無法面面俱道,但拿捏比重還算明確,除了愛情戲比例略多。
《疫起》曾敬驊(左)、李雪。(圖/Catchplay)
曾敬驊和項婕如2位年輕演員各有表現強度,但在高壓緊繃的氛圍經營下,談情說愛戲略顯冗長,而且一度變奏切到夏正醫師的情緒。但小倆口也許是電影想凸顯正向能量的一個選擇。
如果把愛情戲的比重多分一些給李雪一角重返行列的脈絡加強、以及謝盈萱給出決定的轉變,甚至多在薛仕凌和王柏傑聯手的過程,我都覺得可以更有力量。
《我們與惡的距離》導演林君陽再一次引導協調多演員在一個高水準的頻率裡,如果台灣有最佳整體表演獎,這部片該要入圍。林君陽和《返校》監製李耀華的聯手,從複雜大局裡取材的概念清楚,選擇聚焦在醫護人員的各種視角,我覺得這電影本來就不是要再煽動一次恐慌震驚,而是提醒我們這一路上最值得感恩的,是人性裡的善良。(本文寫於2023.4.15)
PS. 《疫起》獲得2023年台北電影獎13項提名成最大贏家,王柏傑入圍最佳男主角,薛仕凌角逐最佳男配角。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會員
3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金馬獎熱季,加上誤闖叢林的表演課牽引,我點開疫起這部電影,寫點觀後心情。 主角是一個想盡辦法逃離戰的小醫生,卻仍然被命運捲進戰區核心,他的弱點,在於經過社會化,如行政繁瑣,醫療糾紛的總總挫折後,還有一絲未泯的良心,好不容易逃生通道開啟,他還是回頭了,投身苦難地獄。
Thumbnail
五月曾與大家分享,HOVA很榮幸參加「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舉辦的「AI GOOD實戰場域人才選拔競賽」,九月初時,HOVA帶著視障朋友與入圍團隊之一的王教授和同學們,約在本次觀展設計的主場域「鐵道部園區」相見歡,在館方人員的帶領下,大夥兒一起勘查地形,實際走一趟展區,讓需求在散步聊天中更加明確。
Thumbnail
現實世界中的閃電俠,卻無法再扮演閃電俠: 閃電俠是劇集裡的虛擬英雄,地位等同我們熟知的蝙蝠俠與超人。 擁有發電能力的全啟道參加徵選,憑「實力」發電獲得了閃電俠的角色,在舞台上雖然擁有火熱的人氣與光芒,卻無法完美克制能力,常常使燈光、道具損壞,因而失去了閃電俠的工作。
Thumbnail
筆者期望藉由《絕世網紅》進一步梳理,當社群媒體成為舞台般展演自我完美形象的場域時,每個人內心「相形見絀」的自卑心理,如何形成反噬自我的「嫉妒心理」甚至是成為冷血兇殘的「鍵盤殺手」(酸民)。
Thumbnail
今年是和平封院20週年,國片《疫起》取材和平封院事件,以院內醫護人員的侷限視角,帶領觀眾重回20年前,和平醫院緊急封院的那14天,才發現原來勇敢和恐懼,只有一線之差,正如電影海報上的標語:「恐懼會傳染,勇氣也是。」當外界把醫護人員塑造成「防疫英雄」時,別忘了他們也是人,會害怕、會疲勞、會病倒的人。
Thumbnail
2003年4月24日,由於台北和平醫院出現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病患,台北市政府宣布強制封院。含同當日召回的醫護人員,以及病患、陪病家屬共計1170人,分散院區A、B兩棟大樓。封院共計14天,154人染疫,31人死亡⋯⋯
Thumbnail
在上一篇專訪裡我們談到了《疫起》中有兩個反差鮮明的光譜兩端代表角色,一個是王柏傑飾演的夏正醫生,另一個就是曾敬驊飾演的護理師安泰河。今年25歲的曾敬驊,在SARS那一年其實才6歲,可以說是對事件本身沒有太多深刻記憶。而這次在劇中再度和他攜手演情侶的項婕如,當年也才4歲,所以兩人為了《疫起》除了要
Thumbnail
