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郊山]玉京山過皇帝殿東峰下石壁尾尖...無基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活動時間:2022.08.27

天氣:太陽高照的夏~天~

參加隊伍:本原蟲亂亂走

路線行程:捷運木柵站轉搭公車(795)→文山煤礦下車→中央坑產業道路→玉京山大羅金仙府→玉京山東峰→玉京山→皇帝殿東峰→石壁尾尖→石壁尾尖西峰→西勢坑產業道路→795公車站(藤寮坑站)

炎夏的懶散行程,我一向都找大概走半天的,目的只是當作有運動,所以交通上最好是雙北郊山,這樣交通上不會花太多時間,就算誤入歧途一路曬太陽,也可以只曬半天還沒曬成原蟲乾。翻翻網路上的路線,看到了蕭郎(獨步山林間)紀錄的,聯合艦隊新整理過玉京山路線,喔喔~剛整理過最好,我可無法披荊斬棘,久沒人走就算是大眾路線,也是要一路撥草跨欄捲蜘蛛絲。今天幾個山頭一路走來,都沒有基石,所以被我笑稱為"無基之旅"啦!

8:08 早上先從木柵捷運站換往平溪的795公車,至文山煤礦站下車。這一站不常有山友下車吧,同車有位山友一起下車,我們兩人互望打招呼,原來她是要去文山煤礦囉!下車整理一下裝備,順著馬路出發往前走,路邊先看到某農場的歪頭貓頭鷹在打招呼,就把他當路標吧!咕咕~

raw-image

8:08 走沒幾步就要右轉進中央坑產業道路。就是要踢馬路的意思啦~不過太陽才剛上工沒很久(夏天的太陽公公說:你確定?)還沒到很曬的強度。

raw-image

雖是柏油路,部分路段還是有遮蔭,而且這條產業道路最棒的是:車很少(不像外面那條去平溪十分的車就很多且開得快),踢馬路期間只有遇到一部小卡,小卡車還是載運路邊除草工作人員,走走停停一路段除草,我們走起來路邊就覺得很清爽。

raw-image

雖然行駛車輛少,還是會被路殺啊,~Q_Q~(紅竹蛇,安息吧)

raw-image

8:24 叉路,右邊上去往湳窟,左邊往雲台山,要走往雲台山方向。

raw-image

8:27 走過來100公尺就遇到叉路,前方路中間的有寬敞的墓地,有個大大郭字,左邊往雲台山,右邊往中央坑,這路口沒路標,我開心的一直選右邊朝著民宅走,還邊欣賞民宅門口種的花,爬了一小段坡看航跡才發現走錯,趕快嚕回來,反正要一直往劉伯溫家去就是了。

raw-image

8:47 大概是彎來彎去但沒很彎的產業道路緩緩向上,路旁砍下來的樹幹排成一列,乍看還以為這裡的樹怎麼都長歪了。

raw-image

路旁的草地有很多排休息的椅子(而且還排得有點陣法感,就是不整齊的意思,難道伯溫大人晚上會把椅子當棋下嗎),咦?誰會需要在這邊歇腳?還是以前這一區是開發成觀光休閒區?

raw-image

9:06 來到叉路口,看到路邊的牌子,就知道走右上去找劉伯溫。正好奇原來臺灣有劉伯溫廟,不過主廟似乎是大羅上仙府?

raw-image

9:07 看到有往皇帝殿東峰登山口的路牌,雖然寫著100公尺,隨便往右邊探一下看起來有點荒廢,這一處去東峰的登山口可能少人走。地上還有一粒寫了"太一"的石頭,太一?我以為是太乙,上網查,太一=太乙,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星星名,就是北極星,若是用神明角度看,太一則是天帝的別名,用道家哲學的角度看,太一則是"道",所以我已經漸漸接近劉伯溫的道了(我是說廟快到了)。

raw-image

9:11 果然轉個彎往上走,從"無門天子"大牌樓下方穿過。雖然我好奇無門天子的名稱由來,但是創廟的那些籤文還是詩文我看起來跟天書一樣,每個字我都認識,排列起來我都不懂,有興趣的請自行把"無門天子"這個詞放去餵咕狗吧!

