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經濟 IMO 週報 #1:全台諧教徒站出來,饒富興味的脈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嗨!我和「公益讀書會」創辦人、也是格友 雨果 打算把「公益讀書會 LINE 群」和「Matters 創作者經濟頻道」平素交流討論,以每週一次的形式,精選集結做成電子報,除了方便日後索引以外,也是一種累積。

電子報名稱定為「創作者經濟 IMO 大聲公」,以下是我們對「創作者經濟」的定位與想像:

張貼/發問/交流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不侷限於寫作)、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Web2 n Web3)⋯⋯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 平行閱讀法 by @文科教授的跨域國文學習筆記

找出兩本領域相同,但切入點不同的書,尋找其共通點和相異點,培養綜合、多元的思考習慣。

@閱讀筆耕 🙋 IMO 📣

只要保持開放的心態,當閱讀量到一定程度(養成定期閱讀習慣),因為每個人勢必有自己的「守備範圍」(關注的領域),每每看到類似主題的書籍,多半會收來讀看看,也就自然而然達成「平行閱讀」的效果。

比照「書籍」的平行閱讀,當我們能把這個方法應用在「媒體」識讀時,也就是對同樣一件事情小心查證,儘可能搜集多方觀點,不輕易被帶風向,就是最好的「平行閱讀」實踐。



■ 你一定有專業。把它寫出來就贏了,但你沒寫 by @Jemmy Ko

「知識詛咒」是心理學專有名詞。​它的意思是說:你跟別人溝通的時候,會錯誤的假設別人和你一樣,擁有相同的背景和專業知識。但你忘記了,真正的客人、會來買咖啡器材的客人,可能連一杯咖啡都還不曾自己泡過。

@雨果・Hugo 🙋 IMO 📣

「知識的詛咒」是指你以為你知道的,別人一定也會知道。

當我們落入這個詛咒中,其實等同放棄了很多創造發燒話題內容的機會啊⋯⋯ 那怕你只是某個領域的小咖,隔行如隔山,你的經驗對別人來說都是新鮮有料的
 

@閱讀筆耕 🙋 IMO 📣

我覺得一邊在寫的時候,一邊勾勒著「發表的地方是什麼場景 where?發表給誰看 who?」就可以時時刻刻有個內心警戒浮標:

  • 要不要用上某些詞或術語,有沒有替代詞?
  • 如果要用,是直接給他一個中文翻譯就好了嗎?
  • 如果要用,要不要註釋/解釋?要註解到多少程度?
  • 如果要解釋,是要用比較正式嚴謹的「定義」去說明呢?
  • 如果要解釋,還是用比較生活化的「譬喻、類比」去描述呢?
  • 要不要給它一個超連結導引到更詳盡的地方?
     

就拿 ZK-Rollup 這個詞彙為例子,如果是在 ⁠🎇.加密貨幣 頻道使用,可能考慮直接英文拋出去就完事了;但若是要在別的平台/媒介用到這個詞,就會想像一下上述提到的 where & who,然後決定用多少分的「白話」去稀釋它。



■ 全台諧教徒站出來 by @IKEA

原文案已從官方粉絲團下架

原文案已從官方粉絲團下架

@閱讀筆耕 🙋 IMO 📣:饒富興味的脈絡

這篇 IKEA 文案令我聯想到「湯米故事屋」粉絲專頁。

兩者都是運了手邊唾手可得的大量素材,在高自由度的沙盒情境裡「組合」出有趣、有梗的貼文內容。 數字我胡謅,假設 IKEA 販售 10,000 件商品,是為大集合;而此篇貼文使用了 30 樣素材是小集合,那麼「台灣地方都市」就是其篩選的脈絡。

此前我曾執行過一篇貼文撰寫,我得在廣泛的幣圈名詞縮寫大海(大集合)裡,找出 8~10 個名詞(小集合)作策展(受限於 IG 每則貼文圖片上限為 10 張), 而我最後使用的脈絡是「星爺劇照梗圖」,主題定調為:看星爺電影,學正港幣圈人「縮」話——和這篇 IKEA 貼文使用了類似的手法(不過流量差多了,哈哈)。

不只是貼文,我們應為任何創作找到脈絡,特別是在「素材爆棚」的情況下;即使是老題目,找到新的切入點,體現在策展方式的新意(心意),就能呈現出饒富興味的作品。



■ 你對現實世界的看法或認知(左)
■ 你對現實世界的看法或認知,書寫後(右)

raw-image

@閱讀筆耕 🙋 IMO 📣:BA、AB

從這張圖給我的 idea 是,如果我們做一場簡報,(通常是一開場)要向群眾簡單勾勒出「Before vs After、PlanA vs PlanB」兩種狀態時,可以用上這樣的呈現手法(簡單的字,配上極簡的示意圖,有畫龍點睛之效)。