比起完全脫離「看著主角解任務,展現人性光輝、突破重重關卡,最後證明正義必勝」的敘事,《疫起》中確實還是有著同樣的元素或邏輯,但或許是疫情的經驗,讓這樣的邏輯顯得並不那麼重要。尤其是在呈現主角們無私奉獻偉大情操的光譜另一邊,其實更多的是讓觀眾意識到,並且反思「醫護也是人」的事實。
Thumbnail
2023年4月17日,在度過了三年的COVID-19疫情生活後,隨著大眾運輸搭乘防疫規則的鬆綁,台灣可以說是正式告別戴口罩的日子。金獎導演林君陽最新電影《疫起》在此時推出,以二十年前台北和平醫院因SARS疫情緊急封院的事件為改編基礎......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金馬獎熱季,加上誤闖叢林的表演課牽引,我點開疫起這部電影,寫點觀後心情。 主角是一個想盡辦法逃離戰的小醫生,卻仍然被命運捲進戰區核心,他的弱點,在於經過社會化,如行政繁瑣,醫療糾紛的總總挫折後,還有一絲未泯的良心,好不容易逃生通道開啟,他還是回頭了,投身苦難地獄。
Thumbnail
五月曾與大家分享,HOVA很榮幸參加「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舉辦的「AI GOOD實戰場域人才選拔競賽」,九月初時,HOVA帶著視障朋友與入圍團隊之一的王教授和同學們,約在本次觀展設計的主場域「鐵道部園區」相見歡,在館方人員的帶領下,大夥兒一起勘查地形,實際走一趟展區,讓需求在散步聊天中更加明確。
Thumbnail
現實世界中的閃電俠,卻無法再扮演閃電俠: 閃電俠是劇集裡的虛擬英雄,地位等同我們熟知的蝙蝠俠與超人。 擁有發電能力的全啟道參加徵選,憑「實力」發電獲得了閃電俠的角色,在舞台上雖然擁有火熱的人氣與光芒,卻無法完美克制能力,常常使燈光、道具損壞,因而失去了閃電俠的工作。
Thumbnail
筆者期望藉由《絕世網紅》進一步梳理,當社群媒體成為舞台般展演自我完美形象的場域時,每個人內心「相形見絀」的自卑心理,如何形成反噬自我的「嫉妒心理」甚至是成為冷血兇殘的「鍵盤殺手」(酸民)。
Thumbnail
今年是和平封院20週年,國片《疫起》取材和平封院事件,以院內醫護人員的侷限視角,帶領觀眾重回20年前,和平醫院緊急封院的那14天,才發現原來勇敢和恐懼,只有一線之差,正如電影海報上的標語:「恐懼會傳染,勇氣也是。」當外界把醫護人員塑造成「防疫英雄」時,別忘了他們也是人,會害怕、會疲勞、會病倒的人。
Thumbnail
2003年4月24日,由於台北和平醫院出現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病患,台北市政府宣布強制封院。含同當日召回的醫護人員,以及病患、陪病家屬共計1170人,分散院區A、B兩棟大樓。封院共計14天,154人染疫,31人死亡⋯⋯
Thumbnail
在上一篇專訪裡我們談到了《疫起》中有兩個反差鮮明的光譜兩端代表角色,一個是王柏傑飾演的夏正醫生,另一個就是曾敬驊飾演的護理師安泰河。今年25歲的曾敬驊,在SARS那一年其實才6歲,可以說是對事件本身沒有太多深刻記憶。而這次在劇中再度和他攜手演情侶的項婕如,當年也才4歲,所以兩人為了《疫起》除了要
Thumbnail
比起完全脫離「看著主角解任務,展現人性光輝、突破重重關卡,最後證明正義必勝」的敘事,《疫起》中確實還是有著同樣的元素或邏輯,但或許是疫情的經驗,讓這樣的邏輯顯得並不那麼重要。尤其是在呈現主角們無私奉獻偉大情操的光譜另一邊,其實更多的是讓觀眾意識到,並且反思「醫護也是人」的事實。
Thumbnail
2023年4月17日,在度過了三年的COVID-19疫情生活後,隨著大眾運輸搭乘防疫規則的鬆綁,台灣可以說是正式告別戴口罩的日子。金獎導演林君陽最新電影《疫起》在此時推出,以二十年前台北和平醫院因SARS疫情緊急封院的事件為改編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