raw-image

牌樓進來後,前方是大羅金仙總府,大羅上仙原來主祀無極三聖祖(有三位無極神明),還有很多其他的神明。左邊有一間比較小的是雲台山劉伯溫廟,裡面就一尊劉伯溫大大。
劉伯溫是唱燒餅歌的那個我知道(沒禮貌!)。燒餅歌為何稱為燒餅歌?查了一下歷史小故事(八卦),居然真的和吃燒餅有關!那我以後吃燒餅要畢恭畢敬的對燒餅祈禱一下。
某天明太祖在內殿吃燒餅,才咬了一口,劉伯溫就來晉見,明太祖想試試他,就用碗蓋住燒餅,問他裡面是什麼,劉伯溫屈指一算回答:「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依臣所見碗中為一燒餅是也。」於是驚世預言燒餅歌就這麼誕生了(等等~故事到現在還只有猜燒餅而已啊~預言書呢?)反正呢~燒餅歌由40首歌謠組成,全文1912字,每句答話都像謎語,寫得很隱諱(可以各自解讀的意思),當然也無法證明是劉伯溫所做,也有猜測是後人穿鑿附會自動歌詞接龍。所以以後吃燒餅掉芝麻時也可以想一些預言傳唱,繼續接龍下去,把燒餅歌的1912字用現代史實往後加進去,最好是燒餅打開上面就浮現字,天機啊~(老闆說:加100元可以在燒餅上烙字喔!)

raw-image

在伯溫身旁繞來繞去找不到路時,有位信徒小哥提著水果正好從大羅神仙府出來,就帶著我們走到登山步道,提到偶爾會遇到有山友從這邊走去皇帝殿。其實就是剛剛的無門天子旁有條步道,我雖然有看到,但是看誤會手上行程紀錄的文字說明,一直以為路在廟宇的後方廁所。
讓我們回到無門天子牌樓下,如果你對燒餅歌主人沒興趣,只是要來爬山走步道,就是穿過牌樓後直接左轉,就能看到步道。

raw-image

這條步道現在鋪設得蠻好,路牌還有堆置石材要繼續更新石階,步道邊也有加圍繩作護欄,現在稱為"玉京山步道"。

raw-image

狹窄沿著山壁的階梯,有信徒捐贈現在正新鋪階梯且加設扶手欄杆(信徒小哥說以前的石階年代久了長青苔,走起來會比較滑)。這看起來很陡耶~不禁想起我在走烘爐地的福德宮時,也是仰望著一直往上延伸的階梯,想著要求神明都要先爬天梯啊!

raw-image

邊爬著一直往上延伸的樓梯和信徒小哥閒聊,才搞清楚剛剛車子可以開到的是分靈(雲台山分廟),祖廟在上方,信徒習慣稱"阿祖"(台語),而且他每次來拜拜都會走上去阿祖那耶!真是佩服之至。他表示後來顧及有些信徒年紀大或手腳不便,就在下面雲台山處設了分靈。

raw-image

走著樓梯,看到地上放了1200的牌子!一看就是案情不單純!我指著牌子說:「1200耶~」
信徒小哥臉不紅氣不喘笑著說:「聽說有1600階啦!我也沒數過」

raw-image

9:37 穿過矗立在樓梯鍾的玉京山龍德門,正紅色的牌樓,這樣邊爬樓梯往上,中間又有像鳥居的紅色牌樓,還有點日本神社參拜的錯覺。龍德門上去後,右邊有大石壁,過大石壁則有左右叉路,左邊叉路設有官方的登山路線,右邊叉路樓梯上去廟宇,其實兩邊叉路上去後會相通。

raw-image

9:40 我爬著天梯都累了,總算爬到玉京山大羅上仙府,趴在阿祖廟前先喘幾下,免得被無極老祖收走。此時廟方的工作人員正在澆花、清除路上的枝葉,打掃整理環境,整體非常整潔。

raw-image

水泥蓋的大羅上仙府,後方有新蓋的洗手間,玉京山也在廟宇後方,從旁邊小路走到後面就是三叉路口,左邊上玉京山東峰(原路來回),往前下階梯是洗手間,右邊往玉京山和皇帝殿東峰。玉京山東峰和主峰就分別在阿祖的後方左右側,根本和左右護法一樣。
先去~洗手間原路來回後,上玉京山東峰。(洗手間也打掃得很乾淨,有抽水馬桶,還有供應衛生紙喔!感謝廟方人員)

raw-image

聽到對面山上傳來人聲,朝聲音找過去,可清楚看到皇帝殿東峰的稜線上的人形。有好幾位山友站在裸露的岩稜上。

raw-image

9:50 出發往玉京山東峰,此處因6月有隊伍整理過路線,路口都掛有白底紅框的藍天路牌,比較陡的路段,也都有拉繩確保。

raw-image

9:55 陡雖陡,短短的上來就到玉京山東峰,H560M,沒有基點,是也還不錯,我猜是位於玉京山廟宇的後方,所以山名就稱為玉京山吧!

