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容所冷知識】志工體系in收容所

2023/06/0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所在的收容所,其實有一個功能還算健全的志工社群,但大家應該會好奇志工團是如何從零開始一步步走到這裡?想要建立一個好的志工體系,又要如何做會比較好?也許這篇可以給你一些啟發。
先聲明本小編就只是小編XD,本篇是聽完前輩們的故事加以統整完成的,並非我的實際經歷,我進來的時候志工團基本上就差不多是現在的樣子了,然後由於收容所主要還是以收留流浪狗為大宗,這邊只討論狗的部分喔。 那麼,就開始吧~~
據說在草創時期,並不是像現在這樣把志工派去管理某個籠舍,而是志工一進來就是負責整個認養區,看他們自己要怎麼分配,也許這週遛這兩籠、下週遛那兩籠,基本上如何服務全看志工自己的意思。可能有許多收容所在剛開始引進志工時都沒有什麼頭緒,自然也沒辦法事先規劃好志工服務的內容和方式,因此,過度隨興發展的志工團,漸漸衍生出許多問題。 在服務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三種比較有爭議的志工類型:
  1. 鎖定目標型 (有的志工可能會只顧自己想要顧的對象 )
    我們先假設一個情境:甲最常顧這籠的A狗和那籠的B狗,而乙最常顧這籠的C狗和那籠的D狗,然後丙只想要顧A狗和D狗。從表面上,多數人應該都可以很直覺的意識到會有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BC狗的資源會少於AD狗,但實際上卻不只是這樣。同籠的狗最容易因為資源分配問題起衝突(畢竟平常都住在一起,別籠的就算不爽也咬不到),如果在某一籠中只有固定的幾隻經常被關照,其實無形間就會加深他們之間的競爭與衝突,當有一天壓力值和仇恨值到達頂點,他們可能就會開始互相廝殺了。
  2. 蜻蜓點水型 (同一個志工常常在顧不同的對象 )
    由於沒有固定負責的區域,有的人可能每次去都是和大量不同的狗進行互動,所以事實上可能並不會對特定狗的個性和習慣有太深的了解,而因為不了解,在寫送養文的時候也容易流於表面,無法把送養對象的特色凸顯出來。
  3. 我做最多型 (什麼事都想包辦,然後開始覺得自己的貢獻度最大)
    當服務範圍沒有被限定住的時候,人很容易就會開始比較誰做多、誰做少,誰又比較有經驗,進而使某些人開始以比較高的姿態看待別的志工,甚至開始謾罵和批評,這種情況會破壞志工團內的和諧,使其他人開始感到不自在。
前面提到的1號類型比較容易造成狗群的紛爭;2號類型的人很難讓狗對他熟悉並產生歸屬感;3號類型是最棘手的,這種志工可能造成志工團內部產生分歧,甚至進一步導致成員流失。
但其實不管如何,最後受到影響的還是浪浪可以獲得的資源,人的問題沒有處理好,對狗而言可能產生以下的負面影響:
  • 每隻狗擁有的資源分配不均 對每隻狗而言重要的事物排序不同,有的狗重吃;有的狗重散步;有的狗最想要的是人的關注,因此要是志工照自己的偏好去挑狗,或是接觸的對象不固定,很可能會把狗群間的衝突複雜化。
  • 狗的需求沒有被滿足 一個人顧的範圍越大,他能帶來的效益就被分散掉了,雖然接觸的對象很廣,但這些狗中可能沒有任何一隻的需求是真正被滿足的。
  • 狗對志工沒什麼歸屬感 因為和多數的狗互動的對象不固定,互動也不夠深入,導致人狗間無法建立比較強烈的情感連結(某種程度上連結越強約束力也越強,狗越愛你也會更願意聽你的話),這些人跟狗不太熟,狗也很難習慣這些人。
所以在經過了一段黑暗時期後,才發展出這種以籠為單位的分配形式,走一個量少質精的路線,志工專注一籠的狗可以使人狗間培養更深的情感連結,並且各自建立自己籠的規則和秩序。現在,透過分工和合作,志工社團發展出更有效率的運作方式,有一些無法負責籠位的志工可能就幫忙處理庶務,像是清洗志工團服、環境布置、宣傳照拍攝和活動紀錄等,無論同籠或不同籠的志工也能透過每週的分享即時交流狗況,找出衝突的中心,幫助收容所端進行籠位調整。 到後來,分享也已經成為我們的習慣,看別人的分享也是,許多人沒事就會刷社團看當天又有什麼有趣的內容、回覆別人的問題或是參與討論,最終逐漸形成一個具有歸屬感的社群。
最後畫一下重點:
  • 收容所招募志工前應從動物的福利出發,針對服務內容及範圍進行規劃。
  • 收容所招募志工時應進行適度的篩選,找出理念相同或願意配合的對象。
  • 成立志工團之後,鼓勵成員間互相交流和分享。
  • 創造友善的氛圍,讓成員願意主動上報各種狀況,並尋求他人的協助。

此篇為文章搬運,撰於2020.12.11。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Lucia_Ph
Lucia_Ph
我只是想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什麼也不想帶走 : )_________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