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出」的本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出國工作。
2018~2020,初到的時候犯一次;
現在2023,又犯一次被拋症。
人們常說,人生的登出。
事實上,出國工作也是某程度的、人生的登出。
"您已被登出"!
你開始意識到,即使你是如何翻山越嶺地克服重重險阻,終於以高超的翻牆軟體成為聯絡上LINE的朋友,但見不到面就像某種程度的人生登出。就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已經被登出在他們的生活圈。
至少我這個人物理存在,已經不跟他們在同一片土地上了。
那是一種很恐怖的感覺,我覺得。我明明還活著,卻逐漸被自己國家的朋友們忘記(家人還不至於)。
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已經在他們的社交圈中死亡了。
如果對島國的人民來說,島=世界的全部;那麼,我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了。
這些被始亂終棄的感覺,當回到臺灣時,卻要當做若無其事地笑臉相迎。有的時候,真的才明白什麼叫做、「患難見真情」。
而我卻還在異地尋找他們的臉孔;在異地看見他們的面孔。
穿梭在異地,看見、尋找朋友的臉
幾回人情冷暖後,我應該會很甘於去偏鄉教書了吧。因為,出國工作與在偏鄉教學,本質上,人際網絡的性質是一樣的:
如同《靈異第六感》最後的結局:你已經死了,而你自己不知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0會員
92內容數
在茫茫人海中素人到不能再素人的一位素人, 正因為隱身在人海之中才能在網海上恣意撤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就是筆記 的其他內容
重回中國是為了什麼?取經、與說一聲因疫期而中再見。
再返中國,卻發覺自己太過重情義只是濫情; 最害怕的是、夢想破滅。
收尾,但仍未結束;對於個股的掌握依然是有朝一日的期待。
這本書是心理學上一個新興但務實的分支,你常感到匱乏嗎?如果是的話,最好轉頭離開匱乏的情境現場,否則你將越益匱乏。然而,為什麼我們又總是在火燒眉毛的時候奮力一擊而締造佳績?這本書將告訴你其中緣由。
年輕卻不氣甚,身段異於常人柔軟的游庭皓在不滿而立的狀態下,儼然在這個文人相輕的分析師領域闖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本書雖然簡單卻重要,有些提醒即使是老少也歷久彌新——畢竟,投資是標準的知易行難。
投資市場中的週期,不像物理界的振幅或化學裏的週期規律清晰,但它的確存在。市場週期因人心而生,一如潮汐,從未靜止。
重回中國是為了什麼?取經、與說一聲因疫期而中再見。
再返中國,卻發覺自己太過重情義只是濫情; 最害怕的是、夢想破滅。
收尾,但仍未結束;對於個股的掌握依然是有朝一日的期待。
這本書是心理學上一個新興但務實的分支,你常感到匱乏嗎?如果是的話,最好轉頭離開匱乏的情境現場,否則你將越益匱乏。然而,為什麼我們又總是在火燒眉毛的時候奮力一擊而締造佳績?這本書將告訴你其中緣由。
年輕卻不氣甚,身段異於常人柔軟的游庭皓在不滿而立的狀態下,儼然在這個文人相輕的分析師領域闖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本書雖然簡單卻重要,有些提醒即使是老少也歷久彌新——畢竟,投資是標準的知易行難。
投資市場中的週期,不像物理界的振幅或化學裏的週期規律清晰,但它的確存在。市場週期因人心而生,一如潮汐,從未靜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Thumbnail
遇到自身相關的議題時總是很令人沮喪,偶然就會猝不及防地被觸發開關——我想我仍舊需要自我探索,直到我真的消失為止。 首先是關於「消失」,這是我持續試圖想整理的意念情緒……。
Thumbnail
今天接洽新工作時,我感受到身體陷入過去一樣的狀態了。 我會失敗。 這個念頭雖被我在對談過程中擱置,但我明白,它未離去,亦未歸檔。 在談完工作後,給自己一段放風時間,迎著熱烈的陽光行走。 我想起了過去被莫名其妙解僱,但原因已不重要。事件已過,情緒卡著,我的身體防衛系統仍感覺到會〔受傷〕仍舊為我
Thumbnail
儘管確定了方向,不再如畢業初期那般迷茫,卻面臨與上學時截然不同的壓力——背水一戰的心理壓力及社會期待的壓力。心理壓力來源於對自身的期望,面對曾經走過失敗的海外升學道路,又要再勇闖一遍,不免有質疑自己的能力,及害怕再經歷一次失敗的恐懼...