raw-image

玉京山東峰的展望很好,可以看到凸出來的鋒頭尖稜線,後排還有五分山,再往左側延伸還有四分尾山、磐石嶺等。沒有其他山友(大多數的人都走皇帝殿那邊,這裡太冷門了)可以獨享視野好好欣賞。

raw-image

10:02 從玉京山東峰下來,往另一側走,爬一段石階到稜線,右邊往玉京山(也有路牌,原路來回),左邊往皇帝殿東峰,當然從也可以一路走去皇帝殿其他峰。

raw-image

皇帝殿這一區的路地質關係,大概都是這種裸露岩稜,踩起來像是石英砂岩的質感。

raw-image

10:05 只要走個2分鐘上來就到囉!玉京山,H560M,也沒基石,原來和剛剛的東峰差不多高。不過玉京山主峰山頂是大岩石,周圍都是樹木遮蔽而無視野。

raw-image

10:08 下去後往前直走往皇帝殿方向,路徑很清楚,路況就是岩石被鑿出大洞像階梯般,皇帝殿全稜的路況差不多都是這樣,所以被列為北部三大岩場(筆架連峰、皇帝殿、五寮尖)之一。

raw-image

走的人多,比較陡的路段或是需要攀爬的山壁也都有架繩。

raw-image

10:14 上來後左轉就是一塊大岩石稜線,路口的樹上掛有4號牌(救援牌)蠻多人在岩石底部的樹下,避太陽等著排隊要上岩稜拍照。往右是去天王峰、皇帝殿西峰,往左是石霸尖、石壁尾尖。這邊山上大概可以用人聲鼎沸來形容,等了一會兒(大家都想站在岩稜頂端拍獨照),趕快用借過的方式,匆匆拍了張皇帝殿東峰的路牌(H593M),反正也沒基石啦。

raw-image

借過時,匆匆拍了張在稜線正前方峰頭尖的照片,峰頭尖的峰,從這邊看就很清楚是雙峰的形狀。

raw-image

10:31 從皇帝殿東峰下來往小霸尖方向走,就一路下坡的岩稜,而且這段也都沒其他遊客(都在西峰那一端),可以邊走邊悠閒看看路上奇怪的岩石。

raw-image

10:51 結果順著稜線走路比較明顯,走過頭錯過叉路口,走一小段停下來看航跡發現過頭了,又往回找叉路,叉路會在右側下山腰,其實因為是邊坡下坡的路況,有架繩子,只是剛剛路過時沒注意到。

raw-image

10:53 山腰斜坡下來後,就看到4號無路的牌子,還思索了一下,回頭看看有無叉路,再周圍轉圈圈對一下航跡。但果然就是跨倒木,從"此路無路"翻過去,意思就是被開出路來了。

raw-image

11:01 雜木林陡下坡,感覺是順著山坡開路下來,有些微滑,所以沿途也有綁繩子確保,順著繩子走就對啦!經過一棵有小小板根的樹。

raw-image

11:02 叉路口,新舊牌子交雜,看起來有點混淆,表示這以前也是登山路線,只是久沒人走,最近隊伍又重新整理路徑吧!此處還有往蝙蝠洞的叉路。往前繼續走往石壁尾尖方向。

raw-image

11:03 往下走就來到鞍部,路口的樹幹下,有根保安林界碑水泥柱。往前是石壁尾尖,原路來回。往左邊是下山。

raw-image

下山的路徑其實也有分兩個出口,就是出西勢坑5號或是出峰頭橋。先上去看起來路面乾乾陡陡的石壁尾尖吧!

