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陰晴分界上的思源埡口

2023/07/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我們來聊聊「思源埡口」。
有在爬百岳的朋友,特別是要從北部前往雪山、武陵四秀、大小劍、南湖或北二段等山區的,或者需要時常來往宜蘭及梨山的人,應該都會發現在冬天的時候,當駛車從宜蘭前往梨山方向,經過南山村後,爬上了思源埡口,過了那邊的涼亭後,天氣就忽然從「陰雨霧天」轉為「大晴天」這個有趣的現象吧!其實這並不是巧合,而是在冷季的時候時常出現的現象唷!
以下這張衛星影像即是今年春節連假期間,在寒流影響下、強烈東北季風南下時的畫面。圖中可見,在宜蘭往梨山的台七甲上,一個明顯的雲層分界,那個地點就差不多是思源埡口的位置唷!這也是在東北季風的影響下,時常看到的雲層分布,這個分界幾乎時時刻刻都維持差不多的樣子,所以並非只是「剛好雲飄到那邊」唷,而是「氣流及水氣受地形影響」的結果!
「思源埡口」是一個典型的鞍部地形,剛好是連結雪山山脈(如圖中所標示的雪山代表)與中央山脈(如圖中所標示的南湖代表)的最高鞍部,同時也是蘭陽溪、大甲溪的分水嶺,亦是宜蘭縣、台中市的縣市界(附近)。
我們一般對台灣冬季季風所熟知的便是東北季風。然而,東北季風其實並非從地面到高空都存在的現象,一般來說,東北季風較顯著的分布的高度大約在海平面到高空1.5-2公里的高度,有時較厚,有時較薄。而海拔約2000公尺的思源埡口,也正好是主要走向為東北-西南向的蘭陽溪河谷的底部,加上東北季風空氣性質偏冷又穩定,較不易爬山,且在高空2公里上為轉變為西風的過渡帶,因此當挾帶水氣的東北季風長驅直入進入蘭陽溪河谷並形成雲霧或降雨時,往往只能到思源埡口一帶就過不去了,往兩側影響的山的區域也是有海拔限制,有時候強一點可以翻過去影響到武陵、環山一帶,但絕大部分時候就到此而已,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時常在這個地方看到很明顯的「陰晴分界」。
今年一月底的幾波寒流,在東北季風影響所及的中低海拔山區的降溫非常顯著,搭配水氣足夠,有不少地方都有降雪,反而是高海拔山區在那幾次事件中都無降雪。在思源這邊也不例外,周邊大約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區域,只要是東北季風水氣影響所及的地方,都有出現一些降雪,反而是在兩旁海拔3700~3800公尺的雪山及南湖,在這幾波寒流中不屬於東北季風水氣所影響的範圍,因此都未出現降雪(不過當時西風系統中也有些許水氣,所以也有出現霧淞或結霜)。
除此之外,也因為這個特性,當我們在雪山(偏聖稜及武陵四秀側)及南湖(圈谷北側稜線)時,望向蘭陽溪側的河谷常常能看到大雲海,但在大甲溪側、德基水庫集水區這邊卻幾乎無雲。當然啦,相關現象在其他東半部"半個"東北季風迎風面的河谷中也會出現,只不過這個地方相比之下更頻繁出現,畢竟是東北季風搖滾區嘛~
下次造訪雪山及南湖時,若是在東北季風影響的條件,也可以多注意這個有趣的現象唷!
圖片來源:NASA Worldview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阿霞天空
阿霞天空
嗨!大家好,我是阿霞,喜歡分享天文、氣象、地理、登山等大自然相關知識的內容,之前是山研所的主要幕後小編,線下也曾受邀開了幾場高山氣象講座與大家見見面。日前阿霞離開山研所、自行建立FB粉專與方格子經營內容,儘管許多內容還沒有整理好,但未來阿霞還是會持續在這個小天地與大家繼續見面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