Thumbnail
聽起來很聳動,我卻親身實踐了兩次,第一次發生在2020年——疫情元年,我也是該年的大學畢業生。疫情的打擊造成就業困難指數級上升。度過大學四年如此多風光時刻之後,我竟然在畢業找不到出路,對我而言是個致命的打擊。那麼我是如何谷底翻身的...
在職場上,時常看到有些已經離職的或是退休的,很喜歡回原工作崗位,有些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 昨天已經過去了,舊人早就換成了新人,何必去找不痛快?人家一聲廠長,喊的到底是誰?不是你,你心情不好,是你,新廠長不爽!所以對於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向來是不聯系的,除非是老同事換了工作。不是我太過現實
Thumbnail
大學畢業前夕,我有個夢想就是在家鄉工作,為祖國貢獻。可惜的是,我的家並不需要我大學修讀的專業。所以我決定大學考完試後,先好好休息,和剛失戀的影去遊台灣!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作者離開職場進行出國旅遊的感受,對比了科技業在假期也不間斷工作的情況。文章討論了自由的定義以及達成自由之前的過程。同時提到了投資上的觀點和策略。
Thumbnail
碎片一/ 剛剛在讀文章,一篇與離開台灣完全沒有相關的文章,可我的思緒卻一口氣跳躍到了驚覺到自己已經離開台灣206天,6個月又22天。 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有0.01秒的時刻,閃過M常跟我說的那句 :「You jump too far away, I don't follow you. (你又跳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Thumbnail
遇到自身相關的議題時總是很令人沮喪,偶然就會猝不及防地被觸發開關——我想我仍舊需要自我探索,直到我真的消失為止。 首先是關於「消失」,這是我持續試圖想整理的意念情緒……。
Thumbnail
今天接洽新工作時,我感受到身體陷入過去一樣的狀態了。 我會失敗。 這個念頭雖被我在對談過程中擱置,但我明白,它未離去,亦未歸檔。 在談完工作後,給自己一段放風時間,迎著熱烈的陽光行走。 我想起了過去被莫名其妙解僱,但原因已不重要。事件已過,情緒卡著,我的身體防衛系統仍感覺到會〔受傷〕仍舊為我
Thumbnail
儘管確定了方向,不再如畢業初期那般迷茫,卻面臨與上學時截然不同的壓力——背水一戰的心理壓力及社會期待的壓力。心理壓力來源於對自身的期望,面對曾經走過失敗的海外升學道路,又要再勇闖一遍,不免有質疑自己的能力,及害怕再經歷一次失敗的恐懼...
Thumbnail
聽起來很聳動,我卻親身實踐了兩次,第一次發生在2020年——疫情元年,我也是該年的大學畢業生。疫情的打擊造成就業困難指數級上升。度過大學四年如此多風光時刻之後,我竟然在畢業找不到出路,對我而言是個致命的打擊。那麼我是如何谷底翻身的...
在職場上,時常看到有些已經離職的或是退休的,很喜歡回原工作崗位,有些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 昨天已經過去了,舊人早就換成了新人,何必去找不痛快?人家一聲廠長,喊的到底是誰?不是你,你心情不好,是你,新廠長不爽!所以對於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向來是不聯系的,除非是老同事換了工作。不是我太過現實
Thumbnail
大學畢業前夕,我有個夢想就是在家鄉工作,為祖國貢獻。可惜的是,我的家並不需要我大學修讀的專業。所以我決定大學考完試後,先好好休息,和剛失戀的影去遊台灣!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作者離開職場進行出國旅遊的感受,對比了科技業在假期也不間斷工作的情況。文章討論了自由的定義以及達成自由之前的過程。同時提到了投資上的觀點和策略。
Thumbnail
碎片一/ 剛剛在讀文章,一篇與離開台灣完全沒有相關的文章,可我的思緒卻一口氣跳躍到了驚覺到自己已經離開台灣206天,6個月又22天。 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有0.01秒的時刻,閃過M常跟我說的那句 :「You jump too far away, I don't follow you. (你又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