raw-image

11:09 乾乾的沙土路,路面上又堆滿落葉,走起來是會踢落砂土的滑,不過有繩子可以輔助,上來經一處石塊區。

raw-image

11:12 繼續往前就來到山頂。石壁尾尖,H515M,沒基石,周圍都是大樹也沒視野。石壁尾尖繼續往前也有路,不過這樣就會漏掉中間一顆山頭,所以原路下去鞍部叉路口。

raw-image

往下山方向(西勢坑)走,一小段陡下坡,沿途有一些新架繩。

raw-image

11:24 叉路口,左邊山腰路有明顯新架繩,附近樹幹上有放置路牌,左邊是山腰保線路,出峰頭橋。右邊往下是出西勢坑5號農家。走往西勢坑方向。

raw-image

往下走幾步,右側還有指標往古早厝地,看到右側隔著乾溪溝有矮牆。先去看看老房子。剩下一兩面牆,每次都會佩服用石塊堆疊排列的石牆。經過古早厝地繼續走,看起來也是有路的,不過還是照原規劃路線,繼續往下走。

raw-image

11:38 山徑上每隔一段距離就可看到登山布條,循著登山布條走,來到一棵大樹旁要右轉像下。轉過來走一段看到樹幹上有貼路牌,原來剛剛古早厝地旁的路會通過來。繼續往西勢坑5號方向走。

raw-image

11:39 有一處邊坡的山腰路,雖然路窄且看起來土壤有點鬆,不過也已經有架繩確保。

raw-image

地上看到大塊一節節的東西,薯榔?

raw-image

11:43 爬個小坡,上面應該是最後一座?上方是被林投纏繞的岩石。

raw-image

走上來後可以左轉踏上岩石頂,路口樹幹上貼有牌子,石壁尾尖西峰,H390M,也是沒有基石的。

raw-image

走上石壁尾尖西峰的岩石上,先看到左前方的雙峰樹林。

raw-image

往右後看遠一點的展望:司公髻尾山、人頭面山。

raw-image

11:49 腰繞的保線路,還真的要踏著那根獨木頭過去!扶著山壁踏獨木頭走過去,幸好有架繩,左邊是山崖耶(雖說也有樹木擋住)

raw-image

走過來看到下面就是馬路了。後面是崩山大崙?

raw-image

這段就是一路陡下,有路徑看來沒什麼人走,不過因為剛整理過,有些路段有架繩,也可看到一些樹枝或樹幹緊抓住岩石的景觀。

raw-image

11:58 走下來看到叉路口,右邊是陡上石壁尾尖,左邊下去就是出馬路。剛剛在石壁尾尖山頂時如果繼續往前走,應該就是從此叉路出來,不過就會漏掉西峰啦!走左邊下山囉!

raw-image

12:00 看到所謂的石槽遺址,真的是幾個大石頭中間凹槽可以裝水,不曉得以前在此是供住家還是農地使用。從石槽遺址處左轉往下走,大致上就看得出是農地的路徑。

raw-image

經過這撮竹林的竹幹蠻特別的,黃色的竹節中還有綠色不等粗細的縱紋。丟上網路查,原來金絲竹,又稱為黃金竹、黃金間碧玉竹,因為外型搶眼富觀賞價值,是海外引入種植的園藝植物。

raw-image

12:05 走來到水泥路,架著欄杆過小溪,前方是民宅,民宅旁上去就是馬路(西勢坑產業道路)

raw-image

從民宅旁走階梯上到馬路後,站在路上回頭望,原來這就是石壁尾尖(靠近山頂禿禿的,指著石壁尾尖山說:你額頭好高啊~)

raw-image

走在中午的產業道路上,靠路旁走沿途多少有些樹遮蔭,無聊時就是看看路邊花草和景觀,左側可以看到峰頭尖,看來我越來越會認峰頭尖了呢!(換個方向我就又認不出來了啦)

raw-image

12:38 順著西勢坑產業道路往外走,來到路邊的福德宮,看到有水龍頭,本來想去洗毛巾擦擦涼一下,轉開沒水,可能是今年夏天少下雨,缺乏山泉水,靠山泉水的福德祠水龍頭暫時沒水囉!

raw-image

12:41 面對福德祠左轉,繼續走著馬路(峰頭產業道路),左側看到一整片岩壁,峰頭大岩壁,頭禿好大一片。

raw-image

12:44 沿著溪邊走,看到白色小橋是峰頭橋,剛剛叉路口,如果選山腰的拉線路段走保線路,看路牌就會從峰頭橋出來。

raw-image

12:47 來到峰頭的小聚落,路旁的峰頭福德宮蠻大間的,又有寬敞遮蔭前庭,先入內感謝土地公保佑平安下山,廟旁的水龍頭也是擷取山泉水,水量豐沛)廟旁就有小溪流),在這邊擦擦汗小歇,避一下正午的陽光。

raw-image

13:02 離開峰頭福德宮,在豔陽下繼續踢馬路,看到路邊居然有關老爺!