接下來後續的簡報,就可以從方才勾勒出的 B、A(A、B)兩點各自展開細節陳述,這番呈現脈絡順順的,文章也可以這樣寫,穩穩的。



■ 如何提升思考力?by @劉奕酉

在談論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破除大家對於思考的迷思。
1⃣ 思考,不全然都是有益的。
2⃣ 思考力沒有及格線,必須與時俱進。
3⃣ 思考的習慣養成,比質與量更重要。
4⃣ 思考,不一定要有正確答案。
5⃣ 思考不是單獨的訓練,而是與環境、閱讀的連動。

完整版觀看更多



歡迎訂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thread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創作者經濟 IMO
28.6K會員
760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創作者經濟 IMO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真正理想的生態該像可攜的門號、電郵地址,即使更換幾多次服務商,身份、資料與社交圖譜都能帶著走,這種可攜性、可組合性和資料永續儲存,正是 web3 的核心追求。 ——高重建
Thumbnail
2025/04/30
真正理想的生態該像可攜的門號、電郵地址,即使更換幾多次服務商,身份、資料與社交圖譜都能帶著走,這種可攜性、可組合性和資料永續儲存,正是 web3 的核心追求。 ——高重建
Thumbnail
2025/04/22
或許還是有許多人認為想靠自己雙手,堅持走路。​ 而我的目的永遠只有一個,就是讓作品更快好、更好看。 同時,我也更看好,關於創作的未來,​ 是屬於有想法的人,而不是刻苦的人。 ——林育聖
Thumbnail
2025/04/22
或許還是有許多人認為想靠自己雙手,堅持走路。​ 而我的目的永遠只有一個,就是讓作品更快好、更好看。 同時,我也更看好,關於創作的未來,​ 是屬於有想法的人,而不是刻苦的人。 ——林育聖
Thumbnail
2025/04/15
「完美主義」是「高效」的敵人,也可說是我們不想行動的藉口。 一開始不用去想怎麼做才最好,「量大」才有可能「質精」。 ——公益讀書會創辦人 Hugo
Thumbnail
2025/04/15
「完美主義」是「高效」的敵人,也可說是我們不想行動的藉口。 一開始不用去想怎麼做才最好,「量大」才有可能「質精」。 ——公益讀書會創辦人 Hugo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凡事總有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我們通常不如自己所認為的那麼肯定,而且價值觀這種東西,很少是 100% 或 0% 那樣非黑即白,不是只有「完全正確」或「完全錯誤」。
Thumbnail
凡事總有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我們通常不如自己所認為的那麼肯定,而且價值觀這種東西,很少是 100% 或 0% 那樣非黑即白,不是只有「完全正確」或「完全錯誤」。
Thumbnail
爆紅⋯⋯如果沒有足夠的抗壓性駕馭的話,會不會因此倒下呢?又如果生活奢靡走上歧途,會不會背離了創作的初心呢?
Thumbnail
爆紅⋯⋯如果沒有足夠的抗壓性駕馭的話,會不會因此倒下呢?又如果生活奢靡走上歧途,會不會背離了創作的初心呢?
Thumbnail
我一直很希望透過集體智慧,和社群一起精進「創作手藝」或交流「多元觀點」,我失敗了兩次,但沉澱下來的養份,催生出這份電子報。
Thumbnail
我一直很希望透過集體智慧,和社群一起精進「創作手藝」或交流「多元觀點」,我失敗了兩次,但沉澱下來的養份,催生出這份電子報。
Thumbnail
⋯⋯反過來思考我們和職場的關係,活用這個環境堆砌自己的主堡,而不要迷失於為別人的主堡挖掘護城河。
Thumbnail
⋯⋯反過來思考我們和職場的關係,活用這個環境堆砌自己的主堡,而不要迷失於為別人的主堡挖掘護城河。
Thumbnail
不爽不能只是不爽,不爽要轉化成創作⋯⋯認真生活,我們要學會去發現「平淡日子裡的刺」,那個「刺」就是我們要去寫的東西。
Thumbnail
不爽不能只是不爽,不爽要轉化成創作⋯⋯認真生活,我們要學會去發現「平淡日子裡的刺」,那個「刺」就是我們要去寫的東西。
Thumbnail
閱讀是透過文字經歷,而旅行則是親身去體會⋯⋯旅行,不只是欣賞眼前美景,更重要的是學會「與旅伴相處」的這一段成長景緻。
Thumbnail
閱讀是透過文字經歷,而旅行則是親身去體會⋯⋯旅行,不只是欣賞眼前美景,更重要的是學會「與旅伴相處」的這一段成長景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