raw-image

13:13 這段馬路比較寬,感覺路旁的樹蔭也比較少,不過車子少,拖著腳步慢慢走不用避車子。快回到106縣道了,這角度剛好看到遊覽車行駛過橋上。

raw-image

13:15 接上來106縣道,左轉就是公車站,一樣是等795公車,此處站名是藤寮坑,只是看看公車還沒從平溪十分那邊發車,所以也要等個30~40分公車才會來。

raw-image

同場加映:
公車等很久,搭到木柵捷運站換車後,回到人間找吃的,賣午餐的都午休了,賣早午餐的好幾間都客滿,隨意找了一間走時尚精品系列的咖啡早午餐:JWOW,進入餐廳後,一定要先喝一杯啦!這杯大+小的咖啡名稱是“1+1”,也就是卡布奇諾旁邊還搭了杯espresso,漂泊了半天都還沒攝取咖啡因,這樣濃度才夠。

raw-image

夏天下山都要找個地方吃餐慰勞自己,才有動力下次繼續走。大熱天只吃得下清淡點的菜色,選了:
舒肥雞胸餐盤。是說對我而言那杯爆米花很多餘,然後主角的舒肥雞胸很乾很乾,一點都沒舒肥感(便利商店的隨手包舒肥雞胸還比較好吃),其他麵包、歐姆蛋、優格、地瓜等附餐都還不錯。太著重在裝潢擺設的時尚感了,餐點加油點,好嗎?

raw-image

本次行程路線參考:獨步山林間1707(感謝蕭郎大大每次都有詳細的航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龜毛原蟲的沙龍
22會員
117內容數
藉由健行登山與旅遊,探訪這片土地上曾經活著的記憶。 以行程路線記錄為主,努力認識花草蟲獸為輔。 那麼"吃"呢?邊走邊吃是一定要的啊~
龜毛原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好久好久,大概類似小學畢業旅行後?就沒去過野柳公園,之前雖有爬過外面的駱駝峰,但沒進去地質公園裡面參觀。經長久風化,據說女王頭的脖子越來越細,所以可能會在不久將來斷頭駕崩,這也是自然發展的歷程。在陰天細雨中來個野柳地質景觀及獅頭山小旅行,金山老街吃大碗公海鮮粥,順便找在公園內野柳岬和金包里山的基石。
Thumbnail
2025/04/18
好久好久,大概類似小學畢業旅行後?就沒去過野柳公園,之前雖有爬過外面的駱駝峰,但沒進去地質公園裡面參觀。經長久風化,據說女王頭的脖子越來越細,所以可能會在不久將來斷頭駕崩,這也是自然發展的歷程。在陰天細雨中來個野柳地質景觀及獅頭山小旅行,金山老街吃大碗公海鮮粥,順便找在公園內野柳岬和金包里山的基石。
Thumbnail
2025/04/02
這次的主要目的地是頂泰山巖和明志書院,都很簡單,搭車走路就可到了,不過還是要運動健身一下,除了欣賞古蹟和上書院,就規劃把後面小山頭和步道繞一圈。先從頂泰山巖欣賞古蹟出發,走幾條步道(崎頭古道、義學坑步道、清風亭、瓊仔湖、尖凍山步道)下山到明志書院唸書,再爬步道回山上摸基點,半天行程看古蹟+運動
Thumbnail
2025/04/02
這次的主要目的地是頂泰山巖和明志書院,都很簡單,搭車走路就可到了,不過還是要運動健身一下,除了欣賞古蹟和上書院,就規劃把後面小山頭和步道繞一圈。先從頂泰山巖欣賞古蹟出發,走幾條步道(崎頭古道、義學坑步道、清風亭、瓊仔湖、尖凍山步道)下山到明志書院唸書,再爬步道回山上摸基點,半天行程看古蹟+運動
Thumbnail
2025/03/21
慢慢才知道雙北地區有很多煤礦遺址,猴硐、雙溪、九份那帶更曾是煤礦盛產地,於是來一探五堵東山煤礦。搭火車從五堵車站出發,過文史資料豐富的鄉長厝橋到東山煤礦礦坑遺址,附近還有昔日灌溉用的鄉長厝大埤如今變身為賞荷勝地,鋪設好的獅頭山步道經巨岩彩壁到岩石區上獅頭山,路程不長,夏季來走的話還可以欣賞滿塘荷花。
Thumbnail
2025/03/21
慢慢才知道雙北地區有很多煤礦遺址,猴硐、雙溪、九份那帶更曾是煤礦盛產地,於是來一探五堵東山煤礦。搭火車從五堵車站出發,過文史資料豐富的鄉長厝橋到東山煤礦礦坑遺址,附近還有昔日灌溉用的鄉長厝大埤如今變身為賞荷勝地,鋪設好的獅頭山步道經巨岩彩壁到岩石區上獅頭山,路程不長,夏季來走的話還可以欣賞滿塘荷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從竹北蓮華寺至芎林飛鳳山一系山徑列串連沿著稜線走,稱為龍鳳連稜,其中不少路段是早期先民往來聚落間的路徑,全長22公里。我本來只想走三條古道:文山步道、三段崎古道、文林古道,三條連起來走就是龍鳳連稜的下半場,乾脆直接去掉鳳,經過古蹟呈甘橋,到文林閣看文昌公,路過鄧雨賢公園,走古道沿途順便摸一些基點。
Thumbnail
從竹北蓮華寺至芎林飛鳳山一系山徑列串連沿著稜線走,稱為龍鳳連稜,其中不少路段是早期先民往來聚落間的路徑,全長22公里。我本來只想走三條古道:文山步道、三段崎古道、文林古道,三條連起來走就是龍鳳連稜的下半場,乾脆直接去掉鳳,經過古蹟呈甘橋,到文林閣看文昌公,路過鄧雨賢公園,走古道沿途順便摸一些基點。
Thumbnail
看蕭郎記錄是聯合艦隊新整理好的路線,想說趁路跡新鮮來走一下,結論就是:嗯~前面和後面都要踢長長的產業道路。玉京山東峰和主峰就分別在大羅上仙府後左右側,根本和左右護法一樣。皇帝殿東峰岩稜上人潮眾多,拍個照都要排隊很久。石壁尾尖的路線雖新整理過,但冷門路線又沒基石少人走,可能不久路就會被草木淹沒。
Thumbnail
看蕭郎記錄是聯合艦隊新整理好的路線,想說趁路跡新鮮來走一下,結論就是:嗯~前面和後面都要踢長長的產業道路。玉京山東峰和主峰就分別在大羅上仙府後左右側,根本和左右護法一樣。皇帝殿東峰岩稜上人潮眾多,拍個照都要排隊很久。石壁尾尖的路線雖新整理過,但冷門路線又沒基石少人走,可能不久路就會被草木淹沒。
Thumbnail
嗯~白姑東稜我還以為可以撿個白姑東峰之類的,阿哉白姑東稜只是方位的表述,離白姑還很遠很遠。從翠巒產業道路上登山口重裝起登,經過很多杉木林寬稜,很多芒草、很多箭竹,還有好幾個小山頭,雖然是原路來回也有航跡,可是還是上山撥箭竹找路,回程也撥箭竹找路,塔班池還是沒時間去找。加碼環山的龜山及思源森林點。
Thumbnail
嗯~白姑東稜我還以為可以撿個白姑東峰之類的,阿哉白姑東稜只是方位的表述,離白姑還很遠很遠。從翠巒產業道路上登山口重裝起登,經過很多杉木林寬稜,很多芒草、很多箭竹,還有好幾個小山頭,雖然是原路來回也有航跡,可是還是上山撥箭竹找路,回程也撥箭竹找路,塔班池還是沒時間去找。加碼環山的龜山及思源森林點。
Thumbnail
炎夏半日輕鬆行,偷懶的搭公車上到內寮站開始走,從內寮古道走往內雙溪古道過坪林坑溪,走五指山水路上到北五指山大草原,草原上陽光直曬很燦爛,風大沒有想像中熱,360度的環景視野加送好久沒看到的牛牛,還有一隻小牛耶~從高頂山經高頂山西南峰接內雙溪古道出去。西南峰有牛蠅,叮人很痛,樹林內常有風,夏天不悶熱
Thumbnail
炎夏半日輕鬆行,偷懶的搭公車上到內寮站開始走,從內寮古道走往內雙溪古道過坪林坑溪,走五指山水路上到北五指山大草原,草原上陽光直曬很燦爛,風大沒有想像中熱,360度的環景視野加送好久沒看到的牛牛,還有一隻小牛耶~從高頂山經高頂山西南峰接內雙溪古道出去。西南峰有牛蠅,叮人很痛,樹林內常有風,夏天不悶熱
Thumbnail
坪頂古圳的三條水圳年紀都超過100歲了,沿著水圳走是臺北夏天熱門的消暑路線(可以玩水),這次規劃三條水圳以步道串連,走成一個王字,登峰圳-登峰圳引水隧道-步道-坪頂新圳引水隧道-步道-坪頂古圳引水隧道-清風亭納涼-坪頂古圳&內雙溪水源處-坪頂新圳&內雙溪古道處-坪頂新圳-步道出溪和宮
Thumbnail
坪頂古圳的三條水圳年紀都超過100歲了,沿著水圳走是臺北夏天熱門的消暑路線(可以玩水),這次規劃三條水圳以步道串連,走成一個王字,登峰圳-登峰圳引水隧道-步道-坪頂新圳引水隧道-步道-坪頂古圳引水隧道-清風亭納涼-坪頂古圳&內雙溪水源處-坪頂新圳&內雙溪古道處-坪頂新圳-步道出溪和宮
Thumbnail
聽說最近有人把竹基山的路徑整理好,領隊揪大家趕快衝啊~當天往返南投地利村爬竹基山。位於地利村上方的竹基山算是冷門山,路過此處的山友大多是進入丹大林道走六順七彩,誰聽過竹基山?陣陣檳榔花的香味,沿途展望可見雙龍後方群山,在悶熱的天氣小心穿越芒草邊坡懸崖,摸一下三角點,登山人的樂趣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Thumbnail
聽說最近有人把竹基山的路徑整理好,領隊揪大家趕快衝啊~當天往返南投地利村爬竹基山。位於地利村上方的竹基山算是冷門山,路過此處的山友大多是進入丹大林道走六順七彩,誰聽過竹基山?陣陣檳榔花的香味,沿途展望可見雙龍後方群山,在悶熱的天氣小心穿越芒草邊坡懸崖,摸一下三角點,登山人的樂趣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Thumbnail
虎年都還沒開始抓虎,心想乾脆一次多抓幾隻。這次的傻B亂走還多了位被我帶著亂繞的犧牲者,本來只是想把桃園虎頭山東南西北XX峰撿一撿,也去看桃園神社,阿哉最後走了19.7K,累到快被老虎吃掉,感謝同伴不離不棄跟我跑上跑下,兩隻傻B在樹林裡繞圈圈找基石。幸運搭上桃園神社鯉魚旗活動,魚兒隨風揚恍若藍天游。
Thumbnail
虎年都還沒開始抓虎,心想乾脆一次多抓幾隻。這次的傻B亂走還多了位被我帶著亂繞的犧牲者,本來只是想把桃園虎頭山東南西北XX峰撿一撿,也去看桃園神社,阿哉最後走了19.7K,累到快被老虎吃掉,感謝同伴不離不棄跟我跑上跑下,兩隻傻B在樹林裡繞圈圈找基石。幸運搭上桃園神社鯉魚旗活動,魚兒隨風揚恍若藍天游。
Thumbnail
2022/03/04 遠眺斯卡羅舊城-車城龜山步道→潮州日式歷史建築文化園區→天明製藥農科觀光藥廠→台中
Thumbnail
2022/03/04 遠眺斯卡羅舊城-車城龜山步道→潮州日式歷史建築文化園區→天明製藥農科觀光藥廠→台中
Thumbnail
從橫山車站走至獅頭山牌樓的樟之細路,幾乎都在走馬路,從省道走到縣到或鄉道,中間只有一段石峎古道(石硬子古道)是山路。但沿途經過北埔,和手邊竹籃的阿公聊天,看著北埔的忠恕堂、慈天宮等古蹟與信仰中心,欣賞客家歷史建築與雙安橋等遺跡,還有作為以前八卦中心的公共洗衣場,都是值得我們更深層認識的歷史與文化。
Thumbnail
從橫山車站走至獅頭山牌樓的樟之細路,幾乎都在走馬路,從省道走到縣到或鄉道,中間只有一段石峎古道(石硬子古道)是山路。但沿途經過北埔,和手邊竹籃的阿公聊天,看著北埔的忠恕堂、慈天宮等古蹟與信仰中心,欣賞客家歷史建築與雙安橋等遺跡,還有作為以前八卦中心的公共洗衣場,都是值得我們更深層認識的歷史與文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